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凭什么拿高薪
1909300000014

第14章 能力过硬:是金子,薪水永远不会低(2)

实际上,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寓含着深刻的道理。也许我们有些人刚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显得有些稚嫩,不够老练,但是,我们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否则,我们很难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且成熟起来。

穆萨是巴黎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的小厨师,长得并不英俊,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他也都照单全收。他的老板甚至一度决定辞掉他,因为穆萨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大场面的菜,所以他在厨部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从外表上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长成那样子似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穆萨非常喜欢这项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来做。有一次,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偶然发现了这种甜点,她品尝后,非常欣赏,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穆萨。后来,这位贵妇经常带她的朋友来这家酒店,目的只是为了品尝这种甜点。每次到这里来,贵妇就会指名要穆萨做甜点。

穆萨的待遇因此而得到了提高!

技能好比是一座矿产,而拳头产品则可能是矿山。假如我们的个人矿产只比别人丰富一点点,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使它更加丰富一些呢?如果我们不比别人更富有,甚至更贫瘠的话,那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呢?要想不被人代替,你得有一手绝活。

那么,你一定要发现自己哪方面最闪光。目前,在各领域都能发挥专长的人很多,即所谓多面手,如有些人才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证书,但究竟应从事会计工作还是律师工作,得看其能否发挥专长。术业有专攻,才是聪明之举。

就如故事中的穆萨,不会做上得了大场面的菜,但凭借做甜点一项技术,便可以谋得生存,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

因此,当你想要把自己作为一技之长的兴趣转化成特长时,你一定要“细化”自己的特长。也就是如上面所说的,一定要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寻找特长,而不要笼统。

说到底,你有什么资格跟别人要薪水?因为你有工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否能维持永远,还不是靠一技之长!你必须也要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用于谋生的这个一技之长是你的特长吗?如果不是,你的特长又是什么?你想不想把你的一技之长转化为你的特长?

假如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方法就非常简单了:做你喜欢的事,做你擅长的事,在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施展你的天赋。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问自己哪些工作自己最感兴趣且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你要选择那些能促进你的发展、使你雄心勃勃、将来会有所成就的职业。你在选择工作时不要问做这样的工作需要学什么,而一定要问自己:按照自己的特长,自己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决定一个人职业方向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样样都通,而在于你最精的是哪一行。

一个人的才能和长处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自己有限的才能和长处尽最大可能发挥出来。一位千万富翁谈到自己的时候说道:“老实说,我只有四项才华:知道怎么打字,并且打得不错;知道如何做有效说服式的沟通;知道如何指导摄影机捕捉性感人物;知道如何推销产品与观念。仅此而已!”按照他的说法,他的才华与能力是不是很有限?比如,他不会像钢琴家一样演奏钢琴,他不懂会计上的计算表,他不会操作机械设备,也没有运动细胞,他不懂电脑或电脑程序,他甚至不懂小学的数学问题。他只有四项才华。然而,就是这四项才华使他成为千万富翁。可见,想要把一技之长转为特长,你只需要钻到你所感兴趣的一技之长里,再将其变作你的特长即可。

看到这里,许多人或许会琢磨,以前所从事的工作反正不是自己所喜爱的,只需要应付过去就行了,要把精力盯在自己的特长之上。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以这种应付式的心态对待目前的工作,最大的损失不在企业,而在你自己,因为你失去了宝贵的积累经验的机会。一个人只有在非常敬业的状态下工作,才能真正体验目前这份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和特长,所以不要轻视眼前的工作,哪怕它是简单或枯燥的。

跟你特长要薪水,薪水就会来得容易来得如你所愿。因此,你应该把“跟你的特长要薪水”写在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最前一页。

让老板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

假如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为公司创造比你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老板会重视你,提拔你,给你相应的回报。

在现代职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总觉得自己应该拿更多的钱,却很少想自己到底值不值那个价。

实际上,多数老板都是非常精明的,他们都希望拥有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的优秀员工。

假如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为公司创造比你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老板会重视你,提拔你,给你相应的回报。

但遗憾的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很多员工只是很卖命地在为老板工作,其实他们做的事情都是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的,最后的结果是被老板“炒鱿鱼”。

有一个学经济学的博士生,在学术界非常有名,曾经被很多个大公司争相聘请,每家公司给他开出的待遇都非常高。可奇怪的是,这个博士生无论在哪家公司都呆不长,总是不到几个月,老板就给减薪了。

他非常苦恼。于是就找到他的老师问:“老师,为什么我到哪家公司最后总是给我减薪呢?我可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啊。”

老师帮他分析了原因,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别人争相邀请他,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学问。可真等到了工作中才发现,他的学问只是书本上的空架子,根本就不实用。

而他呢,也经常死抱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肯撒手,用知识分子那一套纸上谈兵的方法去工作。当看到他迟迟不能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时候,等待他的也只能是减薪了。

