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8673600000032

第32章 克拉克河谷怀旧

[美国]海明威

夏末,大鳟鱼告别了上游的水坑,游到了溪河中央,正要顺流而下,到大峡谷的深水里过冬。因此,9月的头两周,正是垂钓的好时节。此地的鳟鱼肥壮、滑嫩、亮光光的。几乎所有的鳟鱼都跳着咬钩。你要是放两把鱼钩,多半能同时钓着两尾鳟鱼。要在湍(tuān)急的溪流中摆弄好上了钩的鱼,那技巧就不能是一般的娴熟。

夜凉如冰。你若在半夜醒来,会听见郊狼的嚎声。白天,你不必过早到溪边去。一夜的寒风吹彻了溪水。太阳要几近正午才能照到溪河上。只有到那时,鳟鱼才肯出来捕食。

清晨,你可以骑马到野外溜达溜达,要不,就坐在小屋前,任阳光照在身上,懒懒地远眺河谷对岸。那儿,饲草割了,草地一片萎黄,在一排颤杨映衬下,平平展展的。这会儿到了秋天,颤杨也黄了。远方,起伏的群山上,鼠尾草一片银灰色。

河的上游,耸立着两座山峰:引航峰和二指峰。月底,我们可以到那儿去猎山羊。你坐在阳光里,心里惊叹着,群山远远望去竟有如此端正的形状:线条清晰,轮廓分明。于是,你记起了从遥远的地方望到的山影。这情景不同于你停车地方的嶙峋的山崖,不同于你跨过的起伏不平的滑岩,也不同于那突出的狭长的石块。你汗涔涔从这块通到山峰后面的石头上摸行着,不敢朝下面望一眼;你绕过线条圆滑而规则的山峰,来到一片空地上。下边,山腰上有一块绿草茵茵的凹地。一只老公羊正带着三只小公羊在凹地上的野林里吃草。

老公羊一身紫灰,只有臀部是白色的,它抬起头时,你能看见它头上的那对犄角又大又厚实。你躺在三里外的一块背风的岩石后面,用一副蔡斯望远镜细细搜寻着这高地上的每一寸风光。当你望着碧油油的野桧丛时,老公羊暴露在你的视线里的,正是它臀部的那撮白毛。

这会儿,你坐在小屋前面。我还记得朝山下射去的子弹。小公羊们直起身子,转过头来注视着老公羊,等着它站起来。它们看不见高处的你,也没有嗅出你的气味。枪声没有惊动它们,它们以为只是又滚下去了一块卵石。

曾记当年,我们在林溪的源头盖了一间木屋。我们每次外出,大灰熊总是撞开了屋门。那年的雪姗姗来迟,这头熊因此迟迟不肯冬眠。整个秋天,它不是扯开木屋的门,就是毁坏陷阱。它精明绝顶,白天,你断不会见到它。你还记得,后来,小锤溪溪头的高地上,来了三头大灰熊。你听到木头断裂的声音,以为母麋在奔跑。跟着,它们出现在眼前,在零零碎碎的日影里,偷偷地、轻悠悠地跑着;下午的太阳照在它们身上,短而硬的鬃毛闪烁着柔和的银光。

你记得,秋天,麋鹿一天天肥胖起来;公牛离你那么近,它抬头时,你能看到它胸脯肌肉的起伏。但是,你仍看不见它藏在密林中的头。你听到了深沉而高亢的叫声,听见了山谷那边的应和声。你想起了你放弃的一只只畜生的头;你没有朝它们开枪。它们全令你心旷神怡。

你记得那些初学骑马的孩子们;不同的马,不同的骑法。他们是那么热爱着这片乡村。你记得最初踏上这块土地时的情形。那年,你开着新买的平生第一辆车来这儿,一下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你得等沼泽地上路冻得结结实实,车子才能开出去。你该没忘记:一次次的狩猎,一次次的垂钓;该没忘记烈日下的策马扬鞭,还有灰蒙蒙的货车车厢。在寒意袭人的深秋,你骑着马,默默地跟在牛群的后面,朝高坡上走去;你发觉,它们像野鹿一样,既狂蹦乱窜,又温顺恬静;只是当它们全被聚拢在一起,朝山下低矮的田野赶去的时候,才高声嘶喊咆哮起来。

然后,就到冬天。树枝上光秃秃的。大雪漫天飞舞,你看不见路;马鞍湿了,结了一层冰,你照样在雪地上踏出一条道儿,不停地挪动着双腿,朝山下走去。你到了牧场,一边品尝着撩人的,热乎乎的威士忌,一边在旺烈的炉火旁换上干净衣服。乡村真美。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作家,其作品《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杰作。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佳句品读

