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革命热血卷(1929-1936)
18599600000018

第18章 红军三次反“围剿”(4)

长时间的待机,红军的指战员们精神始终是愉快的,同时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又是紧张的。我们天天都在收听周围敌军电台的通报。敌军各师和电台都是十五瓦特的,只有公秉藩师的电台是一百瓦特,我们对它想了很久,总想有一天拿到我们手中。这是因为没有大电台,就不能同上海党中央通报,就不能同鄂豫皖、湘鄂西等红区联系,就只好各自为战。为了建立上下左右的联系,我军在积极准备筹建无线电队,首先是训练自己的报务员。龙冈战后,我军得到一部收报机,争取了三个无线电工作人员,总部迅即选调十三四五岁至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战士约二三十人,培养小报务员。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于1931年1月8日开学,这时已学习了四个月,勉强可以上机收发报了。第二期也已开始训练。现在专等仗一打起来,就去收缴敌军的电台。

在隐蔽待机中,遇到了几次假情况。一次是传说郭华宗四十三师由白沙、水南出发,向我前进了。我们曾把直属部队和随营学校都拉出来,等了l天,并没有见到敌人。又一次,据报蒋、蔡部队向我前进了,我们也紧张了一下,准备还击这股北犯的敌人,后来查明也不确实,都只是敌人的小部队出来侦察和抢东西。这些假情况,颇有些影响人心,某些人对这样“钻牛角”,是忐忑不安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却岿然不动,拒绝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设,不听那些不满的议论和少数人的怪话,坚持预定计划,不受干扰。

白云山上

我军主力集结到东固及其以东地区后,王金钰所属五个师,除罗霖七十七师仍在吉安外,其余四个师已进至富田、水南、白沙、藤田之线。我们等了20多天,为的是等王金钰部脱离其富田巩固阵地,便于我歼灭敌军于运动中,但是,他们就是一步也不前进。尽管我们也得到密息,蒋介石曾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他们“进剿”,而他们还是在乌龟壳里不出来。为什么呢?当时我们缺乏战略侦察,不了解系因大雨冲垮了道路和桥梁。然而这一天终于等到了。

5月13日,我军侦知王金钰部敌军已经准备出发。红一方面军总部即于当日发出号令,令各军作好迎击准备。14日,我们从无线电侦察得知王金钰、公秉藩两师明晨开始东移。并获悉:王金钰之四十七师沿观音崖、九寸岭向东固攻击前进,公秉藩之二十八师则经中洞向东固前进。总司令部立即紧张起来,大家又兴奋又喜悦。毛主席立即研究作战部署,并马上把驻在总部附近的十二军军长找到总部来,面授机宜。方面军书面的合同命令,当晚8时许拟就后,经毛主席亲自修正,为了保密,分别由高级干部亲自送给红四军、红三军和红三军团的军政首长,当夜连军参谋长也不知道命令的内容,只知道明天出发。当时作战部署经第二天(15日)补充指示略为修改后,是这样的:红三军团(附三十五军)为左路军,担任迂回包抄,令15日进至江头树隐蔽,严密封锁消息,16日向固陂、富田攻击前进。红三军为中路,沿东固通中洞大道前进,迎击公秉藩部。红四军附六十四师和十二军为右路军,以四军担任第一梯队,十二军任第二梯队,分两路抢占九寸岭和观音崖(由富田到东固四十里,中间横一大山,只有两条大路,一经九寸岭,一经观音崖,两处均系险要隘路,正在敌我前进的正中间)正面迎击敌人。十二军原来担任的钳制郭华宗四十三师和总预备队的任务撤销。

