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美学
18813400000003

第3章 绪论(3)

该文作者认为,按价值论转向的思路,转向将出现重大变革:转向不仅是世界观,而且更是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论与存在伦、认识论等一起,构成转向的基本理论分支;价值思维成为哲学思维的重要方式,而且实现从客体的、直观的实体性思维向主体的、实践性的关系性思维转变;哲学不仅追求客观知识,更重要的是关心人、关心人与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合乎人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世界。

同一作者在2003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及其意义》一文中还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自德国哲学家洛采、文德尔班试图将价值和评价问题置于哲学中心地位、构造“价值哲学”始,当代哲学中已经或正在出现所谓“价值论转向”。

价值作为“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是以“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的尺度”为根据的,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实质。与传统哲学的认知倾向相比,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明显是对原有的知识、真理体系的反动,是对认识论的反动。它是哲学研究视角、思维方式的革命(杜按:这个提法和这个思路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不能太夸张)。

作者还进行了传统哲学与价值哲学之比较:

(一)理论出发点不同。前者出发点是客观世界,它不仅承认外部世界的先在性或优先地位,而且将其视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后者出发点是实际活动着的人即主体,是人现实生活活动的世界。马克思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的。

(二)哲学提问方式不同。前者提问方式是以“实然”为特征,如“世界是什么”,“哲学所发现的世界图景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后者则以“应然”为特征,如“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委身于怎样的生活”,“我们能够将世界改造成什么样的”。

(三)对哲学对象的认知不同。前者追求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知识,致力于建立某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们常常宣称自己掌握了“科学”、“知识”,或努力获得一种科学地位。后者则试图在人类实践、包括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主体和客体间的各种可能关系和应然关系,寻求变革世界的理想、信念和方式。它们一般认为自己是“人学”,要求对任何思维对象的思考,都置于主体(人)的相应社会性、历史性的现实实践关系中去进行,置于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关系中去进行,从而把握其实质、把握其发展变化。

(四)致思方向不同。前者以客体为中心,表现为客体至上、单向认知、知识本位等认知主义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中心地位、主体性及其作用。其根本特征在于寻求客观性、规律性。后者以主体为尺度,关注的是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以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尺度为根据,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其根本特征在于“属人性”或“主体性”。

(五)理论目的、功能不同。前者致力于描述世界,解释世界,力图证明世界的合理性,追求如何与世界相符合,发现世界的规律,建构关于世界的哲学图景。后者立足于批判世界、变革世界。追求对于现存世界的否定、超越,致力于批判、解构、治疗现存世界,建设理想的、应然的、合乎人的本性和目的的美好世界。

作者认为,按照价值论转向的思路,哲学的变革途径为:(1)哲学不仅是狭义的“世界观”,而且,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重要内容;(2)将改变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价值论与存在伦、认识论一起构成哲学的基本分支;(3)价值思维(杜按:什么叫价值思维?也需要论证)成为哲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并实现从客体的、直观的、实体性思维向实践性的、主体性的、关系性的思维转变;(4)哲学不仅追求客观知识,更要以人为本,关心人与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合乎人性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世界。从价值论的角度说,我们并不否认外部自然界的先在性;但是,那种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就是“无”,即与人并无现实关系,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而通过人的活动,被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的“感性世界”、属人世界,才是对人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它既是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现实环境,又是人进一步变革世界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人所要认识、把握和变革的世界,也并不是那种与人分离的自在世界,而是与人相关的感性世界、属人世界(杜按:其实人正是不断努力去认识、把握所谓“自在世界”,而且随着人类实践,“自在世界”逐渐变成“属人世界”)。人们科学认识、探索的目的并不是“为认识而认识”、“为科学而科学”,而是服从于人的价值目的。这样,存在伦(本体论)、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都可以通过价值论统摄、整合起来。因此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意味着要将人、将人的价值生活和实践置于哲学的思考的中心地位,从哲学的主体向度或价值维度来重构哲学(杜按:关于“重构”,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虽然对这位青年学者的观点我持有不少保留意见(“新”不“新”?“转向”不“转向”?“重构”不“重构”?等等),我认为他的许多意见新颖而富有朝气,然而似乎太夸张、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但是,从他对许多问题的论述中,如他所说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价值论与传统哲学的比较等等,我还是得到诸多启发,我基本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以往我们的确忽视或者说不够重视价值论问题的研究,这是不应该的。尤其是美学问题,离开价值论视角,寸步难行。

4美学学科多样化,而价值美学走红……

我赞成和提倡价值论美学研究,却也并不主张取消价值论视角以外的其他美学研究。事实上,在美学史上各种各样的美学思想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就如同哲学史上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都有其自身价值、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一样。只是,现在相对而言价值美学的地位更突出,应予更多关注而已。

与前面我们提到的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价值论哲学相应的,在上述三种哲学基础上可以建立起三种不同的美学理论: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我们简称为价值美学)。

这仅仅是从哲学基础来探讨可能存在的美学派别或样态。美学当然还可以因方法、视角不同或是具体对象、范围不同而有其他派别和样态。例如,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审美活动的社会学美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活动的心理学美学……以及人类学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文艺美学、音乐美学、建筑美学、绘画美学、戏剧美学、电影美学……。只是需要辨别:它们常常并不处在一个层面上,而是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方法下的美学;它们常常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交叉,但并不能完全通约;它们虽然在一定时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但又常常变动不居,不断淘汰旧的过时的观念,增加历史本身所提供的新的理论因子。

目前是价值论美学相对“走红”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