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苑新篇章
18363200000012

第12章 写话练笔“四步走”

三明永安市东门小学 阙少英

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如抄写好词、好句,背诵优美的篇章,但是如何让学生将脑子里的积蓄变成自己笔下的真实,是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不难发现,许多老师指导学生“积累——运用”的途径就是死记硬背:将各种类型的文章背在脑海中,再像套数学公式那样依葫芦画瓢写作文。这样操作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学生不会习作,不爱习作。作为中低年级的老师,在实现“积累”到“运用”的转变中,我采取了“四步走”的方式,让学生从点滴做起,积累朴实的生活素材,真真实实写感受,扎扎实实做练笔,为更深层次的习作做准备。

一、“随手记”,积累生活素材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平常有一些灵感,在某一瞬间出现,由于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想用它的时候已经无法还原了。我想我们的学生肯定也有这样的经历。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中年级的学生,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本“随手记”,有了它,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所想的,或所看到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写下来。在早读课上,在语文课前,甚至我兼任的技能科课堂的前几分钟,我都会问一句:“刚才有没有发生让你感受特别的事,赶紧拿出‘随手’记下来吧!”有了“随手记”,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素材,写话时就不会出现胡编乱造、无病呻吟、挤牙膏等现象,特别是没有了“千人一面”的练笔了。我经常可以在他们的“随手记”里收获精彩:“刚才,我看见老师的长头发飘了起来,我知道那是风姑娘来了。”“教室门口的樟树落了一地的老叶子,树上留下的都是新长出的嫩叶子。我知道原来樟树是在春天换衣服的。”

二、“随堂练”,掌握表达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课文,只是例子而已。”在备课中,我认真研读课文,抓住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设计每课一练,即:抓住关键词句教学,理解意思,体会其表达特色,当堂练习。例如在《画家与牧童》一课中学习了“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的句子,就练习用“……一……就……”说话;在《我为你骄傲》一课学习了“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就训练句式“……像……又像……”

针对学生怕习作的特点,我设计由简及繁、由易及难的练习。习作中常见的“总、分、总”写法在二年级开始接触,像上册教材中的《北京》、《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等课文,都是用这种结构模式写的。在教学时我有意引导学生体会,仿写。上学期,我让学生练习用“总、分、总”的句式介绍课间操场上小朋友的活动,菜市场里的蔬菜、水果摊等等。到了下学期,我让学生尝试模仿这样的习作模式介绍《我的老师们》,让学生用生活中最熟悉的体验学习表达。正如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所说:“你们(学生)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随堂练”让学生及时体验、及时练习、及时巩固,缩短了体验到表达的距离。我还注意一点,如果课堂练习过而学生掌握不好的,课后就变换作业形式让学生继续练习,力求让学生练得扎实。

三、“随时写”,留住真情实感

这里所说的“时”不是“时间”的“时”,而是“时机”的“时”。“随手记”积累的是素材,“随时写”则是及时抓住学生洋溢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低年级没有安排习作,在让学生练习写话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或安排,都是随课进行,随机安排。如在学习《看雪》一课时,让孩子们给台湾的小朋友写几句话,欢迎他们来永安做客;学习了《我为你骄傲》一文后,让孩子们给老奶奶写张便条。虽然都是小练笔,但两次练习有很大不同:第一次,我重视学生情感的流露,评价以“语气亲切”、“意思清楚”、“语句通顺”为主;而第二次(下学期)的评价,我在肯定学生情感的同时,对学生语言的逻辑表达有一定要求:“你说清事情的经过了吗?”“你这样说,奶奶明白了吗?”“你注意使用文明用语了吗?”这两年永安城市建设变化很大,特别是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学了《北京亮起来了》后,我让学生也模仿写写《解放路亮起来了》,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写出了不少有意思的片段。

借助“随手记”,我常会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候让学生练笔:在班级得到本学期第一面流动红旗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在一次班级纪律整顿后,我让学生写写《老师生气了》;对于刚受表扬的孩子,我会提醒他:你被表扬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赶快把它存下来;有好朋友吵架了,我劝完架会问他们:“还记得吵架时候的情景吗?这也是可以存下来的宝贝啊!”这种看似不按教学进度进行的“随时练”,虽然多是片言只语,但学生的练笔空间更为宽阔,最重要的是能及时记录学生自然流露的情感,写出真正包含深情的文字,让学生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

四、“随意秀”,分享表达成果

说到这里,学生的练笔训练好像应该结束了,我窃以为,激励学生,保持学生的写话兴趣也是练笔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保持学生对写话及习作的兴趣,要比训练学生写一篇优美的文章重要得多。所以,我鼓励学生“随意秀”。在教室的两面墙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写话作业整理后进行展示,读别人的作品,在同伴的作品下写上几句感言。在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都会留一段“分享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话,或是老师读,或是自己读,或是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相互鼓励。遇到有条件的家长,我还会请他们帮忙将学生的作品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让学生体会当作者的成就感。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写话练笔“四步走”,是四种步伐之间的穿插、跳跃。而每一次写话,每一次练笔,都是学生的学习积累。只有扎实、真实地进行练笔,才能打好优秀习作的基础,“打开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获第六届“快乐语文”杯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