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19082400000129

第129章

丞相富弼居士

字彥國。由清獻公警勵之後。不舍晝夜。力進此道。聞投子顒法席冠淮甸。往質所疑。會顒為眾登座。見其顧視如象王回旋。公微有得。因執弟子禮。趨函丈。命侍者請為入室。顒見即曰。相公已入來。富弼猶在外。公聞汗流浹背。即大悟。尋以偈寄圓照本曰。一見顒公悟入深。夤緣傳得老師心。東南謾說江山遠。目對靈光與妙音。後奏署顒師號。顒上堂謝語有曰。彼一期之悞。我亦將錯而就錯。公作偈贊曰。萬木千花欲向榮。臥龍猶未出滄溟。彤雲彩霧呈嘉瑞。依舊南山一色青。

甘露宣禪師法嗣

平江府妙湛寺尼文照禪師

溫陵人。上堂。靈源不動。妙體何依。歷歷孤明。是誰光彩。若道真如實際。大似好肉剜瘡。更作祖意商量。正是迷頭認影。老胡四十九年說夢即且止。僧堂裏。憍陳如上座。為你諸人舉覺底。還記得麼。良久曰。惜取眉毛好。

瑞巖居禪師法嗣

台州萬年處幽禪師

上堂。先聖行不到處。凡流恰到。凡流既到。先聖莫知。到與不到。知與不知。總置一壁。祇如僧問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峰以拄杖畫一畫曰。在這裏。且道。此老與他先聖凡流。相去幾何。南山虎齩石羊兒。須向其中識生死。

廣靈祖禪師法嗣

處州縉雲仙巖懷義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自屈作麼。曰如何是道。師曰。你道了。曰向上更有事也無。師曰無。曰恁麼則小出大遇也。師曰。祇恐不恁麼。曰也是。師曰。却恁麼去也。

嚴州烏龍山廣堅禪師

上堂。明珠在掌。別者還稀。寶鏡當臺。何人委悉。鋒前一路。截斷眾流。言下千差。隨波逐浪。所以道。棒頭取證。喝下承當。擬議之間。新羅國裏如斯舉唱。曲為初機。若是明眼高流。不在鑽龜打瓦。

嚴州清溪西禪智誠禪師

示眾。庭凋一葉之悟。普天秋色。雲過數行之鴈。匝地寒聲。忽薦西風。頓清野水。頭頭顯露。物物全彰。有眼底總見。有耳底總聞。且道。佛法在甚麼處。良久曰。多少分明。

淨因嶽禪師法嗣

福州鼓山體淳禪鑒禪師

上堂。由基弓矢不射田蛙。任氏絲綸。要投溟渤。發則穿楊破的。得則修鯨巨鰲。隻箭既入重城。長竿豈釣淺水。而今莫有吞鉤齧鏃底麼。若無。山僧卷起絲綸。抝折弓箭去也。擲拄杖下座。

乾明覺禪師法嗣

岳州平江長慶應圓禪師

上堂。寒氣將殘春日到。無索泥牛皆[跳-兆+孛]跳。築著崑崙鼻孔頭。觸倒須彌成糞掃。牧童兒鞭棄了。懶吹無孔笛。拍手呵呵笑。歸去來兮歸去來。煙霞深處和衣倒。良久曰。切忌睡著。

