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18991300000158

第158章 赵张诸儒学案(全氏补本)(3)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中绍兴进士第,调永州零陵丞。时张魏公谪永,杜门谢客,先生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魏公勉以正心诚意之学,先生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魏公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县以大治。以荐召为国子博士。南轩以论张说出守袁,先生抗言,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俄以忧去。召为尚左郎。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累累数千言,请以选将备敌为事,又言:「天下事有本根,圣学高明,愿益思其所以为本根者。」东宫讲官阙,帝亲擢先生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子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官、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十四年,夏旱,先生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迁秘书少监。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先生上疏力谏。高宗未葬,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先生上疏劾之,孝宗不悦,出知筠州。光宗立,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无形之祸,起于朋党,积于近习。会《孝宗日历》成,参政王蔺以故事俾先生序之,而宰臣属之礼部郎傅伯寿,先生以失职丐去,帝宣谕勉留。会进《孝宗圣政》,先生当奉进,孝宗犹不悦,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先生疏其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宁宗立,召赴行在,辞。升焕章阁待制。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开禧初召,复辞。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谥曰文节。先生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文忠必大,文忠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先生为记,许以掖垣。先生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冑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冑专僭日益甚,先生忧愤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报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冑用兵事,先生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冑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先生精于诗,尝着《易传》行于世。(云濠案:四库书目,《诚斋易传》二十卷。《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子长孺。(同上。)

(梓材谨案:先生诚斋集有胡忠简行状云:「万里与公同郡,尝从学,故自称门人。」则又在胡门矣。)

庸言

古之君子,道足以淑一身;及其足以淑万世,而不自知也。后之君子,言将以淑万世;及其不足以信一室,而不自知也。

《易》之道,损而不已必益,升而不已必困。吾未见处损而喜,处升而惧者也。

《旅》之六五独不取君义,程子谓君无旅也。流于汾,出居于郑,在干侯,孙于越,旅也。作《易》与说《易》者讳之耳。非讳也,不忍言也。

赵简子问史墨以季氏出其君而莫之罪,而墨对之以君臣无常位,诡哉言也!君臣,天下之大分。非有桀、纣之恶,汤、武之圣,则《易》之《革》,圣人不作。意如何人而干之!且简子之问,安知其无季氏之志乎!《诗》云:「无教猱升木。」

礼者,免刑之大闲。

人主观圣贤之行藏,可以察其时。

寂然不动,感在其中矣。感而遂通,寂在其中矣。

君子之于人,以大善揜小恶,不以大恶揜小善。

君子之于小人也,有容而无敌。

君子不言己之所不能行,不言人之所不可行。

臧坚以齐侯遣奄人唁己为耻,后世以阉人荐己而不耻。袁盎以宦者参乘为耻,后世以宦者参国而不耻。

人之为不善,一而足;为善,百而不足。

博爱与兼爱异乎﹖曰:「异。博无私,兼无别。」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闲其入也。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闲其出也。

知譬则目也,行譬则趾也。目焉而已,是离娄可躄也;趾焉而已,是师冕可驰也。目趾具而已矣。

张敞不货昌邑王以售其身,可谓贤矣。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而学者朝学之,夕丧之。

班固谓:「石建之澣衣,周仁之垢污,君子讥之。」仁可讥也;建恭为子职,而可讥乎﹖

天下之至神者惟人心。见人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今人也。见古人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古人也。见日月之过,寒暑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天地也。见韦弦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万物也。因前日之过,得今日之过矣。是数者,非人告也,心告也。

引重者,先进之盛德。自重者,后进之报德。

烛定则明,摇则昏,而况心乎!

