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苑新篇章
18363200000006

第6章 解开习作教学的“结”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 陈燕苗

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习作教学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学生喊苦,教师喊累。习作教学这条绳子,已经被打上了好多“结”,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办法把这些结打开!

症结一:

时代呼唤学生的作文要“个性化”,写出独特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作文命题不能不说是个关键。可遗憾的是,好的习作命题实在是太少了。翻阅我们的教材,回顾我们给学生命题的作文,以这类的命题居多:《一件难忘的事》、《我的发现》、《我和书的故事》、《我的理想》……这样的命题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不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写不出好文章,也无可厚非。

策略:巧妙命题

1.“改造”教材习作命题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我的理想》。习作要求提出三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理想?如果按照这三个问题教学,写出来的作文肯定是“一、二、三,按部就班”,就像是所有学生穿了同样款式的衣服,只是质量不同、颜色不同而已,完全没了个性。这完全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个性化”表达的理念。

可是教材的作文又不能不写。怎么办呢?有个名师的做法很巧妙:他给《我的理想》换了张脸——《20年后,我当上了__________》。这篇文章回答了:20年以后,我最想干什么,我会怎么做。这不就是《我的理想》吗?这样一“变脸”,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

再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爸爸妈妈的爱》,学生写的不是送伞就是盖棉被,不是生病就是吃鱼头……有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游戏:发了份“考卷”给学生(考卷是虚拟的,分数是随机抽取的),让学生以《考卷发下来以后》这题,写写爸爸和妈妈的反应。这次习作非常成功,就连平时写作比较差的学生,也写得相当不错。

……

2.精心设计习作命题

(1)富有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性的题目,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最能打开他们甘甜的文思泉涌之眼。如这样的命题:《我们过了个__________节》(可以是任何一种水果)、《我给自己取新名字》、《我对__________“”说对不起》(自选一个自己写过的错别字)。

(2)贴近生活

设计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能唤醒学生脑海里的相关情境。比如:《我做了一回“小偷”》、《我跟妈妈大吵》会比《难忘的一件事》更容易激活学生的记忆;《那一天,我笑了》会比《一件愉快的事》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回忆。

(3)启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打开孩子的思路,丰富写作的题材,消除畏难情绪。我们在设计题目时,可以从诱发学生想象出发,如《海底大冒险》、《孙悟空办水果超市》、《小猪作弊》……

症结二:

现在的习作教学已经陷入了一个随意、无序状态。教师教学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以至于,我们班很多学生到现在连一句话也写不通顺。

策略:构建读写结合序列

现在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的教材,要渗透相关的写作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写结合。为了避免“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随意状态,我们在制定读写结合课时目标前,就应该先有个总体计划。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我制定了如下的读写结合阶段目标:

(低年级)1.学会三种词组搭配方式。2.学习课文人物对话中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3.学会三种常见的构句方式。4.学会四素句。5.学会常见的句群。

(中年级)1.学会仿写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并能灵活运用到段落表达中。

2.认识总分、连续、因果、并列等六种关系的意义段,练习先说后写有条理的自然段。

3.品析使用准确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学会准确地遣词造句。

4.学会提示语的四种形式及标点使用,写出人物对话段落。

(高年段)1.学会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熟练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并学会描写有关的场景。

3.学会按一定顺序组织文章的内容。

4.正确运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

5.学会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写出人物特点。

阶段目标制定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读写结合的课时目标,并且落实读写结合。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是段的训练。恰恰,这篇课文的构段方式很典型。因此,我们制定了如下读写结合目标:认识总分段式,并进行仿写。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游来游去,美丽极了”一段,认识总分段式,然后让学生以“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啊”为中心句,具体从花的颜色、形状、动态等方面来描写花朵的绚丽多姿。

这册教材中类似的段落还有很多,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描写街市热闹的段落,《赵州桥》中描写桥坚固美观的段落。教完这些内容后,都可以设计一个题目让学生来仿写。要学生掌握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这样不断练笔,螺旋上升。

症结三: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而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儿童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可是,为什么入学以后,孩子对习作越来越缺乏信心?究其原因是老师的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

策略:给评语换张“脸”

1.赏识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会形成期待效应,学生会更有动力习作。

赏识优生习作容易,困难的是赏识后进生的作文,一看到他们:通篇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我们就会失去耐心,于是,简单地写上鲜红的两个字“重写”或者粗暴地评价:“错别字太多了!改过来。”这样的评价,一而再再而三地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完全放弃思考,放弃习作。

我们应该用放大镜去捕捉后进生的优点。一个词语写得好,我们要表扬;一句话写得通顺,我们要鼓励;一段描写比较出彩,我们要赞叹。长久坚持下去,他们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提升的。

2.商榷

习作评语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老师要强化“读者”角色意识,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尊师”来要求学生。我们要蹲下身子,和孩子互动交流。

针对孩子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用商量的方式,和孩子共同探讨。比如:有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真倒霉。放学回家,我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对我嬉皮笑脸的。我吓坏了,没命地往家里跑。”我是这样评价的:“老师小时候也跟你一样很怕乞丐,主要是因为他的长相、他的装扮,还有他的表情、动作。你是不是也一样呢?围绕这几方面写写,是不是会生动一些呢?”

这样的评语,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学生从中明白了修改的方向,无形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投石水中,涟漪片片”,何乐而不为?

3.幽默

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小学生生性好动,活泼有趣的语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可是我们的评语常常是枯燥无味,毫无生气。优秀习作的评语是:“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差的习作则是:“错字连篇,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这种刻板僵化的评语,学生当然不愿意看了。因此,写评语的时候,我们不妨幽默一把。

如:有个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得卷卷的,我就这样评价:“你怎么带汉字去卷发了?中国汉字最美的造型还是传统的‘直发’,快让他直回来哦!”

还有学生在描写校园美景,可是没有写出校园的美,我这样点评:“小琪,你听到校园的花坛在哭泣了吗?花坛说它是‘校花’,你却对它不理不睬。还有假山也在生气,它说你没有把它的特色写出来。你赶快改改吧!”

习作教学这条绳子上的“死结”虽然没那么容易解开,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学生习作中一些“老大难”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大面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是指日可待的。

(本文获第六届“快乐语文”杯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