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18819100000036

第36章 续《九歌》新作《竹枝》

从白帝城下来,刘禹锡继续巡查之行。正值开春时节,水流之畔、垄亩之旁皆可见祷巫祀神之郊庙,百姓们为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和健康平安,虔诚地向各路神祇进香跪拜。祭祀之中,不免有歌咏舞蹈,那些呕哑晦涩的乡音俚曲,却又勾起刘禹锡一段未曾了结的心愿。

刘禹锡初任朗州司马时,乍听沅湘民歌尚觉饶有趣味,但时日稍久,便觉伧佇。稍可入耳者,唯三闾大夫所传之《九歌》,然而经过千年传承,或曲调存而曲词变,或曲调变而曲词存,再无高士为百姓谱写新曲。刘禹锡曾数度有意接续篇章,只是在朗州、连州期间心境不佳,少有作曲填词之雅兴,因而落下此桩心事。

夔州民俗与朗州、连州多有相同之处,刘禹锡在夔州城郭乡野悠游问访,有似曾相识之感。乡里少年往往奏短笛、击皮鼓,三五联歌,伴歌起舞,不亦乐哉。而能歌最多、舞最勤者,每每必为邻里所爱。而聆其曲调,比朗州、连州更为古朴优美,遥传诗经之风,尤为迷人。白帝城下看过数场盛大祭祀,听过无数山歌俚曲,刘禹锡心中喜悦,技痒难耐,以俚曲《竹枝》为名,或将山歌之词入于格律,或仿照山歌将目睹情景形于文字,孰料一试之下,刘禹锡胸中文思喷薄而出,无意间竟创造出别具情采的独特风格: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相较往日所作诗歌,《竹枝》没有叹古咏怀之凝重,没有抒发壮志之豪情,更无针砭讽喻之锋利。诗中意象平和自然,遣词通俗易懂,毫无引经据典之做作,读之怡然可爱,令人神清气爽,心生欢喜。刘禹锡再三吟唱玩味,似仍意犹未尽,恰见江畔年轻男女们折花摘草,打情骂俏,如胶似漆耳鬓厮磨,却有一少女形单影只忧愁怅惘,独自静坐江边,甚是可怜。这位正受情爱煎熬的女子忽然触动了刘禹锡心中的隐痛,笔下文章倏然多了几分怨念: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假女子怨愤“郎意易衰”之言,直抒胸中对皇帝圣意难测、权臣恩纪不终的不满,词中虽有幽怨,却不失生动。相比传统诗歌讲求音韵格律,《竹枝词》更加自由奔放,这般无拘无束的畅快感觉,是对刘禹锡饱经折磨的心灵最好的解放。

正所谓天人相应,江畔的青年男女们歌唱刘禹锡新授之歌词,婉转的歌声驱散了江上弥漫的雾气,淅沥不断的春雨也停了。阳光洒在江面上,徐徐春风吹起波澜,江面便如绮罗绫縠一般美丽。刘禹锡兴致大好,直奔江边那座刚从江雾中露出面容的朱红鲜艳的酒楼,寻一临水沐风之处坐下,要了一壶当春新酿,又点几样江鱼时鲜,细细品味夔州春日的风韵,心中又酝酿着新的诗句。

日上三竿时,小小的码头热闹起来,繁忙的客商来来往往,往往爱将这座小小酒楼作为旅途中歇脚的好去处。

“可有去往成都的客人?”

一声呼唤将刘禹锡从诗意的世界中唤回,闻声回望,见酒楼的老板娘满目期望,大声向码头前的客商们喊话。有一只小舟方离了岸,还未行远,船工听到呼唤,停了手中的桨。一名锦衣贵貌的客商从舱中走出,回话道:“某正往成都去,娘子可是有事相托?”

