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漫话幽默谈吐
18803100000027

第27章 哥们儿真逗(2)

我朋友觉得非顶一下不可了:“是啊,你是不得癌症了……”孩子和太太都笑了起来。底下(老公和孩子却可能被骂出癌症来)的话都意会到了。

他得意地得出结论:跟太太交锋不能硬顶,只能软顶。其实,幽默之道关键在于退让中的坚持,妥协中的进取,不但是对太太,跟任何人都是一样。他以为自己的策略已经是相当完美了。然而,这还不能说是幽默的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是,进攻不但不带伤害性,而且让对方开心。

有一个英国将军,擦破了一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就去召请最著名的外科专家夏普大夫。夏普给“病人”检查完毕后,立即吩咐将军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将军脸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专家:“我的伤口看起来很危险吧?”

“是这样,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将军听夏普医生这么一说,不但如释重负,还哈哈大笑起来。

夏普医生在这里表面上故意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将军受的仅仅是一个轻伤,用不着大惊小怪,但他没有批评伤害将军,而是故作紧张,指出仆人药还未取回,伤已经痊愈了,以此说明伤轻的程度,这样既保存了将军的自尊和面子,又让将军开心,表现出高层次的幽默来。

歪批法国足球队

一个朋友问我: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在中国的电视机面前那些喋喋不休的球迷,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有多少是假冒伪劣的?

我说,真球迷大约不到百分之二十。

朋友问: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才叫真球迷?这颇使我为难。恰巧手头有一张《南方都市报》,上面有一则笔名叫“小狂”的《歪批世界杯》,其议论可真是令人振聋发聩。我说,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大概可以说是真正的球迷。

他这样说法国队:

法国队的前锋不济和他们的后卫强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众老是发现,后卫和中场队员历尽艰辛,把球送到前场,差不多都给前锋线的败家子们白白浪费了。

接着,这位颇有幽默才华的作者这样描写他们:

“法国队以富有想象力的中场著称。看他们比赛,总有做梦的感觉。他们被人追杀,拔不出枪来,扣不动扳机,扣动了扳机,却打不出子弹,打出了子弹,却又打不着人。”

这样的形容可谓得到了幽默的三味:关键在于把法国队放到了一部枪杀片中,然后却又让他们处在笨拙尴尬的地位上。

居局临下

在全世界的足球场上和电视机面前大呼小叫的球迷,有多少是高层次的、有多少是低层次的也许没有必要去弄清。可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会在今后的岁月里逐渐提高层次。事实上,根本没有天生的球迷。几乎所有的球迷起初只是随大流,后来才在喊喊叫叫、哭哭笑笑中提高的。

大凡最低层次的球迷是那些追星族,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感情乃至生命的价值全都献给了球星,这都是在精神上跪着看球的缘故。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球迷,应该在精神上站起来。像《南方都市报》上的一位作者,他这样讽喻德国队只重机械的章法而不重视人的传统:

“他们把机器搬上剧院的舞台,而把天才的漂亮演员挤到了角落上。”

这种敢于把所崇拜的德国队描写得有点傻乎乎,给我一种成熟感。他还说:

“支持德国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过着刻板的生活而热爱秩序;另一种是过着混乱的生活而渴望秩序。”

这样的讽喻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说明他不是一味跪着看球,让人家变得高大,他是把自己的腰板挺直,居高临下,不但让德国队而且让一些不清醒的球迷显得矮小。

不要着急嘛

有一个朋友性子很慢,很紧急的事,他都是慢吞吞地。人都急死了。他永远是一句口头禅:“不要急嘛。”

有一次,研究生人学考试,派他去拿成绩,等了好久他才姗姗来迟。大家都争着要看。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没有拿出来,说是忘在办公室了。一个急性子的小伙子气得要揍他。他还是说,要揍也不要急嘛。有一天,在自修室里,大家正埋头苦读。他忽然抬起头来说,我现在有一件事要说。大家说你就说吧。他说,你们要作出保证,不要说我性子慢误了你们的事,我才说。

大家说,有这工夫作保证,还不如早早说了。

他说不行,如果大家不作保证,他就不说。大家拗不过他,只好保证不怪他。

他说,你们说话算数?大家被他把胃口吊得要断气,只好什么都依他。到临了,他指着一个性子最急的小伙子崭新的西装说:你的新西装让香烟都烧了一个洞了。

那个小伙子气得要揍他。他说:“我早说过,你不要急嘛。”我本以为这个家伙真是功夫到家了。后来我看到一本中国古代的笑话书,原来他这一套完全是从一个古代笑话上模仿来的。

活宝不活

生活中总有一些耍贫嘴的活宝,所到之处一片欢闹。这种人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却往往不受尊重。原因是他们层次不高,流于滑稽。另一种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平时不苟言笑,木讷得很,但是这种人偶然说一两句话,往往叫人记一辈子。

