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新公司相信,你会忠诚地一直干下去。离职也要讲诚信,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缘分,与原单位维持这种缘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最好还是好聚好散。集体跳槽可以使全体人员快速适应新环境,及时进入状况。想自主创业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要使新公司相信,你会忠诚地一直干下去。离职也要讲诚信,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缘分,与原单位维持这种缘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最好还是好聚好散。集体跳槽可以使全体人员快速适应新环境,及时进入状况。想自主创业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要去新东家了,对于经验丰富、久经考验的职场老手们而言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问题,惟一要斟酌的是告诉新老板你的离职理由。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让老板接受?什么样的理由又是新公司难以理解的呢?
你的任何理由都应遵守一条原则:要使他们相信,自己以前的“离职原因”在新公司里是不存在的,你会忠诚地在这里一直干下去。考研、学习、出国、与家人团聚等辞职理由可以被公司接受,如“想换换环境”、“个人原因”等。你要尽量使解释的理由为应聘者个人形象添彩,如“我离职是因为公司倒闭。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有较深的感情。由于市场形势突变,公司的局面急转直下。到眼下这一步我觉得很遗憾,但要面对现实,重新寻找能发挥我能力的舞台。”要说得复杂一点,你可以说主要觉得目前的工作是一种重复性劳动,公司给予的晋升空间不够大。而现在的机会空间更辽阔,自由度更大,对个人的发展有利。
那些掺杂了主观的负面感受的理由则不会让用人单位有什么好感,如工作太辛苦、人际关系太复杂、管理太混乱、公司不重视人才、与上司不和、收入太低等。
离职也要讲诚信,一个理智的离职者应该把握好文中提到的几个方面。
该列一份离职清单,首先是你的人际关系网:你的改旗易帜,并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网。第一,客户关系网:只要你不跳出这个行业,老客户永远都是你的职业含金量;第二,同事关系网:这份清单中关键的还有自己的老同事和老上司。虽然你将不再和他们共事,但保不准哪天就遇上。所以,跳槽后中断联络是失策;第三,有关工作中有价值的经验:清理你的办公室时,有些杂物是可以扔掉的,但千万不要把任何有关工作的东西扔掉。离职前,你可以认真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历程,理顺思路,从以往的工作实践经验中寻找成功、失败的原因。这样你定能受益匪浅。
要走了,无论这间办公室里发生过多少令你难忘的事,毕竟一切都过去了。离职也要讲诚信。如果你是主动辞职,请给公司一段考虑的时间,以便用人单位作出权衡,并做好准备工作。有些职场人士喜欢频繁跳槽,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被动,有时出现“人走项目瘫”的局面。负责任的辞职者往往在辞职前即打好招呼,并主动培养副手,这不仅有利于自己顺利跳槽,还能给公司留下好的印象。如果你是在特殊行业,比如在学校当老师,辞职更要慎重,因为不只是要对学校负责,还要对学生负责,一个好老师应该选择学期结束后辞职,如果带毕业班,应当选择学生毕业后辞职。
在办交接手续时,要全面及时、不留尾巴,将属于公司的各种有形财产和无形资产留下,尽量不投奔公司的竞争对手,为公司保守商业机密。时下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有的人在辞职时心理失衡,卷走原公司资料和商业机密出卖给原公司的竞争对手,结果被告上法庭。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原公司的利益,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保持联络。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缘分,离职后,与原单位保持联络,维持这种缘分,对原单位和本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一个有远见的辞职者应当想到,辞职以后,你可能到新公司上班,也可能注册自己的公司。不管如何发展,你与原公司的关系并未完结,因为原公司极有可能会成为你以后的客户。打个最浅显的比方,如果你从彩电行业跳槽到电脑行业,你可以动员原单位买你的电脑,而你昔日的同事也可能会请你穿针引线,到你新单位推销彩电。这不是互利互惠吗?为什么要中断这种联系呢?有远见的离职,不仅不会刻意去破坏公司的原有客户关系,相反,会继续为原公司介绍客户,从而给社会各界人士留下诚实守信的形象。也有一些职场人士因为与原单位闹过不愉快,辞职时,喜欢拉上大队人马集体辞职,以为这样能挫伤公司的元气,但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不管到什么公司,人家都会对其设防。这实际上得不偿失。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不管这个单位有多么“不堪”,它其实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是有意义的,最起码它给了你工作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所以,在另谋高就的时候,最好平平淡淡、平平常常地离开,给别人留下一个“在原单位工作,我心情还是愉快的”这种印象对你本人没有什么坏处,不要让人觉得你恨不得是骂骂咧咧地走。有的人跳槽时,到各部门办手续,逢人便说自己总算“翻身得解放”了。中国人讲究一团和气、好聚好散,没有必要在离开的时候让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离职最好还是好聚好散。
走的时候自己的权益要心里有数。原单位有没有克扣你应得的奖金和工资?你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住房公积金,新单位有没有给你上?跳槽以后人事档案是转到新单位还是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这些涉及到自己权益的事情,还是要心里有数。尤其是到新单位之前,权益方面的事情最好打听清楚。有些小公司就是因为“小”,一些做得不规范之处员工也不计较,要离开时才发觉自己吃了很多亏。有个朋友调到新单位时,新单位不负责存档,他只好把档案拿在自己手里,该有的保险之类没有,等他又要跳槽时,新的单位看他的档案有很长一段时间空白,接收他就要给他补齐一笔费用,所以没有接收他,弄得他特别狼狈。所以,自己的权益一定要心里有数。
如果说个别员工的出走,企业尚觉无关痛痒的话,那么一个团队的出走,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因为它产生的后果对企业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在现代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单个员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而团队的作用越来越大。精明的企业一算账发现,挖一个团队比挖一个人更合算,可以节省一大笔培养费用、研发费用和市场拓展费用。所以不少企业委托猎头公司,把目标瞄准了团队。