15日早,全军分别移动。一切部署妥当了,毛主席还不放心,还在思考,要想个更好的办法歼灭敌人。半夜,毛主席亲自到红三军军部去,和黄公略同志一起找向导调查路线,在东固通中洞大路的南侧,找到一条小路,改令红三军沿这条小路前进,包围敌军的右翼,这个改变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天(16日)拂晓前,总部沿通中洞的大路行进,毛主席在半路一个小镇上留了张字条,通知朱总司令这一改变,并叫总部人员上白云山,总部指挥所就设在白云山(白云山在东固通中洞大路的北侧,距中洞约20里)。总部特务连在总部前面,还在沿着这条放开的空路上前进,走不远,就遇到敌人,打响了。正在这时毛主席又从山上下来,带领总部人员再上白云山。毛主席一边走一边对朱总司令和总部人员说,他一早登上白云山,山头还是一片白云。总部人员上山时,把无线电收报机安置在半山腰。近午时分,山上白云已经消散。右前方观音崖、九寸岭方向,已听到激烈的枪声,打了一阵,不久枪声就逐渐由东向西移去。我们从枪声中判断我红四军两路都已先后夺得隘口前进了,接着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不久电台里传来公秉藩电部电台发出明码(SOS)的求救的呼声,我们知道公秉藩师部已被我红三军包围了。接着王金钰的四十七师师部电台也发出求救的呼声。这大概是下午3时左右。不久,“救命”呼声听不到了,判断战斗已经结束,毛主席就从容迈步下山。

毛主席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中“白云山头云欲立”,是当天拂晓时的即景。“白云山下呼声急”,是指敌人电台紧急求救的呼声。“枯木朽株齐努力”指北方调来的杂牌军腐朽无能,垂死挣扎。“枪林逼”讲的是红军突然冲到面前。由于红三军弯小路在中洞南侧山上树林中隐蔽前进,可以居高临下,看清敌人经中洞前进,等到敌人都离开中洞时,我军立即从山上用战斗队形横压下来,犹如高山滚石,势不可挡。正在用行军形运动中的敌军,遇到这样从侧面的突然攻击,人人惊慌失措,丧魂落魄,乱跑乱钻,没有什么抵抗就缴了枪。敌军官兵面对突如其来的我军,莫名其妙,惊呼“你们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呀!”“飞将军自重霄人”就是此时此景逼真的写实。

不到半天,第二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歼灭敌二十八师全部(敌师长公秉藩化妆士兵混在俘虏中逃脱)和四十七师一个旅的大部,缴枪5000余。我们等待很久的公秉藩师部无线电队全部人员和全部机器完整地被我缴获。黄公略军长派了一个参谋带领一个特务连专门看押,这回一点也没有被破坏。“牛角”终于钻通了。

“七百里驱十五日”

旗开得胜,我军主力于17日在富田地区胜利会合。第二天猛攻水南。王金钰四十七残部,退到水南,带着失败惊慌的情绪促使原驻水南的郭华宗和一个团更加恐慌,很快就被我军击溃。我军乘胜追击,第三天围攻白沙,截住逃敌,略经交战,即全歼敌四十七师一个旅的残部和郭华宗四十三师一部,缴枪4000余,残敌向永丰狼狈逃窜。我军乘胜横扫,势如破竹。郝梦麟师闻讯,也由藤田逃回永丰。我军按照毛主席原订计划,迅速横扫而东,23日攻击中村,遇敌高树勋部约一个旅,经过激烈战斗,大部被我歼灭,余敌向北败退。

在军事顺利进展中,毛主席没有忽略党的领导和组织形式问题,军行至南团,重新成立了总前委。原来在一、三军团于湖南永和会师时组织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于“苏区中央局”成立时取消。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开始后,中央局留在后方,为了便于领导红军前方行动和战地地方工作,这时又重新成立总前委,这样就使前方军事行动和地方参战及发展工作,得到集体领导,避免遇事请示中央局,贻误战机。这一组织形式是有利于抵制王明路线的干扰的。总前委成立后,即决定派红三军追击朱绍良,红四军和红十二军围攻广昌,红三军团为总预备队。26日我军乘胜围攻广昌,朱绍良已率所属八师和二十四师北逃南丰。我军黄昏时分击毙敌第五师师长胡祖钰,其所部当夜北逃。红三军和红四军一部北上追击逃敌,其余大部分则继续东进,30日围歼刘和鼎五十六师于建宁,刘率少数人员逃走,我前锋猛追残敌,直达闽江上游。