老板娘大喜,提了两坛酒,快步来到码头前,向船上客人深深行礼。船夫又将船撑回岸边,客人跳下船来,与老板娘回礼。

那妇人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托与客人道:“多谢客官肯留尊步!家夫离家买卖已经两年,不曾有片纸来归,村妇心中焦虑不堪言表。日前有同乡从成都归来,说在万里桥见到他,我便托人写下书信,催他归来。今将书信托予客官,请客官到成都过万里桥时着意打听,有夔州客人陈十六郎者便是家夫。”

妇人再将手中酒坛递给船夫,再言道:“此酒名曰‘柳云春’,虽是乡村野酿,却也甘洌爽口,小有名气。这两坛中,一坛请捎予家夫,令他品家乡之味而思早归;另一坛送予客官,聊表谢意。往后客官凡从此地经过,村妇必然亲奉酒食,永怀恩德。”

船上客商亦是久在江湖往来之人,不由触景生情,妇人小小要求自然当仁不让。妇人感激涕零,船已行远,依然招摇拜谢。刘禹锡在酒楼中将此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待老板娘回来,刘禹锡与她攀谈许久,更知这白帝城下渔村中还有许多男子常年往来于长江上下,往往数年才得见上一面,甚至有些人永远地消失在滚滚的江涛之中。

“他们为何不在家中务农?”刘禹锡深知商旅艰辛,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但随即便已后悔。对一位州刺史来说,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税赋绝非一心耕种的家庭可以承受。若想在重税之下养活妻儿,甚至培养出一位读书人,除了冒险走上商贾之途,别无他法。

老板娘的回答,刘禹锡已无意倾听。在这个春和日丽的好季节,刘禹锡只愿从平日的国事忧虑中偷得一日轻松,亦不愿败坏了酒楼女主人终得捎书远方的喜悦,遂赶忙转移话题,请主人拿来笔墨。

“主人家,某行游巴山巫水之间,爱作些歌谣,今日正有所感,便作两首教你如何?”

老板娘见刘禹锡气度雍容,谈吐不似普通文人,揣测必是达官贵人,自然十分欢欣,口中连连称谢,为刘禹锡铺纸研墨。刘禹锡提笔蘸了墨,却不往面前纸上书写,只将诗句题在酒楼中挂满廊柱的水牌上: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竹枝词九首》其三、其四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过往客人见有人题诗,纷纷围观,看到词句时忍俊不禁,老板娘也捂嘴直笑道:“这位客人好会说笑!说是作歌谣,却将我家这点事情写了进去。”

此时正有一群女子踏青经过,看到此处,其中有人赞道:“这有何妨?我看正好!待我们姐妹将这首歌谣传唱出去,管叫那些出门在外的男人都早早归来!”

老板娘喜笑颜开,仿佛真的看到远在成都的丈夫听到自己的歌声后登上归程的匆忙之状。于是唱着刘禹锡新作的歌词,再为刘禹锡斟满酒杯。酒楼内外的客人们被这满含相思的轻快歌声所感,和者不绝于耳,果真将歌谣带上了自己的路程。

刘禹锡深为此情此景动容,三成醉意之中,颇有了几分功比屈原的自信。踏青的女子们觉得歌词有趣,唱过数遍,定要刘禹锡再作一首。刘禹锡正在兴头,何有拒绝之理?望着眼前这群青春烂漫的女子,刘禹锡笔下飞扬的文字亦成轻盈起舞之态: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词九首》其五

