书城励志人性的88点反思
1909600000024

第24章 赤裸裸的真相带给我们的人性反思(1)

78人的本性就是贪婪,没有贪婪社会就

不会进步

贪婪,虽然是不可否认的人性弱点,但贪婪恰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没有贪婪,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贪婪,人们就不会想方设法地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有个学者说过:一个人的心脏只有拳头大小,但是,如果你把整个地球全部装进去,也装不满,还会有空隙。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人是非常贪婪的一种动物。

其实,人只是动物中的一种,人的本性首先表现的就是动物的本性:襁褓中的婴儿饿了就会哭闹,牙牙学语的小孩饿了就会抓东西往嘴里送,人的手脚被外物刺痛了就会立刻缩回或抖动。

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动物的本性首先是维护和满足自己,让自己免受痛苦和劳累。所以说,自私和贪婪是人的本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人心永远得不到满足,这种不满足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有了贪婪之心才能有所追求,有所进步,没有贪婪人就得不到进步,社会也就止步不前,但是如果人变得利欲熏心,为物质所左右,满眼看重的都是金钱、地位和利益,那么早晚会掉进无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下面这则故事一定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据说,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的捕猎狼的方法非常特别,也非常有效,所以这种方法世代相传。

这个地区非常寒冷,他们会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等血冻住后,他们再往上涂第二层血;再让血冻住,然后再涂………

就这样,刀刃很快就被冻血涂抹得严严实实了。然后,爱斯基摩人把被血包裹住的尖刀反插在地上,刀把结实地扎在地上,刀尖朝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样的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在血腥的刺激下,它们会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的血都被舔干净了,锋利的刀刃暴露出来。

但此时,狼已经嗜血如狂,它们猛舔刀锋,在血腥味的诱惑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在北极寒冷的夜晚里,狼完全不知道它舔食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它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快,血流得也更多,直到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雪地上。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贪婪可以葬送自己的生命。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很多贪官不就是把贪婪的本性发挥到极致吗,他们有了一百万不满足,还想要二百万,还想要一千万,甚至还想要更多的钱。事实上要那么多的钱有什么用?最后还是因为贪婪被送上了断头台。正如宋学大家程颐所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但是他们一直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哲学,在位一天就得捞一天,不捞白不捞。

其实在古代,贪婪成性的就大有人在了,因为贪婪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专横暴虐的商纣王因为贪婪,抵不住“狐狸精”妲己美色的诱惑而沉沦于此,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更是滥杀大臣,鱼肉百姓,最终周武王起兵罚纣,攻破朝歌城,纣王被迫自焚。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咏叹“君王从此不早期”的景象,唐玄宗因为贪婪美色,宠幸杨玉环姊妹三人,导致“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局面。

三国英雄吕布,因为贪婪,经不起欲望的诱惑,为了一匹赤兔马,杀害了义父丁建阳,为了一个貂蝉,戟刺义父董卓身亡。他先迷于财,后惑于色,最终缢死枭首,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其实,谁不想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名利双收呢?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都能如愿以偿。如果你对诱惑和欲望过于坚定和执著,就很可能陷入欲望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甚至失去自我的本性,沦为物欲的奴隶,最终害了自己。其实,人的欲望越多,考虑得越多,负担也就越重,患得患失,活得十分辛苦。

有这么一个男人,经过了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房子、车子、票子一样不缺。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的奔波和操劳使他备感疲惫。终于有一天,他跟太太说:“太太,咱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息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听后很是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翁还差得太远。”太太的话像针般又一次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的尊严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第一次迷茫了。

然而,还没等他再大展宏图,他却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的消瘦,胸部长时间的憋闷,气喘,这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立刻觉得天昏地暗,诊断书上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肺癌。他差点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后,他突然感觉房子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了,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人生,什么创业,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于是他扔下一张纸条:我走了,是贪婪毁了我,毁了这个家。然后出了家门。

其实,我们所拥有的,并不少,而仅仅因为欲望太多才使自己不满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期望比别人拥有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会导致心理贫穷!从而不顾一切去追求名和利,甚至以健康为代价。其实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呢?没有,没有了健康,其他一切都毫无意义。

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指望人人都有圣贤智者的气概,将一切利益都抛诸脑后。毕竟人总是要向前看,要有必要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而面对种种诱惑,不迷失自我,不唯利是图,才能做到“有欲也刚”。

79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孔子曾经说过:“可与言而不与言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意思是说,可以跟他说的话,却不跟他说,这就意味着你失去了朋友;不可以跟他说的话,却跟他说,这就意味着你说错了话。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话当讲就得讲,不当讲就不要讲,否则就会伤人,甚至让你失去朋友,失误可以很快弥补,但失言却可能永远无法补救。所以要管得住自己的嘴,切勿失言。这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更是为了人际关系的维系。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位长得有些胖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上前对她说:“ 大娘,您太肥了,我们这里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这位妇人听了气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上前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 “我们这店员是刚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在有些时候大实话虽然没有坏意,但是按照现代台湾的说法是“非常诚实有点毒”,太容易伤人。

大家都知道,北宋时期的寇准,是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好官,处理国家大事可谓是游刃有余,但是与性格不合、政见不同的同事相处,他却吃尽了“失言”的苦头。最典型的是对待副参知政事丁谓。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故事:

丁谓任中书官职时,对寇准非常恭谨。在一次会餐时,寇准的胡子不小心沾了汤汁,丁谓立刻站起来帮他擦干净。寇准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听后很是不悦,虽然没有立刻反驳,但心里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

