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19082400000313

第313章

臨濟宗

南嶽下三十六世隨錄

荊門圭山五眼毓禪師

禮三際通薙染。一日通指菊花。示之曰。黃花有意通消息。祇許禪人獨自觀。師有省。依通十載。咨決心要。通一日問。如何是法身句。師曰。白馬將軍跨。通曰。如何是法身向上句。師曰。雪山擎玉柱。即呈偈曰。雪山擎玉柱。錦水泛清灘。白馬將軍跨。當陽破祖關。通為印證 上堂。經寒雪嶺已多年。覩著明星似眼穿。東土西天今古煥。皆提拄杖現家傳。靈山拈花。也是這個。少林面壁。也是這個。天下老和尚。接物利生。總不出這個。若也會得。許汝等共相提持。其或未然。山僧與汝等。通個消息。擲拄杖曰。劫火洞然猶不壞。巍巍獨露太虗前(三際通嗣)。

益州紫谿古高源禪師

宜都舒氏子。年二十。禮三際通薙染。執侍巾瓶。有省。通問。臨濟在黃檗得力。在大愚得力。師曰。借屍還魂。通頷之。一日室中問。如何是陝府鐵牛。通打曰。者畜生。師作牛鳴而出(三際通嗣)。

陝西寧夏海寶林我鑑禪師

川北聞州侯氏子。上堂。初冬草木色離披。梧葉追風落向西。雖是上方霜令逼。笑看冰雪浸僧衣。若也會得。何勞再話重關。其或未然。未到盡驚山險峻。行來方識路高低 上堂。桃顏舒暢。朝昏嘯月吟風。柳眼新瞠。勘念去途過客。致使園林池沼。居然共演無生。行脚高流。驀地禪關直透。豎拂子曰是即是。猶未踏著向上一竅在。擲拂子。下座 除夕小參。月盡三冬。歲窮五九。公案現成。戌亥子丑。東村燒錢。西舍奠酒。林下衲僧。本無新舊。大眾且道。事合作麼生良久曰。辭年柳戴千枝翠。迎歲梅簪一樹花 康熙己未。從河西歸西安。住大興善寺。二月初六日未時。禮佛畢。忽然索紙。書偈曰。登山足疾忽為魔。必欲登山可奈何。此去直將空四大。笑看白骨起成痾。歸方丈。侍僧問其意如何。師笑而不答。端坐而逝。茶毗火光熾空。舍利無數。世壽六十八。僧臘四十八(易菴師嗣)。

宕水聞心敞禪師

宕水羅氏子。參開山國。問如何修道。師曰。道本圓明。不屬修證。國曰。既不屬修證。道從何立。師曰。立即非道。國曰。即今事作麼生。師曰。事即不似。國曰。你為甚麼隨波逐浪。師曰。久已風恬浪淨。國乃印證 上堂。策杖騰騰識故鄉。風塵滿面慣經常。歸家一句全拋露。覿體明明絕覆藏。所以頭頭上顯。物物上明。只因不了。諸聖出來。廣開方便。無一處無一時。不與揭露當陽。若是個英靈漢子。直向千聖未出世以前。一坐坐斷。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乃震威一喝曰。盡山河大地。情與無情。被山僧一喝。百雜碎了也。何故。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烟景有誰爭(快雪國嗣)。

果州卓存來禪師

南部孫氏子。徧參諸方。後依本源液。一日見壁上畫之無二字。有省 上堂。舉國師三喚侍者因緣畢。師曰。國師婆心太切。落七落八。侍者大難承當。承言者喪。殊不照顧旁觀者哂。何以故。字經三寫。烏焉成馬(本源液嗣)。

果州報恩西履祖禪師

出州韓氏子。上堂。天上鳶飛。水底魚躍。覿面相逢。築著磕著。且道如何龜毛兔角 問。不出不入一著子。合付阿誰。師曰。切忌承當。曰恁麼則某甲退身有分。師曰。逢人切莫恁麼舉(本源液嗣)。

