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非洲常识
18790700000031

第31章 非洲人口——四世同堂的困惑(1)

非洲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主要是因为非洲大部分地区没有实行合理的生育政策。在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女性和儿童的生存状况一直是困扰非洲合理发展的一大问题。人们的观念落后,甚至在非洲个别的部落,家庭成员越多,社会地位越高。经济的落后、文化的阻力、计划生育的滞后等是非洲人口急剧膨胀的关键原因,若想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也许再过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非洲妇女将更愿意少生孩子。

1.非洲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总体来说,非洲的人口分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结构性失衡。为什么呢?非洲是仅次于亚洲的人口数量第二大洲,其总人口已达11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5%,平均下来,非洲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仅有30.51人,人口密度不及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但事实上,非洲有很多地方属于无人居住区,而另外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1%的土地上。非洲各地的人口疏密程度非常不平衡。

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失衡的主要原因。非洲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是不宜居的,如大片的热带雨林生存环境恶劣,广袤的非洲草原肉食性动物横行,而无边的沙漠区既无生存所需的水源,又让人无法从事生产;全非洲有大约60%的土地每平方千米还不到4人。当然,非洲也有一些原始部落生活在原始森林周围以采食为生,或者在草原区里以打猎为生,或者在沙漠中的绿洲中以游牧为生,但这都是极少数的人口。以沙漠为例,撒哈拉、卡拉哈里和纳米布这三大沙漠地区的人口密度低于每平方千米0.5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地区之一;而在尼罗河谷地、非洲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由于降水量充足,利于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密度可达每平方千米1000人以上。

近些年来,非洲人口的分布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原本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地方,人口开始慢慢减少,而原本不宜居的地方,人口却渐渐增多。这一方面是因为非洲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工业生产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渐渐超过农业;另一方面是因为非洲原本很多不宜居之地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撒哈拉沙漠周围的国家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这些国家的人口比重出现了显著增加;再如南非,随着金矿的发现,这里的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2.非洲的人种是如何分布的?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种群体,即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以及黄色人种。在非洲,这三大人种都是存在的,但如果从对非洲历史进程的影响上,以及对非洲人的文化、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来说,非洲的人种分布特征就很明显了。

本书第一章“非洲文化”里提到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因为主要生活着黑色人种而被称为“黑非洲”。当然,“黑非洲”是一个文化概念,但这个文化概念的来源是非洲的人种分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非洲的人种是如何分布的。

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包括撒哈拉沙漠),主要分布的是白色人种。通常情况下,人们称那里的人为欧罗巴人种,主要包括柏柏尔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是北非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人从公元7世纪起陆陆续续从西亚来到北非。这些白色人种经过漫长的共处与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在这里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人种分布与北非有着强烈的反差,这里主要分布的是黑色人种,具体来说就是尼格罗人。尼格罗人有着明显的生理特征,即皮肤黝黑、鲜少体毛、头发卷曲、嘴唇偏厚、鼻子扁平。当然,现在尼格罗人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黑人的泛称,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才是尼格罗人的起源地。

除了白色人种与黑色人种,非洲还分布着较多各色人种的混合后裔,因而他们也集合了各人种的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肤色比尼格罗人浅,但比白人深。

3.非洲面临着怎样的人口困境?

人口问题,是非洲各国取得民族独立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力,甚至可以说,非洲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高出生率。非洲是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大多数人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那么,我们就来对比一组数字:2006年非洲人口总数约为7.3亿,2012年达到10亿,2013年的统计数字约为11亿,甚至有专家预测,210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42亿。非洲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其经济增长速度。在人口疯狂增长的同时,非洲还会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那便是人口的老龄化;届时,大量失去劳动力的老人需要被赡养,这必将给非洲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非洲人口问题的另外一个困境,就是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非洲人口基数较大,对于基本没有农业现代化,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很大一部分空缺需要进口的非洲来说,其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人口问题的拖累。同时,他们能够想到的解决粮食问题的办法就是农耕者将大量的森林与草原用来耕作;而畜牧者则会在草原的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增加牲畜的数量,导致草原过度放牧;而从事渔业的人,往往会竭泽而渔。以非洲的热带雨林为例,全世界有3个热带雨林分布区,即亚太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地区,这3个地区的热带雨林,以非洲地区的破坏最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些非洲人为了生存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4.为什么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堪称世界之最?

