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18800900000050

第50章 欧洲现实主义思潮的历史发展(2)

三、启蒙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

18世纪启蒙主义的现实主义特点也很突出,构成了一代独立的思潮。

18世纪的欧洲各国政治经济情况不尽相同,文学艺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也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是在一些主要的国家中,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一定发展,正在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都显示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要求,发生了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统治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运动的集中代表是第三等级。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他们自以为“自己不是某一特殊的阶级的代表,而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而且“总的说来,市民等级在和贵族斗争时有权认为自己同时代表当时的各个劳动阶级的利益”,这个运动的许多代表人物,他们发动运动的意图“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当然,在历史运动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真正建立过这样的“王国”,而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即使如此,运动仍然带有很大的人民性,因为它确实给处在封建黑暗统治下的广大社会群众带来过某种好处,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启蒙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与启蒙主义的社会思潮有直接联系,并显示了自己独有的思潮特点。

第一,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文艺普遍注意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普通人物,作品主角平民化,占据作品中心地位的多是这些人的悲欢离合和奋斗追求的故事。

如果就这方面的特点进行作品实际的考察,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作品及其主人公的名字与情节。

法国的启蒙主义作家所写的这方面的作品尤多。主张“描写人生,贴合真相”的勒萨日,他的《吉尔·布拉斯》写的是一个出身于社会下层的西班牙青年,他经历过险恶世情,给很多人当过仆人,从他的高贵的主人那里学会了一切恶习和劣迹,最后爬上去当了首相的秘书,目击并亲自参与了很多卑劣勾当。作者以形象显示,在封建社会中,如果一个人出身微贱,即使是德才兼备,也不会受到重视,他要有所作为,必须走依附权贵的道路,而这也正是断送自身的行为。狄德罗的小说《修女》,写一个律师的女儿苏珊,由于她是一个私生女,被父母强迫进了修道院。这部书信体小说深刻揭露了教会的黑暗与虚伪,对于法律的不公,财产私有的罪恶,也有明显的暴露。小说以苏珊誓死不回修道院结尾,使人对苏珊的命运表示极大的同情。在《宿命论者雅克》中,写的是仆人雅克的故事,他比他的主人高明百倍,他心地善良,足智多谋,但宿命论的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并又经常受到主人的虐待。狄德罗让雅克和主人进行辩论,表现雅克可以没有主人,并且可以领导主人,这是表明第三等级的平民优于贵族的思想见解。18世纪后半期的剧作家博马舍所写的《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其中的仆人费加罗,足智多谋,机警聪明,他帮助阿勒玛维华伯爵娶了罗丝娜,使他摆脱了养父的控制与逼迫,作为仆人,他与主人有矛盾,他认为仆人的品德比主人好,因为照主人对仆人要求的品德,就没有“多少主人配当仆役的”。在后一剧作中,费加罗自己为娶苏珊娜,与阿勒玛维华伯爵进行了巧妙的斗争,这一对仆人联合起来,争取伯爵夫人,设下计谋,使伯爵逼占苏珊娜,变相行使“初夜权”的企图破产,并大出其丑。在英国作家菲尔丁的小说中,意大利作家哥尔多尼的戏剧中,也有不少机智多谋的平民;这些形象描写,都表现了第三等级对于贵族僧侣的斗争,说明平民高于贵族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反映人物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时,按新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原则,抨击时弊,揭露黑暗,封建专制和宗教黑暗首当其冲,作品的主题富有批判性。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国作家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这部作品把矛头集中指向君主专制,指向法国专制君主路易十四,深刻揭露和批判他的虚伪、反动的本质。小说反对君主的无限权力,反对君主按自己心灵的模型铸造全国人心,不能使人民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人民应摆脱君主的“牵绊”。作者揭露了路易十四无所不能的神话,说他是个“大魔法师”,他用自己的威势可以把国库中的盾币的实值一块说成两块,让人们相信纸片可以当银子用。书中写路易十四在死时把法国弄得“百病丛生”,难以疗治;有人给它服用“许多猛烈药剂以后”,以为使它“恢复了丰腴”,实际仅仅是“肿胀”。小说中描写了社会风气的极端败坏,官场、沙龙、剧院,到处是腐朽、淫乱、空虚、无聊。宗教生活更是黑暗虚伪,人们并无真正信仰可谈,大小神职人员俱都是贪财好色,外装正经。孟德斯鸠通过波斯人郁斯贝克的眼睛所见,全面批判了法国的贵族社会,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是很突出的。

在启蒙主义时期,欧洲各国的不少作家在描写社会问题时,都涉及到贵族统治和教会黑暗的问题,凡是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作家,都从不同角度暴露和抨击这两大问题中的某些方面。狄德罗、菲尔丁、歌德、哥尔多尼的一些作品,都表现了这种特点。

第三,这个时期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富于清醒的理性分析,在现实中充满希望,这就使他们作品的许多人物具有勃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或具有清明的理性,哪怕是为非作歹,自身也有知己之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常常是积极的。

这个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尚处在革命阶段,作为这个阶级的思想舆论代表的作家,不少人同时又是社会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思想家,他们的创作活动,是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对于反对什么、拥护什么、争取什么,都有相当明确的内容与目标。这在法国的启蒙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不怕艰难的开创者,是资产阶级的典型。《波斯人信札》中有明晰的理性批判。《拉摩的侄儿》中,拉摩的侄儿作为一个寄生的落魄文人,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肮脏和卑鄙,他有着聪明与卑鄙、正确与谬误、邪恶与坦白的对立结合,他自己对自己进行着理性的审判,他看出人对人是狼,是窃贼,他自己也以狼和窃贼的方式对待别人。这里既有对贵族的批判,也有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的批判,显示了杰出的思辨精神。

