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非洲常识
18790700000033

第33章 非洲科技——互联网上的新朋友(1)

当谷歌等互联网巨头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非洲的时候,人们才猛然发现,非洲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5亿,而APP、大数据、智能手机、光伏等新兴技术也在非洲不断涌现。事实上,非洲这块沉睡了太久的大陆,已经开始慢慢在全世界的目光中、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醒来,并走向全新的世界。

1.为什么非洲人热衷于“指尖社交”?

指尖社交指向两个因素,一个是手机,一个是社交活动。

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移动经济》称,从2009-2013年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独立移动用户的年增长率达到18%,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与此同时,据中非合作论坛网站公布的消息,截至2013年底,非洲国家的手机用户已增至7.4亿,与2013年底总人口11亿的数据相比,非洲国家人口的手机保有量已经超过了67%。这是个可喜的变化,手机作为互联网的接入媒介之一,它在非洲人手中拥有量的大增,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基于此,非洲许多企业纷纷试水移动社交,南非的biNu便是基于其互联网背景转投移动社交的最佳案例。该公司不仅为移动用户提供社交、新闻、天气预报等服务,还通过开发软件为移动用户提供网络加速服务。再如创立于2003年的MXit,完美地诠释了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开放、分享。如其推出的类似于中国微信的聊天软件MXit,其上支持群组聊天,有基于“强关系”的分享机制;再如,MXit还支持从其他社交平台链入,如时下最受欢迎的Facebook、Google Talk、Yahoo、AIM和ICQ等。非洲人以实际行动对他们的社交服务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如MXit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南非最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拥有超过5000万的用户。

所有的数据都在指向一个事实:非洲已经进入了“指尖社交”的新时代。那么非洲人为什么热衷于“指尖社交”呢?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渐渐完备的移动入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指尖社交”带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非洲固网拥有极低的覆盖率,也就是说,在非洲,移动设备的保有量远远大于电脑,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也较电脑容易,因而,非洲人与互联网连接的唯一且最佳的介质便是手机。

2.非洲的电子商务是什么样的?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活动的总称,通俗地说,电子商务就是“网购”,目前非洲处于电子商务兴起阶段。

非洲的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优良的前景。在介绍非洲经济的时候,我们提到过非洲的物价畸高,一方面是因为非洲本身的制造业并不发达,许多非洲居民赖以生存的东西需要进口;另外,非洲也没有建立起贯通全区的交通网络,使得商品的流通需要付出高昂的交通成本。不管是非洲当地人,还是暂时居留于非洲的外国人,均深有体会:在非洲购物,便意味着价格高、品种少;同时,出门购物还需要面临那令人头痛的公共交通。

再来看电子商务的特征。一方面,它可以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从而剔除一部分流通成本;同时,发展电子商务所需有三:供货渠道、仓库以及物流(人员配备)。传统的店面销售方式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另外一部分成本,即运营实体店所需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附加在商品的价格里。从这两点上来说,通过电子商务来降低非洲商品的价格,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方法。

非洲不仅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非洲人更拥有发展电子商务的强烈意愿。近年来,非洲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早已意识到,这块大陆曾经因为错过工业革命而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如今,他们不会再错过互联网时代的科技革命。10年前,非洲还被誉为电子商务的“不毛之地”,如今,非洲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亚马逊”,如Jumia。尼日利亚的大型购物网站Jumia是目前非洲最有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其已在北非各个国家部署了自己的网点,如埃及、摩洛哥、肯尼亚等,而其销售网络更是远及南非,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非洲地区。

不过,非洲发展电子商务目前遇到的最大困境,便是网络欺诈。非洲大陆整体较差的治安状况也延伸到了网络上,这给很多有网购需求和网购条件的非洲人带来了不少困扰。

3.怎样看待撒哈拉以南的能源革命?

非洲是一块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大陆,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以及热带农作物资源,使得非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能源仓库。

而众所周知的是,由于历史、战乱等原因,非洲并未从其丰富的资源蕴藏量中获得实质性的收益,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而非洲各国微薄的外汇收入均是来自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出口的资源。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撒哈拉沙漠地带拥有大量的石油,而非洲人自己加油却十分昂贵。这种矛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加突出。

近年来,情况在悄然地发生转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正在掀起一场能源革命。

这场能源革命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全面面向新能源。因为与北非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统能源资源较少,再加上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对环保的诉求等,使得全球范围内普遍开始探索新能源;受之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开始了自己的新能源革命。

以风力发电为例,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力鼓励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正逐步放松政府的掌控,鼓励风力发电向市场化方向转型。除了风力发电之外,非洲有着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因而,光伏产业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能源革命的着力点。此外,非洲各国还积极利用水能资源推动水力发电。

能源革命的另一个特征是推动能源发展市场化。市场化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外来投资的门槛,同时,非政府企业无论从管理效能上,还是从生产能力上,均比国有企业更具有优势。在能源事业市场化的过程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减弱对能源事业的直接掌控,如埃塞俄比亚已经拥有了一个大型的商业发电厂,而南非亦将本国内的电力发展项目全面面向民间公开竞标;二是对国有能源企业进行私有化改制。

撒哈拉以南的能源革命的第三个特征是,来自国际市场的资本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能源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力量的推动。当然,投资非洲新能源的前提,是看好这片新能源的“处女地”。

4.互联网企业为什么热衷于投资非洲?

