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18382300000020

第20章 观赏石的配座与鉴评

在《观赏石鉴评标准》中,对配座的释文为:“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造型雅致。”配座是观赏石鉴评标准中的辅助要素。了解底座的作用,成就赏石与底座的和谐融通,是赏石活动的重要课题。

赏石与台座,如同携手沧桑的伴侣,一路蹒跚而行。台座因“善解”而居功,赏石因台座而“立世”。赏石与台座须臾不能离分,这在各艺术门类中,也是非常特别的。

◇赏石底座的功能

赏石底座具有四方面的功能:一、扶立、稳定与保护观赏石;二、切断连带,隔绝环境(指从园林从属中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形象;三、引导视觉角度,展示赏石最精彩的主面;四、底座形状、纹饰、风格的独具匠心,对赏石主题和意境起到烘托和揭示作用。

赏石底座的体量、高低、比例、形状、颜色、纹饰、风格等方面,与赏石主题和意境的融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形成艺术整体,彰显审美取向与神韵,是赏石底座理想的求索。

◇赏石底座的渊源及演变

根据对赏石底座的规格、形制、纹饰等方面状况的研究,其渊源及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赏石底座是对青铜纹饰的借鉴;第二,是受古代文玩底座的启示;第三,盆景艺术的演变;第四,受佛教的影响;第五,欧洲文化传输到中国,对赏石底座在形制、纹饰等方面有较大影响。

根据以上的判断,我们可以得知,赏石底座的产生应该是在唐代以后。从形象资料来看,两宋以来赏石底座的发展,呈现逐步变革、完善的趋势。

明人笔记有称宋代赏石底座为盘者。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吴中有瑞云峰,宋朱勔所进艮岳物也。……吴兴董宗伯买之,载归过湖,船覆石沉。乃百计取出,则一石盘,非峰石也。又竭力再取,始得所沉石配之,即此石之座也。”宋代赏石底座实物传承阙如,根据绘画和图书资料来看,宋代赏石小者置盘,大则置座。盘多为圆形,深者称盆。赏石底座主要为须弥座和矩形座,其形制与宋李诫的《营造法式》所记载大体一致。宋代的赏石底座,无论是盘、盆还是须弥座,大都有沿而没有台面,也不见随形咬合的凹凸槽,一座可以多用,因此只能称作广义上的赏石底座。

元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过渡期,但赏石底座却有相应的发展。在宋代赏石底座形态的基础上,又出现上为圆盆下为方形台式的复合型底座;高桩底座和圆形须弥座。更重要的是,赏石底座出现台面并有随形咬合槽,作为赏石专属的狭义上的赏石底座已经问世。

明代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鼎盛期,各类艺术渐臻完备,明式家具几成中国经典家具艺术的代名词。赏石底座也乘势而行,得到充分的发展。明代赏石底座专属性已经成熟,底座有圆形、方形、矩形、梯形、随形、树桩型、须弥座等门类的诸多形状。圭脚主要有垛形和卷云形两种。明代大多数小型赏石底座无纹饰,但有优美的曲线。随形并与赏石咬合的底座,成为明式赏石底座的主流,这在明林有麟《素园石谱》所描绘的赏石图谱中可以得到印证。

清代的形象资料最为丰富,为我们研究赏石底座的沿革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据晋宏达先生转引清宫档案《储秀宫陈设档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日立》:“后殿西进间格上设水晶砚山一件,附紫檀座;琦寿长春白石盆景一件,附花梨座;白石盆一件,附紫檀座;左边设英石一件,附紫檀座;朱砂一块,附紫檀座;花梨镶净漆桌一件,桌上设紫英石一件,附花梨座。”清宫赏石已经达到无石不配座的程度。从明代到清代,赏石底座有逐渐叠加和增高的态势,纹饰亦趋繁复。除传统的缠枝花、蕃草、开泰纹、如意纹、回纹、卷云纹等纹饰外,螭虎、夔龙等神兽纹饰也很普遍。丁文父先生认为:“由于底座十分工艺化并且极富装饰性,它在清代已经变成独立的艺术品,甚至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赏石底座中有一种带乳突的装饰,底足为兽爪形,随形并有唇口。这种装饰为赏石底座所独有,成形应该在清代以后。须弥座原为佛座,后来被皇家建筑配件和御苑赏石台座借鉴应用,大多为石质座。现在须弥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木质赏石底座中,这也是现代赏石底座的特色之一。

◇赏石底座的流派

赏石底座与架、几、案等器具,都是赏石配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形成展演、观赏和揭示主题的整体效果。赏石底座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与中国古典家具的变革颇有契合之处。所以研究赏石底座的流派,应该加以综合分析,才能游刃有余。

