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身边的那些美
1851100000008

第8章 心头那盏灯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虽然久远,却依然记忆犹新,只为那盏灯。

千禧年,那时候正是我们从小学六年级即将升入初中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上初中已经不需要考,哪怕中考成绩再差也无所谓,但是那段记忆我却不会忘记。

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好笑,那时候的我并算不上调皮,只是记忆力不好,却又特别的懒散。

怎么说呢?或许男生天生如此,在理科方面比较擅长,而文科方面平平。

很憋屈吧?真的很憋屈。那时候小学除了数学以外,其他都是文科。语文,数学,历史,自然,社会,依稀记得好像还是这么一些科目。

也许是因为过于懒散,平常总是记不住那些课本上的东西。每每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开电视,看动画片,然后吃饭,然后继续看武打片。那时候,总会等到电视里面出现“谢谢收看”几个字才肯罢休。甚至之后堂弟都沿袭过一段这样的风格,可怜的我,那时候因为奶奶一句。“你弟弟太小,你帮他做作业吧!”的荒唐话而悲剧的写作业写到两点多钟。

想想那些记忆,真的很荒诞,却又很欢乐。帮人写作业,想必现在这样的情况少了,更不用说从长辈口里说出这样的话来。

因为种种原因,该背诵的东西总会记不住。那时候的语文发音很不准,说起来源头还要落在启蒙老师身上,毕竟那时候能有个识字的老师便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人讲究普通话准不准?

升入六年级,需要学的东西没有减少。却还多了其他的任务,那便是把以前的语文基础补上来。当然,不止我一个人,成绩好坏一律参与,一个不漏,全部给抓了“壮丁”。

那时候的班主任,并不觉得她如何?美,谈不上。慈祥,似乎还没到那个年龄。和蔼,却让人感觉有点怕怕。

说不上什么感觉,无好感,也无恶意。只能算是普通的师生关系,宛如陌路。

那时候第一次点灯,是因为早自习。小学六年级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早自习便出现了,后来听说那教室里面几盏灯还是老师自己装的,电费也是由她支付。

那时候有抱怨,天还没有亮便要上学,对于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来说真的算不得什么好事,真的不讨喜。

时间过去,渐渐的便习惯了。看到每个人都可以去那么早,甚至有的四点多便已经开始在那里朗读,即使心里有点怨气也不由的自然消散。

可是,哥们的记忆力实在算不得好。即使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默写,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是最大的噩梦。

一次次祈祷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幸运避过去。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终于,有一天,我中招了。默写没有通过,还有余下的几个同学被光荣的留学(留校)了。

白色的灯光下,我们一次次的抄写,一次次的背诵。最后所有人走了,我还悲剧的在坚挺。现在想想真的好笑,那时候怎么那么笨。

时间这东西最禁不起折腾,不小心便到了八九点钟。而默写的任务也算终于圆满,可以离去。

奈何,我是个倔脾气,居然赖着不走了,硬是要待在教室里不肯回去。(或许有人可以理解那时候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的心情)

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傻啊。真不懂事,难道不知道家里会担心?

最后,还是老师左说好话,右劝解。带着泪眼婆娑,跟着老师和师公回家。

哦,不?别误会,不是去他们家,而是回我家。

好像是春季吧,天气还有点凉。夜色中,有三个人影,一道亮光。

那是我,老师,师公。三个人,途中,老师也没有说什么,没有批评之类的,反正就是很简单的送我回家啊。一公里多的路,三人都很沉默,老师和师公也识趣的没有打扰我,安安静静。

那盏灯亮着,依然还在亮着。照亮了前进的路,心里升起一丝光明。

本以为回家老师会和家长说些什么,虽然不至于告状,说坏话,但是让家长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批评教育一下之类的还是很正常。但是,她却没有,走的时候还笑了一下,那一刻,那笑容是那么的慈祥,和蔼,美丽,仿佛自然女神,光辉万丈。

第二天上学,心里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总是七上八下。昨晚的事情实在有些过份,害怕老师会当众批评。人嘛,都是好面子的,小孩子也不例外。

奇特的事情出现了,那天老师并没有找我的“麻烦”,一如既往。直到第三天,老师才和我单独谈了心,具体说过些什么,已经被岁月掩。但是我却还记得,离开的时候那提着的心放下了。

之后一次考试,我写的作文还算不错。在老师的鼓励下,站起来,忐忑的读完了整篇作文。随着掌声响起,红透了我的脸,不知道是害羞,还是什么?

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回味。那盏灯,点亮的不仅仅是那条路,更是点燃了灵魂。如今想起来真的有些唐突,那时候老师是送我回去了,可这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自己的孩子呢?

或许哪天见到那个同学,我不知道是否会说一声。“你还记得吗?你妈妈给了我一盏灯,却给你了一个小时的黑暗。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