非洲人口的高增长率,是由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从经济上来说,非洲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能力的提高完全依赖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因而,一直以来,非洲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大力鼓励生育。同时,非洲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因而,非洲老年人的赡养由家庭成员承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催生“养儿防老”的思想。于是,非洲人大力鼓励生育。

非洲人大致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获得较多的人口:首要的便是早婚,在非洲,女孩十二三岁就到了结婚的年龄,到了30岁,往往已经拥有很多孩子了。除了早婚之外,非洲还有一夫多妻的传统。一夫多妻一方面是因为非洲男女地位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增加人口的考虑。最后一个增加人口的方式,自然就是多生。很多非洲人认为多子是多福的象征,一个非洲家庭,尤其是拥有多个妻子的家庭,孩子往往是成群结队的。

非洲人口的高增长率与非洲的社会结构有关。非洲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部落,非洲各国独立建国后,大部分国家都保留了原本的部落制度。而对于一个部落来说,衡量其实力的首要因素,便是部落的人口。因而,部落首领出于扩大本部落实力的考虑,会积极地鼓励生育。

从文化层面来说,非洲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低。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地区,人口增长率较低。世界上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地方,多是受教育水平较为低下的地方。一方面,非洲人较少受到过节育知识的教育,对于避孕方法的了解也不多;另一方面,受过教育的人往往更为注重精神层面的发展,而不会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繁衍后代上。

还有一个看似悖论的原因,就是非洲儿童的早夭率特别高。从表面上看来,这本应该造成人口增长率低;而事实上,正是因为死亡率高,才使得非洲家庭出于保险考虑,要通过多生的方式抵御早夭的风险。由此,便反而提高了非洲人口增长率。

此外,非洲日渐提高的医疗水平,使得人口死亡率较出生率而言大大下降;非洲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而又有大量的新生儿出生。基于这些原因,非洲出现了极高的人口增长率。

5.非洲哪些地区的人口最密集?

非洲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濒海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几内亚湾、非洲东部的印度洋沿岸,这些地方生活着非洲近一半的人口。人口集中的主要原因自然是经济比较发达。地中海地区深受欧洲与亚洲文明的影响,是非洲最早开化的地方,也是非洲海上贸易最早兴起和较发达的地方;而几内亚湾和非洲东部的印度洋沿岸是欧洲殖民者最早入侵的地方,他们在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现代化发展。

人口较集中的另外一个区域,是内陆高原地区。尼日利亚北部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及南非高原,都生活着较多的人口。这些地方人口密集,一方面是由于地势较高,气候比沙漠和草原地区更为湿润、温和;同时,高原上地势变化不大,无明显起伏,十分适合进行农业生产。

河流沿岸以及沙漠中的绿洲地带,也是非洲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虽然非洲的河流大都分布在干燥地区,但河水补给较为充沛,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如尼罗河流域人口密集,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非洲大陆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还包括欧洲殖民者在殖民时期修建的大量铁路沿线和拥有丰富矿藏的地方。这两个人口密集之地,较非洲其他人口密集地来说出现得较晚。

除了非洲大陆之外,非洲在海上还拥有一些岛屿,虽然不多,却是非洲重要的人口密集地带。因为这些岛屿的自然条件往往比非洲大陆要好得多,如毛里求斯、塞舌尔等。

6.非洲的男女比例如何?

众所周知,非洲是目前各大洲中一夫多妻制仍然合法的大洲,人们往往会将这一现象归因于非洲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但事实上,这个现象除了反映出非洲传统且保守的男尊女卑思想外,还有一个事实,就是非洲的男女比例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非洲男女比例失衡,更多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殖民时期的奴隶贸易,据保守估计,在奴隶贸易兴盛的400年里,共有超过1亿的非洲精壮男性被贩卖,远离非洲本土。他们或因贩运过程中的生存条件太过恶劣而死亡,或因在奴隶主的庄园里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而死亡,仅有少数非洲黑人在当地扎下根来。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非洲黑人被贩卖出去之后,基本不能回到故乡。

非洲男女比例失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频繁的战乱。非洲近代史,几乎是非洲的战争史,各部族之间的仇杀从未停止;即使到了现在,非洲也存在大量的内战,大量的男性在战争中死亡。有一些国家甚至到了几乎没有成年男性可以上战场的地步,从而造就了非洲特有的“童子兵”。

奴隶贩卖给非洲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非洲的战争又频繁发生,可以想见,要改变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非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非洲有哪些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班图人南迁

班图人原本的居住地是赤道以北的喀麦隆高原,因受到非洲北部民族往南迁移的影响,而被迫南迁。在班图人南迁之前,赤道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主要生活着俾格米人、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由于班图人较早使用铁器,也较早地进入了农业文明,所以,较俾格米人、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强大。由此,班图人大规模南迁,使俾格米人被迫退入森林,而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则退至非洲西南端。

班图人的大迁徙,主要分为3支。第1支往东去,一部分在抵达坦噶尼喀湖后定居下来,成为那里的主要民族,另外一部分直抵非洲最东端,并广泛分布在今索马里至莫桑比克北部的漫长海岸,形成斯瓦希里人;第2支往西南去,一部分留在西非与当地人融合,另外一部分则占据了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广大地区,该地区北部一线大致为刚果河以北和喀麦隆南部,而南部的边界大致在纳米比亚北部;第3支向西去,这些班图人则散落在整个非洲的南部。班图人的大迁徙,始于公元1世纪,直至19世纪结束,持续了将近2000年。

班图人的迁徙,是非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显著的人口大迁徙,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黑非洲”的人种分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