目前,非洲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亚洲、阿拉伯地区相比,存在两方面的差异。一是使用人数上的差异,非洲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比重仅为16%,阿拉伯国家的使用率是38%,亚洲地区的使用率是32%,如果说这种数字上的差距很容易缩短,那么,要想缩短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则非一日之功了;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异,阿拉伯国家与亚洲国家在互联网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比非洲健全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际互联网巨头纷纷将投资重点放在非洲,它们无疑拥有超前的眼光。

营销界曾经流传一个卖鞋的故事,说在非洲有这样一个部落,那里的人们从来都不穿鞋。有一个卖鞋的人挑着鞋子来到这个部落的时候,看着人们一个个都光着脚,便沮丧地回去了;而另一个人挑着鞋子同样来到了这个部落,他十分欣喜,于是,他耐心地告诉部落里的人们穿鞋的好处,结果,这个部落里的每个人都买了一双鞋。也就是说,正因为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去填补。虽然非洲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非洲人对互联网的使用率较低,但当他们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时,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增长已减缓至不到10%,而显然,非洲互联网用户还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

当然,互联网企业投资非洲的野心绝不仅仅止于出售流量那么简单,而是旨在布局一个拥有庞大客户黏性的网络。它们投资非洲,是从非洲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就开始的。它们不仅通过免费送流量与上网设备,培养非洲人的互联网使用习惯,更是通过投资兴建互联网基础设施,抢滩非洲大陆互联网发展的庞大根基,因而,这一部分投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暂时没什么收益,但是,互联网巨头们,瞄准的是未来对互联网根基的运营收入。

5.“电力非洲”是一个什么项目?

在了解“电力非洲”项目之前,先来看看非洲电力发展的现状。非洲的电力发展堪用“漏洞百出”来形容,为什么呢?首先,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覆盖电力网络,也就是说,非洲很多地区是没有通电的。据法新社报道,2014年,撒哈拉以南有5.89亿非洲人还没有用上电,而非洲总人口为11亿,用不上电的人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甚至在有些国家,仅有少部分的人能够用上电,如在乌干达,未使用电灯照明的人口超过了全国的80%。

而非洲已经连接电网的地区,也存在着巨大的电力供应缺口。对于非洲人来说,限电是家常便饭,在津巴布韦的一些地方,日均限电时间甚至达到了18小时。因而,对于非洲来说,大力发展全区电力、实现电网的全面覆盖、增强电站装机容量等,是十分迫切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2013年6月底,美国总统在访问非洲的时候,宣布了美国政府助力非洲发展电力的“电力非洲”计划——未来5年,美国将向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6国提供价值70亿美元的援助。

当然,美国的“电力非洲”计划,究竟对非洲的电力事业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尚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十分明确的是,美国再也无法忽视非洲这块正全速前进的巨大经济体,尤其是在全球的经济发展动力稍显不足,同时又陷于能源短缺的情况下。

6.哪些知名的跨国科技公司进入了非洲?

说起进入非洲的跨国科技公司,我们第一个便能想到IBM。早在1911年,IBM就向非洲出售了第一台电器设备,在整整1个世纪之后的2011年,IBM在非洲又开始了一个价值15亿美元、持续时间长达10年的项目,即向非洲的16个国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如今,IBM在非洲大陆上已经极具存在感了。

除了IBM之外,另一个杀入非洲市场的科技巨头便是微软。如今,微软已在十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办事处,并在肯尼亚许多贫困地区免费提供宽带上网服务。微软向非洲的渗透可谓不遗余力,2006年,微软推出了南非“方言版”(如祖鲁语)的Windows XP软件包,同时,通过“白色空间”项目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贫困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所谓的“白色空间”是指通过广播电视不用的频段实现互联网信号的传输)

还有一个进入非洲的科技企业,是中国的通信设备巨头华为。目前,华为的2G、3G网络已经在非洲全线铺开,4G网络的铺设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华为覆盖通信网络,所瞄准的自然是为其主打产品——华为手机——创造更多的非洲用户。2011年,华为手机在非洲的营业额为34亿美元;2012年,东部和南部非洲消耗了华为600万部普通手机及50万部智能手机;2013年,华为甚至与微软强强联合,推出了一款由非洲人自己制造的智能手机。

7.你知道刚果(金)的机器人交警吗?

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位于胜利大街和卢蒙巴大街交叉口的交通指挥台上,“站”着两位身高近2.5米的机器人交警。虽然大街上车水马龙,但在这两位机器人的指挥下,却依然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