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18786900000010

第10章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小儿发热疾病防治(3)

可到了凌晨2点多的时候,孩子又突然哭闹起来,大林一摸他额头,又有点发烫,又用体温计一测,体温又升到了38.5℃。大林夫妻俩急忙给孩子做物理降温,然后在孩子额头、脖子、腋窝、大腿内侧都贴上退热贴,孩子虽然不怎么哭闹了,却一直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安稳。到了凌晨3点多,孩子的体温还是没有降低,大林就又给孩子吃了点退烧药,吃完药大概40分钟,孩子终于睡着了,体温也恢复了正常。第二天,大林夫妻俩带着孩子来我们医院儿科找我看诊,我仔细检查了孩子的身体状况,结合孩子这几天的情况,初步判断大林的孩子是幼儿急疹。但幼儿急疹目前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只能做好护理工作。

第三天早上醒来,孩子果然还是有些低烧,整个白天体温都没降下去,精神也不怎么好,总爱哭闹,不在床上自己玩,要大人一直抱着。大林夫妻俩只能不断给孩子物理降温,让孩子一直贴着退热贴,期间又吃了一回退烧药。等到下午天气暖和点的时候,大林夫妻俩给孩子洗了个温水澡,洗了之后精神好多了,吃奶量也多了,睡觉也安稳了。可才睡了一个小时,孩子又发烧了:38.9℃,而且变得特别没有精神,孩子似乎连抬头都没力气,但这时又不能给他吃退烧药,因为退烧药必须间隔6个小时才能吃,于是就继续贴退热贴。

第四天,孩子的体温降到了37.8℃,并且一整天都很稳定,他的精神也好了许多,吃奶、睡觉都开始恢复正常了。但大林夫妻俩丝毫也不敢大意,完全按幼儿急疹来护理孩子。

第五天,孩子的体温恢复到37℃左右,基本正常了,孩子的精神也恢复正常了。家里人都以为孩子总算是好了,大林却发现孩子的脖子上开始出现了零零星星的红色疹子,孩子的肚子上、腿上、后背、脸上也开始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红疹,赶紧又带着孩子来找我,看见这些红疹,我已经能够确诊孩子是幼儿急疹了。

第六天,孩子的情绪变得十分烦躁,总是哭闹,不爱吃奶,还开始有点拉肚子。可能是因为身上出疹子痒,孩子老是乱抓,怕他抓伤皮肤,大林夫妻俩只能用玩具、食物来逗他玩,转移他的注意力。

第七天,孩子身上的疹子越来越多,全身都是红红的疹子,但到了傍晚的时候,疹子开始慢慢退了。

第八天,孩子的身上的疹子基本退得差不多了,孩子变得和以前一样活泼爱笑了,吃奶和睡觉也恢复正常了。大林一家悬着的心也才真正放下来。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7天,发病最初多是持续发热3天,这段时期的患儿气色不佳,没有精神,全身发热,体温在38~39℃左右,有些患儿还会带有轻微的咳嗽、流清涕等症状,这些症状和感冒、扁桃体炎的症状很相似,因此常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扁桃体炎。到了第4天,患儿大多会退烧,然后开始出疹,这时才能最终确诊为幼儿急疹。

因为幼儿急疹是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即可痊愈)的一种,无特效药物,只需要对症加强护理即可。

高烧超过5天,可能是川崎病

鲍小姐的女儿刚满19个月,在社区医院打了最后一针白百破后,没几天就发起烧来,开始烧得还不严重,早上的体温只有37.6℃,但到了傍晚,体温一下子升到了39℃,鲍小姐喂女儿吃了点对乙酰氨基酚,温度渐渐降了下来,可五个小时后,温度又升了上去,而且烧到了39.5℃,鲍小姐就给女儿吃了点美林,温度很快降了下来,鲍小姐才感觉自己松了一口气。但第二天一大早,鲍小姐发现女儿又发起了高烧,就带着孩子到了附近的一家医院,医生让孩子做了血液检查,血检结果显示CRP(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的指标都很高,医生一看结果就说,必须要输液了,于是,当天就给孩子用了头孢。

本以为用上了头孢,发烧的情况就可以好转了,谁知刚给孩子输完液,都还没离开医院,孩子的体温又升到39℃以上了。对于这个情况,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建议,只是让孩子继续输液。在给孩子用了两天头孢后,医生又给孩子做了一次血液检查。血检结果是:白细胞指标下来了一些,但仍然高,同时,CRP指标还上升了。用了这么多药,高烧还是没有好转,鲍小姐有点坐不住了,一个劲儿地追问医生,到底是身体哪个部位发生了炎症?为什么没有明显症状?医生告诉她,这是很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确实,从发烧起的第四天开始,鲍小姐的女儿就开始流清鼻涕,并带有偶尔的咳嗽。于是,在用了两天头孢后,医生给孩子改用了青霉素,又是两天,但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似乎还越来越严重——孩子的精神状态明显变差了,情绪十分烦躁,不愿意吃东西,也不愿意喝水,也不许别人动他,整天都在昏睡。这让鲍小姐十分害怕,赶紧带着孩子来我们医院就诊。