烏龍龍泉冰源亮禪師

南浦魏氏子。首參萬峰明於雙桂。有省。迨明辭世。師禮塔曰。某甲今日來遲。時雲嶠水。在旁曰。禮拜久矣。師曰。和尚智鑑分明。是賊識賊。遂出受衣拂 上堂。舉世尊陞座文殊白椎因緣畢。師曰。瞿曇自起自倒。文殊起模畵樣。說甚麼法王法如是。總之儱侗不像。山僧重闢龍泉。緇素敦請說法。設有人致問。便曰。未上座時。勘破了也。至今瓦解冰消(雲嶠水嗣)。

古閬峩雪慧禪師

上堂。平田淺草。種月扶犂。野岸橫橋。量水打碓。頭頭合用。物物全彰。古佛家風。是閒破具。山僧今日向諸人面前。撒沙拋土。大似不識好惡。然有一樁大事。且要諸人擔荷。且道是甚麼事。遂舉袈裟角曰。一絲纔挂體。越格自風流(嘯宗密嗣)。

福清黃檗慧門沛禪師

同安康氏子。幼奇穎。雖習舉業。恒有出塵之志。年十七應。郡試過。南康報親寺覩。寺額欣然曰。世出世法。無非報親。何必世榮乎。遂投禮時明得度。雪峰彌於法屬。每激發。以出家須明心要。師信受服膺。勤於參究。一日病中。聞僧舉三不是語有省。往質彌。彌曰。此非汝放身命處。又明年隨落髮。詣黃檗琦。受具戒。琦曰。來自何方。師曰。泉州報親。曰。欲為何事。曰欲求佛法。曰我這裏一法也無。師曰。正好著力。琦默器之。一日問。南泉斬猫話。聲未絕。被琦一踏踏倒。直得前後際斷。礙膺之物。一時冰釋。大笑趨出。琦命堂中領眾。師辭以福薄。願擔飯供眾。時值嚴冬。芒履踏雪中。足皆龜裂。不覺厭苦。琦應長樂之龍泉。遂安西堂。解制辭還溫陵。居誌公洞二載。值時艱。益自韜晦。或炊爨不給恬如也。琦召師。住師子巖。居八載。不事外緣。琦應扶桑請。舉師繼席。而記莂焉 上堂。一春到來。燒痕轉綠。萬木萠芽。風和日旭。突出達磨眼睛。豁開波斯鼻孔。祇皆本有風光。弗從別處流露。諸兄弟。還知這個時節麼。若知。不離于座。現諸威儀。不起片念。坐斷須彌。一機通。千機萬機圓活。一處明。千處萬處耿潔。優游行住白雲中。遙聽前山噪百舌。且道是何腔調。喝一喝 上堂。潺湲溪畔。冰珠點綴。峭壁峰前。霜花錯落。時節推移。陽昇陰伏。片念未生前。全機顯露。毫端闡演處。法法施呈。不勞雕琢。本體現成。靜猶止水。動若行雲。束虗空為一棒。棒他不著。集諸音為一喝。喝他不及。把住也。千山寒色。放開也。八面玲瓏。且道放開好把住好。根塵迥脫渾無物。舒卷臨時總自由 時閩海多警。常住寥落。師率眾躬耕。勉衲子以為道忘軀。提持向上一著。深錐痛拶。故學者咸思自奮。忘其苦澹。沾法乳者。率多高明之士。甲辰。省覲受業於圭峰。檀越周樸園銓部。懇留住持。師雖勉應。已澹世緣。凡上堂小參。皆謝絕。九月中示疾。眾為延醫診視。師終却之。大眾詣榻前求開示。師便掌曰。是開示。不是開示。一僧曰。末後句聻。師舉筆疾書曰。末後句。無可說。誰是知音。清風明月。命侍者取湯。沐浴剃髮。跏趺而逝。時康熙甲辰十月初六日也。世壽五十。僧臘三十。窆全身于黃檗之左麓(隱元琦嗣)。