寇准的“失言”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官场中下级拍上级马屁本是平常事,但是如果上级当众不领情,甚至还讽刺挖苦,下级便会觉得没面子。寇准所犯错误就是如此。自此,丁谓全力诋毁寇准,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了,寇准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嘴,说话太直。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动不动就说大实话,可谓是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在有些时候这样的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你怪他吧,他是无意;你不怪他吧,他又屡次让你恼火。这样的人真是让人头疼。生活中,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在一次喜宴上,大家都说新娘子打扮得非常漂亮,可居然有人说化妆师用假发刘海掩盖了新娘美丽的真发,有点画蛇添足。在场的人都说,你不懂,这是目前最时髦的发型,是最美的。他这才知道自己失言了,说了不该说的话,因为办喜事是要全说好话的。

在单位,女同事美了容回来,问大家怎么样。一般人都会说,不错,很好。而某个同事却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弄得人家心情大坏,半天不说一句话。

你也有过类似的做法吗?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 ,也许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和对方的关系很好,也可能很坏,关键是在于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要因为“失言”而伤人伤己了。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实在讨厌拐着弯说话。那么现在教给你一个办法:开口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

这是善意的吗?

这是有必要的吗?

这三个问题叫开口的三扇门 ,可以在当代佛教和印度教的著作中找到相关解释。提出这些问题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一点暂停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这是真的吗?

在你好朋友的眼中,她的男友是个聪明、风趣的男生;在你眼中,他却是个自命不凡、骄傲自大的人。为何即便是对同一件事情,两个人也能产生根本不同的想法呢?这就是个人评判带来的虚构空间。就自己而言,你可以允许自己说点小谎。但是当你在以一种权威人士的语气说话时,一定要试着问自己: 我对这件事情肯定吗? 通常,你会不得不承认自己经常是不确定的。

这是善意的吗?

有些评论明显是友善的。但是当善意与真相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是不是因为有些真相令人难以承受【即使是善意的】就不应该说出来呢?是不是掩盖一个你知道会引起痛苦的真相就是怯懦的表现呢?如果你的语言会毁掉一段友谊、破坏一段婚姻、毁灭一个人的生活,你还会说出来吗?

这是有必要的吗?

一位朋友说他经常让一些话语停留在口里不说,他的理论是:当真相和善意相冲突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闭口不言。但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自己的话语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也必须将真相和盘托出。比如你知道公司的会计在做假账,即便会计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作为职员也有义务向老板报告。但是,告诉你的朋友你看见他的女友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有必要吗?在办公室里讨论流言蜚语必要吗?

如果在开口之前,你真的思考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你的失言伤人的可能性将会变得极小,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对你友善了许多。

切记,说话是一门艺术,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和见识,大到一言可以兴邦,小到会把周围的人都得罪。说话的诚意与文饰并重才不至于太野或太假,才称得上文质彬彬。个中道理,须仔细斟酌。

80金钱没有道德观,乐道也无须安贫

中国传统观念对“安贫乐道”推崇备至,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安于贫困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于是后人多把金钱与道德对立起来,仿佛有钱就无道。实际上,金钱只是我们生存的工具,它没有道德观可言。我们既有坚持自己信念的权利,也有追求金钱的权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曰:“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南宋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又曰:“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这些话都表明了能够安于贫困保持中国传统思想的道德。

但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例子我们时常听说,再英勇无畏的人也不能脱离了基本的物质条件生活。所以,安贫并不真的那么值得称道。正如鲁迅先生在《安贫乐道法》一文中说的:“说是大热天,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席卷天下’。这也是一付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贫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所以贫穷并非是可乐之事,安贫不必乐道,穷就应该思变。

另外,对待金钱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生活中,我们总是把金钱与一些负面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一说钱人们就觉得市侩、俗气。但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钱就是钱,只是一种交换手段。我们应该对钱保持一种平常心,甚至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而不是把它视若鬼神,也不应将其分为干净或肮脏。

只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大方正当地去获取它而不觉得羞愧,而当失去它的时候,也不会痛不欲生。我们很多人听说北大、清华硕士毕业生回家卖猪肉的新闻时,总是抱有很多不解、疑惑,甚至不屑。但其实,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任何只要是合法的赚钱手段都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他在外企工作或者他自己做个体户卖猪肉一样,都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选择。

富凯尔就在日本见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并且他个人也相当赞同那个人的做法。富凯尔在一个小摊上吃了一碗枸杞汤。由于闲着无事,就和摊主聊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摊主以前是一个专攻化学的大学生,而且曾在某公司任化学技师。

富凯尔感到有些不解,通过谈话他才真正明白,这位技师感觉自己在公司里不过是像机器中的一个小螺丝钉一样任人摆布,觉得毫无趣味,便毅然提出辞职,自由自在地摆起了小摊。他这样做有的人会认为不理智。当技师多体面呀,非要做小商贩,这不是让家人在朋友面前没面子吗?但犹太人富凯尔却认为,人不可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不然会吃很多不必要的苦头。犹如那位卖枸杞汤的人,当技师虽然够体面,但月薪却不够养家,而且自己也没有多少自由。而自从他自己摆小摊以后,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善,太太和子女们一起帮助他,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我们都应该对金钱一视同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强加在金钱上,要谨记贫穷绝非可乐之事,乐道也无须安于贫困。

81世上没有永远的富翁,也没有天生的

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