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会计学
18362700000011

第11章 会计循环(4)

3.5 对账与结账

为了总结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营成果,便于编制财务报表,必须定期进行对账和结账工作。

3.5.1 对账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处理日常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遵循的是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在数量关系上,必然会形成一套以会计账簿为中心,账簿与会计凭证、实物以及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控制、稽核和自动平衡的保护性机制。为了保证这个机制的正常运行,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就有必要对各种账簿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对。

1.对账的概念

如实地反映企业单位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难免会发生各种差错,诸如填制记账凭证的差错,记账或过账的差错,数量或金额计算的差错,以及财产物资收发计量的差错等。为了确保各种账簿记录的完整和正确,如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状况,以便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在记账以后结账之前,就必须核对各种账簿记录,做好对账工作。

所谓对账(Checking),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之后,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

对账工作一般是在会计期末进行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有关人员办理调动时或发生非常事件后,应随时进行对账。

2.对账的内容

对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账证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账证核对就是将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有关的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这一步工作一般可以采用抽查法进行。

(2)账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账账核对是在账证核对相符的基础上,对各种账簿记录的内容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账核对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 总分类账中各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借、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当分别核对相符,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的登记是否正确。其核对方法是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进行核对。

② 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以及期末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的库存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的记录核对相符,以检查日记账的登记是否正确。

③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双方发生额及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以检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是否正确。其核对方法一般是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核对。

④ 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有关保管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以检查双方登记是否正确。

(3)账实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账实核对是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将各种账簿记录余额与各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各种往来款项的实存数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 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②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发生额及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

③ 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数,分别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相符。

④ 各种债权、债务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核对相符。

3.5.2结账

1.结账的概念

结账(Closing Entry)是指会计期末将各账户余额结清或结转下期,使各账户记录暂告一段落的过程。它是下一个会计期间登记交易记录的准备。结账是一项例行性会计程序。通过结账,各收入和费用账户的余额都变为零,以便计量下一会计期间的净损益。另外,通过结账,计算出资产负债表账户的期末余额,并结转至下期,以作为下一会计期间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

2.结账的步骤及内容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所以,在结账时,就要首先查明这些经济业务是否已全部登记入账。

(2)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入账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要求,将收入和费用归属于各个相应的会计期间,即编制调整分录。包括:摊配已登账的待摊费用和预收收益;计提应承担但尚未支付的应付费用;确认已实现但尚未收到的应收收益等,再据以登记入账。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还要进一步阐述。

(3)编制结账分录。对于各种收入、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应在有关账户之间进行结转,从而结束各有关收入和费用类账户。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使用的账户一般可分为两类:虚账户和实账户。结账工作如何开展,取决于账户究竟属于其中哪一类。

虚账户(Temporary Accounts)指收入及费用两类账户,即列示在利润表上的账户。会计期终了这类账户的余额应结平。

实账户指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即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账户。这类账户的余额逐年递转延续。

3.虚账户的结账程

① 计算虚账户余额。结账的第一步工作是计算调整后的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在正常情况下,凡收入账户,其贷方总额必大于借方总额,正常余额在贷方;凡费用账户,其借方总额必大于贷方总额,正常余额在借方。

② 编制结账分录。结清虚账户时,应先设“本年利润”账户,以归集当期收入、费用账户的余额。收入账户为贷方余额,结账时应借记各项收入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费用账户为借方余额,结账时应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各类费用账户。

③ 记账。下一步是根据结账分录,记入分类账,此项工作完成后,所有收入、费用账户借贷金额持平,余额均为零,划线结平虚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只在结账过程中使用,该账户借方归集所有借方余额的虚账户余额,其贷方归集所有贷方余额的虚账户余额。如果“本年利润”账户出现借方余额,说明是亏损;而当该账户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时,其贷方余额为利润。企业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成本费用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账户。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仍以该企业为例,200×年年底的“本年利润”账户的处置如下:

③ 借:本年利润 79 938贷: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79 938

“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清简要列示如下:

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后,净利润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分配。

4.实账户的(Permanent Accounts)结账程序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余额均须结转至下期,继续记录。所谓继续记录不一定沿用原账簿,也可视实际情况换用新账簿,新账簿上接续原账簿余额继续记载新会计期的业务。结账时,要结计各实账户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加以划线结束,然后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月终结账时,可在账户记录的最末一行之下划一道单红线,在下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然后再在“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行之下划一道单红线,以表示本期账簿记录已经结束。紧接下一行,在“日期”栏填写下月的1日,在“摘要”栏注明“期初余额”,并在“余额”栏将上期期末余额转为本期的期初余额。下月份的经济业务,即可在期初余额以下接续登记。