从5月16日开始,到30日结束,15天中,我军从江西赣江边上固陂、富田打起,经水南、白沙、中村、广昌,一直打到福建建宁,横扫700里,打了五个胜仗,缴枪2万余,完好地缴获无线电台六七部,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渔家傲》词中说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就是描写这次反“围剿”由赣江边上的固陂打起,如卷席一般横扫千军,直达山明水秀的闽江上游。毛主席为这一战役写下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史诗。

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一到建宁立即组建红军无线电队,设一总队部,下属五个分队,分别配属给红三军、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三军团和后方使用。另组建一个监察台。选调红军中优秀的政治干部担任各分队的政治委员,建立领导核心。分配我军训练的小报务员参加收发报。这样就保证了红军无线电通讯在政治上技术上的可靠性。所有俘虏的无线电技术人员都争取留用。我军吸取敌方无线电通讯保密极差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订了有关无线电通讯的电台呼号以至密码等一系列保密措施,建立了红军独特的无线电通讯制度。

红军由战略反攻发展为战略进攻

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如风扫落叶,“步步为营”的20万敌军土崩瓦解,全线败退,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各路蒋军分别退至赣州(第十九路军)、泰和(第二十八师残部)、吉安(第七十七师)、吉水(第四十三师和第四十七师残部)、永丰(第五十四师)、乐安(第二十七师余部)、宜黄(第二十五师)至南丰(第八师、第二十四师和第五师余部)之线。红军的胜利,促使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加剧发展,两广军阀在广州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对抗,打算向湖南进兵;北方的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诸军阀也在伺机南进。蒋介石气急败坏地跑到南昌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大骂其部属无能,不禁痛哭失声。《渔家傲》词中“有人泣”就是讲蒋介石。“为营步步嗟何及”是讽刺敌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战术的破产。毛主席为首的总前委分析和利用了当时的有利形势,决定红军立即转入战略进攻。根据历来的经验,采取“伴着发展”的方针,准备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向北,即向建宁、黎川、泰宁地区发展;第二期向南,即向江西南部,为下一次反“围剿”建立巩固的后方;第三期向西,打通赣江两岸以至湘赣边根据地的联系。按照第一期的计划,各部于6月上旬展开指定的工作区(要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筹款区(只发动群众,筹款。)总前委还给闽西去信,令新十二军向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发展。

战略展开不久,发现蒋介石已采取流氓的政治手腕,求得同北方诸军阀的暂时妥协,两广军阀亦因种种矛盾暂末前进。蒋介石出于反动阶级本性,有再抽集力量向我进行第三次“围剿”的迹象。

毛主席当机立断改变战略部署,向闽西和闽西北地区发展。这里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适于创造新的战场;人口很多,可以扩大红军,也有款可筹。

红军各部遵照总前委决定,于6月下旬分别进到新指定的地区开展工作:红三军团以建宁、泰宁、将乐为工作区域,以其东面的顺昌、邵武、光泽为筹款区域;红四军留第十二师于南丰以南地区,监视南丰之敌,主力以归化(今明溪)、清流、连城为工作区域,(在三军团南)以其东的沙县、永安为筹款区域;红十二军以石城、宁化、长汀为工作地区(东接红四军工作区)红三军留第九师于南丰以西、宜黄以南地区,监视南丰、宜黄之敌,主力以于都、会昌为工作区域(在瑞金以西和西南);红三十五军以瑞金为工作区域;红一方面军总部位于建宁指挥。为了加强南线领导,在红三军军委和赣南特委之上,成立南路工作委员会,陈毅同志为书记;在红十二军军委、红三十五军军委和闽赣边特委之上,成立闽赣边工作委员会,周以栗同志为书记。这一战略部署,是有深谋远见的,这些临时的组织,都是为了贯彻总前委的马列主义路线而成立的。红军战略进攻时间虽不到一个多月,却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发动了群众,扩大了根据地;筹集了经费和给养;总结经验;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一、三军团分别组建了山炮连;加强红军总医院的建设;各军也开始筹建自己的后方医院;教育和争取俘虏兵补充部队;并决定成立第四、第五、第六三个独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