优美婉转的歌声留不住夔州刺史巡游州境的脚步。白帝城下沿江行不多远,便是瞿塘峡口。突兀的滟滪堆正将瞿塘峡口堵住,像狂傲的力士一般,扼守着身后更加险恶的瞿塘险滩。胆小之人仅仅见到这矗立不知多少岁月的巨石、听到江流撞击在滟滪堆上发出的轰鸣,便已被吓破了胆。夔州流传的民谣这样歌道: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这寥寥数句是无数船工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堪称在瞿塘峡的绝境中谋取生路的法典。刘禹锡亲眼目睹纤夫们拼尽浑身的力气,吆喝着那保命求生的歌谣,艰难地拉着船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危机四伏的十二险滩中,时有心惊肉跳之感。深沉悲亢的歌谣渐渐远去,刘禹锡起身,一声长叹:“纵然是滟滪堆前险恶无双,瞿塘峡中惊险异常,但只要保持谨慎,尚可平安通行,但是,人生的旅途呢?”滟滪堆的阻碍是可以看见、可以躲避的,实在是胆怯了,还有回头路可走,可是人生的旅途中,比滟滪堆更险恶的事物却总是无影无形的,更要命的是,人生绝无回头路,每当人向前走出一步,来时的路便已消失在身后。刘禹锡回想着数十年的官场生涯,细细思索着自己交往的形形色色的人,忽然感到那一切在这巍然屹立的滟滪堆和湍急汹涌的江流前都显得如此滑稽。有一个瞬间,刘禹锡极欲彻底抛却世俗烦扰,就在这白帝城下做一渔翁,每日伴着滟滪堆,听着从不停歇的江涛,与它们一同化为天地之间的永恒存在。然而,刘禹锡毕竟不是陶渊明,他对江山社稷、对黎民百姓的强烈关注,远远超过了追求自身逍遥洒脱的欲望。继续战斗,才是刘禹锡的选择。

在瞿塘峡口,刘禹锡新作的《竹枝词》讽喻之息忽发浓烈: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不亲自从号称“鬼门关”的瞿塘峡中走一遭,刘禹锡自认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夔州刺史。在他的内心,到汹涌莫测的浪涛中搏击一番,更是对无缘在波谲云诡的朝政中展露身手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心理补偿。刘禹锡大胆地站在船头,感受着生命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感受着人的奋进在自然力量的统御下求得生存的坚韧。这渺小的坚韧是能够迸发出奇迹的种子,它与刘禹锡内心的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从瞿塘峡十二险滩中穿梭而过,刘禹锡的身心便接受了一番庄严的洗礼。穿过险滩,迎接他的,是峰回秀丽的巫山、巫峡。

巫峡深邃曲折,两岸山高谷深,奇峰连绵,美不胜收。最令人惊叹之景,莫过于巫峡中氤氲变幻的云霓雨雾。元稹曾有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为巫山之云乃天下第一;而后人又以楚王与巫山神女之“巫山云雨”故事来指代男女情爱之事,更可想见置身其中是何等美妙的体验。刘禹锡命船夫不再摇桨,任凭小舟漂荡在这诗情画意的天地中,将自己深深融入了夔州雄伟壮丽的山水之间。

绝壁之上,猿猴的啼鸣声声不绝。刘禹锡不禁好笑:自古文人总以为猿猴啼鸣之声悲苦不堪,每每闻之皆要发些哀愁叹惋。但在今日刘禹锡的耳中,猿猴啼鸣便只是猿猴啼鸣,何有悲喜之分?想来必是由此经过的人们多为迁客骚人,已自伤断愁肠?

刘禹锡兀自发笑,放声歌道: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两岸山崖上,层层叠叠的桃花和李花争相开放,更高处,云雾之间似乎升起了炊烟。刘禹锡十分好奇,那生活在云端的人们,过的是否是仙境中的生活?待舟行到近岸处,刘禹锡这才看见,山间蜿蜒的小道上,头戴着金钗银钏的女人们嬉笑着来江边濯衣负水,而腰佩长刀、头戴斗笠的男人们,结着伴往更深的山林中去。顺着他们前行的方向,远方的山中腾起了刘禹锡十分熟悉的烧畲烟火。也许是听到刘禹锡方才的歌声,山上、云中亦响起此起彼伏的山歌,还夹杂着无数的笑语。刘禹锡不甘示弱,稍加思索,便有新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与云端中不见踪影之人山歌唱答,颇有些与仙人游戏之感,不觉间已是数日。刘禹锡毕竟有公职在身,不能久在巫峡中逍遥遁迹,只得弃船登岸,在落日余晖中踏上回归官场俗务之途,用一首《杨柳枝》向这令他心旷神怡之地道别:

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