長蘆信禪師法嗣

東京慧林懷深慈受禪師

壽春府夏氏子。生而祥光現舍。文殊堅。遙見疑火。詰旦。知師始生。往訪之。師見堅輙笑。母許出家。十四。割愛冠祝髮。後四年。訪道方外。依淨照於嘉禾資聖。照舉良遂見麻谷因緣。問曰。如何是良遂知處。師即洞明。出住資福。屨滿戶外。蔣山佛鑑懃行化至。茶退。師引巡寮。至千人街坊。鑑問。既是千人街坊。為甚麼祇有一人。師曰。多虗不如少實。懃曰。恁麼那。師赧然。偶朝廷改資福。為神霄宮。因棄。往蔣山留西庵。陳請益。懃曰。資福知是般事便休。師曰。某實未穩。望和尚不外。懃舉倩女離魂話。反覆窮之。大豁疑礙。呈偈曰。祇是舊時行履處。等閑舉著便誵訛。夜來一陣狂風起。吹落桃花知幾多。懃拊几曰。這底豈不是活祖師意。未幾。被旨住焦山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面黃不是真金貼。曰如何是佛向上事。師曰。一箭一蓮華。僧作禮。師彈指三下 問知有道不得時如何。師曰。瘂子喫蜜。曰道得不知有時如何。師曰。鸚鵡喚人。僧禮拜。師叱曰。這傳語漢 問甚麼人不被無常吞。師曰。祇恐他無下口處。曰恁麼則一念通元箭。三尸鬼失奸也。師曰。汝有一念。定被他吞了。曰無一念時如何。師曰。捉著闍黎 上堂。古者道。忍忍。三世如來從此盡。饒饒。萬禍千殃從此消。默默。無上菩提從此得。師曰。會得此三種語了。好個不快活漢。山僧祇是得人一牛。還人一馬。潑水相唾。插觜廝罵。卓拄杖曰。平出平出 上堂。雲自何山起。風從甚澗生。好個入頭處。官路少人行 上堂。不是境。亦非心。喚作佛時也陸沈。個中本自無階級。切忌無階級處尋。總不尋。過猶深。打破雲門飯袋子。方知赤土是黃金。咄。

平江府萬壽如璝證悟禪師

建寧魏氏子。開堂日。僧問。如何是蘇臺境。師曰。山橫師子秀。水接太湖清。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衣冠皇宋後。禮樂大周前。師凡見僧。必問近日如何。僧擬對。即拊其背曰。不可思議。將示寂。眾集。復曰不可思議。乃合掌而終。

越州天衣如哲禪師

族里未詳。自退席。寓平江之萬壽。飲啖無擇。人多侮之。有以瑞巖喚主人公話問者。師答以偈曰。瑞巖長喚主人公。突出須彌最上峰。大地掀翻無覓處。笙歌一曲畫樓中 一日曰。吾行矣。令拂拭所乘笋輿。乃書偈告眾曰。道在用處。用在死處。時人祇管貪歡樂。不肯學無為。敘平昔參問。勉眾進修已。忽豎起拳曰。諸人且道。這個落在甚麼處。眾無對。師揮案一下曰。一齊分付與秋風。遂入輿。端坐而逝。

婺州智者法銓禪師

上堂。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極慷慨。斬得釘。截得鐵。硬剝剝地漢始得。若是隈刀避箭。碌碌之徒。看即有分。以拂子擊禪牀。下座。

臨安府徑山智訥妙空禪師

秀州夏氏子。初住淮之天寧。建炎初。靈隱慈聖皇后。賜號佛海。韓世忠。表請靈巖為功德院。命師主之。凡五踞法席。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坐久成勞。曰見後如何。師曰。不妨我東行西行 宋高宗紹興丁丑。師至華亭。有朱宅請師齋。以十一月二十六至其家。據坐說法。緇白畢集。有僧出問。如何是生死根本。師酬對。語未卒。舉拂扣牀一擊而逝。壽八十。僧臘六十七。葬於寺之白雲庵。

金山慧禪師法嗣

常州報恩覺然寶月禪師

越州鄭氏子。上堂。學者無事空言。須求妙悟去。妙悟而事空言。其猶逐臭耳。然雖如是。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一日與眾曰。世緣易染。道業難辦。汝等勉之。語卒而逝。

法雲白禪師法嗣

婺州智者紹先禪師

潭州人。上堂。根塵同源。縛脫無二。動動絲毫。十方遊戲。子湖犬子雖獰。爭似南山鼈鼻。遂高聲曰。大眾看脚下 上堂。團不聚。撥不散。日曬不乾。水浸不爛。等閑挂在大虗中。一任旁人冷眼看。

沂州馬鞍山福聖院仲易禪師

上堂。一二三四五。陞堂擊法鼓。簇簇齊上來。一一面相睹。秋色滿虗庭。秋風動寰宇。更問祖師禪。雪峰到投子。咄。

東京慧林慧海月印禪師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黃金地上玉樓臺。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三月洛陽人戴花 上堂。黃金地上。具眼者未肯安居。荊棘林中。本分底留伊不得。祇如去此二途。作麼生是衲僧行履處。良久曰。舉頭煙靄裏。依約見家山 上堂。顧視大眾。拍禪牀一下曰。聊表不空。便下座。