佳句:你坐在阳光里,心里惊叹着,群山远远望去竟有如此端正的形状:线条清晰,轮廓分明。

品读:悠闲地坐在阳光里,远看群山,那景物令人惊叹,远山的形状,像一幅线条清晰、轮廓分明的图画,意境深远,令人遐想。

赏析感悟

乡村真美,乡村充满乐趣,钓鱼、打猎、骑马,一切都是那么自由,那么浪漫,那么令人怀念。文章既有静态景物的描写,更有动态画面的描摹,采用电影镜头剪接(蒙太奇)的方法,把乡村有趣的画面,像意识在流动一样,融合在一起,造成“怀想”的艺术效果。文笔细腻,采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交互的写法,更增强了文章虚实结合的效果。

(特级教师侯秉琛推荐评析)

名家·名篇·名句

巴一

人物简介

巴一,本名巴毅,著作有小说《淮北往事》和散文集《故乡在晚风中》、《巴一散文选》等及电视剧《漂在重庆》。作品曾获“老舍散文奖”和“华夏散文奖”。

作者点评

著名作家黄济人说:“他是文人,一点也不错,文人也需讲究效益;他是商人,更是不假,商人亦需追求文化。那么文人下海、商人弄文就是巴一的全部么?至少我还不这样认为。以我之见,巴一的全部是创造,巴一的身份是作家。”

《小说界》主编魏心宏这样评论巴一:“一个出身贫寒而今又很富有的人,这人还不老老实实去办自己的企业,居然开夜车写小说,他的秘书的电脑里大多是他写的作品,我想这本身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生活的一个传奇,凭这一点就够你瞧的了。”

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评论:“巴一是一位用传统叙事方法表达自己感情的作家,他努力想在自己的小说里写出记忆深处的人和事,烘托出自己最熟悉的地域风情。”

巴一自己说:“我非常反对那些纯粹无病呻吟的私人写作,我自己也绝对不写那种地摊文字,就像经商要干干净净一样对得起良心,为文也要干干净净,我觉得是否干净可以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你写的文字敢不敢拿给父母妻儿看?在他们面前需要遮掩的文字一定不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

名著介绍

中篇散文《故乡在晚风中》感人至深。巴一巧妙而自然地选择一个童年的视角,以一个孩子纯真的眼睛去看一个黑白颠倒的混沌世界,那种童心的战栗和无辜的戕(qiānɡ)害,读之令人心悸。

有人说,研究一个人的童年有助于准确地描绘这个人的形象;研究一个民族的童年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精神方向。我们曾经是一个精神被扭曲而失落的民族,我们曾经找不到精神前行的方向,并且我们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巴一这部散文恰恰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地开掘,以故乡小镇与乡村的底层农民的苦难生活为蓝本,将笔触深入到民族精神的皱褶,在描述这种民族精神被扭曲的同时,又向读者推出了皖西北小镇赵庙的三个“街魂”——张赔衣、劳壮、疯老婆,他们是作为“另类人”而存在于那个疯狂的年代。表面上他们一疯一傻一残(疾),然而他们似乎是超越那个时代而独立存在的,在所有的人群中,他们是最为真实的三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真实——思想的真实,情感的真实,行为的真实,与那个年代整体的虚假和民众的“集体无意识”构成反差,才被“街上”人视为“另类”,是“疯子”、“傻子”,从而充当了那些“正常人”的笑料与把柄。与此同时,他们也释放了人们对苦难的负荷,并从这苦难中咀嚼出一丝丝的快乐来,尽管这快乐是苦涩的。恰恰因为这一点,这三个“另类人”成了乡村集镇不可或缺的人物,一俟他们相继离去,“无人不为之唏嘘叹息,同时,那语气里充满着对他们的无奈和同情”。

名言名句

干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地坚守,绝不三心二意,就肯定能干好。

带着满腔要赚钱的欲望和在老家东拼西凑的300元钱来到重庆的巴一,在举目无亲的大重庆,第一次尝试了一个异乡人的孤寂和落寞。待身上的钱全部花完后,仍没找到工作。后来终于在一家制药企业找到个销售的工作,开始了命运的转机。药品销售出去拿提成,没有基本工资。尽管这样,巴一还是靠真诚和勤奋联系了不少客户,同时在重庆实现了梦想,有了一席立足之地。

巴一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是重庆市青联常委,曾经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2006年度首届重庆市青年文化名人等。巴一凭着那种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以及对待生活的真诚态度,化平凡为传奇,让我们体会到了不平凡的别样人生。

故乡的记忆是清新的。故乡的记忆是深刻的。

——《故乡在晚风中》

“漫漫行程中,对赵庙的记忆充实了我心间的空旷;迢迢旅途中,对赵庙的记忆荡去了我独处的寂寞。是对赵庙的记忆,淹没着我的浮躁与狂妄;是对赵庙的记忆,激励和鞭策着我的奋发努力,刻苦进取……”是啊,故乡是一生一世永远割不断的那份情,故乡是出生入死豪情满怀的那口气,故乡是流浪天涯用来壮胆的那口酒,故乡是在暴风骤雨中摔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却不愿倒下的那根脊梁骨,故乡是绕着走了一圈,画了一生无论风光还是落魄,最终都要回归的中间的那个点。故乡是我们永远走不出去的牵挂!

这两句话,包含了一腔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