鲍小姐带着女儿来我们医院就诊时,孩子已经发烧五天了,这时孩子的眼睛红红的,布满红血丝,嘴唇发红并干裂,口腔里面也是红彤彤的,身上有大块的红斑,这些症状都明显指向一种疾病——川崎病。我让孩子做了个超声心动检查,发现孩子有动脉扩大的迹象,这就证实了我先前的判断,鲍小姐的女儿确实患上了川崎病。

川崎病?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病,但事实却是,目前川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父母们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病。

川崎病,也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烧性、出疹性疾病,常常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身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烧、皮疹、口唇红、手掌及足底脱皮和淋巴结肿大等,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川崎病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该病是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说出来的,因此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因为川崎病的首发症状是发烧,同时患儿身上会出现红疹子,因此常常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进行错误的治疗。

只要以上所说的6个症状中有5个症状出现,就可以基本确诊为川崎病。如果患儿通过超声心动检查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冠状动脉瘤(或动脉扩大),又排除其他疾病,就只要满足以上6个症状中的4个症状,就可以确诊为川崎病。

值得庆幸的是,川崎病不是什么难以治愈的疑难杂志,只要在孩子发病12天以内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被治愈。而且,治疗川崎病的药物也并不难找,主要的两种治疗药物是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通常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但冠状动脉的病变有可能滞后,所以在治愈后的两个月内,患儿还要继续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并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或者心电图的复查。

育儿小贴士

一般感冒发烧的时间为3~5天,然后会自动退烧,如果超过5天,高烧还没消退,就要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一定要去医院明确诊断。此外,感冒发病初期患儿精神状态多比较正常,能照常吃喝玩乐,但川崎病发病初期患儿情绪就变得特别烦躁,食欲缺乏。

孩子高烧“抽风”,父母三步走

方女士带着两岁的女儿去公园玩,她在那里遇见了几个也来公园玩的朋友,几个大人就很高兴地聊了起来,为了让孩子安分地待着,方女士就给孩子买了一些糖果,让她自己边玩边吃。没想到孩子才往嘴里塞了一颗糖果,脸色就变得不对劲了,满脸通红,呼吸急促,双手不停地乱抓,很快,孩子就有点神志不清,脸上开始呈发绀,方女士赶紧带着孩子来到我们医院。

根据方女士的描述,我迅速查看了孩子的喉咙,发现她确实是被一颗糖果卡住了喉咙,于是就赶快采取措施,弄出了那颗卡在她喉咙的糖果。孩子的脸色还是发红,但呼吸没有那么急促了,四肢也停止了抽搐。方女士觉得很奇怪,她原先也经常给孩子吃糖果,但孩子从来没出现过被糖果卡住喉咙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孩子的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为了确保安全,我又给孩子做了个比较全面的检查,这时才发现孩子有些发烧,体温高达38.9℃,结合孩子前面出现的四肢抽搐症状,我判断这孩子是犯了高热惊厥了,而正是因为高热惊厥,才导致孩子在吃糖果时被糖果卡住了喉咙。

高热惊厥,常被人们称为高烧抽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高于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为2%~5%,其中以6个月~3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高热开始后的12小时内,“抽风”就会开始发作,一般短暂发作为数10秒之内,严重的也可达10~30分钟以上,发作后很快清醒,一次高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小儿高热后的“抽风”,主要是由于小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受到高热刺激后,孩子大脑运动神经元就会异常放电,从而引起短暂的“抽风”。

诱发孩子高热惊厥的因素很多,多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比如脑膜炎、脑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性痢疾等。高热惊厥也有很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生高热惊厥的孩子近亲中大约会有40%~60%的人有高热惊厥或癫痫病史。此外,过敏体质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比如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疾病的孩子,在发生高热惊厥时,不仅要注意抗感染治疗,还要注意同时治疗过敏性疾病。

高热惊厥本身不会危害孩子生命,但如果父母在孩子高热惊厥时护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孩子抽搐时咬伤舌头、倒地时摔伤头部等意外伤害。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高热惊厥的正确处理方式。

如果采取以上处理措施,孩子仍没有停止抽搐,甚至出现呼吸停止现象,应立即对孩子进行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同时立即通知救护车,送孩子前去医院诊治,切勿延误。妈妈千万不要自己抱着孩子奔跑,因为如果气管内有异物吸入,将会加重孩子的窒息程度。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医生一般会对其进行短程安定,就是给孩子直肠给药,剂量是0.5mg/kg体重/次,第一次给药后需要间隔8小时才能再次给药,一般第二次给药后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乃至消失。但如果24小时后患儿的体温仍旧在38℃及其以上,可以第三次给药。医生也可以让患儿口服安定片剂,剂量是0.3mg/kg体重/次,间隔8个小时用一次,大多患儿服用两三天安定片剂才会完全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