由于是团队合作,想要跳槽的员工心里也明白,离开自己的团队,个人的价值会变得很小,而且到了新的公司,单枪匹马很难在全新的环境中迅速得势。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帮新东家去游说自己的团队,随后在谈判中也能抬高自己的身价。
遭遇集体跳槽的企业,老板往往以“员工不忠”来解释,多数企业自认为是受害者。当年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十几位销售人员跳到其对手公司后,该公司的老总大为光火,在媒体上发表了类似于征讨檄文的长篇声明。而员工则以“老板不义”回敬,把一切归罪于企业的管理、待遇等方面有问题,离去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才的进进出出演绎了企业的生生死死,企业的生生死死活跃了市场经济。企业是舞台,人才是演员,在“老板”的导演下,向社会献上一台台精彩或不精彩的节目。
换个角度看,集体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很大,但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让企业及时去了解自己的员工,审视自己的文化,调整自己的政策。
你会发起或参加集体跳槽吗?之所以发生集体出走事变,必然是企业已满足不了出走者的需求,不论这种需求是出走者发展空间的需求,还是出走者思维定势的需求。多少人以凤凰涅槃后的顿悟走进新的天地,多少企业如释重负地送走旧人,又满怀希冀迎来新人加盟。所以这种行为至少以后会越来越多,只要你问心无愧,就无妨参与。整个“班底”的无形默契是减低全体人员对新环境恐惧,快速进入状况,发挥战斗力的关键。“为什么要带人一起跳?因为有表现的时间压力啊!”一位带领手下集体跳槽的主管坦言,别人以优厚的条件请你,当然也希望你尽快有所表现,而班底恰可省略掉在新环境磨合过程中,可能的不确定干扰因素。而且在竞争激烈的企业里,一个团队整体被换掉不容易,但一个人就容易多了,至少人多可相互照应。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想自己创业做老板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众多并不得志的职场人士。所碰到的问题:时间紧、资金有限、经验缺乏、患得患失,是几乎所有想自主创业的职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的建议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措施一:对于不想冒风险而又想尝一尝创业滋味的人来说,不妨先尝试一下兼职。目前大城市上班族做兼职是一种常见现象。兼职职位有高有低,需要根据各人的能力、机遇而定。任何兼职,都可以锻炼能力、积累经验,还可以积累一定量的资金,又不占用上班时间,不用放弃目前的工作,正好能够弥补想创业的上班族的短处,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兼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特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相结合。兼职是为了缩短自主创业的距离,缩短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距离,如果为兼职而兼职,为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而忘记了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和资源的积累,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措施二: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建立的人脉关系。这是上班族的一个特点,也是上班族的优势,学会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建立的人脉关系进行创业,可以大大减少创业风险。比如有人原来在图像制作公司工作,与很多小公司、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视公司建立了关系,积累了人脉。时机成熟后就辞去了工作,自己成立电脑图像工作室。这相当于原来工作的延续,无缝衔接,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便踏上了成功之路。
措施三:选择合适的合伙人进行创业。有些人没有时间自己创业,但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或者拥有一定的业务经验和业务渠道,这时候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创业。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创业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责权利一定要分清楚,形成书面文字,有双方签字,有见证人,以免空口无凭。更不能等到赚钱再说。无数合作创业的伙伴,在公司没有赢利之前,双方都能够和谐相处、和和气气,一旦赚了钱,矛盾便开始出现,有时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就是多数合伙企业,开始热热闹闹,中间打打闹闹,最后一败涂地的原因。
措施四:找准好的项目。有个小职员的项目就是开拉面馆,后来连开了5家。很简单,看准了地方,出钱盘下店面,请几个人,设一个店长,每个星期到店里走一趟算算账。因为店小,账目很简单,无非是进货、出货。将中间差价一算,刨除房租水电税费及人员工资,就是他赚的钱。既省心省力,又不花时间。类似项目非常适合想创业的职场人士。关键是你要开动脑筋,时刻留心,四处留心。另外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犹豫豫。大家都在找机会,机会来了你不下手,一眨眼机会可能就被别人逮跑了。投资较少,管理相对简单,不需要创业者长年累月、耗时费力地盯在那里。
措施五:做一个好的产品代理。选择产品代理,最重要的是看清代理产品的发展前景。成熟的产品是不需要满世界打广告来寻找代理的,不打广告也会有许多代理人找上门来。打广告找代理的产品,一般都是尚处于市场拓展阶段的新产品,因而如何判明产品的市场前景,也就是产品之于代理商的“钱”景,是一门学问。其一,就是尽量不做大公司和成熟产品的代理,这类产品市场稳定,但利润空间小,条件苛刻,非实力雄厚者不能承受;其二,产品必须是正规企业生产的,经相关部门认证的有合法手续的产品。是否存在市场,可由其产品的功能和广告支持力度来判断;其三,产品的独特性与进入门槛要高。有些产品容易仿造,市场一打开,跟风者一哄而上,市场很快又垮掉;其四,最好直接与生产厂家接触,除非生产厂家有特殊要求。如果打算做二手、三手代理商,一要考虑上级代理商留给你的利润空间是否足够,二要考虑上级代理商的人品与信誉,三要考虑上级代理商与生产厂家的关系。上级代理商可能在你打开市场局面后将你抛开,以便独食其利;厂家炒掉上级代理商,也很可能会使你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