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职场,性格至关重要。如何应对压力是职场人士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态度不是逃避压力,而是缓解压力,有效地应对压力。压力如果转化得当,就能变成动力,经受住逆境的锤打,在顺境中我们就将无敌。
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职场,性格至关重要。如何应对压力是职场人士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态度不是逃避压力,而是缓解压力,有效地应对压力。压力如果转化得当,就能变成动力,经受住逆境的锤打,在顺境中我们就将无敌。
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不如意?想当初毕业时,你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投身社会,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在职场折腾了多年,收获的只是体验了海水的苦涩和江湖的险恶。偌大的世界,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充分发挥的舞台。
我们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投奔一个新的公司,又一次次带着伤痕失望而归。又发现一家公司,锃亮的招牌,摇曳的标识,面试官的许诺如祝福那么动人。你在心里问自己:这里有真正属于我的舞台吗?这一次是我的真正归宿吗?到头来,仍然只能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有人认为美国企业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这一点亚洲企业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国内企业更是如此。比如在思科的公司内部网站上,有专门为同性恋员工设置的PARTY。国内的一些企业喜欢听话、使人放心、能办事的人,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浑身是刺的人有时是不受欢迎的。
在中国职场,性格至关重要。不但岗位与性格的相关性很高(性格内向在企业的发展机会少,职位上升的空间也十分狭窄;而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内向性格,不像美国人多数是外向性格),企业内部环境(许多企业谈不上有企业文化)对性格的要求也较高,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企业对性格的包容性很低,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真正有性格的人很难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这不仅是由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的,也不仅是中国企业内部氛围的问题,它直接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决定的。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如何很好地应对压力,正在成为职场人士需要重视的问题,要改变自身,更好地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反应。然而,在设计压力管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工作压力究竟有多大,目前的疲劳程度有多高,主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等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压力问题。
压力无处不在,对企业而言,我们的态度不是逃避,而是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压力,是了解压力的作用方式,改善压力的应对方式,以此来有效地应对压力,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使企业的员工及整个企业保持最佳状态,带着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战。这样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个人具有乐观的心态、扎实的功力、成熟的心智,还需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高效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支持、培训、沟通平台,成熟的管理队伍。
在风云变换的职场,再坚强的心也难免受到伤害,而大多数人不愿把伤口暴露给别人,总是自己化解。比如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狠狠训了一顿。原因是你手下的一位新员工在外面联系业务时,言行有损公司形象,被反馈到老板那里,老板很生气,把一腔火气全发到你身上。明明是别人的错,却要自己承担;而且为了顾及老板的尊严又不便过多分辨,只能独自默默忍受,谁都会觉得很委屈。但透过这件事本身,其实老板要告诉你的一个重要讯息是:我把这个部门交给你负责,是因为我信任你,你要对我的信任负责。如果你没有接纳来自对方的信息,却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感到委屈。
这件事的正面动机是,老板对你是信任的,即使责备也是为了提醒,应该对老板给予的信任有所担当。如果你了解了这个正面动机,就不会过多地抱怨了。每个人的性格秉性都不是空穴来风,跟他的成长环境有重要关系,通常爱发脾气的人都是性格急躁、过于主观的人,这是他的一贯作风,而并非单单针对某一个人才这样。这样一想,你就不会钻到牛角尖里过分伤害自己了。
跟你合作的是一位性格倔强的中年妇女,仗着自己在公司的资历,时常出言不逊。你一忍再忍,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过激的行为。可是最近一次,两人因为分工问题争执起来,那位中年妇女竟然没理找理大大发了一次火,还乱摔东西。你的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心里的难受劲就别提了。每每想起,就脸红心跳,觉得自己很窝囊。