18世纪的现实主义由于和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作家的文艺思潮受到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与推动,在文学创作中显示的平民化的倾向、反蒙昧的批判锋芒、清楚的理智分析,明显地表现出现实主义思潮的新的时代特点。它承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现实主义思潮,又与之不甚相同;这种现实主义的写实暴露,给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开创了先河,但在总体面貌上又与批判现实主义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应给这种现实主义以独有的文艺思潮的历史地位。

四、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

现在所见的材料,最早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的人,应当追溯到卢那察尔斯基。他在1933年2月在苏联作家协会筹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报告中提出:“小资产阶级从一般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出发,却开拓了另一条道路,人们常常称之为否定的现实主义。”他说这种文学“描写主要是涉及现实中应该否定的方面。”后来高尔基在1934年《和青年作家谈话》时,正式提出了“批判的现实主义”名词,说:“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给人指出一条出路。”从此,人们沿用这一概念,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由于这种现实主义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阔,现象极为复杂,内容和特点不太好把握,所以人们对于它的解释也不完全一致。我们可以从这种文学的具体实际表现中全面分析它的特点。

高尔基在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同时就指出这种现实主义不是原则,而是“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后来又传到了二十世纪。”这就是说,批判现实主义是在原则上坚持现实主义,而同时又成为一代文学流派的文学思潮。我们应按这种特点研究批判现实主义。

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主要是形成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法英两国来说,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起来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标志着大资产阶级统治权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制度的法案,使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公认的强大地位。资产阶级统治权的确立,不仅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也扩大了大资产阶级与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这就形成了反对大资产阶级独裁统治的社会运动。在资产阶级当权的社会中,批判现实主义主要锋芒,就是对着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国家还处在封建制度之下,社会极端黑暗,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不断发展,相应地,反封建专制的批判现实主义就在这个条件下发展起来;当时的俄国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我们考察批判现实主义,应当看到这两种不同情况。

综观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从作家的思想世界观的特点来看,这些人大多是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从政治地位来说,他们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倾向上反对封建统治和大资产阶级专制,同情人民的不幸,但对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由于政治思想的不同,有的暂时同路,又不大合拍,有的畏惧,有的误解,有的甚至反对、敌视,表现了性质不同的思想特点。

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论出身与教养属于资产阶级或贵族,但在现实矛盾的冲击下,他们对于本阶级的反动、黑暗统治极为憎恶,对于遭受不幸的下层人民抱有很大同情。狄更斯说:“我认为我们之所以生,所以有同情、希望和精力,是为了大多数人,而不是为少数人。我们必须当众揭露各种各样的卑鄙、虚假、残暴和压迫,从而引起人们无比厌恶与蔑视。”狄更斯《在美国哈特福的演讲词》。他们的这种憎恶与同情,思想感情基础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他们不仅以此为批判的武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奋斗追求的目标。可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能标榜为揭露反动统治者专制残暴、凶恶奸诈的正面旗帜,却又不可能在保留现存制度的条件下,真正成为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在当时,改良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影子,所以当他们提出有关“人道”社会的设想,就难免不是改良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东西。如狄更斯所期望的人心同善:“我们知道必然会有贫富、地位与才智方面的差别,我们尊重这种差别,但是我们必须给所有人以某种崇高品质的专利权。”《在利物浦熟练工人协会一个晚会上的讲演词》。他认为丁尼生说的“善良”、“诚实”、“朴素的忠诚”就是这种“崇高品质”,是大家都应走向的目标。很显然这是空想的。这个创作思潮常常表现出的空想的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这势必使它常常流露出悲观主义。英国的狄更斯、哈代的创作有这个特点,俄国果戈理、托尔斯泰的创作也有这个特点。就历史的发展过程来说,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是前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人类探索文学反映现实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之一,这些作家的历史任务不是向人们展示历史的明天,而是表现可诅咒的黑暗现实关系应该被埋葬的不可避免性。这是应该被充分肯定的历史功绩。

第二,在内容表现上,批判现实主义思潮首先从现实存在的丑恶、黑暗出发,集中挖掘反动剥削阶级统治的这个社会历史本质方面,然后艺术地加以展现;现实中应该被否定的方面,成为突出的表现对象,作家自己不怕无情地暴露这种丑恶,不怕真实到害羞和可怕的程度,各种社会关系都被写进了恶习的清单:压迫者与剥削者的贪婪、自私、凶狠、狡诈、虚伪、腐化、寄生等等特点,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艺术形象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这种真实性与批判性,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瓦解过程的文献,也是打破这种阶级统治关系,动摇其永世长存幻想的形象推力。

批判现实主义并不是没有接触人民革命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但由于这些作家在理论上提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与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历史任务和作出的改造社会的决定,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实践过程,所以这些作家看不见或不承认、不理解这种真正决定历史未来的革命运动,有的甚至把无产阶级写成是社会的破坏力量,加以坚决反对。这样,这种文学本身就难以直接揭示当时的光明,正确评价社会历史发展,以致在内容上失去了对于未来社会力量的表现,所以局限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