听完老师的分析,他沉思了良久,才感慨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博士生,便觉得比别人都强。”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白:老板不是慈善家,他也做不了慈善家。他只会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或许你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头衔;或许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如果你的学识只有10%对公司有用,公司就只会对这10%买单。而剩下的90%,那是你自己的事,亏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换了你是老板,你同样也不会买单。

也就是说,只有你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才会给你相应的财富。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你的重要程度都不是由你的价值来决定,而是由你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

你的公司之所以支付薪水给你,是看中了你能为它创造利润,你的才华可以作为平添你个人魅力的资本,只有当你将才华用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时候,才能得到公司的重视和奖励。

所谓“在商言商”,如果生意不能做大,甚至公司要面临破产,老总还拿什么来雇用员工、给员工以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呢?

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很沉重地讲述了联想刚刚成立时的故事,那时候联想只有几十万元的资产,而且还由于过于轻信别人,被骗走了一大半。

骗他们的人是某个部门的干部,那笔钱已经没有了追回的希望。所以当时的联想很穷,随时都有可能倒闭。但联想的员工都是很有热情和干劲的,当时企业就那么一点点资金,如果只有卖命和辛苦,而没有利润,那公司仍然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所有的员工都只能另谋出路。

对于那些工作很努力,但是没有出业绩的员工,柳传志虽然心里也非常不舍,可最后还是只能请他们离开,因为他不是慈善家,他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公司不能发展,员工最终也还是都要离开的。

这看似很残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以赢利为第一目的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老板自然会解雇那些没有业绩的员工,然后吸收新的员工进来。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生存发展,因此,那些不能创造效益的人将永远被摒弃在就业大门之外,而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效益的人,才会被公司长期留用,并获取高薪。

能力差别决定薪水高低

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别,在企业或政府的职务也有高低之分。能力强的理应担任职责较高的职务,获取较高的薪酬,这样才能使效率资源充分发挥效率,使能力与职务分工相匹配。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雄鹰可以捉鸡捕兔,并且以首领的身份带领众鸟和天敌拼战,而麻雀只能听命雄鹰的指挥去和蚁虫厮杀。这一切分工的差别,都是由各自的能力差别所致。

实际上,一个企业、一个机构的运转,也离不开众多工种的分工协作。可以说,从总经理到清洁工,一个都不能少,但各工种的作用却大相径庭。总经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产品畅销市场,效率节节攀升;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使生产井井有条,产品残次率大幅缩减,并且使售后服务令人称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清洁工在其岗位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望尘莫及的。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就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总觉得不管哪种职位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照样能干好。

史蒂芬太太是白宫里的勤杂人员,她幽默风趣,为人豪爽,一直就梦想着能有时机靠近总统表达自己的心愿。

有一天,总统正在寻找的爱犬被史蒂芬太太逮个正着,她终有机会接近了总统。

“总统先生,我是史蒂芬太太,我荣幸地为包括阁下在内的两位总统默默地服务了多年,能否允许我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然可以,尊敬的史蒂芬太太,”总统温和地说,“只要我能办得到。”

“我绝不为难您,”史蒂芬太太压低声音,神情有些神秘,“我请求您允许我的丈夫,威尔克汽修厂的优秀修理工史蒂芬先生做您的私人助理。”

总统两手一摊,满面笑容地说:“史蒂芬太太,那可都是大人物才能做的事啊!”

谁料想幽默的史蒂芬太太也幽了总统一默:“总统先生,您如果允诺了我的请求,那史蒂芬不就成了大人物了吗?”

根据这位史蒂芬太太的逻辑来看,任何人都有能力做任何大事,人们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只是机会和运气不同罢了。

而这里的问题是,也许有人借提拔这股东风,真的发挥了潜能,将自身资源转化为了效率,但这只能是凤毛麟角,而且关键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具备应有的资源和将其转化为效率的能力。

在我们工作的企业和机关里,史蒂芬太太式的职员又何止少数,他们看不到人们能力的巨大差别,只会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没有发现他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对身边被委以重任、得以提薪的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别人都没什么了不起,唯有自己被埋没了。于是说风凉话,摆老资格,但对工作从不积极主动,更谈不上尽职尽责、勤奋努力,一味地敷衍了事,久而久之,成了炸不透的老油条。

在他们眼里,即使老板和上司也并无过人之处,只不过凭关系或者借着那好得一塌糊涂的运气罢了。

他们不承认自己与同事有着能力上的差别,如果有差别,那也只是运气和待遇不公的差别。于是,他们就整日盼望着来一场大“地震”,将人们的职务重新洗牌,重新分工,由自己做经理,让那些人都去擦桌子扫地板去吧!

其实,想成为一名高薪员工,必须要有等级差别理念,然后真切地看到人与人能力的巨大差别,从而平和地接受这种差别。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愈加勤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逐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分工层次,实现薪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