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幼幼新书
19088900000083

第83章

《圣惠》治小儿胁下有气块,腹痛喘逆,气息难为,往来寒热,羸瘦不食。马通粟丸方马通内粟 细辛 紫菀(洗去苗土)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三分) 石膏 五味子 秦艽(去苗) 白茯苓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少小寒热进退,啼呼腹痛。六味汤方地黄 桂心(各八分) 芍药 寒水石 黄芩(炙) 甘草(炙。各二分)上切细,以水三升,煮一升半。一岁儿二合至三合量与服之。

寒热结实第五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结实候∶外为风邪客于皮肤,而内痰饮渍于腑脏,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则发寒热。

而脏气本实,复为寒热所乘,则积气在内,使人胸胁心腹烦热而满,大便苦难,小便赤涩,是为寒热结实也。

《千金》∶小儿连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大黄(一两) 黄芩 栝蒌根 甘草(炙。各十八铢) 滑石(二两) 桂心 牡蛎 人参 龙骨 凝水石 白石脂 硝石(各半两)上十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本加紫石英半两。

《圣惠》治小儿寒热结实,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自汗,日渐消瘦,不吃乳食。柴胡丸方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 。各半两) 赤茯苓 人参(去芦头) 木香 桂心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用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增寒壮热,发歇不定,腹中结实,不能乳食。大黄丸方川大黄(锉碎,微炒) 柴胡(去苗) 槟榔(各半两) 赤茯苓 人参(去芦头) 木香 桂心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寒热结实,胁下妨闷,不欲乳食。鳖甲散方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 川朴硝(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痰癖寒热,腑脏结实。宜服芒硝丸方川芒硝 川大黄(锉碎,微炒) 代赭石(各半两) 甘遂 半夏(汤泡七次,去滑。

各一分)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 杏仁(二、七枚,去皮尖,另研)上件药捣,罗为末,与巴豆、杏仁膏一处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一丸,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腹有积滞,致生寒热,腑脏结实,心腹气胀,常多少力。五灵脂丸方五灵脂 木香(各半两)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川大黄(锉碎,微炒) 巴豆霜(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两丸,儿小即一丸。

寒热食不消第六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食不消候∶风邪客于皮肤,内有痰饮渍于脏腑,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则寒热往来。其脾胃之气宿挟虚冷,表虽寒热而内冷发动,故食不消也。

《千金翼》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癖乳,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黄(四两)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蜜(各半斤) 大黄 硝石(各一两)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硝石、蜜更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一升许出。

儿大者服五合。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头疼呕吐及乳癖。诃梨勒丸方诃梨勒皮 木香 人参(去头芦) 赤茯苓 桂心 川大黄(锉碎,微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各半两) 柴胡(三分,去苗)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生姜汤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寒热能食不生肌肉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能食不生肌肉候∶风邪客于皮肤,内有痰饮渍于腑脏,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故发寒热往来。胃气挟热,热则消谷,谷消则引食。阴阳交争为血气不和;血气不和则不能充养身体,故寒热往来,虽能食而不生肌肉也。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寒热,食不生肌肉。大黄丸方大黄(一两,蒸之二斗米下) 桂心 干姜(炮。各二分) 巴豆(五十粒,去心、皮,熬) 硝石(三分,熬,无者以芒硝代之)上五味捣筛四味,别捣巴豆令如泥,合和以蜜,更捣二千杵,丸如桐子大。坏一丸,汤服之。但热在膈上当吐;在膈下当利,预作粥。如服已吐、下,丸法服药。两食顷不吐、下,以热饮动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一丸半,能药壮人可二丸。此药优于他下药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疮,绵挺如指,蜜和一丸涂挺头,旦内疮中,隅出之,不瘥更作。温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飞尸遁尸,浆服半丸,日一,应须臾止。心腹胀满痛,服一丸。疟者,根据发日宿勿食,清晨服一丸。壮人服二丸。得吐、下,忍饥过发时乃食。妇人产后血结,中奔走,起上下,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服半丸。小儿淋沥寒热,胪胀、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三、四岁如麻子服一丸,日一;六、七岁儿服二丸。比三十日,心腹诸病瘥。儿小半之愈,大良。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寒热不食羸瘦第八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四肢羸瘦。鳖甲散方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 淡竹茹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分) 常山(一杏仁许大)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葱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研入麝香一豆大,更煎一两沸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腹胀,渐瘦不能饮食。宜服鳖甲散方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茯苓 子芩 赤芍药当归(锉,微炒) 川大黄(锉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知母(各半两)柴胡(去苗,三分) 诃梨勒皮(三分) 槟榔(三枚)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用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乳食不下,四肢无力,心腹胀满,上焦痰壅,渐渐羸瘦。柴胡散方柴胡(去苗)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一两) 人参 前胡 桔梗(各去芦头) 诃梨勒皮 地骨皮 赤芍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各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不能乳食,羸瘦,心腹胀。五味子散五味子 当归(锉碎,微炒) 人参 桔梗 前胡(各去芦头) 白术 赤茯苓 黄芩(各用一分) 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寒热往来,食少羸瘦。人参散方人参(去芦头) 黄 (锉) 柴胡(去苗) 白茯苓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木香(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白术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诃梨勒皮(三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往来寒热,多汗心烦,小便赤黄,不欲乳食,四肢羸瘦。黄 丸方黄 (锉)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 白术 子芩 甘草(各一分) 柴胡(去苗)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乳食不节,伤于脾胃,致往来寒热,时复呕吐,不欲乳食,日渐羸瘦。宜服槟榔丸方槟榔 丁香 桂心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川大黄(锉碎,微炒) 诃梨勒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生姜汤研下五丸。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张涣香甲散方 治寒热往来肌瘦。

