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则疮疡之疾。非外得也。而昔人列之为外科者。以形症在外。
非若之乎。疮疡之中。痈疽为甚。而大疔之毒。尤甚于痈疽。故治大疔者。十活其一二。治疽者。十活其五六。治痈者。十活其八九。惟毒有浅深。故治有难易耳。然何以辨其痈疽大疔哉。亦视其肿之高下。地之广狭。脉之浮沉而已。盖痈者。壅之义也。气血为毒所壅瘀而不行。故发而为痈。其初发之时。必洒淅恶寒。而身微热。多生于背与顶。在背之上部。或左或右。为上搭手。在背之下部。或为正发。生于脑后者。为对口。比之上下搭手。尤为毒也。
凡痈皆掀然热而肿高。其势易大。其根不甚深。从乎阳也。疽者沮之义也。气血为毒所阻滞而不行。故发而为疽。其初发之时。亦洒淅恶寒。先觉麻痒如 之状。按之内实。手推不能动。多发于背腰肩隅之间。及小腹胸傍。其发股足之间者。名附骨疽。凡疽皆肿不甚高。
势不易大。而其根反深。惟发于背心及股者。为至重。乃五脏所发。从乎阴也。疔者。丁之似也犹钉之在木。拔之不能出。摇之不能动。其根至深。其毒至甚。其头至硬。其初发之时。反不知痛痒。但不觉麻木。外虽如麻。里则如瓜。及其势甚。则痛苦异常。应心入胆。而不可忍乃五脏六腑所发之火。 炼已久。并合于一处。而生疔者。多见于面部骨节之间。而究其毒之所从来。多由于饮食服饵之中。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凡肥甘浓味。炙爆煎熬之物。最能助火。嗜味之人。恣供口腹。醉之以酒。劳之以色。脾土于是乎燥烈。肾水于是乎枯竭。积之既久。留于五脏。布于六腑。火郁而不散。乘其气血所虚之处。而发之根抵于内。而烦炽于外。其毒甚于鸠鸟。试割其肉。以饲鸡犬。立见其毙。此大疔之所以多死也。若夫似疔而非疔者。则俱以肿毒治之。而无大害。然三者之脉。何以辨之。盖浮而数者毒瓦斯在表。故知其为痈。沉而数者。毒瓦斯在里。故知其为疽。若沉而又滑。数而弦急者。必疔也。此皆有形之可见者。虽其治有难易。犹可因其症而施之。至于肠痈。腹痈。肺痈之类。皆为内痈。其状与 瘕痞癖无异。苟或以为内科之症。而进以削坚破结之剂。所治非其所忍。几何而不殒人之命也。大法疮疡之在外者。初发无如一灸。艾烟一透。其毒立效。若延至六七日。则不可灸矣。毒之浅者点之。毒之深者决之。毒之尤深而针刀所不及者。则烙之。未成毒脓。则用化毒。既成脓。则用托里。此外在人之临症机变矣。
阴发难治。阳发易医。为治之法。或疏散。或消毒。或针烙。或内托。或外消。或泻。
。随其虚实寒热。而调治之。又当辨其五善七恶。如痛息自宁。饮食有味。一善。便利调匀。二善。脓肿自消。色鲜不臭。三善。神彩光明。声音清朗。四善。体气平和。为之五善。
腹痛而渴。泻利无度。小便如淋。一恶。脓大溃掀肿犹甚。臭败莫近。二恶。喘粗气促。
恍惚嗜卧。三恶。毒瓦斯攻心。药食呕逆。四恶。声嘶色脱。面目如垢。唇青鼻黑。四肢浮肿小便不通。烦燥时咳。六恶。四肢沉重。未溃先黑陷下为之七恶。
神授卫生汤 治发背。并脑疽对口。诸恶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药性平和。功羌活 防风 白芷 穿山甲 沉香 红花 连翘 石决明(各六分) 金银花 皂角刺当归尾 甘草节 天花粉 乳香(各八分) 大黄(酒炒二钱) 水煎食远服。
消肿托里散 治发背。不拘上下左右。并一切痈疽肿毒。
人参 赤茯苓 白术 滑石 桔梗 金银花 荆芥 山栀 当归 川芎 黄 (各一钱)赤芍 苍术 麻黄(各七分) 大黄(三钱) 黄芩 防风 甘草 薄荷 连翘(各八分) 石膏芒硝(各一钱五分) 水酒各一钟煎服。
灸法 如发背初起时。背上微有红肿重坠。即是发背。以此法立时消散。屡屡效验。
用河边水中泥。先挖去一尺许。再取一大块。同人粪杵极熟。做一饼。如碗大。顶上以针通一细孔。放在患处。外用艾火灸之。如痛灸至不痛。不痛要灸至痛住。
熏发背奇方 治发背七日后。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不起发者即发。不腐溃者即腐。雄黄 朱砂 血竭 没药(各二钱) 麝香(五分)上为细末每用三分。绵纸裹药为捻。长尺许。以麻油润透。照火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遭徐徐照之。初用三条。加至五条。候毒势渐消渐减。
散毒饮 治发背三五日间。身上洒淅恶寒。疼痛急胀。如未成脓即消。已成即溃。调气血。和脾胃。使毒不攻心。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黄 防风(各一钱) 当归 白芷 桔梗 穿山甲(各一钱二分)皂角刺 连翘 陈皮 金银花 牡丹皮 川芎(各八分) 水煎食后服。
蜡矾丸 治发背痈疽并一切肿毒服之能护心膜。毒瓦斯不能攻心。
黄蜡(一斤) 明矾(八两研末) 朱砂(八钱研细)先以蜡熔开。入明矾末。搅和投水中。众手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百丸。白滚汤生肌丸 治一切发背疽毒。服此长肉收功。
黄蜡(一斤) 乳香(研细) 没药(研细) 血竭(各二两研细) 象牙末(四两)先用蜡熔化。再入乳没等药和匀投水中。众手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一日二服。
吸毒竹筒 治发背痈疽肿毒。以此拔出脓血恶水。
苍术 白蔹 浓朴 艾叶 白芨 乌柏皮 芽茶 白蒺藜(各等分)如法用竹筒六七个。长二寸。一头留节。削去青。今极薄。随大小用之。以药煮筒十数煮干为度。乘筒热。按上紧吸疮口。脓水满自脱落。不然用手拔脱。更换别个竹筒。如此三五次。毒尽消矣。
托里定痛散 治发背。溃后。血虚。余毒未尽作疼。
归身 熟地(各二钱)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各一钱酒炒) 肉桂 粟壳(各一钱五分泡去筋膜蜜炒) 水煎食后温服。
五宝饮 治发背不肯收口。作疼作痒。服去即收功。
金银 黄 甘草 归身 人参(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生肌神秘散 治发背将收功。掺上腐肉即去。新肉即生。
白升药(一两) 轻粉 铅粉(各一两二钱) 银朱 珍珠(豆腐内煮过各四钱) 上为极细末掺于疮口。
十全大补汤 治发背已溃。寒热往来。或作疼痛脓多。或自汗盗汗。气血两亏。神思倦怠。疮口不敛。
人参 黄 川芎 白芍 当归 肉桂(各二钱) 熟地 白茯苓 白术 甘草(各一钱五分) 黑枣五枚。食前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