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苑新篇章
18363200000025

第25章 让考试命题跟上课改的脚步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刘海霞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那如何以课程精神为准绳,探索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课程改革,为课改保驾护航,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笔者根据最近两年来所接触的考试命题提出一些见解和具体做法:

一、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现状

新课标实施以来,考试命题呈现出很多可喜的变化,命题体现人文关怀,形式活泼多样,注意联系生活,加强基础。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有的内容超标。课标中汉语拼音在低年段的准确定位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用音序法查字典。一年级上期试题中让学生按顺序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给带点的汉字注上声、韵母,给词语标出声调,给生字注音,看图写音节等要求就明显超出了课标的要求,这种试题加大了汉语拼音教和学的难度。

2.新课标降低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不再提“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这些超出儿童认知水平的、过高过难的阅读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从解决阅读的根本入手,强调积累,培养语感。我们的阅读考查部分,则只是画中心句,简单地理解,这样会将阅读教学导向机械训练的胡同。

3.新课标鼓励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富有创意的表达,并有意淡化文体意识。但我们的作文命题,仍有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简洁等要求,将会束缚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4.有的题量过多。有的试卷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忽视过程,不利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忽视能力。试卷中考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比如,有些课内阅读和积累运用部分十几分的内容全部是背诵性填空。这种注重知识,和能力脱节的现象较普遍。

二、语文试卷命题的新追求

一份成功的语文试卷,应具有检测功能、激励功能和引导功能。我们应以新课标为准绳,从应用、开放和综合三方面对语文试卷的命题内容进行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使语文考评日趋完美,跟上课改的脚步。

(一)关注人文

教育应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把人文精神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那如何在考试上体现这种精神呢?

1.首先,应改变形式的设计。

(1)变白纸黑字的试卷为双色描红的彩色试卷。

(2)变陈述、命令、压抑的语气为商量、征询、鼓励的语气。如“请你……”“……试一试吧!”

(3)变原归类题呆板字眼如“拼音、字词、句子、阅读”为富有诗意的字眼,如“奠基石、启智园、收藏夹……”

(4)在试卷的卷首设计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卷首语,可和语文知识的考核结合起来,可谓一举多得。如下例:“同学们,通过这一(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收获多多,现在个个都已跃跃欲试了吧!为了让你充分展示实力,请你快快拿起笔来,相信自己,轻松应试,细心作答,你一定是最棒的!”看似平常的几句话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的位置,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5)在试卷末尾增设评价表,有的学校、老师已这么做。

如:________________题我做得很棒,________________题我还要努力。

家长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次,应改变内容的设计。

考试不应该考“死”,也不要“死考”。追求考查内容的新意体现在命题形式上。

【题例】

语文课本就像百科全书。

这里,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列举课文题目)。

爱国情《 》 思乡情《 》 父子情《 》 母子情《 》

这里,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用原文语句填空)。

(1)《桂林山水》这样描写漓江水的绿的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的天堂》这样描写大榕树的绿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

(1)读《开国大典》,让我感受到了1949年10月1日在世界历史上极不平常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两小儿辩日》,让我有了多方面的启示:

①两小儿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组试题,使传统的“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新活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引领学生去体验一次韵味无穷的精神之旅: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之真,去品味文字中的色彩之妙,去领略人物的个性之美。学生答题的过程,也成为了感受语文学科无穷魅力的过程。

(二)关注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就曾经设计过这样的语文命题:

【题例】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你想在送给母亲的贺卡上表达对母亲、母爱的赞美。

如果引用成语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诗句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孟郊《游子吟》;

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 )。

题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试题根植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突出了真实性和情境性,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技能,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变化。这种鲜活的内容,容易调动学生的积累,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三)关注方法

即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或策略,并将之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一次单元试卷,我这样命题:

你是怎样理解不认识的词语,有何办法?____________(多写多得),试用你写的方法理解下面这篇短文中带“”的词语,并将你理解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短文:校园的菊花五颜六色,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粉的似霞。不时吹来一阵风,它们便摇摆起来,仿佛是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菊花散发出来的香味,十分诱人,沁人心脾。

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策略性知识通过试题形式呈现出来,既检验了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又有助于引导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四)关注整合

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因此,当前的语文命题应关注整体性,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整合而命题,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多方面提高语文能力,使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性。

请看这一道题:假如这是一块空地,你们小组会如何美化它?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美化?(给学生发一张大白纸)

这样的题目,既需要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自然等学科知识进行解答,但又没有就知识而考知识,而是将知识与能力、动手操作、情感、态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应用、审美等能力。让学生确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观念。

(五)关注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他们的成长背景、知识积累、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命题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尽量为他们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探究创造条件。

可以出分层试卷,如基础卷、综合卷、提高卷,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成功的机会。此外,我们应给予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想再试试,就可以重考。

总之,一定要让每一次考试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一次愉快的成长经历!

(本文获第六届“快乐语文”杯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