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浩劫风暴卷(1969-1976)
18598700000029

第29章 “邓氏旋风”——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

在周恩来努力下,毛泽东批准邓小平率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江青等气急败坏。邓小平在纽约风采焕然,在联合国讲台上慷慨陈词,有识之士惊呼:毛泽东后的中国领导人非邓小平莫属。

围绕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

特别会议引起的一场争论1974年4月,中国决定派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人将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国土,第一次走上联合国的讲坛,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谁能担此重任呢?

第三世界国家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包括亚非以及其他地区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它们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在经济上还是穷国。超级大国利用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制品价格,给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困难。发达国家以不等价交换的贸易方式,从整个发展中国家获利达数千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已超800亿美元,全球南北矛盾,贫富悬殊日益扩大。

第三世界国家迫切要求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状况,坚决主张按公平合理的价格进行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1974年1月底,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以第四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执行主席的名义,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召开研究原料和发展问题的特别会议,以改变因贱买贵卖等不等价交换所形成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以后,迅即得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赞同和支持。这样,此次联大特别会议最终决定于同年4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在联合国史上还是第一次。

对于这次联大特别会议,中国是高度重视和全力支待的。在第六届特别联大召开前两个月,毛泽东提出了用“三个世界”划分国际社会基本力量的理论,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第三世界人口多啊。”他又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反霸事业具有崭新的意义。现在,中国领导人决定乘此良机,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三个世界”的战略。

国策确定后,派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去完成这一重要的使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这是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首次派遣高级代表团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必须派出在外交和国际经验上都卓有声望的强有力的人物率团参加。

毛泽东主席决定派1973年3月刚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邓小平担此重任。他和周恩来都认为邓小平是最佳人选。江青却极力反对让邓小平去,企图让张春桥取而代之。她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向邓小平发难。1974年3月,在讨论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人选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公开把目标指向邓小平,以种种理由不同意外交部提出的(实为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由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作大会发言的建议。这是自邓小平复职后,“四人帮”第一次直接向邓小平发难。

由于江青的反对,政治局第一次讨论议而未决。第二天,周恩来不顾江青阻挠,提笔在外交部报告上批示,同意外交部所提方案,并将该件送毛泽东及各政治局成员传阅。江青见批件后勃然大怒,竟“勒令”外交部必须撤回其原报告。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讨论出席联大会议人选时,由于周恩来事前努力,政治局成员中除江青外均一致同意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为此,江青歇斯底里,大闹政治局,会后,毛泽东得知江青表现,甚为不满。他写信告诫:“江青: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提议。毛泽东三月二十七日”。江青这才收敛气焰。

3月底,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小平同志出国一事,已从各方面加强布置。

为了给邓小平饯行,周恩来在北京机场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破例地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首都群众4000余人,于4月6日上午为邓小平和全体代表团成员送行,祝他们凯旋。

在联合国讲台上慷慨陈词

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到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时,西方的政治家们还在猜测,邓小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回忆说:“说实话,我那时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所以我们那时以为他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名顾问,甚至不知道他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我记不太清楚当时一些具体细节了,但我在纽约和他一起吃过晚饭。他处理事情的果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临行之前,邓小平分析了这次特别会议的各种因素和国际社会中的各派政治力量,考虑了在会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确定以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为红线,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对当前国际形势以及对原料和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原则立场,进而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一切正义主张,并且做好了出席这次联大特别会议的准备。

1974年4月9日上午,研究原料和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有100多个国家要求在大会上发言。按照惯例,大会决定从4月10日起开始一般性辩论。4月10日下午,在一片期待和关注的气氛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政府副总理邓小平健步走上讲台,双手从容老练地摊开讲稿,面对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众多的记者,开始了他明快而富有斗争性的发言。

首先,邓小平纵观国际形势全局,精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说:“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下,世界上各种政治力最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一系列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战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存在的社会主义阵营,因为出现了社会帝国主义,现在不复你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帝国主义集团,也已四分五裂。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向国际社会阐述三个世界的理论。

接着,邓小平循着“三个世界”理论的分析框架,精辟地分析了处于第一世界的美国和前苏联,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既然能够通过长期斗争取得自己的政治独立,就一定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团结,联合受到超级大国欺负的国家,联合包含美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通过持续不断的斗争,彻底改变建立在不平等、控制和剥削的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

邓小平指出,原料和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控制的问题。这是当前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第三世界的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首要的前提是维护政治独立,并且巩固这个独立。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发展经济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各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沿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在工农业现代化方面逐步地达到我们的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生产水平,为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状态,铺平道路。我们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某些分歧,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在有关发展中国家内部,通过协商,求得解决。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政治上应该互相支持,在经济上也应该互相帮助。这种合作是真正平等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这就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各国的事务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发展中国家人民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国家不论大小,不论贫富,应该一律平等,国际经济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享有和行使永久主权。国际贸易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应当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附带任何政治、军事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或借机牟取暴利。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必须实用、有效、廉价、方便,而不应当要求特殊待遇。

最后,邓小平庄严声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邓小平这篇长达数小时的发言博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称赞,极大地震动了整个会场,不仅给予第三世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有力的支持,而且及时地抨击了美苏两霸。

发言结束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与邓小平握手致意,表示热烈欢迎邓小平的发言。问时,世界各大报和电台电纷纷报道了邓小平的发言,使中国政府的外交影响又一次震动了全世界。

邓小平的精彩演说,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一主要问题上与中国取得了共识,不仅增进了第三世界的广泛团结,而且为最后形成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增添了重要内容。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增强。

邓小平本人也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邓不仅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且无疑也是周恩来总理的一位“最好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