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1908800000017

第17章 快乐和幸福皆能得--民生经济学(4)

所以,王军的公司越来越多员工放弃保险而宁愿将补贴直接打入工资,宁愿舍弃国家补贴的那个大头。听越来挺荒谬,但是千真万确。因此王军一直都很苦恼,不知道该不该上保险?

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它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险种之一,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范畴。无论在任何国家,养老保险都是依法规范并以社会保险形式所体现的一种政府行为。

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

养老保险又分为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在企业和职工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前提下,由企业或单位与职工视企业经营状况,通过民主协商,自主确定是否参保和确定保险水平,自行选择经办机构的保险行为。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公民和劳动者均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投保以及投保的水平和选择经办机构。

养老保险作为国家的一种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1】普遍性。每个人都会老去,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养老的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养老问题。所以养老保险具有一种普遍性,世界上凡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都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的。

【2】强制性。既然每个人都会老去,那么当人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了,那么,由谁来保障基本生活呢?而每一个老人在没有丧失劳动能力之前都是为国家、社会献出了一份力的。于是,国家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依法保障他们老有所养的基本权利。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活。

【3】互济性。养老保险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于是国家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统一筹集资金,统一调剂使用,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一般来说,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与互济。 所以,养老保险势在必行。2009年1月,我国颁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节选如下: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促进人员流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制订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 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 ,具体比例由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因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由单位代扣。个人工资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 ,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有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以适当提高起步比例。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本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储存余额可以继承。

【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 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标准由各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本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 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本方案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三】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四】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为建立多得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人事部制定。

【五】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具备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从改革开始即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

……

而养老保险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一方面,养老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全。随着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就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缴励劳动者在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由于养老保险涉及面非常广,参与是人数非常多,在人们缴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尽管每一个人只交那么一点点,但是长时间下来,也会聚少成多。而全国范围这么宽,每个人交一点,加起来就是一笔巨资了。而这些筹集到的养老保险金,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实行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以数十年计算,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更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对这种规模资金的运营和利用,有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改善医疗条件,降低农村人口死亡率:农村合作医疗

从2005年元月开始,我国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千百万老百姓,这一种制度从此拉开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始。由于新疆在我国的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不怎么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那里更加突出。国家为了改善新疆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了这里的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于2009年,国家在新疆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让新疆各族农牧民享受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利好”。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呢?

在中国,看病贵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最让老百姓头痛的问题,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如果维持基本生活也许绰绰有余,但是这是在人没有什么疾病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人要是一旦生病了,小病还好,只要是大病,没有哪一家不欠一屁股债的。因为医院的医疗费用实在高得吓人,只要人一住院,所需的费用不是成千上万就是成百上千。

同时,我国自从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总的说来,中国的医改还是不成功的,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就认为中国得医改并不成功。

2005年9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合作: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和安全》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是过去20年中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人均收入翻了三倍。”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已上升20位,现位居全球第85位。但是,这份报告也提醒我们,中国的经济是发展得很快,但是这么快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落后,中国的收入增长是令全世界瞩目的,但是中国非收入方面的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增长却存在挑战。因为中国没能将其创造的财富和提高的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有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中国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降低婴儿死亡率方面的速度下降。”所以这份报告认为我国的医改并不成功,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医疗体制并没有帮助到其最应该获得帮助的群体,特别是农民。

所以,中国现在又加大力度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种制度是老百姓自己出一部分钱,国家出一部分钱,把资金聚集起来。等谁病了的时候,去医院看病的花费就在这种资金中报销大部分。也就是说,现在老百姓去医院看病,不管花费多少,自己只出其中的一部分钱,另一部分钱则由国家来报销。

这一制度的出台,确实为老百姓看病提供了方便,现在的老百姓有病愿意去医院看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舍不得花钱就不去医院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