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18977500000080

第80章 职官十二(2)

古者,天子有庶子之官,周官谓之诸子。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掌其戒令与其教理,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宋志云:「后汉置中庶子。」按:齐人邹阳上疏云「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则庶子之为秦官明矣。汉因之,有庶子,员五人。史丹、王商、欧阳地余并为中庶子。王莽改曰中尚翼子。后汉员五人,职如侍中,而庶子无员,职如三署中郎。凡庶子主宫中并诸吏之适子及支庶版籍。魏因之。在吴为亲近之官。吴张温言于孙权曰:「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隽选。」由是以顾谭为之。晋中庶子、庶子各四员,职比侍中、散骑常侍及中书监令,皆以俊茂者为之,或以郡守参选。山公启事曰:「中庶子缺,宜得俊茂者。以济阴太守刘俨、城阳太守石崇参选。」晋书曰:「郑默为中庶子,朝廷以为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国。事遂施行。」又温峤为中庶子,献侍臣箴,甚见补益。又王珣启以桓谦为中庶子曰:「东宫之选中庶子,总管门下,尤不可不得其才。」若释奠,中庶子扶左,庶子扶右。宋与晋同。武冠,平巾帻,绛朝服。元嘉初,诏二率、中庶子随太子入直上宫。十四年,又诏还直东宫。至齐,其庶子用人卑杂。梁天监七年诏革选。其年,以太子中舍人、司徒从事中郎为之。凡中庶子四人,以功高者一人为祭酒,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与功高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庶子四人,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功高者一人与功高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冠服并同前代。陈因梁制。后魏亦有中庶子、庶子官。北齐门下坊,中庶子四人领之;典书坊,庶子四人领之。隋分为左右庶子各二人,分统门下、典书二坊事。刘行本为左庶子,卒后而太子勇废。文帝曰:「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大唐亦各二人,分掌左右春坊事。龙朔二年,改左右庶子为左右中护。咸亨初复旧。左拟侍中而右拟中书令。贞观中,诏曰:「太子与百官书疏,未有制式。近代以来,例皆名目,无以别贵贱。今凡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宜称令,右庶子以下署名,宣奉行书。其余与诸亲及师傅等书,不在此限。」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撰谏苑二十卷,以进于太子。太子名承干。中允、司议郎,司经、洗马、文学、校书、正字,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等局郎丞,崇文馆,并属左春坊。中舍人、舍人、通事舍人,并属右春坊。其谕德、赞善亦左右分隶焉。

中允:后汉太子官属有之,职在中庶子下,洗马上。汉制,太子五日一朝,其非朝日,即使仆及中允朝,朝请问起居。其后无闻。宋、齐有中舍人,是其职也。大唐贞观初,改太子中舍人为中允,置二员。其后复置中舍人。龙朔二年,又改中允为左赞善大夫。咸亨元年,复为中允,而左赞善仍置焉。中允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并监药及通判坊局事。若庶子阙,则监封题。职拟黄门侍郎。永徽三年,以皇太子讳忠,改为内允。太子逊位而官复旧。

司议郎:大唐贞观五年,皇太子上表请置史职,用司箴诫,乃于门下坊置太子司议郎四人,精选名士以居之。龙朔中分为左右,以左司议郎替司议郎,以右司议郎替舍人。咸亨初复旧。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并录东宫记注,分判坊事,职拟给事中。

中舍人:晋咸宁初,置中舍人四人,以舍人才学之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在中庶子下,洗马上。晋陆云为中舍人。凡奏事文书皆综典之,监和尝药,月检奏直臣名,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书郎。宋亦四人。齐有一人。梁时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陈因之。后魏、北齐并有之。隋曰内舍人,四员,属门下坊。炀帝减二人。大唐中舍人二员,掌侍从令书奏疏,通判坊事,拟中书侍郎。永徽三年,以皇太子讳忠,改为内舍人。太子逊位而官复旧。或谓之太子中书舍人。孝和实录曰:「王友贞,太子中书舍人。」

舍人:秦官也。汉因之,比郎中,选良家子孙。晁错、郑当时并为太子舍人。后汉无员,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凡帝初即位,未有太子,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属少府。魏因之。晋有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晋王衍以名门超为太子舍人。又乐广、潘岳、顾荣、夏侯湛并为之。元帝大兴元年,以太子舅虞胤为舍人,太子奏曰:「舅甥宜崇敬,不欲降舅氏之亲为侍臣。」诏乃转胤为常侍。山公启事曰:「太子舍人夏侯湛有盛才而不长理人,有益台阁。」宋有四人。齐有一人。梁有十六人,掌文记。梁刘杳字士深,为舍人。及昭明太子薨,新宫建,旧人例无住者,敕特留杳焉。陈因梁制。后魏亦有之。北齐典书坊置二十人。隋典书坊有八人。炀帝改为管记舍人,减四员。大唐复为太子舍人,四人,掌侍从表启,宣行令旨,分判坊事。龙朔二年,改为右司议郎,咸亨元年复旧。

