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中庸·大学
18785200000008

第8章 论语雍也篇第六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注释】

①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贵的位置,这里泛指居官位。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原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③而行简④,以临⑤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⑥大⑦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①子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②简:简要,不烦琐。

③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④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⑤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⑥无乃:岂不是。

⑦大:同“太”。

【译文】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④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原文】

子华①使于齐,冉子②为其母请粟③。子曰:“与之釜④。”请益。曰:“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⑥。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⑦急不济富。”

【注释】

①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②冉子:冉有,在《论语》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③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④釜(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⑤庾(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⑥秉(bǐnɡ):古代量名,十六斗。五秉则是八十斗。

⑦周:周济、救济。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

【原文】

原思为之宰①,与之粟九百②,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③!”

【注释】

①原思:孔子弟子,姓原,名宪,字子思。之:指代孔子。宰:这里指大夫的家宰。

②九百:量词省略,今已不可确知。

③邻、里、乡、党:都是古代地方居民单位的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译文】

原宪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作为俸禄,他推辞不受。孔子说:“别推辞!把它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

【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①之子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④其舍诸⑤?”

【注释】

①犁牛: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牛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②骍(xīnɡ)且角: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③用:用于祭祀。

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⑤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余则日月②至焉而已矣。”

【注释】

①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②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原文】

季康子①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②,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③,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④,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②果:果断、决断。

③达:通达、顺畅。

④艺:有才能技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①。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②。”

【注释】

①闵子骞:孔子弟子。姓闵,名损,字子骞。费:古地名。

②汶上:汶水的北岸。

【译文】

季氏想让闵子骞去做他的采邑费地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有人再来找我,我一定逃往汶水北岸去。”

【原文】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③之,命矣夫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①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②牖(yǒu):窗户。

③亡:一作丧失解,一作死亡解。

④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①,力不足也②。”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③。”

【注释】

①说:悦的古体字。

②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践、践行)

③画:原地不动。

【译文】

冉求说:“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是做起来力量不够。”孔子说:“力量不够的人,会半道停止。现在你是原地不动。”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者,不要做小人儒者。”

【原文】

子游为武城①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②?”曰:“有澹台灭明③者,行不由径④,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⑤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②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气助词。

③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

④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①,奔而殿②。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即孟之侧,鲁国大夫。伐:自夸。

②奔:逃亡。殿:行军走在最后。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军败逃跑时他殿后。快入城门时,鞭打着他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不肯前行的缘故’”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①之佞,而②有宋朝③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①祝鮀(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②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③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子的事情。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光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采。

④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①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①罔:诬罔不正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①之:古注认为“之”是指学习而言,实则这一认识对于一切事情都是有效的。在孔子那里最关心的事情是修养道德。

【译文】

孔子说:“对于修养道德这件事,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追求它为乐的人。”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①民之义②,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务:从事、致力于。

②义:道德。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的爱好像流水一样善变,智谋层出不穷,有仁德者的意志像山岳一样坚定,巍然屹立;聪明人勇于实践,有仁德者静思默运。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原文】

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

①觚(ɡ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①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②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③陷:陷入。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①,亦可以弗畔矣夫②。”

【注释】

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两句说明孔子兼重学习和修身。

②畔:通“叛”。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历史文献,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原文】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②:“予所否者③,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①南子:卫灵公夫人,把持卫国政治,而且有不正当的行为,名声不好。

②矢:通“誓”,发誓。

③所:代词。否:不当,不对。

【译文】

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若有不当之处,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①,其至矣乎②!民鲜久矣。”

【注释】

①中庸: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②至:至高无上。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了!百姓已经缺少它很久了。”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臂,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事:止,仅。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做到博施恩惠给百姓,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呢?可以说是达到仁了吗?”孔子说:“怎么会只是仁呢,一定是圣啊!尧舜对此或许还感到为难呢!至于仁,自己想成功,也让别人能成功;自己想通过,也让别人事事通达。能够在近处找到例子,推己及人地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