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凭什么拿高薪
1909300000005

第5章 勤于学习:富脑袋等于富口袋(1)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富脑袋就等于富口袋。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坚持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后,才能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拿得更高的薪酬。

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才能便愈丰富,薪水也就越来越高。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没有或缺乏知识,就如同失去了应战的本钱。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才能便愈丰富,薪水也就越来越高。

小张和小王同时被微软录用为程序员,小张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的电子系,她才华横溢,设计的程序简洁明了,而且很少会出现漏洞,一开始就赢得了老板的青睐。而小王却是靠自学成才的,她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学历都没有,有人传言说,小王之所以能够被录取,完全是因为上层主管当中有她的亲戚。

平常的工作量对小张而言十分轻松,所以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逛商场购物上,而小王却只能起早贪黑,才能勉强完成工作任务。为此,小张总是瞧不起小王,她甚至说:“和这样的傻瓜在一起工作,简直是我的耻辱。”

三个月以后,老板给小王涨了薪水,对此,小张愤愤不平:“只要高层有亲戚就可以加薪,完全不考虑工作能力,这样的公司有什么前途!”

这时,主管给小张拿来了一份小王的设计程序,小张看后大吃一惊,小王的程序和原来的相比竟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简直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

原来,在小张自鸣得意于自己的才能的同时,小王却在勤奋学习。而此时,小王设计出来的程序已经比小张的好得多了!

那么,你现在的境况怎样呢?是不是和小张一样对自己的薪水愤愤不平?实际上,一个优秀的员工一般都很重视在工作中学习,而且他们不会放过任何获得培训的机会。

比尔·盖茨曾经说:“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团队,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

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市约有六成以上的年轻人在业余时间选择了再学习。而对个人而言,从薪水的角度出发,在职学习也是一项不断完善自身、逐渐提高收入的个人工程。

那么,对一个在职人员而言,在职学习该如何筹划呢?

1拓宽学习的时空

一般情况下,在职学习总是有局限性的,仅仅依赖培训机构,或只从培训机构获得新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职培训教育,内容往往会滞后,而且授课范围有限。因此,在参加集体式的在职培训之余,要挤出时间为自己开“小灶”。

一个人注重自我更新和自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位成功人士说得好:“课堂‘充电’是‘高压电’,能更集中。而在职学习,犹如是‘变电站’,输‘电’及时。”而从长远来看,在职学习更需要个人长久地、理性地、不间断地学习。这个学习知识的“小灶”即使到了多媒体传授的“电脑”盛行阶段,也是不应该丢弃的。

2实现学习的多重效应

在职学习是一种长远的人生准备。是精力、时间、金钱的投资性付出,是一种提高型的输入。对年轻人而言,学习与薪水从长远看并不矛盾,但在具体进行中也许会有冲突。遇到这种矛盾,要看具体情况,既不必采取放弃赚大钱的机会而去学习,也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迟迟不落实学习的计划。因为一旦学习成功,就如同有了储蓄一样,为以后的加薪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此外,在职学习最好既同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也与自己兴趣相一致,这样所获得的学习效率和生活乐趣就会更多。在职学习不仅要考虑现在的生存质量,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职学习是有点儿超前、有点儿积蓄、有点儿拼搏的自我完善行为。它的回报必会在未来兑付。

3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一般情况下,学校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这是一个人事业的起步,同时也是在职学习的开端。业余时间学习越早越好。也就是说,在落实了工作岗位后,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而应当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放在议事日程上。你现在的综合素质也许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但必须有超前意识和为将来更大发展做准备的“储备”观念;目标明确了,在职学习才有后劲。

而且,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与社会对岗位的要求相吻合,这是在职学习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具体说来就是,假如你有了高中文凭,就应该去攻读大学文凭;假如你有了大学文凭,就应该去读研究生课程;假如你是研究生毕业的,就应该有再读博士的打算。同样的道理,对从事技术工作或技术操作的人来说,也有一个不断提高技术档次的问题。当然,有时候会处于两者都需要的境地,得二者兼备。

抓住主要矛盾,根据影响发展的因素安排业余时间学习的内容,学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有计划的学习,总比踏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实在。因此,在综合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单位所能创造的条件,工作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后,实事求是地制定一个分步实施的计划,是保证在职学习的要旨。

此外,要处理好为适应目前工作的学习与为未来发展奠基的学习之间的关系。自然,在选择学习项目时,先应着手于适应眼前的工作,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能将两者融合起来、互为补充,那就再好不过了。

4确定业余时间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如今,社会上提供在职学习的学校和培训部门多如牛毛,而且内容应有尽有,课程都面向市场。这种多元的进修机构,为学习带来了方便,大众的选择性也大为加强。

然而,相对于个人来说,还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单位允许,集中一段时间专门用来学习当然是一件美事。但大多数情况下,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学习则是目前许多业余进修学校提供的主要方式。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就选择参加自学考试方式,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种方式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方便,学得扎实。但相对而言,学习难度会增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走出自以为是的误区

