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丹台玉案
18539000000103

第103章

痘至十日。毒解矣。脓亦转黄作苍蜡色。元气实者。痂必循次而结。如口角与阳物先结。正收也。身渐轻快。肿渐清解眼蒙蒙而欲开。食倍常。便如故。从上至下而收。结痂浓色红。大事毕矣。不然犹未可以为喜。结痂时。忽忽发热者。蒸浆作靥也。不必虑。

凡一时痂尽。一痂即落者。毒火烁也。急解之。此症必脓未充足。若声哑烦闷。喘促不食。死期迫矣。否则必发痈毒而解。

痘至十日。正收靥之期。靥而不靥。非气虚。必血热也。气虚方内加参 。丁柱治之。

血热方内加芩连。解毒治之气虚血热唇舌红不红辨之也。亦有时令致然者。时之寒也。用温剂以敛之。

时之热也。用凉剂以清之。

凡不及期眼开者重。轻症不拘。又过期眼不开者亦重。十二日眼开期矣。

当结靥时。渴饮无休。津液竭矣。方内加生脉散主之。若渴甚而下泻。尤重者。为难治。凡治渴。切勿利小便。便愈利而渴愈甚矣。

十日九日。半痂半不痂。作泻者。不必虑。乃阳气内回。非贯脓时比也。方内倍白术。茯苓治之。切忌涩剂。倘不知误用。后必不食而作痢。

十二十三日。有形如火烧烟熏者。生死最决。若音不清。食不入。破处干枯。烦乱不寐。死症也。音清能食。睡卧安宁。爬破淋漓。神舒气爽。生症也。又当分虚实治。唇舌洁净。温补兼清解之。唇燥舌苔。单解之。解而苔去。继以平和则攻补两尽矣。

凡当靥时而流浆不已。为过表故也。然亦有饮水霪湿。致然者。两者皆方内倍白术。茯苓。

。空处复出一层。治功也。俗呼曰翻空痘逆症有此。大吉也。靥后腮红。唇干。面色带紫者。肺痈将作也。连翘饮治之。桔梗。知母。百合。麦冬宜常服。

痘至结靥未及结痂时必定作气息者第腥臭者佳尸臭者死。全无气息知有余毒也。须解之额与足迟靥者。独阴独阳也。额与足先靥者重反阴背阳也。当靥之时。凡见腹胀。气喘。咽皆死症也。间有一二不死。亦幸活耳。

痘至落痂。一大义工案了手矣子尚有言否曰是何言也。末路难恃。功亏一篑。正此之谓也。如痂久不脱。或堆如鸡屎。薄如竹膜泡发丹缠。痈肿疔溃或疹。或麻。或呕吐作渴。或赤白痢。或咳嗽。或虚烦不眠。坐立微颤。唇不盖齿。咽哑腹痛。或热或发痒。而形色粉红非险乎。又如破而不贯。坑陷干枯。惊搐无魂。走马牙疳目暗吊白或胸高而喘。战掉不休。疤痕之色皆粉自不红非逆乎。且气血初定。相火易煽。即靥后疤红。而不禁辛热。犹致目疾。不避风寒。犹发疮痍。不节饮食。犹成吐痢诸症。子何以无事目之。

靥渐结渐落。色明而浓顺也或粘肉不脱。或嵌入肉中。或半粘半揭。或痂半有衣。或薄如竹膜。色煤黑者。险也。有虚实寒热。实而热者。连翘饮主之。虚而寒者。方内加参 。肉桂治之。治廨色亦然。紫红者实也。粉红者虚也。粉白者气血衰也。气血衰服药不转者死。

痘内实毒不能留。故寻窍而出。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则生肿是矣。曲池委中。三阴交会之地。毒多壅此。虚故也。然有实者。有虚者。形体怯弱。食少微热。肿处不痛。虚也。

形体壮盛。身热能食。痛叫不已。实也。虚者流气饮。实者连翘饮。外并以必胜膏贴之溃而出脓。大补汤。久不收口者。生肌膏涂之。几多痈不食。呕泻不休。睛慢唇白。而脓出清水者死。靥后病目俗皆谓目中出痘。加果痘也。胡不见报痘成脓。而遂结痂耶。此症亦医之过也。古云热蕴于肝。则目病。确言也。有赤肿而痛。不能开者。赤肿凉肝散。翳膜凉隔散。

切忌点药。睛突瞳陷。不能治矣。痘初出。而即用护眼法。乌有后患。

丹口疳皆胃热致之。有轻者重者。有死不治者。满口白糜。或红点簇轻症也。灵枣丹吹之。唇舌肿硬。牙龈黑烂。成疳者重也内服甘露饮。外吹灵枣丹。烂入喉者。亦以药吹之。色如干酱。臭烂日甚。而鼻发红点者死。俗名走马疳。然此亦医之过也。

痘后腹痛甚重。须分治之。伤食和中丸。余毒连翘饮。血虚本方去翘桔。加参 。干姜治之。腹痛见舌白者死。元气竭也。

惊发痘后。书云。莫救者。是目闭无魂。更兼吐泻唇白肢冷。如热甚小便闭塞。或素有惊疾。又非不可治者。痘后出喑。名曰痧。盖痘落发此吉兆也。不可作寻常痧麻治。只消疏风之剂。丹与瘾疹亦然。

痘后浮肿。囊大如钵。毒匿皮肤。以连翘饮。加腹皮。茵陈主之。有加枳壳。倍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