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18803000000039

第39章 以退为进法

日常生活的原则是事实高于逻辑,幽默的原则逻辑高于事实,只要逻辑上有可通的一点,即使违背事实也不管古罗马演说家、雄辩家西赛罗说过,为了开玩笑,可以把对手否定的结论拿来加以肯定,回敬对方。例如,一位众所周知的出身于卑劣家庭的人对勒利尤斯喊道:“你背叛了自己的祖先!”勒利尤斯却反唇相讥道:

“你呢,你丝毫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先!”

中国古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说的是要从人家那里得到什么东西,最好是先给人家什么东西。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口头交往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寸步不让,针尖对麦芒。当然,针锋相对,有时也有必要,但为了更好地反击对方,以出奇制胜,有时得先让一步,特别是接过对方的话头,再出其不意地反攻过去。古代中国文人非常欣赏这样以退为进的幽默。

《世说新语·排调》中载,东晋丞相王导枕着周伯仁的膝盖,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有些什么东西?”周答道:“这里空洞无物,但是容得下你们几百人。”

“空洞无物,”得接过对方的话头,好像是自我贬抑,可是突然转变成了可以容得下几百人的大世界,胸怀壮阔。

这个周伯仁幽默的妙处在于从貌似退让的话语(“空洞无物”)中突然引申出带有鲜明进攻性的意思来,极富于戏剧性。其次这种突然的对转,非常自然。腹中空洞正好成为胸中空间广阔的原因。从语词的情感色彩来说,空洞无物,指的并非是物理空间,而是没有文化、没有计谋的意思,明显是带着贬义的,而能容纳数百人的广阔胸怀,则是思想境界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居高临下地驾驭许多人的意思,明显带着褒义。

以退为进之所以能自然地转换,是由于物理空间的广大,自然地变成了精神境界的高远,带有贬义的词语变成了带有褒义的词语。如果不能把对方话头自然转换成相反的意思,则戏剧性的幽默感便无从谈起。

一个被审判过好几次的骗子,又一次在法官面前受审。法官问:“你出生到今天,究竟有没有以老老实实的方法,挣过一元钱?”骗子说:“当然有过的。”法官问:“是在哪一次?”

老骗子说:“在最近一次的法官选举中,我投了你一票。”

接话头要接得自然,反攻过去要干脆利落。关键在把对方的意思换上自己的意思,但在表面上词语却不能变。在这个例子中“老老实实挣钱”这个词语不能变,而矛头所向却要完全相反。

只要过渡隐蔽,转换自然,攻击性再强也不会妨碍幽默的生成,相反能增加幽默感的戏剧性。

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常说:“除开债主外,任何人,任何时候来找我要钱,我都不会拒绝。”

有一次,有个法院的下级官员死了,其家属请大仲马资助二十法郎的丧葬费。大仲马欣然应充说:“这里是四十法郎,把两个法院官员埋了吧。”

以退为进的幽默在转退让为进攻时,是很凶狠的,不像一般幽默那样温厚。在一般情况下,过分锋芒毕露,会削弱幽默感的,但在以退为进的情况下,属于反攻性质,即使尖刻些也无伤大雅。

由退转进时,只要在逻辑上找到跳板,即使违背了事实也无妨。例如这里明明只有一个法院官员死了,而按逻辑,二十法郎一个,给四十法郎则应该死两个。幽默的原则是逻辑高于事实。只要在逻辑上有可通的一点,违反了事实比不违反事实更精彩。

在生活中,自然是事实胜于这种片面的逻辑,而在幽默世界中,这种片面的逻辑比事实更重要。以退为进的幽默,可以多方面地应用,有时不一定用在语言交际上也可以用在行为交际上。

有一次,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库勒克,应素不相识的富翁白林克之请,参加了一个宴会。宴会中间,主人请他弹琴,钢琴家不便拒绝,勉强弹了一曲。

事后他了解到白林克原来是个皮鞋匠,暴发后便经常举行宴会,巴结上流人物,抬高身价。

不久,钢琴家也举行宴会,除了文坛名人以外还请了暴发户白林克和那天出席宴会的一些阔少和小姐。

饭后,库勒克捧出一双破旧的破靴递给暴发户白林克:“请您帮忙补补。”

白林克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库勒克说:“我是钢琴家,你是皮鞋匠,上次宴会,你叫我当众表演我的看家本领;这一回,你也要当众表演你的看家本领。”

这样的反击是很凶狠的,本来是有失构成幽默的温厚之道的,但是由于白林克原来强人所难,以后也就自食其果。另外库勒克的反击被“看家本领”这一概念掩盖得很巧妙,人们在这个概念中看不出演奏钢琴与修理皮靴这两件事之间高雅与粗俗之对立。

在这里钢琴家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让暴发户补鞋,而是显示自己智慧与情致的优越。

对于读者最重要并不是这个暴发户后来实际上有没有为钢琴家补鞋,而是钢琴家引出让他补鞋逻辑类比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