苏派

明清时期,中国木器家具尚无流派可言。家具制作主要集中在江苏的苏州、扬州、南通和松江一带。苏式家具就是以上地区制作家具的总称。苏式家具又有明代、清代之分。苏式家具常用黄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今天我们见到的明式黄花梨木家具,大多是苏式家具。明代的苏式家具素洁文雅、圆润流畅、不着雕饰。赏石底座的风格与家具的风格并无二致,这在明林有麟《素园石谱》的赏石绘图中可以得到印证。

广派

清代乾隆晚期,广式家具崛起,取代了苏式家具的地位。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说:“红木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硬木,但在清中期才被广泛使用,是当黄花梨、老鸡翅木等日渐匮乏之后大量进口的。”广式家具大量使用新鸡翅木和红木等木材。广式家具重雕刻,装饰繁缛而华丽,各种雕刻技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这种赏石底座的风格,在当今岭南的工艺中有明显的体现。

京派

京派家具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清廷造办处从苏、广两派属地招来能工巧匠,专门承担皇宫所用家具的制造,而形成的流派。宫廷用具追求华丽奢侈而不惜工本。纹饰多为祥瑞之兽,雕饰繁缛,镶嵌复杂。目前故宫的赏石底座中,尚能一睹其奢华风格。

海派

海派是在民国时期,随着上海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不断突出而形成的流派。海派家具吸收了西洋(欧式)、东洋(日式)和本国等各种风格,形成了“海纳百川”的新风格,以式样新颖、精致细腻称道。近年来,赏石底座有复古的趋势。

◇硬木的应用和举要

看似简单的木头,却涉及植物学、木材学、地理学、历史学、人文传承、坊间俗成等众多学科和领域。自古以来对木头的认识众说纷纭、庞杂繁复,这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根据专家考证,中国硬木家具出现的上限为晚明隆庆(1567~1572)年间,理由如下。

一、明代自郑和下西洋后实行海禁,“隆庆开关”使木材的远洋运输成为可能。

二、万历(1573~1620)年间刨子出现,中国木工工具的改进解决了硬木加工的技术问题。

三、嘉靖(1522~1566)年间的奸相严嵩权倾一时,富可敌国。据《天水冰山录》记载,嘉靖末年抄没严嵩家产中,家具共计有8672件,其中只有素漆花梨木床40张和一些乌木筷子,其他都是大漆家具。内阁首辅家尚无硬木家具,民间自不待言。

四、晚明硬木也称细木。明末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细木家什,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时曾不一见,民间只用银杏金漆方桌。……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由此可见,隆庆之前并无硬木,万历年间使用硬木家具已成风尚。

中国常用的硬木主要有黄花梨、紫檀木、红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种类。这在古今家具和赏石底座的制作中,都是珍贵的材料。

20世纪20年代,梁思成先生组建中国营造学社。在研究明式家具时,为了区别新老花梨木,将明式家具所用的花梨木之前冠以“黄”字,“黄花梨”一词因而诞生并被认同。明顾岕《海槎余录》记载:“花黎木……皆产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黎山即海南岛黎母山。周默先生认为,老花梨称黄花黎更为确切。黄花黎为豆科黄檀属,中文学名降香黄檀。黄花黎颜色金黄,由外至内逐渐加深,纹理如行云流水摄人心魄。其中常有疖痕形成的“鬼脸儿”,更是让人喜爱有加。现在我们见到的新花梨指越柬花梨木、泰老花梨木和缅甸花梨木。越柬花梨木常被用来冒充黄花黎。

宋人毛滂《浣溪沙》有“魏紫姚黄欲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的词句。“魏紫姚黄”是牡丹花中的两个极品。马未都先生用来比喻顶级木材紫檀和黄花黎,倒也贴切。紫檀在明代有少量使用,清代宫中的家什用料大都以紫檀为主。正宗紫檀是专指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和安德拉邦生长的檀香紫檀,木材剖面上有金星、金丝和牛毛纹,色紫黑而有犀牛角质般润泽,为紫檀中极品。其他名目繁多的紫檀,都不是传统意义上明清家具和赏石底座制作中使用的材料。紫檀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早已禁止采伐、运输与交易。今天能够见到紫檀,几乎全部是贸易走私的结果。

红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木,在国家《红木》标准中,有5属8类33个树种。狭义的红木专指酸枝木,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清中期以来中国大量使用的红木,应该是指狭义的红木。

鸡翅木的名字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史书上叫“鸂鶒”。“鸂鶒”是一种水鸟,与鸳鸯相似。晚明文震亨《长物志》中记载:“宜于广池巨浸,十数为群,翠毛朱喙,灿然水中。”鸡翅木的纹理,如同鸟羽一样美丽,因而得名。鸡翅木有新老之分,产地有中国南方、东南亚、缅甸、非洲刚果等地,品质也是参差不齐。

