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幼幼新书
19088900000158

第158章

《圣惠》又方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锉) 黄连(去须。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又方葵子 车前叶 甘草(炙) 川朴硝(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上用牛蒡根洗去土,捣,绞取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相和令匀。每服半合,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上取蒲黄末,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车前叶(半斤,捣,绞取汁) 沙糖(一两)上件药,相和令匀。每服半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上以生地黄汁,每服暖一合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茅先生治小儿小便下血方。

生地黄汁(小半盏) 轻粉(半钱匕)上作一服,用井花水下。

张涣车前散 治热盛积于小肠,甚则尿血方。

牡蛎(半两,烧为粉) 车前子 甘草(炙微赤,锉) 川朴硝(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吉氏家传》尿血地黄散方绿豆粉 滑石(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上末,此病小儿是心脏积热,并脾脏、肝脏积热。如大人脾脏受病传肾,有三阴三阳之脉,小儿八岁以下只有三阳之脉,无三阴脉。所以心、脾、肝三脏受病,不传肾脏传小肠,小肠风热之极,所以尿血。每服半钱,新汲水下二钱,二服止。忌热食、酸、咸。

《千金》灸法∶尿血,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

大便不通第六

《巢氏病源》小儿大便不通候∶小儿大便不通者,腑脏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血气,其糟粕行于大肠。若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

《外台》∶《千金》紫双丸 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复可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方。

巴豆(去皮心,熬) 蕤核仁(各十八铢,别捣) 麦门冬(十铢,去心) 甘草(五铢,炙) 甘遂 真朱(各二铢) 牡蛎(熬) 腊(各八铢)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以新布绞去油。别捣甘遂、甘草、牡蛎、麦门冬,细筛毕;捣巴豆、蕤仁令极熟,乃纳诸药散,更捣三千杵。如药燥,入少蜜。足之半岁儿可服如荏子一双;一、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作一双;三岁儿服如麻子一枚作一双;四岁儿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儿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八岁儿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儿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饮热粥汁数合即下,丸皆双出也。下甚者,饮冷粥止之。

《外台》∶《必效》疗小儿大便不通方。

上用猪苓一两,以水少许,煮鸡屎白一钱匕与服,立瘥。

《圣惠》治小儿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大便不通。大黄散方川大黄(锉,微炒) 红雪(各一两) 犀角(屑) 川升麻(各半两) 当归 甘草(炙微赤,锉) 赤芍药(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三、四岁温服一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日三、四服,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腹胁妨闷。芎黄散方芎 (半两) 川大黄(锉,微炒)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各三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温水半盏调服。量儿大小以意分减,以利为度。张涣兼治大小便不通。

《圣惠》又方甘草(炙微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皮瓤,焙。各一分) 牵牛子(微炒) 川大黄(锉,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煎葱白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两服,以效为度。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心神烦热,卧忽多惊,腹胁妨闷。丹砂丸方丹砂(半两,研细,水飞过) 续随子(三分) 腻粉(一钱)上件药都细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以温水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张涣兼治大小便不通。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壅闷,卧即烦喘。通中丸方巴豆霜(二分) 皂荚(不 者去皮、子,烧令焦黑) 川大黄(锉,微炒。各一两)上件药大黄、皂荚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四、五岁儿以温水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脏腑壅滞,腹胁妨闷,大便不通。犀角丸方犀角(屑) 当归(锉,炒) 丹砂(细研,水飞过。各半两) 巴豆(十粒,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川大黄(一两,锉,炒)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以温水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壅闷。大黄丸方川大黄(一两,锉、炒) 枳壳(麸炒) 栀子仁 郁李仁(汤浸,去皮,炒。各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熟水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脐腹妨闷,宜用桃叶汤方桃叶(一握) 木通(二两) 灯心(五大束) 川朴硝(一两) 葱白(七茎)上件药细锉,用醋浆水三大碗,煎十余沸,去滓,倾向盆中,稍温,便坐儿在盆内。将滓以手帕裹熨于脐下,冷即出之,后吃地黄稀粥半盏,良久便通。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连腰满闷,气急困重,宜用走马煎方羊胆(一枚) 蜜(一合) 盐花(半两)上件药同煎如饧,捻如箸粗,可长一寸,内下部中,须臾即通。

《圣惠》治小儿大便不通,心中烦热。牛黄丸方牛黄(一钱,细研) 川大黄(三钱,锉,微炒,捣、罗为末)上件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以利为度。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大便五、六日不通,心腹烦满,宜用此方。

上取青颗盐末于脐中,以手摩良久即通。大人用之亦得。《婴孺》方同,止内下部中,手热摩之。

《圣惠》治小儿卒大便不通蜂房散方上用蜂房一枚,炙令微焦,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葛氏肘后》、《婴孺》方同。《婴孺》以酒调少许。

茅先生治小儿大便不通方。

朴硝(三钱) 大黄(一两,生用)上为末,周岁一钱半,水五分,煎四分,温服。

茅先生治小儿大便不通,目赤,疮疖痈肿,热毒心热,宜服之,大人加用。

大黄(一分) 黑牵牛(半分) 槟榔(一钱半) 朴硝(二钱)上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蜜熟水调下。

《婴孺》治小儿大便不得方。

上用半夏一分,炒黄为末,以蜜为丸黍米大。乳服一丸,日再服。此方频救垂困,功效不可具言。

《婴孺》治小儿大便不通方。

上杵白花调葵子为末,煮汁服之。

《婴孺》又方上用猪脂一斤,水煮,取一升,服五合,日三服,儿小量之。

《婴孺》又方上煎蜜,令可索索之,捻如匕柄,内下部中二寸许,立通。

《婴孺》又方上取羊胆汁灌下部中,须臾通。

《婴孺》治小儿大便不通,腹满。丹参汤方丹参 硝石 甘草(炙。各等分,并杵为末)上以水二升,煮枣三个,三沸,去滓,下末三方寸匕,又煮三沸,去滓。五岁儿服五合,不瘥,再服。

