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18786900000013

第13章 孩子积食、便秘了怎么办——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防治(1)

孩子不好好吃饭,可能是食欲缺乏

同事家的小闺女今年两岁半了,聪明懂事又可爱,特别招人喜欢,可只有一件事让她的妈妈头疼不已,就是不愿意吃饭。“每天给她喂个饭就像打仗一样,斗智斗勇的,一开始我还有耐心哄她吃,可哄了几句就不管用了,说什么都不吃,每次到最后都会把我惹生气。我们两个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像仇人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孩子不好好吃饭,我想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吃饭呢?其实,孩子不好好吃饭很有可能不是贪玩儿,而是食欲缺乏。

孩子的食欲与情绪有关。由于孩子的脑部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其脑部的工作机能还不是十分顺畅,一点很小的刺激就会引发孩子高兴或不高兴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常常与食物中枢有关。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妈妈创造良好的就餐气氛,以此来带动他的食欲。此外,妈妈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如果妈妈始终处于焦虑的状态,或者经常打骂、斥责孩子,特别是在孩子吃饭时训斥孩子,也对孩子的食欲有负面的影响。

孩子的食欲还与天气有关。一到夏季,一些孩子的食欲就会下降,这是由于机体为了调节体温,将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使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以至于影响了胃酸的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再加上天气闷热,孩子的休息和睡眠都不充足,神经中枢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改变了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这些都对胃肠道的活动产生了影响。

此外,微量元素的缺乏、口腔疾病的影响、爱吃零食、饭前饮用饮料等都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孩子在某段时间或某餐饭中食欲缺乏。

解决孩子吃饭难的问题,改变孩子食欲缺乏的现象,推荐几个小方法。

1.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温馨舒适的吃饭环境一定比严厉呵斥的环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食欲,所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强迫他,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如果孩子这一顿饭真的不愿意吃或总是边吃边玩,那妈妈可以狠狠心先把饭收了,等到下一顿再吃也无妨。

2饭前不吃零食

饭前食用零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食欲,所以对于食欲缺乏的孩子,妈妈最好把孩子所有的零食、带味道的饮品都停掉,特别是饭前一小时内,不能给孩子吃任何零食。

3.适当给孩子吃些粗粮

现代食物做得越来越精细,可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完全是好事。精细的食物不仅会娇惯了孩子的胃,使孩子的肠胃蠕动变慢,还会影响孩子的咀嚼能力和牙齿的生长,使牙齿变得脆弱变形。偶尔给孩子吃一些玉米、小米等粗粮,杂粮,不仅有利于改善孩子的食欲,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均衡营养。

4.补充益生菌

适量的益生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促进孩子的消化和吸收。除此之外,专用的复合维生素B也能改善孩子的食欲,因为复合维生素B是一种“能量维生素”,可以促进孩子肠胃的蠕动,增进孩子的食欲。

5.改变食物的外形

食物的外形对孩子的食欲有很大的影响,漂亮的食物可以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例如,很多孩子不爱吃青菜,那么妈妈们就可以把青菜剁碎包成饺子,或者摆成小老鼠或小兔子等可爱的小动物形状来给孩子吃,使孩子对食物怀有新鲜感。同时还要定期更换孩子的食谱,做到饮食的多样化。

当然,如果孩子长期食欲缺乏,还需要去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看看是不是疾病导致的食欲缺乏,以便及时用药,对症治疗。

孩子呕吐时,不要急于吃止吐药

呕吐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看到孩子呕吐,每个妈妈都会心疼不已,为了尽快让孩子摆脱这种痛苦,很多妈妈会选择立即给孩子喂止吐药。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一方面,呕吐是人体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反应,比如食物不能被人体接受时,可以通过呕吐来及时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呕吐是很多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其深层次的病因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如果孩子一发生呕吐就立刻服用止吐药,其深层次的病因就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容易使医生误诊。

诱发孩子呕吐的原因有很多,有疾病引发的呕吐也有非疾病引发的呕吐。其中,疾病引发的呕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咳嗽导致的呕吐

在患有严重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时,有的孩子咳痰咳不出来,使劲咳时就会引起呕吐。面对这样的孩子,应该把精力放在治疗孩子的咳嗽上,孩子的咳嗽一旦治疗好了,呕吐的现象自然就消失了。

2.胃病导致的呕吐

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正处在发育阶段,还不是十分健全,胃动力也还很弱小,所以孩子胃部对某些食物会产生不适感,引发呕吐。此外,营养的不平衡或受到病菌感染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孩子胃部消化不良,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面对这种情况,妈妈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止吐药,而是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发热导致的呕吐

当孩子发烧时,身体的消化系统会陷入紊乱的状态,同时还会有一种眩晕感,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呕吐的现象。所以,在孩子突然呕吐时,妈妈应该先给孩子量一量体温,确定有没有发高烧。一旦孩子发烧,应该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外伤导致的呕吐

孩子天生好动,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的头部受到碰撞之后,由于受到震荡和打击,孩子可能会有眩晕、呕吐等表现。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一定要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与疾病导致的呕吐相比,非疾病性的呕吐更为常见,如饮食的不规律、晕车、气味不适等都有可能引发孩子呕吐,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喝奶引起的呕吐

喝奶时不小心吞入大量空气,每次喝奶的量太大、速度太快,奶汁过冷或过热,喂奶后过多翻动孩子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呕吐,但孩子吐后没有其他异常的表现,还能继续吃奶。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应将孩子平放,并把头侧向一边,以避免孩子将吐出的奶汁再呛入呼吸道。这种问题并不严重,只要多加注意就可以避免。