◇赏石底座的形制与纹饰

须弥座与束腰

“须弥”为古印度传说中的圣山,佛教取其说。须弥座本为佛座,古代为宫廷建筑采用,北宋以来被应用于赏石配座。根据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研究,须弥座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六部分组成,各层次皆有佛教文化的纹饰。赏石底座和其他家具中常有束腰的造型,主要是受须弥座的影响。

腿足的样式

赏石底座腿足有:三弯腿、鼓腿、拐子腿、劈料式腿、垛形腿、兽爪腿、书卷足等样式。高腿之间常有起固定作用的管脚枨。连枨中有框形枨、十字枨、霸王枨、罗锅枨、托泥枨等种类。

纹饰

赏石底座的纹饰异彩纷呈,择其精要录于下。

瑞兽纹:有夔龙纹、凤纹、螭纹、蝙蝠纹等。

云纹:有四合云、如意云、朵云、流云等。

浪花纹:有粗浪花纹、细纹浪花纹、静水浪花纹等。

花卉纹:有牡丹纹、荷花纹、灵芝纹、松竹梅纹、缠枝纹(万寿藤)、西番莲纹(西洋)等。

几何纹:有锦纹、回纹、万字纹、博古纹等。

此外,还有谷丁纹、乳突纹、吉祥图案纹、山水风景纹。

◇赏石底座鉴评

底座的形状

随形底座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一般包括唇口、过渡、线条、纹饰、腿足等几个部分组成。无论是人物、动物、器物、山水、花鸟、景观、意象等各类奇石,都可以搭配随形底座。

圆润的案头美石,常配以方形或矩形底座,下置垛形圭脚,含天圆地方、乾坤有容之义。闲暇时香茗清冽,以手轻抚,闭目养神,常能气舒神定,心无旁骛。

底座造型千变万化,只要专心揣摩,每枚奇石都能寻找到合适的底座。

底座的体量、尺寸与比例

石质的须弥座,来源于御苑赏石,其体量及尺寸大都超过奇石本身。其原因有三:一是奇石多为大型,直接放置庭院地面上,底座台面高低须考虑观看视角;二是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三是奇石本身具备传世经典与厚重文化的特质,与底座相得益彰。

现在的须弥座多为木质,置于几案之上,体量与尺寸和奇石的比例大幅缩小,一般不及奇石的一半。如遇气势压得住的奇石,底座比例也可相应提高。

中小型奇石,底座体量及尺寸比例应占奇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果要增大比例,则考虑镂空或采取架式,也可以做成一座一架式。这样可使尺寸增大而体量不会加大,从而感到协调。中小型奇石一般摆放在几案之上,便于欣赏。

大型奇石底座一般采用高脚连枨式,直接落地,高度以视觉角度合适为准。这样即使底座高度超过奇石,也不会感觉沉闷。

追求底座艺术的和谐与经典

卓然而富有内涵的美石,是上天降下的精灵,是自然鬼斧神工的尤物,相遇即是善缘。赏石与配座当然要追求珠联璧合的境界。这就需要分步实施:

一、要凝神静气,反复端详,审慎读石,感悟其风骨与内涵。

二、要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胡适先生说,学术研究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配座也要“大胆设计,小心细节”。

三、木材的搭配。精致的赏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精良的底座用材,同样有着丰富的人文传承和民俗情结。

四、要有传承的高手精雕细作。底座制作要顺势而为,与奇石融为一体,风格自然统一,飘逸空灵为上。

古朴淡雅的底座首选明式风格,其柔美的线条有摄人心魄的魅力。清式底座华丽、厚重,雕刻精致。这种形式的底座也要注意繁简有度,过分修饰则有失均衡。和谐有序方显奇石艺术的本色。

观赏石底座的鉴评,是对底座综合的考量,也是对底座与奇石契合程度的检验,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审定。

一、底座与奇石的比例适当。一般而言,底座体量及尺寸比例应占奇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特殊情况,考虑变通方法,以避免过于厚重而失衡。

二、底座颜色要与奇石相融合,一般要色系一致或深浅相同,或上浅下深,才能显示稳重大方的效果。

三、底座的形态、纹饰、风格要与赏石和谐统一,对赏石主题才能起到烘托和揭示的作用。

新世纪以来,随着赏石文化的不断繁荣,赏石底座的制作也在各门派的交流融汇中吸收各种艺术营养的完善中精进;赏石底座的用料更加考究;赏石底座对赏石意境的烘托作用更加显著。赏石与底座的珠联璧合,已经使其成为完美的艺术杰作。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东方文化艺术特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