《婴孺》治小儿腹大鸣,及内热坚不得大便,更衣大黄丸方大黄(七分) 葶苈(四分,炒) 牛黄(三分) 人参 浓朴(炙) 芫花(炒。各二分) 桂心 黄芩(各一分)上为末,蜜丸小豆大,饮下三丸,不知加之。

《婴孺》治小儿胃中热,更衣起黄赤而难,或四、五日乃大便难乃方。

大黄 甘草(炙) 栝蒌(各三分) 大枣(三十个)上以水二升半,煮一升。每服一鸡子许,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调中利大便牛黄丸方牛黄 大黄 麝香上三味,等分为末,蜜丸如小豆大。饮下二丸,日再,以利为度。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大肠秘不通兼血痢金花散方皂子仁(一分,炒) 槟榔(一个,生) 甘草(一钱,炙)上为末。每服一字半钱,沙糖,熟水调下。

张锐《鸡峰方》治大便秘结不通方。

上用麻子以水研汁饮之。

《庄氏家传》治小儿大肠风热盛不通方。

大黄(一两) 防风(一两) 朴硝(二两)上件为末,用蜜汤或葱汤调下。

《孔氏家传》治小儿大便不通,于硝风散中入鹰条一、二寸遂通。盖庸医见小儿大便不通,多服凉药与疏转药,积于中凉转药一并发,则其人困矣,此方最佳。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大便不通方。

大黄(二分,锉碎,炒) 陈皮(一分,去瓤,慢炒)上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量大小加减服。

《外台》灸法∶疗小儿大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

小便不通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小便不通利候∶小便不通利者,肾与膀胱热故也。此二经为表里,俱主水,水行于小肠,入胞为小便,热气在其脏腑,水气则涩,故小便不通利也。

《颅囟经》治孩子小便不通方。

茯苓 通草 冬葵子 车前子(各等分)上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半,作二服(忌油)。

《葛氏肘后》治卒不得溺方。

上取 灰二刀圭,以酒若米饮服。

《葛氏肘后》又方上发灰,以酒下之。又以少鸡子白,亦佳。

《千金》治小儿小便不通方。

车前草(切) 小麦(各一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烂煮粥服,日三、四。

《千金》又方∶上冬葵子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或入滑石末六钱。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忽患阴风痰,多杀人,尿不利者,以热治之,其疾转甚也。何以知之?孩儿在胎中时,计父母之阴阳毒瓦斯或犯孩儿,生下百日而有斯疾。医者不辨相源,必言是热,用冷药转之不安,长大成人,遂患阴 之疾,盖由此也。小儿因此招祸,不亦难乎。其疾,多尿涩及痛,一尿十余节是也。庸医多作淋疾,遂与石草、犀角之类,全乖其志,宜须用此方。

附子烧灰使半枚 水精一分力难排 父母手煎添水蛭(一分) 功加须得土衣台(土衣是瓦屋上所生瓦松,取向阳者烧灰用)上量儿大小,日数与服之,立见神效。

《外台》刘氏疗小儿忽不得小便急闷方。

葱白(一握) 通草(一两) 冬葵子(一合)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量服。

《外台》∶《广济》疗小儿热极病,小便赤涩或不通,尿辄大啼呼。滑石汤方滑石(十六分) 子芩(十四分) 冬葵子(八分) 车前草(切,一升)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岁至四岁服一合,日每服,甚良。

《圣惠》治小儿小便不通心闷。赤芍药散方赤芍药 瞿麦 木通(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炒) 牵牛子(微炒) 冬葵子(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葱白一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小便不通,脐腹防闷,心神烦热。栀子仁散方栀子仁(五枚) 茅根(锉) 冬葵根(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滑石(一两半) 木通(锉) 川芒硝(各三分) 葵子(二合)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卒小便不通,小腹急闷。冬葵子散方冬葵子(一两) 木通(半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百日内小便不通,心神烦闷,脐下痞满,宜服乳煎葱白饮子方葱白(一茎,切) 乳汁(三合)上二味,同煎至一合半,去滓,分温为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以来,再服,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小便不通,宜用浸熨汤方木通(一两) 生姜(二两) 葱白(七茎) 陈皮(一两半) 川椒(半两)上件药都细锉,以水二大碗,煎五七沸,去滓,倾入盆内,看冷暖坐儿于盆中浸之,将滓于儿脐腹下熨之,立通。

《圣惠》治小儿小便三、两日不通欲死者。葵根散方葵根(一握,锉) 壁鱼(七枚,研)上以水一大盏煎葵根,取汁六分,后入壁鱼同煎五、七沸,去滓,放温。量儿大小,临时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积热,小便不通。地肤子散方地肤子 瞿麦 冬葵子 知母 黄芩 川升麻 木通(锉) 川大黄(锉,炒) 猪苓(去黑皮,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小便不通,心腹满闷,坐卧不安。滑石散方滑石(末) 川大黄(锉,微炒) 葵子(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葱白三寸,灯心一束,煎至六分,去滓。三、四岁儿服一合。量儿大小,不计时候,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小便不通,脐腹坚满喘急。木通散方木通(锉) 甘草(炙微赤,锉) 葵子(以上各一分) 川大黄(锉碎,微炒) 滑石 牵牛子(微炒。以上各半两)上件药都细捣,罗为散。每服煎葱白灯心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小便不通,脐腹急痛。车前散方石韦(去毛) 瞿麦(各半两) 小麦(一两)上件药都锉,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取汁一合,调下滑石末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