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18636000000010

第10章 一行

一行和尚,俗名张遂。中国古代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唐弘道元年(公元638年)生,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卒。

一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青年时期便出家做了和尚,一行是其法名。

一行从小聪慧过人,勤读苦学,对于天文历法有着特别的兴趣。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敬仰一行的学问,可是一行不屑与这样的权贵之人结交,只好弃家出逃,于嵩山削发为僧。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招一行回长安主持历法的修订工作。一行生活在我国封建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盛唐时期,由于经济的飞速增长,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在历法的修订上,一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天文学上的优良传统,在日月五星运行的基础上编制了新历。为了便于观测,他和机械制造师梁令瓒合作,制造出了新的天文仪器,一件是黄道游仪,用来测量太阳运行轨道;一件是浑天铜仪,用来表示日月星辰的运行周期。

一行在全国设立了12个观测点,进行日影测量工作。在拥有了大量的实际数据之后,他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并推翻古书上的定论,证明恒星的位置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天文学历史上最早的发现。

一行经过10年的努力,编出了一部当时最为精确的历法——《大衍历》。其内容系统、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因此在明朝末年以前一直沿用。可见它在我国历法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为了使历法能普遍适用于全国各地,一行和太史监南宫说组织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测量地点多达13处,以今河南省为中心,北起铁勒(今内蒙古以北),南达林邑(今越南中部),测量范围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测量的内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时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北极高度(天球北极的仰角)以及昼夜的长短等等。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子午线实测,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为了测量北极仰角,一行设计了一种叫“覆矩”的测量工具,还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覆矩图》24幅。一行设计的这种测北极高度(即地理纬度)的工具——“覆矩图”,在当时世界上是一种最先进的经纬度测量工具。可惜“覆矩图”后来没能推广,特别是没有应用于我国地图的测绘。

一行等人测量的数据表明,从河南的滑县到上蔡,北极高度差一度半,南北距离是526里270步,夏至日影相差2寸多。从而纠正了“南北地隔千里,影长差一寸”的传统说法,并测出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为151.07公里。虽然不十分精确,却是世界上大规模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开创了我国通过实测认识地球的道路,把地球纬度测量和距离结合起来,为天文大地测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外最早实测子午线的是阿拉伯阿·马蒙在814年进行的,晚于我国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