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1880000000047

第47章 技术引进战略与印度高科技发展(2)

独立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科技水平,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尽快缩小印度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印度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基本方针指引下,也非常注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为充分发挥引进技术在印度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印度政府还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技术引进政策,并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和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技术引进政策进行某些调整和改革。

一、印度技术引进的战略

独立后,为了搞好技术引进工作,使印度能够真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使印度能够消化和吸收这些先进技术,印度在促进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引进战略。

1.印度科技发展的道路

独立后,印度原子科技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印度高新科技发展的道路。由于长期殖民统治对印度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记忆犹新,早期印度政府的科技发展政策特别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科技。核能开发作为建设工业化强国的高新科技领域,被放在印度高新科技发展计划的优先地位。印度政府的决策者认为,在核发展计划中应坚持绝对独立自主的原则,才有助于促进其他高新科技的发展。在核能开发初期,印度政府把培养本国的核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走出一条旨在独立的但更缓慢和更踏实的高新科技发展道路。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汉斯?布内克斯曾经说过:“提及核技术开发领域独立自主,再也没有比印度更好的例子了。”但是,由于一味强调独立自主,印度早期的核发展计划进展缓慢。而经费不足、工期延误、设计和装备纰漏不断,也严重影响印度核计划的实施。为此,1950年代中期,印度把封闭的核发展计划转向国际市场。首先与加拿大合作,双方建立起“加印反应堆”。后来,美国也参与该反应堆建设,反应堆因此更名为“加印美反应堆”。当时国际上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重水。1956年3月美国与印度签署出口21吨重水的合同。同时,印度向美国保证“重水只用于和平研究目的,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派的其他单位保管,不能出卖或转交给第三者”。由于当时国际上还没有国际原子能委员会这样的原子能监督组织和安全机制,促使印度这种所谓“和平利用”承诺显得苍白无力。“加印美反应堆”在印度核武器发展计划中举足轻重。为能从该反应堆中提出生产核武器的钚,印度在特朗贝建起核燃料处理厂,该厂年处理30吨放射性燃料。因此可以说,“加印美反应堆”提供了印度早期核武器发展的物质基地。1970年代初期,印度终于进行所谓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印度虽然继续加紧原子科技的研发,但是却在较长时期内停止进行核实验。到1998年5月,印度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坚持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时,印度原子科技研发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并成为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也使印度原子科技的发展终于走完了最为重要的一段路程,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印度技术引进的方针

一个国家技术引进的方针决定于该国的科技发展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针。独立后,印度发展高新科技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促进印度高新科技发展,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和世界强国。历届印度政府的领导人都明白,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严重破坏,印度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印度科技停滞不前,独立之初,印度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为了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和世界强国,印度还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以促进印度高新科技发展。可见,印度发展高新科技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印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为长期遭受殖民统治而获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大国,印度难以忘记长期殖民统治给印度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灾难影响。但是,独立后,为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科技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印度政府依然比较注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当然,经过长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印度政府领导人清楚,从根本上讲,在科技进步、高新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印度必须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独立印度政府首任总理尼赫鲁曾经明确指出,要用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而要实现经济独立,必须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英迪拉?甘地总理更加明确指出,要在不损害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更多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独立后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独立后印度高新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当然也是独立后印度技术引进工作的基本方针。实际上,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一直强调指出:引进技术只能是发展本国技术的“垫脚石”,而不应该成为“离不开的拐杖”。这就是印度技术引进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印度政府历来注重以许可证生产方式,走引进、改造和自行研制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机器装备的自给能力。1994年印度政府制定的《1995-2005年自主防卫十年规划》,就希望以“引进技术—消化—仿制—国产”的模式,快速推进印度国防现代化。

3.印度技术引进的原则

独立后印度技术引进的基本方针,也对印度技术引进工作的原则等作了明确规定:第一,印度引进技术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有利于印度逐渐实现技术自力更生;二是要有利于印度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第二,外国对印度进行投资必须伴随印度所需要的技术转让,一般不允许单纯的资金投资。第三,国外引进技术只能补充和增强印度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而不是代替和削弱印度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印度科技专家应是一切新工程计划的咨询负责人,要由他们查清国内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等的利用能力,并能保证在发展计划和工程项目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口技术和设备之后,才决定进口什么样的技术、设备和服务。第四,引进技术必须是最好的技术、尖端的技术、适宜于国家需要的技术和现在印度国内还没有的技术,尤其要优先引进最重要领域所急需的技术;引进技术时必须考虑到技术的先进程度、投资多少、国家安全、就业机会、能源消耗、见效时间、原料供应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4.印度技术引进的重点

