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18816200000021

第21章 棠邑之捷(3)

颜真卿更加惊奇,这个年轻人竟对清河和平原的物资和实力了如指掌,且如此娴于辞令,不卑不亢,心里已应诺了李萼的请求。但借兵之事,非同小可,得与李择交以及诸位将领商议方妥,便请李萼小憩,等待他征询将吏们的意见后再说。

颜真卿谈及清河借兵之事,诸官员、将校无人同意相借。他们担忧的是,常山血迹未干,史思明连破附近数郡,如今又围困饶阳,且有由颜杲卿而虑及颜真卿、由常山而株连平原、东向围剿平原之势。恐怕这已成为定局,势所难免,只在早晚之间。况清河并未参加结盟,分兵清河,未必就能确保清河安全,却反而削弱了平原及盟郡自守之力,弄得两头耽搁、受损失。

颜真卿觉得众将吏之言,并非没有道理。于是,对李萼盛情款待后,歉然婉辞。李萼毫无怨言,似乎已洞悉了颜真卿的心底,微微一笑道:“仆让大人作难了!不过,李萼还想向大人进一言,非常之事,当非常处之!敢望三思。”

当晚,李萼在客馆内致书颜真卿,大意说:清河郡派仆来到平原,是因为仰慕大人贤才,希望得到帮助,并非只为力量不足而借平原兵士抵挡强寇。清河不惧叛贼之嚣张,宁愿献出全部钱粮布帛、枪械武备,资助平原义军,并听命于颜公指拨调遣,以与贼周旋。而颜公却耿耿于参与结盟十七郡之安危,视清河为局外。李萼回去后,清河不能独立支撑,不出十日,将无奈而投靠于他人,那时若成为平原西侧之强敌,颜公噬脐莫及75,难道不后悔吗?

颜真卿深深地为李萼的这几句话所震撼,只觉耳旁轰的一响,一颗心猛烈地跳个不住。他反复将李萼的信读了几遍,立即邀集李择交等将领重议清河借兵之事。然而,虽有人态度犹疑,大多数仍不同意借兵。天将破晓,颜真卿浑身燥热,想起了李萼“非常之事,当非常处之”的话,断然力排众议:平原、清河,同为大唐土地;两郡官员,同有解除国难、拯救百姓于战火之责。自当相互照应,同舟共济。本官不能眼看着清河落入叛贼之手,更不能眼看着清河变成平原之敌!我是太守,是本郡防御使,朝廷又加我以河北采访处置使,谨命令借予清河兵士六千,由李择交将军统领,范东馥为副,明日准备,后日开赴清河!

命令如山倒,众将吏无不遵从。颜真卿深恐天未明李萼便气愤而去,立即拔腿去了李萼所居客馆。当颜真卿说明了平原决意以六千兵士相借的消息后,李萼喜不自禁,屈身打躬致谢,又道:“李萼还有一事相求,但觉难以启齿。”

“有何见教,但讲无妨。”颜真卿道。

“大人不但高风亮节,名震遐迩,且书法高绝,人所共知。李萼有幸曾于长安亲睹颜公所书《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其书端庄秀美,结体严密,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笔墨之间充溢着浩然正气,别开生面于古今书法矣。仆心存拜大人为师之愿久矣,不知来日平贼之后,大人可肯收李萼为徒?”

颜真卿略一沉吟,说自己自幼喜好书法,临摹过王羲之、虞世南,特别是褚遂良、殷仲容诸公遗墨,又从师于张旭。虽酷爱之至,日日振笔,以墙为纸,苦练不懈,多年如一日,但终未得诸家神韵、真髓。自以为如同处世做人须正直、正气而饱读诗书、雍容风雅,运笔为书,当博取先贤,恪守规矩,于锲而不舍的习练中,自铸新意,但求端正而有筋骨,洒脱中显庄雅。然自己迄今远未臻于此境,岂敢为师于先生?如先生不恶拙陋,平贼之后,愿向先生传以张长史十二笔意。

“焉有授以真传而不为师者?请先受李萼拜师之礼!”李萼俯身下拜。

颜真卿还礼之后,请李萼阐述其御敌之策。

李萼拱手道:“仆斗胆向大人略陈拙见。”