血气之气,盈则暴,虚则屈。惟道义之气,塞乎天地。

惟受责者能为君子。

附小人,累也;附君子,亦累也。故《记》曰:「中立而不倚。」

人莫不爱其生,故莫不厚其生。莫不厚其生,故莫不伤其生。

头垢则思沐,足垢则思濯。心垢则不思沐濯焉,何哉﹖

南子之见,公山佛肸之往,子路不悦,宜何从﹖曰:「吾从子路。」曰:「然则夫子非与﹖」曰:「子路可为也,夫子不可为也。」

古之巫者一,今之巫者三。(谓老、释。)

张禹、孔光之保身,乃所以失身。

秦人之尚功术,犹人之饵金石之药也,其初也瘠必肥,老必壮,其究则死也忽焉。

见乎表者作乎里,形于事者发于心。其外寂然,其中森然。

学者莫上于敏,莫下于钝。然敏或以窒,钝或以通,何也﹖不可怙者天,不可画者人。

礼义、廉耻,柳子以为二,其实一而已矣,耻是也。

(梓材谨案:此下有一条移入《龟山学案》。)

有心而弗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者也。有师友而弗问,「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者也。

读书者,非言语之谓也。将以灌吾道德之本根,荣吾道德之枝叶。

有败诈,无败诚。

登高者未必跌,而常覆车于夷涂。夜坐者未必寝,而尝失旦于昧爽。

井不食不泉,木不钻不燧。

中和之功,至于位育,若是其大乎﹖曰:「子不见汉武之一怒乎﹖追仇平城之役,一怒萌于心,天地万物何与焉,而长星竟天,死人如麻,则喜怒哀乐不中不和之征也。」

水能湿夫火,而隔之以土则湿者燥;火能流夫金,而乘之以水则流者止。

水在其内,而壶之莹外达,善之出而不揜者肖之。日月在其外,而牖之辉内达,善之入而不拒者肖之。

始雪而温,阳之终也。既霁而寒,阴之穷也。

五色之变,始乎金,终乎水。五味之变,始乎土,终乎火。水火者,阴阳之初也。极其变者反其初。

「精气为物」,神而明也;「游魂为变」,明而神也。

汤至热也,久漱而凉。泉至寒也,徐咽而温。

大法不可犯,《诗》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清议不可犯,《诗》曰:「岂不欲往,畏我友朋。」虽然,清议之威,甚于大法。

不可好者,名也;不可不好者,善也。善之与名,其犹形影。影之有无视其形,名之有无视其善。故教曰名教,义曰名义,节曰名节。

物以数来,我以诚应,将无堕彼乎﹖曰:「不见夫镜乎!无一物,故见万物。」

神领意会者,见骛于滕口涂说之儒;下帷潜心者,见诽于开门授徒之师。噫!

横渠谓:「海水凝则冰,浮则沤。然冰之才,沤之性,其存其亡,海不得而与焉。推是,足以究死生之说。」然则吾之死生,而曰有与焉者,非妄则惑。

何谓「辟户谓之干,阖户谓之坤」﹖曰:「不观子嘘吸乎!」

或问仕,曰:「事长官莫太亲,任事莫太专。」

性无善无不善,此释氏之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此扬雄氏之论。有性善有性不善,此韩愈氏之论。孟子之时,已有三家者流之说。

有「雷在天上」之力,然后能为「非礼勿履」之事。

宫之奇与百里奚,臣子宜孰则﹖曰:「宫之奇哉!为人臣者,节至焉,功次焉。宫之奇与日月争光矣!」

其上行道,其次守道;其上捐身,其次洁身。

古之所谓为人者,将以并天地而三之焉者也﹖将以其止于饮食男女能而已也﹖则夫飞焉者,走焉者,亦皆能吾人之所能也,而遽自以为足乎!

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故不可须臾离。

水为冰,雨为云,「精气为物」也。冰为水,雪为雨,「游魂为变」也。

公孙弘曰:「汤之旱,桀之余烈也。」为汤讳巧矣,桀亦无辞也。至云尧遭洪水,未闻禹之有水也。又以谀汤者谀禹,而何以为尧地﹖圣人未尝讳天灾。

何谓「安其身而后动」﹖安在动后,非忧则悔。何谓「虑其交而后求」﹖虑在求后,非辱则累。

诚斋文集

士穷于穷,亦通于穷;达于达,亦病于达。爵三公,禄万锺,达矣。谓道必待达而后达,则公孙之相,徒足为其曲学阿世之资。饮糗茹草,曲肱饮水,穷矣。谓道必以穷而遂穷,则颜氏之巷,乃适借之以为心斋坐忘之地。然后知富贵者,中人之膏肓;而贫贱者,君子之谷粟。(《上张子韶书》。)