年度结账时,则要将各个账户结平,并将各账户余额结转到下年度新开的账户中去。结转时,可在上年账户最后一笔记录的下一行“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并以与期末余额相反的方向,以同一数额记入“借方”或“贷方”金额栏内,即借方期末余额记入“贷方”金额栏,贷方期末余额记入“借方”金额栏,然后在其下划一道单红线,并结出借、贷方合计数,再在其下划一道双红线,以表示该账户已在本年底结束。在下年度新开的账户第一行填写日期1月1日,在“摘要”栏中注明“上年结转”字样,并记入余额。上年为借方余额的,结转至下年仍为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亦同。

年终结账后,总账和日记账应当更换新账,明细账一般也应更换。但有些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等可以连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

5.期末账项调整

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账簿上所记录的本期收入并不一定都在本期收款(可能在以前预收、本期收或以后收款),账簿上所记录的本期费用也并不一定都在本期付款(可能在以前付款、本期付款或以后付款),为了准确地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使之归属于应该归属的会计期间,确定各个期间的经营成果,在会计期末结账时,就需要对某些跨期间的账项进行调整,企业期末需要进行调整的账项主要有三类:应计账项(应计费用,应计收入)、递延账项(预付费用,预收收入)和估计账项。

(1)应计账项

① 应计费用

应计费用,是指本期已经发生而尚未支付款项的各项费用,如应计借款利息等。这些费用因未支付款项,平时未予记录,但期末必须查明,予以调整。调整时,一方面计列费用,借记有关费用账户;一方面增加负债,贷记“应付利息”账户。计列的费用于期终结账时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增加的负债则作为“应付利息”账户的贷方余额结转下期,待其支付时再予以冲销。

【例3-5】某企业2009年一季度预计短期借款利息9 000元,每月应计利息支出为3 000元;3月份实际支付短期借款利息9000元。根据上述资料,一季度各月份应作的调整分录如下:

1月份应计利息支出的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3 000

贷:应付利息 3 000

2月份应计利息支出的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3 000

贷:应付利息 3 000

3月份支付利息9 000元的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3 000

应付利息 6 000

贷:银行存款 9 000

② 应计收入

应计收入,是指本期已经实现而尚未收到款项的各项收入,如应计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应计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这些收入因尚未收到款项,平时未予记录,但期末必须查明,予以调整。应计收入是资产账户,其性质与“应收账款”账户是一样的。实务工作中,由于这类业务不多,通常在“其他应收款”账户中核算。

【例3-6】宏信公司于2009年10月1日出租柜台,租赁合同约定每季1 500元的租金,于年底收到,调整分录如下:

10月、11月每月应计收入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

12月底收到租金,其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1 500

贷:其他应收款 1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0

(2)递延账项

所谓递延账项,是指已经收入或付出款项,但尚未实现的收入或发生的费用,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

① 预付费用(资产转化成费用)

预付费用是指本期已经支付款项,但本期不受益而是后续会计期间受益,因而应归属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如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等。预付费用应根据后续会计期间的受益比例,分期摊销,但分摊期限应在12个月之内。会计上对预付费用的调整,是通过“预付账款”这个资产账户进行的。发生预付费用时,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分期摊销时,借记有关费用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

【例3-7】某企业2009年9月3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第四季度厂房和机器设备的保险费30 000元。这项费用支付时应全部作预付费用处理,然后于第四季度按月予以摊销。有关调整分录如下:

9月30日预付财产保险费的会计分录:

借:预付账款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10月份摊销应负担财产保险费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10 000

贷:预付账款 10 000

11月至12月的摊销分录与此相同。

② 预收收入(将负债转化成收入)

预收收入是指尚未提供产品或劳务之前,企业先行收取的款项,这些款项所代表的收入,在后续会计期间随着产品或劳务的提供而实现。企业的预收收入主要是预收货款。企业对预收货款业务应在“预收账款”账户核算,收到预收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预收账款”账户;产品销售实现时,应按售价和增值税额借记“预收账款”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例3-8】宏信公司于2009年7月1日预收定金60 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预收账款 60 000

假设8月1日交付产品,价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其成本为12 00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收账款 23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 000

贷:库存商品 12 000

经此调整后,预收账款尚余3 6600元,将递延至下期再转作收入,而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中的余额于期终结账时转至“本年利润”账户,以确定盈亏。

(3)估计账项

期末的调整账项,除上述应计账项和递延账项外,还有其他一些账项需要调整。这些账项调整与前述调整的差别在于,调整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在计算此类金额时,常需考虑未来的事项作为计算依据,故此类账项称为估计账项,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等。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在有关章节中进一步阐述。

通过上述调整分录的编制不难看出,每个调整分录不是确认收入就是确认费用。收入和费用代表了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但是所有者权益不可能单独变化,必然导致资产或负债的相应变化。因此每个调整分录既影响利润表项目(收入或费用),又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资产或负债);调整分录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概念,而不是每月的账单或月末的交易。编制调整分录必须对权责发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在会计期末进行调整,经过了这些调整,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本期应赚取的收入和应发生的费用,使得收入和相关费用在时间上、因果关系上得到了恰当地配比,进而正确地确定了该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在该期末的财务状况(债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