通事舍人:齐中庶子属官有通事守舍人,庶子下有内典书通事舍人二人,掌宣传令旨,内外启奏。梁亦有之。视南台御史,多以余官兼职。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通事舍人八人。至隋亦有之。炀帝改为宣令舍人,八员。大唐复为通事舍人,亦有八员,掌引导辞见,承令劳问。

左右谕德:龙朔三年,初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员,掌侍从赞谕,职比常侍。

左右赞善大夫:龙朔二年初置左赞善大夫,替中允;置右赞善大夫,替中舍人。咸亨元年,中允、舍人复旧,而赞善大夫别自为官,左右各五人,皆掌侍从翊赞,比谏议大夫。

崇文馆学士:魏文帝始置崇文观,以王肃为祭酒。其后无闻。贞观中,置崇贤馆,有学士、直学士员,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属左春坊。龙朔二年,改司经局为桂坊,管崇贤馆,而罢隶左春坊,兼置文学四员、司直二员。司直正七品上,职为东宫之宪司。府门北向,以象御史台也。其后省桂坊。而崇贤又属左春坊。后沛王贤为皇太子,避其名改为崇文馆,其学士例与弘文馆同。

洗马:秦官,汉亦曰先马。如淳曰:「前驱也。」国语曰:「句践亲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又汉书:「汲黯及姊子司马安并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四至九卿。」后汉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也。汉选郎中补。安帝时,太子谒庙,洗马高山冠。非乘从时,着小冠。魏因之。晋有八人,职如谒者,准秘书郎。进贤一梁冠,黑介帻,绛朝服。掌图籍,释奠讲经则掌其事,余与后汉同。晋江统为洗马,太子颇好游宴,或阙朝侍,统以五事谏之。又陆机、邓攸、傅咸并为洗马,又卫玠为洗马。宋与晋同。齐置一人。梁有典经局,又置八人,掌文翰,尤为清选,皆取甲族有才名者为之,位视通直郎。梁庾于陵拜洗马,舍人如故。旧事,东宫官属,,通为清选,洗马掌文翰,尤其清者。东宫近代用人,皆取甲族有才名者。时于陵、周舍并擢充斯职。武帝曰:「官以人而清,岂限于甲族。」时论美之。陈因之。北齐典经坊洗马二人。隋曰司经局,置洗马四人。炀帝减二人。大唐司经局洗马二人。龙朔二年,改洗马为司经大夫。三年,改司经局为桂坊。一云析司经局置桂坊。司经大夫通判坊事,罢隶左春坊。咸亨初复旧,掌侍奉及经史图籍,判局事。

文学:汉时郡及王国并有文学,而东宫无闻。魏武置太子文学,魏武为丞相,以司马宣王为文学掾,甚为世子所亲信。自后并无。至后周建德三年,太子文学十人,后省。龙朔三年,置太子文学四员。属桂坊。桂坊废而属司经。开元中,定制为三员,掌侍奉,分掌四部书,判书功事。

校书:宋孝建中,洗马有校书吏四人,自后无闻。北齐有太子校书。隋太子校书有六人。大唐四人,掌雠校经籍。无郎字。初弘文、崇文二馆置雠校,开元六年省雠校,置校书。弘文四员,崇文二员。

正字:隋太子正字二员,炀帝改为正书。大唐复为正字,亦置二人,掌刊正文字。

典膳郎:汉魏以来并有太子食官局。至北齐,门下坊始别置典膳局,有监、丞各二人。隋如北齐之制。大唐典膳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进膳尝食之事,丞贰之。干封元年,皇太子久在内不出,典膳丞邢文伟减膳,上启曰:「窃见礼大戴记曰:『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亏膳之宰。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则死之。宰之义不得不撤膳,不撤则死之。』近日以来,未甚谈议,不接谒见,常三朝之后,但与内人独居,何由发挥圣智,使睿哲文明者乎!今史虽阙官,宰当奉职,忝备所司,不敢逃死。谨守礼经,遽申减膳。」其年,右史阙,宰臣进拟数人,高宗曰:「邢文伟嫌我儿不读书,不肯与肉吃,此人甚直,可用。」遂拜焉。

药藏郎:北齐门下坊领药藏局,有监、丞各二人,侍药四人。隋如北齐之制。大唐药藏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和剂医药之事,丞贰之。

内直郎:齐有太子内直兵局,内直兵史二人。梁有斋内、主玺、主衣、扶侍等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领殿内局,有内直监二人,副监四人。隋如北齐制。大唐内直局有郎二人,丞二人,掌符玺、伞扇、几案、衣服之事,丞贰之。

典设郎:南齐置斋居局斋居库,丞一人。梁斋内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斋帅局,有太子斋帅、内阁帅各二人。隋如北齐制。大唐典设局有郎四人,掌凡大祭祀汤沐、洒扫、铺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