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漫话幽默谈吐
18803100000019

第19章 机智游戏(1)

声东击西

要学会转弯抹角,把逻辑引向怪异,使对方的期转在一方面落空的同时,在另一方面意外地落实。

幽默是令人轻松愉快的,这不但适用于亲切调笑,而且适用于冒犯,冒犯本来总是有一些敌意的,但是用幽默的方法处理过的冒犯可以变成纯粹的调笑。

这就得将冒犯的内容淡化,而淡化的方法之一,就是把直接的冒犯改变为间接的冒犯。最普通的方法就是声东击西,表面上是在打狗,实际上则是在骂鸡。

有一次,国王带着阿凡提去视察犯人,所看到的除了一个是真正的犯人外,其余都是无辜的百姓。阿凡提自然想就此冒犯一下国王,但是没有直接把话说出来,反而指着那个真正的罪犯对国王说:“请下命令,把这个人撵出去吧!他怎么混到你的监牢里来了?你的监牢里要关的应该是另外一些人呀!”

这是声东击西法常用的一种技巧,那就是真话往反里说,好像睁着眼睛说瞎话,把反话说绝,说得明显地不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景。明明监牢是关盗贼的,他偏偏主张把唯一的强盗放了,而把无辜的人关着,这种反话要说得连对方也觉得不对味才行。表面上是在说,应该把强盗放了,实际上说的是应该把无辜的百姓放了。直接说的明显不像话,推动你想到相反的方面才像话。

通常人们之所以幽默不起来,就是太直接了,而幽默却要求绕个弯子,换个角度,把逻辑引向怪异。

女儿借了父亲的车子出去和小伙子幽会,结果却出了一点小小的车祸。后来小伙子问:“你父亲对此说了些什么?”

“你要我把坏字眼省掉吗?”

“是的。”

“好。那他就什么话也没有说。”

通常,人们习惯于说这位父亲说的全是坏话,可是这位姑娘换了一个角度:省略了坏话就什么也没有说。

“什么也没有说”在通常情况下暗示的是宽大为怀、不以为意,可是加上了一个条件(省略了坏话以后),就完全是相反的意思了。表面上的肯定和实际上的否定之间形成的对比很是怪异,幽默感就由怪异中产生。

声东击西,转弯抹角,也可能是很正经的,毫无幽默感的,但只要把逻辑导向歪曲,引出一个怪异的结果,或暗示一种怪异的原因,笑就在完全出乎意料的带着某种歪曲形态的因果关系中产生了。

一位父亲对他的朋友说:“我无法想象我儿子能够做什么,他是那么不可靠。”

他的朋友说:“去气象台搞天气预报吧。”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说,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可信度不大,这是很正经的判断,没有什么幽默意味;或者你单纯地抱怨孩子不可信任,这也没有什么幽默意味。但是,使这二者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因为气象台天气预报不可靠,所以不可信任的人最适合在那里工作,就可笑了。这不是因为它在逻辑上因果关系能够成立,而是因果关系的不能成立。首先,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并不是那么不可靠;其次,预报不可靠并不是接受不可信任的人的理由,相反,天气预报越是不准确,越是应该排斥不可信的人去参加此工作。

这类幽默感产生于一种奇异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并不一定经得起客观的验证。有时很明显,与其说它是客观的因果,不如说它是一种主观的歪曲,而歪曲中就显示出主观的诙谐。

有一个父亲对朋友说:“我为女儿所付的钢琴学费已经得到偿还了。”

当朋友面露怀疑的神色时,这位父亲接着说:“我的邻居听了她练琴之后,便赶紧把他的房子以1/3的市价卖给我了。”

人们在这里欣赏的不是钢琴弹得如此之好,而是糟糕到使邻居不惜以低价出卖住房而远远躲开此琴声。这种强烈的效果暗示同样强烈的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完全是客观事实,是不会令人会心地报以微笑的,恰恰因为它客观性不足,才显示出主观态度之强烈。有谁会去追究这位邻居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不采取别的有效办法来制止这种糟糕的琴声骚扰,而宁愿在经济上作出这样的牺牲呢?这些都属于客观的逻辑,不是幽默的逻辑,幽默所要解决的不是客观性问题而是主观情感的真切问题,只要主观情感是真的厌烦到了极点,这种因果在逻辑上就成立了。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旅行时,一位小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替他提皮箱。

皮箱太破旧了。小学生问道:“你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皮箱却是这样随随便便的?”