“清臣恭候赐教。”

“李萼之见,拙见也。”李萼道,“听说朝廷派程千里将军率领精兵十万,将东出崞口讨伐叛军,叛军据壶关之险抵御,程将军不得前进。仆以为,应该先攻打魏郡,抓获安禄山任命的太守袁知泰,重新以朝廷任命的原太守司马垂为太守,让他成为魏郡一带的统领。然后用兵打开崞口,接应程千里率领的官军,顺势讨伐汲、邺以北直至幽陵地区中陷于贼手的郡县。平原、清河率领同盟各郡,集合十万大兵,南下孟津,分兵沿黄河据守各要害之地,遏制叛贼北上道路。”

“能确保制胜吗?”

“算来山西、河北一带效忠朝廷、由西向东讨伐叛贼的官军不下二十万,而南线由东向西讨伐叛贼的河南军队也不下十万。而叛军不过二十万。官军如用兵得当,即胜券在握。大人只需奏请朝廷,稳据关中,固守潼关,坚壁不战。不出一月,叛贼必会内部变乱,自相残杀。”

“先生所言,与清臣戚戚相契焉。”颜真卿深自赞同。

……

曙色初露的凌晨,平原西城外,六千兵士已集结点名。颜真卿满意地对站在自己面前的将士们点了点头,转身叮嘱李择交和平原县令范东馥,到达清河后,应遵循李先生指点,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动则当机立断。二人表示遵从,不负嘱托。随着颜真卿一挥手,大军披着朝晖,浩浩荡荡地向西而去……

棠邑之捷

李择交、范东馥以及和琳、徐皓等十余名偏裨将军率领的六千平原军到了清河。清河官员、百姓得知平原郡以六千兵士相借,忧惧、惶恐之心有所解除,无不欣慰。时在三月,红日当空,冰消雪融,杨柳吐绿,百鸟鸣啭,春意盎然。人们深感天气转暖,心里明亮、安然了许多。

李萼回郡交了差,平原与清河合兵一起,先以十天时间修葺城池,引水环城。竣工后,清河四千兵士与平原六千兵士并肩西进。当时,博平也有千名义兵汇入两郡大兵之中。三郡一万一千余名兵士,屯于博平郡棠邑76县西南十里之地。按照李萼进击魏郡,抓捕安禄山所任伪太守袁知泰,扶持原太守司马垂主宰魏郡,打开崞口,迎接程千里大军出关的部署,朝夕演练,等待战机。

安禄山所任魏郡太守袁知泰得知平原等三郡合兵,西来进击,即派遣其左膀右臂、得力悍将,率领两倍于三郡之兵——二万余精锐前来拒战。屯驻棠邑的平原、清河、博平三郡之兵,按照李萼的运筹策划,在李择交等将领的率领下,与敌短兵相接,苦战整日,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生俘贼兵千余,缴获战马千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更为出其不意的是,魏郡城东南的一百五十余步女墙,亦于此时轰然崩塌。袁知泰惊慌失措,恍如惊弓之鸟,以为天将丧予,仓皇逃往汲郡。

河北义军讨贼,首获全胜;战果辉煌,群情振奋,叛军丧胆。颜真卿闻讯,喜不自胜,十多天来一直提在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也许,颜真卿虽然应诸郡之请,毅然肩负了十七郡讨逆盟主之责,但他毕竟是一介文官,而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率万军之才,多着眼于本郡自守、各自为战,而不善于协同剿贼。尽管如此,他还是接受了李萼的谋划,而赢得了棠邑之捷。平原郡那些原来反对借兵清河的将领、官吏,无不为颜真卿不囿于平原一郡安危的高远眼界和宽阔心胸、力排众议的远见卓识和统帅风范所折服、所敬佩。

当平原等三郡将士凯旋,魏郡以东至棠邑百余里之间,百姓莫不箪食壶浆,敲锣打鼓,迎候于道路两侧。颜真卿的声名更为四近人们所传诵、向往、仰慕和信赖。四近境内,也一时安定了许多。

然而,一个令颜真卿不能不紧张的消息传来:史思明正在引兵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