揚州建隆原禪師

姑蘇夏氏子。上堂。拈拄杖曰。買帽相頭。依模畫樣。從他野老自顰眉。誌公不是閑和尚。卓拄杖下座。

鎮江金山佛鑑惟仲禪師

汀州人。游廬山。歷淮浙。徧扣宗師。至龜山。參佛國。入室次。聞舉栢樹子話。豁然契悟。出世磁州慧果。後佛國奉詔。住東京法雲。師典第一座。宋元符庚辰。哲宗上僊。五七命師入內說法。賜師法號佛鑑。徽宗建中靖國辛巳。住持金山。皇后遣中使降香。為國祝延。上堂。僧問。選佛場開當此日。師將何法答皇恩。師曰。萬年松在祝融峰。曰祇如大監臨筵。如何補報。師曰。漁樵千里樂昇平。曰飄來新雨露。洗出舊樓臺。師曰。說得道理好。乃曰。法本無說。隨事應機。心本絕形。遇緣即現。古今如是。凡聖同途。葢眾生迷妄不知。遂成流轉。故能仁頓忘情見。了達根源。不從外求。亦非內得。所以佛佛授手。祖祖相傳。建立門風。各張舖席。包含萬象。該括大千。冥冥不混。於色聲蕩蕩。豈妨於語嘿。把定則十方坐斷。虎踞龍蟠。放行則千聖出興。風行草偃。助堯仁政化。祝睿筭延鴻。降伏眾魔。普利群有。雖然。猶涉程途。且正令當行。如何理論。乃擊拂子曰。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漢中褒城中梁山乾明永因禪師

僧問。改律為禪。非無所以。學人上來。乞師便道。師曰。分明一句。作者猶迷。曰漢水祇應流到海。月輪直上最高峰。師曰。且得領話 問世尊出世。地涌金蓮。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昨日雨。今日晴。曰向上更有事也無。師曰。東西南北。上下四維。

淮安勝因崇愷禪師

上堂。僧問。菩薩人見性。如晝見日。聲聞人見性。如夜見月。未審和尚見性如何。師曰。一筆勾下。曰是何意旨。師曰。萬里無雲。千峰壁立。乃曰。祖師正令。今古全提。函葢乾坤。把定世界。直得天輪左轉。地軸右旋。夜月流光。朝曦曜彩。四方炳煥。八顧恢張。不隱微毫。無遺纖芥。山青水碧。鵠白烏玄。霧起郊原。龍吟城際。風生檻外。虎嘯亭前。木童揭出幽關。石女擘開金鎖。石鞏弓。秘魔叉。直須放下。德山棒。臨濟喝。無地施呈。何須擊鼓搬泥。不用輥毬拽石。個中道理俱盡。巴鼻全無。雖然。祇如超宗越格底事。又作麼生。良久曰。大地載不起。乾坤藏亦難。

開封大覺法慶禪師

初住泗州普照。後遷嵩少。次居東京。因侍者讀洞山錄。作愚癡齋處。者曰。古人甚奇怪。師曰。吾他日化後。汝可喚之。若能回來。是我道力也。後臨寂時至。作偈曰。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將離本主。白骨當風颺却。莫占檀那地土。乃盡出衣物飯僧。聞初夜鍾聲竟。坐逝。侍者如約喚之。師應曰。作麼。者曰。和尚何裸跣而去。師曰。來時何有。者欲強穿衣。師曰。休留與後人。者曰。正恁麼時如何。師曰。也只恁麼。復書一偈曰。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鐵牛[跳-兆+孛]跳過新羅。撞破虗空七八片。儼然而化。當宋高宗紹興癸亥五月五日也。

保寧英禪師法嗣

臨安府廣福院惟尚禪師

初參覺印。問曰。南泉斬貓兒。意旨如何。印曰。須是南泉始得。印以前語詰之。師不能對。至僧堂。忽大悟曰。古人道。從今日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信有之矣。述偈呈印曰。須是南泉第一機。不知不覺驀頭錐。覿面若無青白眼。還如[感*鳥][感*鳥]守空池。舉未絕。印豎拳曰。正當恁麼時作麼生。師掀倒禪牀。印遂喝。師曰。賊過後張弓。便出。住廣福日。室中問僧。提起來作麼生會。又曰。且道是個甚麼。要人提起。

明州雪竇法寧禪師

衢州杜氏子。上堂。百川異流。以海為極。森羅萬象。以空為極。四聖六凡。以佛為極。明眼衲子。以拄杖子為極。且道。拄杖子以何為極。有人道得。山僧兩手分付。儻或未然。不如閑倚禪牀畔。留與兒孫指路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