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举世闻名的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他们创造了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埃及金字塔,连现代的科学家们也不能完全挖掘出金字塔的奥秘所在。同样,位于尼罗河畔的阿克苏姆王国,曾经征服过阿拉伯半岛也门地区,并创造了古埃塞俄比亚语。无论是腓尼基人与罗马人的恩怨,还是埃及与中东的战乱,抑或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北非的王权,都让非洲文化一直处在与世界其他地域文化的冲击融合中,这种融合促进了北非文化的发展,并向南辐射到非洲全境。
1.历史上有哪些国家殖民过非洲?
一部非洲的近代史,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非洲的殖民史。从15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并进行殖民统治,到20世纪下半叶非洲各国掀起独立运动高潮纷纷取得独立,将近500年里,非洲都处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统治之下。时至今日,虽然非洲取得了独立,但如果对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稍加留意,我们便会发现,各个国家均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殖民时期宗主国的特征,甚至在有些国家,由于先后受制于不同的殖民者,其政治、经济、文化还带有多个国家的特征。
曾参与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其中,葡萄牙是最早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的国家,曾经处于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的现有非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佛得角、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安哥拉。研究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我们会发现,这些殖民地国家面积大都比较小,且分散于非洲的各个地方。这一方面是由于葡萄牙作为最早的登陆者,相对来说比较收敛;二来作为欧洲传统的贸易大国和海上霸主,葡萄牙迅速被后起的荷兰和英国所替代,所以,其在非洲的殖民地同样也是葡萄牙传统霸主地位衰落的表征。
英国和法国是在非洲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英国的殖民地大都集中在东非、大湖地区以及除南非之外的非洲南部地区,现在的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加纳、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索马里、斯威士兰、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均是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埃及是英国的半殖民地。位于埃及南部的苏丹比较特殊,1899年之前,英国就与苏丹处于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中,1899-1951年,苏丹是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国。
法国的殖民地基本集中在中非、西非以及除埃及之外的北非,如贝宁、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乍得、科摩罗等。此外,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中的岛屿,也大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如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塞舌尔。
意大利曾在非洲的殖民地国家有索马里、利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曾是德国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大湖地区,包括布隆迪、卢旺达;另外一个地区是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包括喀麦隆、纳米比亚以及多哥。
除了这些非洲殖民“大户”之外,另外几个国家虽然也曾参与其中,但统治的区域十分有限,如比利时的殖民地仅仅是比属刚果(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荷兰的殖民地是南非,而西班牙的殖民地是西撒哈拉,西撒哈拉的归属问题直到目前仍处于争议之中。
2.殖民历史对非洲有哪些影响?
读过本书前几部分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不管是非洲的文化、教育,还是政治、经济,要了解非洲社会发展的现状,几乎都不能不提到欧洲殖民者的影响。的确,欧洲的殖民者如尖刀一般,锋利而直接地刺中非洲,让这块土地上流淌了几千年的传统血液流失殆尽,代之以殖民者强行输入的西方血液。非洲的面貌,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殖民历史给非洲带来了哪些影响。
不得不说,殖民历史是非洲大陆的血泪史。殖民者进入非洲后犯下的第一件暴行,便是罪恶的奴隶贸易。据保守估计,在整个奴隶贩卖史上,非洲损失的精壮劳动力超过1亿。这1亿人口,远渡重洋,部分被卖到亚洲,大部分来到美洲的种植园,成为当地从事生产劳动的最主要力量。但对于非洲本土来说,这1亿人口的产能虽然无法确切地量化,但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不过,还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历来人们在谈到奴隶贸易的罪恶时,总是将矛头直指殖民者,事实上,在奴隶贩卖的过程中,非洲一些部族首领从中出了不少力,也赚了不少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非洲参与奴隶贩卖者的奴隶来源,一方面是殖民者直接抢掠,而除此之外,大量的奴隶是从非洲的一些部族首领处购买得来的。一些部族首领在部族之间的争战过程中,往往会俘获大量战俘,这些战俘的最终去处便是被卖掉。
殖民者不仅在非洲进行奴隶贩卖,还对非洲的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夺。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钻石、黄金等储量相当可观;此外,非洲还盛产如橡胶、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尤其是橡胶,在工业化时代是极为宝贵的原料。在殖民时代,殖民者的大船除了载走大量的奴隶之外,还载走了大量的资源,而非洲本地,则因为殖民者的掠夺陷入贫困。
除了这些明显的能够物化与量化的损失,殖民者带给非洲的另一个巨大的影响,便是对非洲传统文化的摧毁性破坏。以非洲原始部落为例,在非洲,部落(或部族)是非洲社会组织构成的基本单元。这些部落往往在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部落文化。但殖民者的粗暴介入以及带来的战争,使得大量的小部落直接消失,而大的部族则陷入分裂,导致其文化也出现了断裂。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恶劣的影响,便是一直到今天都还存在的非洲内战。殖民主义者划分势力范围边界时“一刀切”的做法,将原本不睦或无甚交流的部落生生捆绑在一起,成为目前非洲各国因部族冲突而发生内乱的根本原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殖民统治者也给非洲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如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现代化,再如,殖民者在殖民统治时期,在非洲兴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学校、医院、通信等基础设施,这对于贫穷的非洲来说,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当然,笔者认为,还有一点是很容易被视而不见的,即目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非裔人——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识见,最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对非洲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他们,或将是非洲复兴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而这些非裔人,则大都是殖民时期因奴隶贩卖而被迫离开家园的非洲奴隶的后裔。