文于道未为尊,固也。然譬之瑑璞为器,瑑固璞之毁也;若器成而不中度,瑑就而不成章,则又毁之毁也。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亦奚取于斯!(《答刘子和书》。)

景纯《葬书》,东汉以前无有也,先生亦微信其奇怪乎﹖景纯大节固卓然,然岂不前知而逆善其先人之窀穸﹖(《答朱侍讲书》。)

谢山《跋杨诚斋易传》曰:《易》至南宋,康节之学盛行,鲜有不眩惑其说。其卓然不惑者,则诚斋之《易传》乎!其于《图》、《书》九十之妄,方位南北之讹,未尝有一语及者。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清谈娓娓,醇乎其醇,真「潦水尽而寒潭清」之会也!中以史事证经学,尤为洞邃。予尝谓明辅嗣之传,当以伊川为正脉,诚斋为小宗。胡安定、苏眉山诸家不如也。

承议罗先生博文(别见《豫章学案》。)

县令张先生杰(别见《玉山学案》。)

中大陆放翁先生游(别见《荆公新学略》。)

国器门人

成公吕东莱先生祖谦(别为《东莱学案》。)

文节陈止斋先生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文毅陈龙川先生亮(别为《龙川学案》。)

文懿蔡先生幼学

秘监陈先生武(并见《止斋学案》。)

少南门人

县尉黄吾轩先生补

黄补,字季全,号吾轩,莆田人。绍兴中,从父宦游惠州,得永嘉陈少南师友之。已而以其学教授于乡,及门者数百人。时林艾轩讲学城南,先生在城东,几与齐名。官至高要县尉。有《九经解》、《论语人物志》。

文节林艾轩先生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舍人范蒙斋先生端臣(别见《范许诸儒学案》。)

元龟门人(邵、程四传。)

宣公张南轩先生栻(别为《南轩学案》。)

定叟家学(程、苏四传。)

直阁张拙斋先生忠恕(别见《南轩学案》。)

梅溪家学

提刑王先生闻诗

王闻诗,字兴之,梅溪长子。知光州,提点江东刑狱。始从梅溪游太学,梅溪于法当任子,先生曰:「二父老矣,请先及。」梅溪卒,而先生为士人如故。召审察,比再为郎,皆赵丞相忠定所进,毁赵公者不以为党。历事三世,未获论建,然正学尽言,未尝相时容悦;矢义勇发,不以怵利动摇。(参《叶水心集》。)

运判王先生闻礼

王闻礼,字立之,梅溪次子。知常州、江东转运判官,为治能守家法。惠安丞时,禁私庵寮,有壮屋号弥陀庵,主僧倚郡将为奸,先生捕,立毁撤。守怒诘之,徐疏以实,守因敬之,荐其贤。先生果敢激烈,当官与事,遇法理不顺者,直前疏治,虽雷霆独立,面折无讳。(同上。)

梅溪门人

朝散宋樟坡先生晋之(附弟习之。)

宋晋之,旧名孝先,字舜卿,乐清人。幼颖悟,日诵数百千言。弱冠从梅溪游,学徒数百人,独先生首出,梅溪器之。以经魁南省,历知临海、光化、奉化县,通判信州,以朝散郎致仕,自号樟坡居士。着有《乾坤二卦》、《中庸》、《大学》、《禹贡》、《洪范讲义》、《春秋十二公论》各一卷,《历代中兴君臣论》二卷,《拟进万言书》一卷,《樟坡集》三十卷。弟习之少先生四十岁,亦恭谨好学,事先生犹父也。(参《楼攻媿集》。)

(梓材谨案:先生《梅溪题名赋》,犹名孝先字舜卿。)

诚斋家学

文惠杨东山先生长孺

杨长孺,字伯大,诚斋长子,号东山。以父荫守湖州,弹压豪贵,治声赫然,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擢经略广东,以己俸代下户输租,迁福建安抚使。真西山入相,宁宗问当今廉吏,以先生对。端平间,加集英殿修撰。年七十余致仕。卒,谥文惠。(参《江西通志》。)

诚斋门人

刘先生俨

刘俨,字子思,安福人也。学于诚斋。益公有序赠之,叹其才名三十五年而不遇者也。

监司吕先生陟(别见《南轩学案》。)

得全续传

安抚赵时斋先生纶(别见《沧洲诸儒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