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中庸·大学
18785200000065

第65章 中庸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①,其寡过矣乎!上焉者②,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③,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注释】

①王(wànɡ)天下:做天下之王,统治天下。王,作动词,称王。三重:指上一章所说的三件事:仪礼、制度、考文。

②上焉者:指夏、商时代的礼制。

③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如孔子。不尊:没有尊位。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这三件重大的事,那就很少有过失了!夏商的制度虽好,但没有验证,如果没有验证的话,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遵从。像孔子这样身在下位的人,虽然有美德,但没尊贵的地位,没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原文】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①。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②,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③。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④,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⑤,近之则不厌。

【注释】

①本诸身:本源于自身。征:验证。

②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缪(miù):通“谬”,谬误。建:立。悖:违背。

③质:质疑,证实,求证。一说为卜问。疑:疑虑。俟(sì):等待。

④世为天下道:世世代代成为天下效仿的榜样。世,世代。道,道路,楷模。一说通“导”,先导。

⑤望:威望,仰望。令人敬仰,使人仰慕。

【译文】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制度而没有违背的地方,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悖逆自然,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因为知道天理;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这是因为知道人情。因此君子的举动能世世代代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距离君子远的人常有仰望之情,距离君子近的人也没有厌倦之意。

【原文】

《诗》①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②。庶几夙夜,以永终誉③。”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④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①《诗》:此诗引自《诗经·周颂·振鹭》。

②射(yì):《诗经》本作“斁”,厌弃的意思。

③庶几(jī):几乎。夙(sù)夜:早晚。永:永远。终:通“众”。誉:赞誉。

④蚤:即“早”。

【译文】

《诗经·周颂·振鹭》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希望日夜操劳啊,使众人永远赞誉。”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