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浩劫风暴卷(1969-1976)
18598700000080

第80章 评《水浒》运动

评《水浒》运动开始于1975年8月,至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结束,是“四人帮”利用毛泽东对《水浒》的评论而发动的一场保全自己、批判党内老干部的运动。

1973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评论过古典小说《水浒》。他说:“《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1975年8月1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在给患白内障的毛泽东朗读《水浒》时,向毛泽东请教关于几部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毛泽东谈到自己对《水浒》的看法时提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108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

这本来是好读古书的毛泽东的一番文学评论,没有特别的现实政治寓意,却成为“四人帮”发动所谓“评《水浒》运动”的借口。

8月14日,“四人帮”得到经过记录整理的毛泽东关于《水浒》的谈话稿后,立即做出反应。姚文元当天即写信给毛泽东说:关于《水浒》的评论“这个问题很重要”,“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无产阶级、贫下中农和一切革命群众在现在和将来,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下去,都有重大的、深刻的意义。应该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他提出将毛泽东的指示“找出版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同志传达落实”,“做好印刷和评论工作”,将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和他的信“印发政治局在京同志,增发出版局、《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及北京批判组谢静宜同志和上海市委写作组”,并“组织或转载评论文章”。毛泽东在姚文元的信上批示:同意。之后,中共中央转发了毛泽东关于《水浒》的谈话和姚文元的信。

“四人帮”乘“评《水浒》”大作文章。8月14日深夜,姚文元即着手布置宣传、出版事宜。8月15日,又将毛泽东关于《水浒》的谈话记录整理稿,连同他给毛泽东的信印在一起送给《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以及“四人帮”在北京、上海的心腹,要他们立即组织人力,赶紧撰写文章。8月28日,《红旗》杂志第9期发表经姚文元精心修改的短评《重视对(水浒)的评论》。声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阶级分析,《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同高俅的斗争,其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是地主阶级内部一个派别的代表人物,他不反对皇帝这个地主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他反对贪官,不过是为了效忠于皇帝,维护反动的封建统治,在统治阶级内部争得一席地位而已。认清宋江这一阶级本质,对于我们识破修正主义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是很有意义的”。“宋江的反革命道路证明:搞修正主义,必然当投降派,出卖革命,充当反动派的走狗。这是一切修正主义的特点”。更指出:“从古代投降派宋江的身上可以看到现代投降派的丑恶面目。”“充分开展对《水浒》这部书的批判,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使人民群众都知道投降派的真面目。”

8月31日,《人民日报》在转载《重视对(水浒)的评论》一文后,发表署名“竺方明”的长篇文章《评(水浒)》。这篇文章说:“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要反修防修,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必须知道投降派,识别投降派,反对投降派。”竭力暗示“评《水浒》”的政治性质。9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毛泽东对《水浒》的评论,并发表社论《开展对(水浒)的评论》。社论说:开展评《水浒》运动,“是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又一次重大斗争,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重要指示的组成部分”。“我党五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凡是搞修正主义的都是投降派。”从此之后,国内各类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评《水浒》、批判“投降派”的文章。“评《水浒》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为达到保住自己、打击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以篡党夺权的目的,“四人帮”还在党内积极策划阴谋。8月下旬,江青召集于会泳等人开会说:“主席对《水浒》的批示有现实意义。评论《水浒》的要害是架空晁盖,现在党内有人要架空主席。”9月12日,江青在全国欲业学大寨会议上讲话,强调评《水浒》要“联系实际”,“不要以为评《水浒》只是一个文艺评论”,“不单纯是文艺评论,也不单纯是对历史,对当前也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党内有十次路线错误。今天还会有的。敌人会改头换面藏在我们党内”。“现在我们批《水浒》,看看宋江如何排斥晁盖,架空晁盖。”“所以主席说,搞修正主义很容易。”

9月1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开幕,江青参加了会议。9月17日,她在大寨召集北影、长影、新影、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法家著作注释组、两校写作班子等共100多人谈话,说:“评《水浒》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主席呀?我看是有的。”“宋江上山以后,马上就把晁盖架空了。怎么架空的呢?他把像河北的大地主卢俊义——那是反梁山泊的,千方百计地弄了去,把一些大官、大的将军、武官、文吏,统统弄到梁山上去,都占据了领导岗位。”她还影射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说:“批《水浒》就是要大家知道我们党内就是有投降派。,'“有些文章不给主席送,是我批了送主席看。”“他们反对学理论,反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江青还把中央政治局对她的批评说成是对她的迫害,声称“党内有温和派,有左派,左派领袖就是鄙人”。“我这个人天天挨骂,修正主义骂我,共产党员还怕骂吗?”“在北京我跟他们斗了半年多了。”之后,江青要求会议播放她的讲话录音,印发她的讲话稿。毛泽东知道后,怒斥江青的谈话为“放屁,文不对题”,“‘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四人帮”的反动气焰受到打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四人帮”乘机加快篡党夺权的步伐,“评《水浒》运动”也随之升级。2月,《光明日报》发表署名为“高路”的文章,说“宋江一上山就搞分裂,造谣言,贬低和架空晁盖的领导”,他“刚进聚义厅,便迫不及待地要翻原来排座次的案”。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声称“正同《水浒》中的宋江虽在农民起义队伍中却代表地主阶级一样,走资派名为‘共产党员’,实际上代表党内外的新旧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化“评《水浒》运动”的政治性,借以批判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由江青指使炮制的文章,第一次点名诬蔑邓小平为宋江;5月10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文章,称邓小平为宋江式的投降派:“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就竭力网罗反革命势力,打击革命力量,为其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扫清道路。”与此同时,“四人帮”控制下的报刊和舆论工具,还大量刊登了同类文章。他们在“联系实际,评论《水浒》”的幌子下,叫嚷要“揪宋江式的走资派”,并且由揪一人到一层人,再到层层揪,打击迫害广大干部和群众。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四人帮”的活动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更加迅速地炮制所谓评《水浒》的文章,打着“按既定方针办”的旗号,声称准备“同党内资产阶级”“长期作战”,为其篡党夺权扫除障碍。

“评《水浒》运动”不仅严重损害了学术自由及其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中干扰了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工作,为其后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做了舆论准备。1976年10月上旬至中旬,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这场运动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