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1879900000045

第45章 《青年进步》初期小说之分析(2)

岁月悠悠,天锡年长矣。天锡明敏富识,力助父亲经商,所营无弗如志,仲甘夫妇益爱之。而锡事父母亦将顺备至,罔有所忤。

天赉之读,读十余年矣,而识字乃弗多,常日外出,交佻□友,饮食博弈,靡一不精,而身为富家郎,巁之者众,乃倨傲甚。

个性南辕北辙的兄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难免会产生冲突。而整个冲突的最高点,就在于仲甘妻子往生后,其族人以“不可异姓乱宗”的陈腐观念来介入沈家的事务:

族长微笑,已复厉声曰:“是非可以汝志行也。汝意固爱天锡,顾沈氏之宗,吾沈氏全族与其责,汝欲以异姓乱宗,吾侪皆得以干涉汝,汝须知异姓乱宗,极大之罪也,族中无论何人,咸可反对,汝弗信,可询汝诸弟,汝诸弟读书人,明律例,当不汝欺也。”即顾向众人曰:“是否?”于是嗷然应曰:“然,然必不可,必不可异姓乱宗,是干法禁者。”

在族人强大的压力下,沈仲甘只能妥协,忍痛将天锡逐出。族人的激烈反应与沈仲甘的无奈,充分展现出当时中国社会宗族的压力,以及往往只重血缘而不问能力的传统思维。当然此文之结局仍不会超出读者想象,必以沈天赉散尽家财,沦落街头,而沈天锡最终给予帮助,使其知所悔改,最后两兄弟携手共同经营商业,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然其中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无知、偏颇、狭獈、不公不义之面的描写与无奈,值得读者深思。

而《书呆制造记》一文,更是可见作者公达对旧式教育的不满与讽刺。在公达的笔下,传统教育的愚昧与守旧一览无遗。作者先塑造两个完全不同的家长,一个是以传统方式教育小孩要闭户读书的沈瑞庵,另一个是注意小孩均衡发展,以新教育待小孩的赵君璧。

作者藉由馨儿的父亲,传神地描写出传统中国父母的形象:

老人笑曰:“诚然。任命儿子戏游无度,即新教育之原理也。”又重叹息曰:“自新学盛行,一般少年燥妄者,相与迷信之,新教育家之误人子弟不少。如君璧者,即其代表。”又曰:“森儿颇聪颖,然聪颖而不知善用之,将来亦入歧途。吾家馨儿质亦非愚,惟此我愈不敢放任之,试看他日结果,则当知放任之害,噬脐无及。”

面对父亲的严厉训导及管制,馨儿则“痛苦莫胜”。甚至当馨儿因蚊伤而生重病之际,旁人多劝馨儿的父亲使其儿服金鸡纳霜,助其恢复,他仍曰:“不可,西药猛烈,闭暑热其中而不清,纵即愈,是留后患也。”其守旧思想,毕露无遗。

反观受新教育的森儿,不仅“活泼英武之气,扑人眉宇”,是为体育健将。且森儿又会藉由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自制雪灯,使得理科教员对其刮目相看。另外,森儿在其提倡新式教育之父亲影响下,也积极阅报识字,自我学习,并热心参与社会服务事业,服务人群。相较于馨儿来说,森儿可以说是《青年进步》中所提倡的徳、智、体、群之最佳代表。

而受传统教育的馨儿长大后,“虽在壮年,而颓唐之态,萧瑟之气,令见者为之兴索,且以悲观者既多,语言每失次,对于新世界之潮流,恒大声呵斥,或叹息痛恨,于是人咸畏而避之,曰:“书呆沈子馨。”书呆之名既出,国文教员之一席,亦因一日为学生所揶揄,诉诸校长,校长不直子馨,而右学生,遂愤而辞职矣”。

受新式教育成长的森儿则“随父入京,以由中学大学而专门毕业,其所习者为化学制造,人既勤能,复善交际,数年间,名誉大着,而振新公司遂聘之为总经理”。

文末,作者如此写道:

不数日,振新公司总经理之室隅案旁,坐有项垂小辫,目戴近视镜,寒酸之状可掬,默然据案,端然执笔,书写八行红格,月俸十大圆者一人。

两人之际遇竟如此天壤之别,读来不免令人唏嘘不已,而作者也成功地向读者传达了他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即在于彰显“旧教育之佳果,新时代之疆石”。从连续几篇故事中,可以清楚看出《青年进步》的主编与作者是如何在努力地塑造新青年。

五、《青年进步》小说分析之二:新女性的塑造

《青年进步》的编者,一直很关心女子的就业问题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在杂志中的“社会事务”一类,就可看到《青年进步》作家们曾针对女子社会地位的问题展开讨论。如从《青年进步》创刊号在“社会事务”部分之首篇文章,就是佩我所翻译的《美国大学女子在社会之职业》。该文主要介绍北美女子大学生毕业后,举凡事务所的记录员、社会服务志工、会计员、经理、工程师、报社主任、医生及律师等项工作内容,女子皆可胜任。虽然这篇文章是介绍美国的情况,但却提供给《青年进步》之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一个新的思路。

除此之外,恽代英在第六册发表的《女子生活问题》,也点出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恽氏自言作此文的动机就在于“故男女在生活方面不能平等者,男子之谬妄居其半,女子之无能力居其半,此篇欲矫正男子之谬妄,且辅助女子生活之能力”。另外,蜇庵选译的《人类浪费之修复》一文,更是表达出对女性身体的尊重。此文认为战争对社会所带来的最大破坏,就是世界人口数的减少,尤其是青年与幼儿的人口数的减少占最大比例。因此有人提出强征女子生产,或者承认多妻主义,以增人口。对于这种说法,此文是给予批评且不以为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男女之间要有真爱才能结合。虽然此文系选译文章,且所谈多半为战后人口复兴之议题,但其文所表达的尊重女性身体的看法,已是昭昭然,可能也是蜇庵认为“有研究价值之一大问题”。

《青年进步》的小说似乎也与“社会事务”部分相呼应。如公达所译的《一串珠》,内容是以苏格兰一个贫困又遭逢丧父的女孩(墨林)作为主角,描述该女孩是如何运用机智摆脱坏人的纠缠,取回父亲留给她的珍珠项链,并遵照父亲遗命去找寻其往日好友,求其协助。而取回项链后的墨林,最终在其父亲好友的帮助下,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成为英国日后著名的女医生。虽然这是一篇读起来平凡无奇的文章,但该文透露出《青年进步》对于女性的看法。由于中国传统的观念中,通常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多反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传统观念亦认为女子应深居高苑之中,不得随便抛头露面,只要专心学习琴棋书画与刺绣,为将来婚嫁作准备。但公达这篇文章,表达出女子也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后,将来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女青年”。

另外,蜇庵的《侠女救夫计》中的梅梨夫人,也充分体现出女子的才智与勇气。此文故事背景设定在伊大利与布勒戛利亚两国战争期间,一名伊大利陆军中将史蒂芬因为被朋友普伦赫德窃盗走其所保管的国家文件,而被判刑入狱。该名陆军中将的妻子梅梨夫人,为了营救其丈夫脱险,不仅与忠实的仆人通力合作,乔装打扮深入布国国境,并用计谋诱使普伦郝德的未婚妻达的雅说出文件下落。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就在于梅梨夫人与普伦赫德的对峙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