由于不同时期国际国内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时期印度技术引进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正如前述,独立后,印度技术引进的行业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也正是不同时期印度技术引进重点发生转移的具体反映。为了建立起现代工业基础和高新科技基础,独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印度都把技术引进的重点放在,建立采矿、冶金、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现代工业基础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上,及发展高科技所需要的原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方面。其间,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推动“绿色革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印度注意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的引进。只是从1980年代起,为了紧跟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加速印度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发展,印度才逐渐把技术引进的重点转向信息软件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但是,迄今为止,原子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依然是印度技术引进的重点。

5.印度技术引进的策略

在高科技发展中,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因此也有不同的技术引进重点。但是,由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安全形势的限制,一国可能难以实现其技术引进的重点,从而难以实现其高科技发展的重点。为此,各国在高科技发展进程中,尤其在技术引进活动中,总是要依据本国所处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采取适当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引进策略。独立后,印度政府宣布要把印度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但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世界分成两大阵营,为此,获得政治独立的印度发起不结盟运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国际活动空间。苏联积极帮助印度建立公营企业,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帮助印度发展核能,从而使印度能够左右逢源,利用苏联的援助获得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先进技术,利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获得核能和高产农作物品种等高新科技。冷战结束后,印度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促使俄罗斯主动向印度提供高新科技及其产品,也推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向印度提供高新科技及其产品,使印度依然能够获得左右逢源的效果。

二、印度技术引进的政策

在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基本方针指引下,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包含促进技术引进的经济法规和政策,如工业政策决议、工业发展管理法、垄断及限制性贸易行为法、外汇管理法等。总的说来,独立后印度技术引进政策主要包含在政府制定的进出口政策、外国投资政策和外汇政策之中。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印度也注意调整这些包含技术引进内容的经济法规和政策。但是,长期以来,印度经济政策中限制的成分较多。

1.外国投资政策

独立初期,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印度对外国投资和对外技术合作一般持欢迎态度。为此,首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表示,要对外国企业和印度企业一视同仁,给外国投资者以国民待遇;外企可根据外汇管理法规定,自由汇出利润、利息、股息和抽出资本;若对外国企业实行国有化,将给其公平合理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外国投资者,多少保证了印度经济恢复对先进技术的需要。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印度政府注意通过利用外国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为保持国家独立,印度政府还是对外国投资实行了一定程度限制。从1956年执行的社会经济发展“二五”计划起,印度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战略,因此急需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促使印度政府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此印度实行了“在利用中限制,以利用为主”的政策。其对外国投资的主要限制有:一是要求外资必须遵守印度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而这些法规明确规定外国投资必须伴随印度所需要的技术转让,一般不允许单纯的外国投资。二是对外资持股比例严格限制,外资持股比例一般超过50%,但拥有先进技术的外资则可以超过74%。三是外资在印度获得的收益必须按印度税法纳税等。为有效利用外国投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印度又把工业分为四类,对不同产业实行不同的外资政策。到1960年代末期,印度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外资在印活动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为此,印度在1969年公布《垄断及限制性贸易行为法》、1973年又公布修改的《外汇管制法》,加强了对外国投资领域及其在合营企业资本中所占比例的限制,要求外国投资者必须转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的限制。美国IBM公司因为不愿降低在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和可口可乐公司因为不愿提供技术资料,都被勒令退出印度。

2.技术引进政策

长期以来,为控制技术引进,印度政府也通过进出口政策予以管理。按照印度政府相关规定,进口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资本货物,必须报经国家资本货物委员会甚至政府内阁批准,必须就进口某种货物事宜在国内两份相关刊物上刊登启事,在40天之内如有国内厂商表示能够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则不允许该货物进口;只有在国内厂商不能生产的情况下,政府才允许其所需要的资本货物进口。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引进的需要,印度政府也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技术引进政策:一是引进技术必须是尖端技术或印度国内短期内没有的技术,但技术引进要从印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具体国情出发,一般不直接引进价格昂贵的尖端技术,主要引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适用技术,并注意不要造成劳动力大量失业。二是在印度建立的一切合营企业中外国技术必须向印方公开,否则,限期停止其在印度的经营活动。三是为使合营企业正常经营,并保证印度人掌握所需的技术,外国投资者必须制订培训印度技术人员的计划,否则,坚决终止其在印度的活动。四是引进外国技术的单位必须有研发机构,做好研发工作,确保有能力吸收、消化和运用引进技术,为开发引进技术提供研发投资,并根据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尽快缩小与外国先进技术的差距。五是设立引进技术的专门机构,不断公布需要引进技术的清单,并给进口这些技术的用户提供便利条件。印度投资中心执行主任哈班斯?辛格1979年2月6日的讲话;六是引进技术必须包括情报资料的移交,提供技术情报者要负责接受并培训印度引进技术方的技术人员,或派人到印度传授技术,为印方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等。

3.技术合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