大学时代,有一个来自农村的安徽同学,自己以老土自居,从来不开玩笑,大家也不轻易和他开玩笑。在一起读了几年的书,对于他家庭居然一无所知。终于班上有一位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同学,以她漂亮的特权去询问他了:“喂!你结婚了没有?”此人故作不理解状。

此美人于是用口语直白:“你有老婆了没有?”他沉思了一番,慢吞吞地说:“老婆嘛,有个把。”脸上毫无表情。还有一次,班上同学给一个大龄的男同学介绍对象,可惜对方长相差了一些,大家都比较尴尬,不知该怎么评价这个女性。他走过来稍稍看了几眼,慢吞吞地说:“至于长相嘛,多看看就顺眼了。”在场的没有不会心而笑的。

看来非常平淡的两句话,由于幽默的力量居然非常生动地在我的记忆中活了几十年。

将谬就谬

有时候,人们并不是有意要吵架,只是由于一时转不过弯来。别人攻过来了,本能的反应是顺着他的逻辑反攻过去,这叫做针锋相对。

这在涉及原则性的场合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朋友中,这种针锋相对的办法却不一定是必要的。往往是一件很小的事,一言不合就把事情闹大了,伤了感情而后悔的事,不胜枚举。

有幽默感的人,特别是幽默感强的人就可以避免这种遗憾。

一位担任室长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宿舍里进行大扫除,要求全体参加,但是有一部分同学拒绝了。理由是:他们住在双层架子床的上铺,每日消耗能量,上上下下,已经吃亏了。

他们提出:“让住在下铺的,扫地板;住上铺的,就扫天花板吧。”

面临这样的情况,他本可以义正词严地顶回去。但是他想了一下,把气氛弄僵了反而不好解决问题。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说:“好,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不过以后,走路呢?”

调皮鬼们愕然。

他从容地说:“扫地板的,走地板;扫天花板的,走天花板。”

调皮鬼们笑了,很愉快地参加了大扫除。

新的和旧的

一位教授有了新房子,一些门生都主动来帮他搬家。有些小伙子毛手毛脚的,他太太很不放心。教授家有一些虽然不算太古老但看上去毕竟是有些年代了的称得上是古董的东西。比如,民国初年的大花碗,满清时代的已经不能再发出任何声音的闹钟。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小瓶子、小罐子之类。

老太太神经越是紧张,调皮的小伙子越是拿她开玩笑,故意走得跌跌撞撞的样子。

老太太就跟在后面操心,不断地嚷嚷:

“小心,别把那些20年代的东西给碰破了。”

起初小伙子还有点怕她,嚷嚷多了,小伙子就不拿她当一回事了。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就对她说:

“甭担心,旧东西碰破了,我赔你新的。”

他一说,老太太自己先笑了。

这句话之所以幽默,是因为这里的“旧东西”和“新东西”有双重的意义在交叉着。按平常的意思,旧东西的价值比较小,而新东西的价值则比较高。但是在这里恰恰相反。旧东西是古董,而新东西的价值不能与之相比。

这就构成了矛盾、不和谐,因而也就产生了幽默感。

缓和紧张

有时候人们失去幽默感,不是他们不想幽默,而是因为情绪紧张了松弛不下来。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的女儿告诉我,在她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正逢会考,学校规定,在此期间不得读任何课外读物,尤其是小说。但是有一个同学实在热爱文学,在物理课上还在偷偷地读小说,此人被老师当场捉获,气氛紧张起来,大家都预期着一场大发作。

这位老师当然是很恼火的,他的脸色明显地表现出愤怒,但是他没有发作出来,只是慢慢走向这位倒霉的文学爱好者。就在走近这个学生的时候,他吸了一口气,终于忍住了。弯下身来,故意一字一板地说:

“难道,你,认为,世界上还有,什么,书,比之,物理书更,好看的,吗?”

他的戏剧性的变化和故意弄得断断续续的语调,是那么幽默,一下子把课堂里本来透不过气来的紧张空气解除了。

本来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学生一下子笑了出来。这个老师赢得了学生的敬爱。就在这次会考中,在语文考卷的作文中出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中西合璧

学生的演讲比赛都听腻了。大都是按照准备得太充分的演讲稿朗诵,又带着装腔作势的表演,失去了演讲的真义。

这一次我把它改成了即兴演讲,抽签以后,只能做十分钟的准备。演讲完了听众还可以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演讲者必须即兴回答。这样一来,素质比较差的,就会语无伦次,而素质高的,便会脱颖而出。

一个小伙子抽到的签是关于过生日的。他的论点是目前大学生过生日过分奢侈浪费,而且盲目追求模仿西方。他的形容是:

“总要花上一点Money,举行一个Party,请来一些Lady,这样才会Happy。”

他这样一说,底下就有人鼓掌了,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虽然他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但是他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赞赏,我特地给他打了102分。

事后我想:为什么他的演讲的效果这样好呢?为什么加上了几个英语词汇就幽默起来,而且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共鸣?

我想,这首先是因为中英文夹杂,不讲英文语法,构成不和谐;其次,正好这几个英语词汇又是押韵的。这样就有一种巧合的奇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