2.饮食不当引起的呕吐

有的孩子会在进食后呕吐,吐过之后不但不会打蔫,反而精神特别好,玩得也很尽兴。如果符合上述情况,这样的呕吐一般与疾病无关,大多是由于吃得过饱而造成了积食,妈妈不用太担心,只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就可以了。

3.晕车引起的呕吐

晕车引发孩子呕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是一种疾病,在适当的休息后会很快恢复正常。为了尽量减少孩子的不适感,坐车时,妈妈应该尽量减少孩子头部的左右摇摆,乘车前也不要让孩子过饱或过饥。

4.气味排斥引起的呕吐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孩子在闻到某种刺激性的气味之后会有不适感,发生呕吐反应。妈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不良反应,尽量让孩子远离会产生不适的气味。此外,有些气味还会引起疾病,比如带有甲醛的环境会严重威胁孩子的健康,一定要远离。

育儿小贴士

新生儿由于发育的原因,胃体大多处于横位,而且贲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出现溢奶、吐奶等症状,这种症状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好转,直至消失。不过,如果孩子的呕吐(吐奶)越来越严重并且日渐消瘦,这时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想要判定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需要去医院做腹部B超,这种检查能够反映幽门的大小、肌层厚度和幽门管的长度等。另外,还有一种目前使用比较少的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它对于腹部B超不能确定的病例,有一定的检查意义。

开塞露——孩子急性便秘、腹痛时的第一选择

一天,当我诊治完当天所有的病人,已经超过下班时间一个小时了,我收拾东西正准备下班,突然又来了两个病人——一个是3岁的女孩,在家玩的时候突发肚子疼,另一个是7岁男孩,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就喊着肚子疼。

我给两个孩子检查后,发现他们都是脐周靠左腹疼痛,又询问得知两个孩子都存在3天没有大便的情况,我初步判断这两个孩子都是急性便秘引起的腹痛,就让各自的妈妈去药房买了一支儿童开塞露,然后小心地挤到了孩子的肛门里,让妈妈赶紧带孩子去厕所排便。一到厕所,两个孩子的大便就排出来了,排完大便后,孩子的肚子也不疼了。

陕西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肚疼屎憋,头疼鬼捏”,过去的医生给孩子看病时,遇到孩子肚子疼,也总是会先问一句:“这两天拉了吗?”美国艾奥瓦大学也曾对962个6个月内至少看过1次保健门诊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儿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患儿的急性腹痛是由急性和慢性便秘引起的。

小儿急性腹痛在我们儿科急诊中并不少见。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病有多种,它们起病急、进展快。急性腹痛发作时,患儿往往会出现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身体蜷曲、满身大汗、呕吐等症状,让父母十分恐慌,急切要求医生为孩子止痛。但由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其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仅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就很难让医生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病情,也就不能随便给孩子吃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不过,尽管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的小儿急性腹痛都是功能性腹痛。所谓功能性腹痛,就是指由于肠管蠕动异常或肠管壁痉挛而引起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者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但吐后精神尚好。此类小儿急性腹痛发生的原因多与饮食有关,当孩子吃了不干净、不易消化的食物后,食物残渣在肠腔里发酵,产气刺激肠壁,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肠壁肌肉痉挛,进而暂时性阻断肠道内容物的通过,于是近端肠管就会发生剧烈地收缩及蠕动,所以会产生腹部疼痛感。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时给患儿使用开塞露,促使肠道内容物排出,恢复肠道通畅,疼痛自然也就消失了。

因此,当孩子因为便秘引发急性腹痛时,可先给孩子用一支儿童开塞露来促使排便,同时测量孩子的体温。一般来说,孩子在排出大便后,腹痛的症状就会消失,如果排便后腹痛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就要立即去医院。

说到开塞露,许多父母并不陌生,因为每当孩子有严重的便秘时,医生都会建议患儿使用开塞露。开塞露分为两种制剂,一种是甘油制剂,另一种是甘露醇、硫酸镁制剂。尽管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甘油和山梨醇的高浓度和高渗性的作用,让更多的水分渗入肠腔,从而软化大便,刺激肠壁黏膜,反射性地刺激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体外。开塞露使用起来也很简单,把装有药物的导管轻轻塞进孩子的肛门约2cm,将药液注射进孩子的肛门就行,很快大便就会排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开塞露只能在急性便秘时应急或偶尔便秘时用用,如果长期使用,即使加大剂量也会变得没效果的,还会加重便秘。这主要是因为直肠受刺激次数越多,直肠的敏感性就越差,一旦适应了该药物,肠道将不再有反应。

帮助孩子培养排便习惯

朋友家的孩子快3岁了,一天她打电话向我抱怨,说她家的孩子什么都好,可就是大小便自己控制不好,总是弄到裤子上,她从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把尿,教孩子正确排便,可怎么教都没有用,到现在孩子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听了她的话之后摇了摇头:“你一开始的方法就是错的,难怪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由于小孩子的膀胱肌肉层较薄,弹力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储尿机能较差,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与调节、肾脏对尿的收缩等功能也都比较差,所以一般无法自主大小便。妈妈给孩子把尿最好在孩子15个月以后再进行,太早的刻意训练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育。当然,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孩子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一点尝试。

在培养孩子排便习惯的过程中,妈妈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会控制大小便确实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妈妈要用心理解。

2.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妈妈应该保持轻松宽容的心态,既有要求,也要有分寸。大小便训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个孩子的发育程度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对比。

3.每一次孩子排完大小便时,妈妈都要给予精神鼓励,说些称赞的话语。这样既对孩子的语言和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又能让孩子体会到排便的舒心和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