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最可怕的是错误地判断了自己的无知与已知。

在学习与工作中,一个人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自以为是。因为完全的无知不会引发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而自以为是却会给人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自以为是往往让一个人将自己的想象当作现实;让一个人用故事中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象……虽然或许可以在一些时候验证着当事人的想象,但却不是真实的,而是用错误的方法得到错误的结论。

如今,我们身处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之中,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在取得成绩之时应谦虚一些,得意之时最好淡然一些,少一点自负,少一些幻想,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会多拿薪水,少走弯路。

从前,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做泥娃娃的老伯。他做的泥人非常漂亮,村里人人喜欢,在市场上也很畅销,所以他的日子过得不错。

老伯有一个儿子,为了手艺不失传,老伯教他做泥人。儿子的手比父亲的还巧,加上他年轻力壮,干起活来干脆利落,所以他做的泥人比父亲的还好。

在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做的泥人和父亲做的卖一样的价钱。但是,当挨了父亲的训斥之后,儿子做泥人就更加认真了。结果没用多久,儿子做的泥人的卖价就超过了父亲。父亲做的泥人每个卖两块钱,儿子做的卖3块钱。然而,父亲对儿子的斥责并没有减少。他对儿子做的泥人总是不满意,不是说这里有缺点,就是说那儿有毛病。所以,儿子做泥人比以前更用心、更刻苦了,每天吃完饭就做泥人,天天如此。于是,儿子的泥人做得比以前更好了,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不断提高。父亲做的泥人还是跟以前一样,每个卖两块钱,而儿子做的则涨到了4块钱,5块钱,6块钱,8块钱,最后竟然到了10块钱!

然而,父亲仍不满意。他对儿子做的泥人一个一个地挑毛病,儿子有些生气了,说:“爸爸,你为什么老是挑我做的泥人的毛病?你做的泥人,每个我都能挑出20个毛病!你也不看看,你做的泥人至今仍卖两块钱一个,而我做的呢,卖10块钱人们还都争着买。我觉得我做的泥人什么毛病也没有,根本不必再加工!”

父亲非常失望地说:“孩子,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是,这些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我非常难过。因为我知道,今后你做的泥人的价钱永远也不会超出10块钱了。”

“为什么?”儿子非常惊奇地问。

父亲看了看儿子,说:“作为一个手艺人,假如你认为自己的手艺到了家,没有改进的余地了,或者认为根本没有改进的必要,那么就意味着你的长进就此停止。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对自己的手艺自满过,可结果从那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我做的泥人只能卖两块钱一个,从来没有超过这个价钱。”

儿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实际上,古往今来,自以为是不知道毁了多少本来可以成就大事的人才,令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直停滞不前。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对于个人而言,自以为是是增长才智的障碍,是高收入的暗礁。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经验用错误的方式确认某些错误的认识。比如:一些涉世未深的业务员,当他们听到夸奖的时候非常高兴;当他们听到针对产品和服务的质疑时,就把它简单地等同于拒绝,于是放弃了努力,殊不知,夸奖产品的人很难成为客户,给产品找毛病往往才是很多购买行为的前奏,也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客户。

当一个人要求自己必须做成什么事情之后,他会发现自己瞬间变了很多,因为此时的他必须敢于验证自己的无知,必须敢于跳出自己的经验来思考问题,必须敢于测试自己的判断,也就是必须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记忆和经验都无法代替思考。

当一个人这样做之后,他就会走出自以为是的误区,因为他可以根据他的目的、他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随时地发现自己的无知,随时地确定需要消灭什么样的无知,随时地验证自己到底对哪些事情是“真知道”。所以说,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最可怕的是错误地判断了自己的无知与已知。

实际上,在我们所工作的这个企业里,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与事物,每个人随时随地可能都需要转换生存环境、生存角色、生存方式、生存意识。假如我们总是拘泥于一个位置,止步不前,安于现状,为了曾经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么就会失去力争上游不断进步的动力,就无法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切实的行动;同时,这种原地踏步的人生也是一种倒退的表现,会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空间,也就得不到更长远的发展,最后只能拿着微薄的收入,甚至被企业淘汰。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走出自以为是的误区,不断地提升自己,勇于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转换自己的生存状态,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

善于学习成功者的经验

高薪者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低薪者往往学习自己的经验。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那些富有的人总是善于掌握第一手的信息,然后不断地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地自我反省,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让自己在竞争中占有绝对有利的优势。

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犹太人,见一个富人生活得非常舒适,非常惬意。于是他告诉自己说:“走着瞧!总有一天,我会比你更富有,比你过得更好!”

于是,他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家里为您工作3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您要让我吃饱饭,给我地方住。”

富人觉得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事,马上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3年之后,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

5年过去了,那个昔日的穷人已经变得很富有了,而相比之下,以前那个富人就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提出请求,愿意出10万元买他富有的经验。

那个昔日的穷人听了,哈哈大笑:“我正是用从您那儿学到的经验,才赚得了大量的财富,可现在您为什么又要用金钱来买我的经验呢?”

根据犹太人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智慧源于学习、观察和思考。变成富人的第一条途径就是向富人学习。上述那位穷人就是靠同富人共同生活,在富人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富人的经验和智慧,才使自己有了智慧,有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