盖达尔笑道:“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主人却是随随便便的,不是糟透了吗?”

这里从客观逻辑来说是片面的,盖达尔的回答并不周密,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他只选了一种可能性,即人随随便便而皮箱大名鼎鼎。其实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随随便便,皮箱也随随便便,这自然不好;另一种是,人大名鼎鼎,皮箱也大名鼎鼎,这样说如果不是更好,却也不能不说是同样的好。但盖达尔在这里不是和小学生作客观的逻辑推理,而是表达一种主观心境情趣,因而读者即使感到盖达尔的回答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还是不由得打心眼里欣赏他的幽默。

声东击西之法有两妙:其一是前面所说的转弯抹角,说得粗俗一点,是以打狗显骂鸡之意;说得文雅一点,是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其二,就是这里所说的主观随意,以情代理。

要达到幽默效果就不能囿于世俗之常理,必须深谙逻辑常理与情理之不同。逻辑常理与情理之同,人皆知之;而其不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在逻辑常理是天经地义的,在情理可能是煞风景的。逻辑常理在人类千百年来认识世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中已成自动化定势效应,占据天然的优势,而情理则较弱。一般人之所以幽默不起来,就是逻辑常理自动化地压倒了情理之故。故凡欲有幽默之趣者必须努力作自我训练,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对逻辑常理的自动化压倒优势加以自由操纵,招之则来,挥之能去;第二,强化情理,在必要时使之暂时占据优势,使之与常理既有反差,又有某种联系。反差而使人笑,联系而使人深思。后者十分重要,如果与逻辑常理完全脱节,而无丝毫联系,则可能变成愚昧疯狂,那样就不但违反了常理,而且亵渎了情趣。

声东击西之法在幽默技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幽默技巧都有声东击西的特点。原因是幽默本身与直截了当无缘,曲折的暗示诱导对方顿悟为幽默构成之法门。声东击西的目的不过为了与本来目标拉开较大的距离,构成较大的心理落差。正因为此,幽默家才利用它转移对方的注意,诱其远离本来目标。

清朝扬州石成金所著的《笑得好》,往往在幽默故事标题下注明故事的真正目的。这就方便了我们去窥探幽默家如何使本来的目标与故事拉开距离的匠心。例如有一篇题名《剪箭管》的故事,题下注明为:笑有事推诿的,如果接下去直接讲一个遇事推诿的故事,就不好玩了。这位故事的作者把江盈科《雪涛小说》中的一条稍稍修改了一下:

有一个士兵中了箭,疼痛不已,请外科医生医治。医生一看连说“不难”。拿来大剪刀把露在外边的箭杆剪去,随即要了钱就想走。士兵说,箭杆虽去掉了,箭头还在身体内部,正急需治疗,你怎么就走了?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我外科的事已经完毕。”

故事没有直接说这个外科医生如何遇事推诿,而是把某种推诿的可笑强化到显而易见的程度,箭杆剪去,并不能说是起码的治疗。

真正想说的事与故事里说的事不能重合,二者距离越大越好,但在逻辑上必须有相当切近的类比,越是显而易见越好。箭头在内危及性命正如遇事推诿不关痛痒,二者的类比是相当切近的。

事理之贴近与事例距离之遥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想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只有抓住这两点,才能切实把握二点之间的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妙趣。

迂回取道

学会装傻,真话假说,假话真说,两手并用。

人们之间的交谈以简洁明了为上,把意思传达清楚是最重要的。在特殊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拐弯抹角,这往往是因为怕冒犯了对方,把关系弄僵,在表述清楚之前,先作一系列侧面的试探,有把握就把真实意图表达出来,没有把握就知难而退。

但是这并不涉及幽默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试探是一种认真严肃的试探,试探告一段落,跟着而来的是一本正经的交换意见。

如果你觉得这样太枯燥,太没有趣味,你可以用幽默的方法来曲折地表达你的意见。

幽默的表达与一本正经的表达不同,幽默的表达不但是曲折的、间接的,而且是带着很大的假定性的。你得把你的意见稍作歪曲,使其耐人寻味,通过歪曲形式来使对方领悟你真正的意思。请看下面一则对话:

作者:“先生,我这篇小说写得怎样?”