鳖甲(酥炙黄,去裙 ) 木香(各一两) 川大黄(微炒) 陈橘皮(去白,焙干) 当归(洗,焙干) 柴胡(去苗) 知母 甘草(炙。各半两) 槟榔(三枚)上件捣,罗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疟疾第九

《巢氏病源》疟疾候∶疟病者,由夏伤于暑,客在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更虚,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候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故疟休作有时。其发时节渐晏者,此由邪客于风府,邪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食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日晏。其发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卫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内;其气既上,故其病发更早。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日蓄积乃发也。小儿未能触于暑而亦病疟者,是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者也。

《圣惠》∶夫小儿疟病者,是夏伤于暑,热客于皮肤,至秋复为风邪所折,阴阳交争,故发寒热而成疟也。

几发欲解则有汗出,汗出多则津液减耗。又热乘于脏则生虚躁,其疟瘥之后,腑脏未得,腹内犹有热,故渴而引饮也。若引饮不止,小便涩者,则变成饮癖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脾寒候,儿身上发寒,久后脾家热,乃皮上大热,渴水。此候儿先因伤寒四、五日,有热不退,而医人误下冷药退热,故脾气不顺,遂至脾寒疾疟。所治者,下鬼哭散(方见本门中),相夹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与服即愈。

《惠眼观证》小儿疟疾形候∶因寒暑不常,小儿脱着无节,春夏蕴积,久不宣泄,至秋后阴阳交,冷热作时,故成疟病。初发时,浑身壮热,从早至暮即歇。饮水以分日皆被宿涎潮脾,脾不醒根据前再发。此病只因宿疾在心脾间,须用常山饮子(方见本门中)服之,清早吃,须吐下黄水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第二日,根据前如此一服,亦用匀气散。第三日,亦复如此。至第四日,常常服之便不吐。

《婴童宝鉴》小儿疟疾歌∶疟疾是邪成,阴阳有竞争。早期风府会,晏发脊俞停。至速连朝发,来迟间有行。小儿远见吐,何必问神明。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患疟方∶疟是邪风寒热攻,宜须术治免成空。常山刻作人形状,丁钉孩儿生气宫。

《外台》刘氏疗小儿疟方。

上用黄丹半钱匕,以蜜水和与服。若冷,以酒和与服之良。

《外台》∶《广济》又方上取驴轴下垢腻,刮取和面作饼与吃,以瘥止。

《外台》∶《删繁》疗小儿疟,或自能饮,或不能饮,母含药与饮之。常山酒煎方常山(二两)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煎取七合,去滓分服。取吐瘥止。

孙尚药治大人、小儿 疾。

信砒(二两,别研如粉) 寒水石(三两,别捣为末)上用一生铁铫子,先锒石末一半,后堆砒末在上,又以石末盖头,然后取浓盏盖之。周回醋糊纸条子密封约十重,以炭火一斤以来安铫子在上,候纸条子黑,取出置冷地;候冷取开盏子,净刮取锒石末,一处入乳钵内细研,以软粟米饭和丸如梧子,更别作小丸子一等,以备小儿服。以飞过辰砂为衣,候干入瓷合收。每人服时,于发日早,腊茶清下一丸,一日内不得食热物。合时先扫洒一净室中合之,不得令妇人、猫、犬、鸡、鼠等见,收得时亦如然。若妇人患,则男着在口中,男子患亦然。

陈藏器治大人、小儿疟。

接骨木叶上小儿服三叶,大人服六叶,并生捣绞汁,得吐为度。此药有小毒,不宜多也。服讫须痢及吐。尤治痰疟。

《圣惠》治小儿痰癖疟,发无时。牡蛎散方牡蛎粉 常山 乌梅肉(微炒)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去裙) 知母 川升麻 甘草(炙微赤,锉碎) 豉心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后烦热。升麻散方川升麻 常山 蜀漆 川大黄(锉碎,微炒) 葳蕤 黄芩 桂心(各一分) 川芒硝(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以吐、利为度。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歇寒热,小便赤黄。宜服桃仁散方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赤茯苓 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 。各三分) 知母黄芩 川升麻(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痰壅烦闷。常山散方常山 甘草(炙微赤,锉) 川大黄(各半两) 桂心(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未发前温服,得吐、利为度,如未吐、利,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

《圣惠》治小儿疟疾,胸膈间痰涎,发渴寒热。宜服松萝散吐方松萝 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 常山(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以吐为效,不吐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