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浩劫风暴卷(1969-1976)
18598700000069

第69章 湘黔铁路建成通车

1972年10月13日湘黔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东端连接京广、浙赣铁路,西端接黔桂铁路延伸到贵阳、又与川黔、贵昆铁路相接,并在怀化和枝柳铁路十字交叉,是联系西南、中南与华东的重要通道。

1972年10月13日湘黔铁路建成通车。湘黔铁路东起京广铁路的湖南省株洲田心,西跨湘江、经湘潭、娄底、新化、怀化、贵州省玉屏、镇远、凯里而到达黔桂铁路的贵定,全长820公里。贵定以西与黔桂铁路并行55公里至大土,大土以西则经过贵阳与贵昆铁路接轨。这条铁路东端连接京广、浙赣铁路,西端接黔桂铁路延伸到贵阳、又与川黔、贵昆铁路相接,并在怀化和枝柳铁路十字交叉,是联系西南、中南与华东的重要通道。它和浙赣铁路一起组成了长江以南横贯中国东西的交通运输动脉。这样,在南方构成了和陇海铁路平行,横贯中国东西的第二条大干线。

湘黔铁路由湘江平原的边缘进入云贵高原的东部,其间横穿雪峰山脉,渡过湘江、涟水、资水、沅水、澧水、清水江,¨又通过贵州东部云雾山脉,地势起伏很大,地质情况也很复杂,不少地段通过断层、溶洞、暗河、流沙和软土层、工程艰巨。湘黔铁路设计为级铁路标准。全线共完成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10122万立方米;隧道297座,总延长约112.6公里;桥梁309座,总延长44公里;桥隧延长约占线路长度的19%;正线铺轨870公里。

湘西、黔东地区多崇山峻岭,交通闭塞,人民殷切盼望有一条铁路同外界连通。1937年,国民党政府动工修建湘潭至新化长约220公里的一段,到1939年辅轨到蓝田,计170公里,因湘江大桥未能建成而没有贯通。同年,日本侵略军西侵,这段铁路被拆除。抗日战争胜利后,仅株洲至板塘铺约10公里铁路恢复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3年起,全线分段陆续开工。1953年6月至1954年1月,由铁道部大桥事务所设计,大桥局施工,建成全长843.95米的湘潭湘江大桥,尔后,株洲至湘潭间正式通车。湘潭至新化段为旧线恢复,1958年8月由铁道兵第二师施工,1962年通车。新化至贵定段于1959年开工,中途曾一度停建,1970年9月分东、西两段先后复工,由铁道部第二、四设计院设计,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和贵阳、广州铁路局以及湖南省陆运公司工程队担负施工并育湖南、贵州各民族民工约0万人参加建设。全线于1972年接轨通车,1975年1月交付运营。至此,湘黔铁路从1939年起经历了36年终告建成。

湘黔铁路沿线资源丰富,矿产有汞、锑、锌、铝、铅等有色金属,清水江流域的木材亦较丰富。湖南是中国主要粮仓之一;湘潭是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主要有钢铁、采矿和电机制造等行业,尤以产锰著称;新化是国家铅锌的主要产区;怀化是湘西桐油、纸张、皮革的主要输出口;黔东铜仁等地出产水银、油茶籽等,为油茶之乡。湘黔铁路建成后,使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至贵州、云南的运距缩短了377公里,成为华东、中南通往西南的捷径,对开发沿线物产资源,繁荣经济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西南出产的木材、开采的煤炭及磷矿石,大部分经由湘黔铁路运到湖南、浙江和广西等地。全线运量增长很快,1986年货流密度已达1364万吨公里/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