3.非洲的独立运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短短几十年里,非洲50多个国家相继独立并建立政权,几乎是一股爆发式的力量。但是,仔细对比非洲各个国家的独立进程,仍然会发现一些明显的阶段性。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非洲独立运动的兴起阶段。在这一阶段,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非洲有5个国家取得了独立,且都集中在北非。这5个国家分别是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以及苏丹。其中,摩洛哥与突尼斯从法国独立,利比亚从意大利独立,埃及和苏丹从英国独立。北非之所以最先觉醒,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人离古代人类文明中心较近,接受来自古希腊罗马以及两河流域的文明影响较深,也较早开化。由于处于地中海沿岸,思想较为开放,经济也较非洲其他地方发达,这种种原因决定了它们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意识较强。另外一方面,意大利对非洲的殖民统治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比较松散,而埃及与苏丹原本就与英国的殖民统治关系较为薄弱。所以,可以说,北非是欧洲殖民统治者对非洲的统治关系链条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北非五国独立后,非洲迎来了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时间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独立运动的地方主要是在非洲南部的广大地区,共有32个国家先后取得了独立,如中非、乍得、赞比亚、博茨瓦纳、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一大批非洲国家取得独立,非洲的独立运动速度减缓,整个20世纪70年代的非洲独立运动集中在葡萄牙统治的地区,如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此外还有几内亚湾的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非洲独立运动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尾声,殖民统治在非洲全线崩溃。虽然在这一阶段里,非洲取得独立的国家只有2个,但意义重大。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建国;1990年,纳米比亚宣布独立建国,并被联合国接纳为第160个成员国。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整个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从此,非洲人改变了一直以来“任人宰割”的面貌,开始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
4.为什么将1960年称为“非洲独立年”?
本章第三小节中讲到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里,提到了非洲独立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是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潮。而在这近15年里取得独立的32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于1960年取得独立,这17个国家分别是: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刚果(金)[独立时称刚果(利)]、索马里、贝宁(独立时称达荷美共和国)、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独立时称上沃尔特共和国)、科特迪瓦(独立时称象牙海岸共和国)、乍得、中非(独立时称乌班吉沙里)、刚果(布)、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利亚。
在这17个国家中,有3个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包括索马里(索马里南部属于意大利的殖民地)、尼日利亚、刚果(金),另外14个国家全部是法国的殖民地。
这些国家的独立过程大都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即先逐步取得自治地位,建立自治政府,然后水到渠成地宣布独立。如多哥于1956年8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取得自治,然后于1960年4月宣布独立;喀麦隆法国托管区于1957年5月成立自治政府,于1960年1月1日宣布独立;再如,尼日利亚先是于1947年经英国批准成立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然后在1954年取得内部自治,1960年宣布独立。
另外,索马里的情况较为特殊。在殖民统治时期,索马里分为北部的英属索马里以及南部的意属索马里,两个殖民地分别于1960年6月26日和1960年7月1日脱离英国和意大利,独立后再合并成为索马里共和国。
我们知道,非洲50多个国家的独立运动前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而仅1960年一年,取得独立的国家便多达17个,超过了1/3,是非洲独立运动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也是意义十分重大的一年,因而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5.南非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南非是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殖民主义者到来之前,这里生活着科伊桑人和南迁的科萨人。科伊桑人聚居于西南部,并以畜牧为业,而科萨人由于较早使用铁器,所以从事农业生产。同时,科伊桑人与科萨人之间有着少量的区域内贸易。
16世纪,随着新航线的发现,先后建立了海上霸权的欧洲国家荷兰和英国,开始绕过非洲南端,远航至东印度群岛进行商品贸易。由于航行路线较长,船只需在非洲大陆获得补给,所以,南非西南部桌湾地区成为补给港口。起初,欧洲国家的船只与南非土著的交往合情、合理、合法,欧洲人以物物交换的方式,从补给点的科伊桑人处获得补给。后来,荷兰人在桌湾地区建立了据点,这个据点持续扩张,并在扩张的过程中与科伊桑人频繁冲突。1659年,双方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即南非历史上有名的科伊-荷兰战争,这场战争也被视为荷兰对南非发动的殖民战争。
从此,在漫长的时间里,南非便在多种力量的平衡中缓慢向前发展。其中一股力量就是南非土著,在南非处于殖民统治下,甚至南非独立后的将近半个世纪里,土著人都是地位最低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是布尔人,布尔人是荷兰人与南非人共同的后裔,他们与南非土著因为抢夺地盘和资源频繁冲突,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荷兰是对南非殖民统治的代言人;此外,还有19世纪初开始入侵南非的英国人。1899-1902年,英国通过“英布战争”将南非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20世纪下半叶,非洲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南非亦在其列。1961年,南非脱离英联邦取得独立,成立了南非共和国。但是,独立后的南非陷入了另外一场灾难:种族歧视。受到歧视的有色人种纷纷对荷裔白人的统治进行反抗,同时,国际社会纷纷对南非施以制裁,另外还有许多有识之士投入了废止种族隔离制度的战斗。终于,南非废除了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
长期的战乱与种族冲突使得南非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均陷于困顿,但南非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黄金和钻石,这使得南非在取得和平稳定之后,能够迅速地基于自己的优势发展经济。很快,南非便成为非洲南部发展最快的国家,甚至还得到了“彩虹之国”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