福州黃檗虗白願禪師

參徑山容。問水既無筋。因甚長流不斷。師曰。只為源頭有據。問佛祖公案。猶空中紙鷂。向甚處收取綫索。師曰。抽牽全在裏頭人。問鵬搏峰。與晏坐峰相交。且道說個甚麼。師曰。一人傳虗。萬人傳實。問風扇大野。畢竟作何形色。師曰。只好聞名。不可見面。問望江亭上垂機。誰是知音。師曰。沒面目漢。後謁黃檗琦。機契室中。命師繼席 上堂。法昌搬羅漢圍爐。人貧智短。靈雲見桃花悟道。馬瘦毛長。雖然各見一邊。未免互相鈍置。山僧今日開爐。不用如何若何。只要諸人著些精彩。稍涉遲疑。灼破面門。頭顱粉碎。祇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劒去久矣。方乃刻舟。又作麼生。不為於三條椽下。七尺單前。仔細摸索看。忽然摸著鼻孔。便知道不遠人。喝一喝 問。天上月正圓。人間月方半。且道如何是真月。師以拂子打圓相示之。曰月落後。又如何相見。師曰。明日來。向你道。僧拂袖而出。師曰。看脚下 頌經首[米-木+八]字曰。阿誰策起兩莖眉。斜插當陽古石碑。以字不成八不是。管教千眼莫能窺(隱元琦嗣)。

雪峰聖壽即非一禪師

示眾。舉世尊拈花。頌曰。大小瞿曇不奈何。花枝拈起當風播。一場敗闕少人知。獨被飲光親笑破(隱元琦嗣)。

福建慶城草菴現禪師

上堂。說佛說法。昨已無端問主問賓。翻成鈍置。若一向舉揚宗乘。未免法堂前草深。古人到這裏。事不獲已。曲為今時。垂半偈一言。或拈槌豎拂。或輥毬打鼓。架箭擎乂。或終日閉門。長年面壁。單提直指。大用全機。檢點將來。總屬建化門中事。畢竟宗乘如何舉揚。驀豎拄杖曰。誰敢問著。問著便打折汝腰 上堂。石霜道。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雲峰道不休去。不歇去。業識茫茫去。七顛八倒去。十二街頭閙浩浩地聲色裏坐臥去。三家村裏盈衢塞路荊棘裏游戲去。刀山劒樹劈腹剖心。爐炭鑊湯皮開肉爛去。雲峰與麼道。可謂千江有水千江月。石霜與麼道。依然萬里無雲萬里天。仔細檢點將來。一人大似死了不得活。一人大似活了不得死。山僧這裏。不管你休不休歇不歇。饑即喫飯去。倦即安眠去。熱則乘凉去。寒即向火去。若向這裏會。却便會得古人見處。古人見處即且置。慶城見處作麼生。良久曰。莫將容易會。便作等閒看 上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釋迦老子太無端。四十九年已漏洩。那堪達磨又西來。直指人心成迂曲。從茲五位設君臣。九十七種呈醜拙。鑑咦遂成一字關。心識打作兩個橛。縱饒七事漫隨身。未免于今成途轍。祖宗田地任分爭。直得七花兼八裂。舉今舉古鑠中泥。說妙說元眼裏屑。或時瞬目或揚眉。或豎一拳垂一足。激揚宗旨立化門。競把烏龜證作鱉。若人于此便承當。敢保斯人猶未徹。我今以楔而出楔。且道是說是不說。若道是說。說甚麼。若道不說。說不輟。說與不說且置。敢問現前大眾。即今還有心也無。汝若無心我也休。休笑山僧太饒舌(亘信彌嗣)。

泉州雪峰如幻弘禪師

惠安劉氏子。幼補邑庠。卓有文譽。年二十七。身嬰劇疾。因讀維摩經。發心出俗。後于惠邑道中。遇黃檗彌。言下錐劄。頓起疑情。力事參究。依彌十有餘載。深入堂奧。一日彌問。簷前雨滴聲。點點不落別處。畢竟落在甚麼處。師曰。落在鼻孔裏。彌頷之。命居西堂 頌殃窟產難因緣曰。為郎憔悴却羞郎。萬轉千回懶下床。佳信忽傳消舊恨。朝來對鏡理紅籹 頌馬祖翫月因緣曰。好鳥雙棲占一枝。高飛健翮獨稱奇。若教言下分斤兩。笑殺江西馬簸箕 頌城東老母因緣曰。生平不喜佛陀耶。阿母風流出當家。十指縫間無避處。看來猶是眼中花 晚年。退居山麓高岡惠泉側。預誡逝期。而寂(亘信彌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