编辑:“写得太好了,完全可以发表。不过,有一个地方需要略微改动一下。”

作者:“真的吗?那么请你斧正吧。”

编辑:“只要将你的名字改成巴尔扎克就行了。”

本来如果要直说“你这篇小说全文都是照抄巴尔扎克的”,也许会简洁明了得多,但是太一本正经,太枯燥,太没有味道了。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就是因为太习惯于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而幽默则与直截了当不相容。所以要养成幽默感,就要学会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明明看出抄袭,却不能说出来,你得把它当成写得棒极了。等他以为蒙混过去了,你才从某个侧面毫不含糊地点他一下,让他自己心里明白。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你得时时刻刻与自己想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洞察力的冲动作斗争。

你明明是聪明人,可你得装傻,只有你装了傻,才可能在下一步显得更聪明。你把傻相装得越认真越好。

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作者:“是的,每一句都是我写的。”

编辑:“拜伦先生,我十分高兴地看到您,我以为您死了已经有一两百年了。”

装傻要装到底,把傻话当真话说,把真话当傻话说,两手并用,这时你才能不动声色地让对方的马脚一个一个地露出来。在这里把对方当做拜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马脚了,但是还可能分量不足,再给他点出拜伦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就让他无颜以对,无可逃遁。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迂回取道的幽默自然并不限于对付抄袭的作者,关键是其幽默之妙在于真则假之,假则真之,正则反之,反则正之,真真假假,正正反反,相映成趣。切忌真话真说、假话假说、正话正说、反话反说。

著名的法国幽默家特林斯坦·贝尔纳有一天去饭馆吃饭,他对厨师很不满意。付过账后,贝尔纳请侍者把经理叫来。经理来后,贝尔纳对他说:“请你拥抱我。”

经理奇怪地问他为什么。

“永别啦,您以后再也见不到我啦。”

如果贝尔纳付完账,立刻就说:“我再也不来了”,那还有什么趣味呢?如果他不利用拥抱表达可能有十分欣赏厨师手艺的预期,那也不会有趣的。他的幽默才华恰恰在于明明要贬抑厨师的手艺,却装出一种要高度赞扬的样子,让对手被迷惑以后,才迎头给他一个下不去。

迂回取道的幽默功夫,要害在于先是迷惑对手,然后给对手一个完全相反的解释。这个解释要事先埋伏在迷惑他的语言中,而这种埋伏的语言必须是有可能作正面和反面两种理解的。

引人就范

制造错觉,把对手引入概念的陷阱。

强烈的幽默都有一个情境的对转,使对方突然产生期待的失落。

为了使之失落,必先让他期待,这个期待必须是一个陷阱,一个突然变幻的概念的陷阱。不把对方引进你语言的圈套,当你真正的意图出现时,就不可能产生突然倒转的戏剧性。

有一个人去朋友家,见其家养着许多鸡,但没有拿来请客的意思,就指着鸡说:“这种鸡有六德,你知道吗?”主人说:“只听说鸡有四德,没听过六德。”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这不是又加了二得(德)了吗?”

这个客人的全部聪明就集中在把自己想吃鸡的意愿,通过谐音制造圈套上,让主人愉快地发现自己上了当。

纯调笑性幽默很难准确传达主人正面的肯定的意图。特别是导致荒谬、将谬就谬、以谬还谬的幽默,都只能表示说话人反对什么,而不能明确表示他如何正面肯定,因为它是以后发制人为特点的。引人就范则不同,不以后发制人见长,而以先发制人见长。

操场上,一队士兵整齐地排着队。

“谁喜欢音乐,向前三步走。”长官发出口令,六名战士走出了队伍。

“很好,请你们把这架钢琴抬到三楼上去。”

引人就范的秘诀在于语言圈套。语言之所以成为圈套,是因为同一个语词有不同的词义,听话者首先期待的是这一个意思,突然发现转向了另一个意思。“鸡有六德”,就是让对方期待“鸡德”,结果却变成“你舍得我就吃得”的“得”。爱好音乐的士兵原来期待的是与乐曲的创作、演奏或演出有关的,突然却变成了搬运乐器。如此一来,让人想不笑都不可能了。

引人就范的关键在于使对方产生错觉,主要是让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有多种可能的含义,然后诱导对方的注意力在一种含义上固定下来,最后突然向另一种含义上转去。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前,在海军里担任过职务。一天,一位朋友向他问及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的秘密计划。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

“你能保守机密吗?”

“当然。”朋友回答。

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利用“保守机密”的不同指向,起初给朋友制造一种错觉,好像是他说出来以后要求朋友不得外传。可是待朋友上钩以后,“保守机密”却变成了罗斯福拒绝回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