对于这种伤害的主要方法是释放,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将所体验的情绪感觉(如委屈、愤怒、难过、悲伤等),宣泄出来,而宣泄环境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不伤及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在无人的旷野、海边、大草原、山顶、空旷的操场、卫生间等地方,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疯狂的呐喊、狂舞等来释放愤怒情绪。或者每晚给自己一段安静的、不受外界打扰的时间,至少一个小时,敞开心扉,让一天里的所有情绪、感觉完全呈现出来。在此期间,放弃头脑里所有的分析、判断,任情感肆意流淌。待情绪释放完毕,你越能细腻地了解自己的感受,便越能知道那些感觉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而你也将逐渐学会和自己相处,温柔地对待自己,这时,“善待自己”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有的新员工由于各方面都很优秀,深得老板赏识,就显得与周围的同事格格不入。在一个工作环境,新来的人总是难以快速地产生归属感。尤其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会使其他人产生嫉妒心理,更会有意无意地孤立他(她)。而老板的鼓励又促使他(她)越发好强,以便更好的保护自己。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孤立——更好强——更优秀——更孤立。如果一个人因被孤立、被忽略而沮丧时,需要的是被重视、被容纳和被关怀。在生活中,能满足我们需要的人是不尽相同的,假如你很在乎爱人的认可,就到爱人那里寻找,假如你在乎父母的鼓励,就到父母那里寻找。
很多人觉得工作如同鸡肋,不仅毫无趣味可言,而且绝对挑战人体疲劳极限。每天至少8个小时,紧张、厌倦,又无可奈何,理智又提醒自己需要生存,所以拿不出勇气辞职,日复一日,严重的厌职情绪,堪称对自己的精神强暴。
有位医生说:我对现在的工作是非常不满意的,归根结底是我不喜欢干医生这一行。当初我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是家里人强加给我的。爸爸经常生病,常去医院看病,由于他本人的医学知识有限,在医院也没有什么熟人,看病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爸爸认为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有保障。可我的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文学家,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但是我毕竟辛辛苦苦念了五年的医学,看着爸爸充满希望的眼神与虚弱的身体,我只有苦心坚持下去,每每医好了一个病人,我的心里也会有一丝的快乐与满足。可是,同去的同事一个个忙着晋升、深造,我却一点兴趣也没有!然而不努力学习就意味着我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医生,我左右为难。由于担心自己在工作方面不能胜任,有时我又想去考文学硕士,然而做成一件事哪有那么容易的?所以我只有饱受厌职情绪的苦苦煎熬——我想这种情绪会一直弥漫,直到有一天我真正喜欢上了现在的工作,或者是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
一位主持人说:我觉得人有一份工作就有了一种依靠,这种感情不是爱情及亲情所能替代的,所以我会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我还会产生厌职的情绪。老实说,我的厌职情绪源自我周围的各种压力。首先是我的父母,他们希望我像吴仪一样的优秀,吴仪是那么出色的人物,当然每个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父母的这种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还有,在我这个行业里,竞争非常激烈,眼看周围的同事都变成“金凤凰”了,我的心里很是焦急。我非常喜欢主持人的职业,可现在的境况远远不是我所要的,在巨大的压力下,我甚至产生了很幼稚的想法——逃跑,不做了或者干脆嫁人算了。不过正是这种厌职情绪,同时对我也是一种动力,现在我在读研究生,争取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厌职者的厌职理由一般都是:理想总是离现实那么遥远。这类人一般有着远大的理想,然而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成功的。现实的生活中,付出很多的努力,离自己的理想仍距离很远时,厌职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职位离自己想要的差一大截;薪水也不尽人意??当辛勤的耕耘迟迟得不到满意的收成之后,就把一切的烦恼转移到自己的工作上了。
复杂的人际关系令人累。初跨入工作岗位的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相对于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言,学校可以算是一片纯净的土壤,人都比较单纯,即使相互之间有什么磕磕绊绊,解释一下就没事了。可是一旦踏进了社会大学的学堂,你得在几天之内迅速学会与领导、与同事相处??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你的工作就难免因为情绪而受到影响。久而久之,身心疲惫,厌职情绪一发不可收拾。
工作的日子总是如此单调。你的工作非常出色,什么都得心应手,可你天性好动,每天面对同样的工作环境,一样的人进进出出,单调的工作反复地做着,以前的兴趣下降,内心觉得你的工作没有什么意思,什么都显得苍白无色了。
压力太大了,为何我总是不行。压力催人成熟,可是一旦压力大到不能再扛,而让人感到“我不行了”的时候,便会选择心理上逃跑,但又不是行动上的真正的逃离。当找不到地方去宣泄自己的压力时,厌职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了。
一般来说,女性的厌职深层次地来自她们内心的冲突。女性的本性是喜欢家庭、喜欢交际的,没有几个女性不喜欢逛街购物,有些女性会直接说:“我不喜欢工作!”而另一些女性一开始以工作为重,可是她们的目的却是为了摆脱受男性支配的地位,想从工作中获得独立。男性可以从工作中得到权利与地位所带来的心灵上的乐趣,而工作本身却满足不了传统女性的内心需求,或许她们潜意识里没有感觉到,然而这种内心的冲突一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女性对工作就会丧失兴趣,尤其是如果有一个爱她的男友或者是丈夫说“我可以养活你,你辞职吧!”时更是如此。而实际上并不是他一个人做事,两个人就可以过得很好的那一种,所以女性不得不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幻想,在心理上有退路,所以更有理由厌职了。
真的厌职了吗?发现自己厌职情绪很明显时,让自己休息或运动一段时间,消除了工作带来的疲劳之后,如果你对工作还不感兴趣,并且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说明你已经陷入了厌职情绪的困扰当中。那你应该找一些方法来调整自己了。
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先不要把目前的目标定得过于遥远,理性地分析一下你厌职的原因,重新把自己的工作审视一下,最好是把现阶段的工作与你的理想挂上钩,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你目前的工作离你的理想太遥远而苦恼了。
有时候一件事情并不值得你去开怀大笑一场,但如果你把它想像成一件很好笑的事,说不定,微笑会不知不觉地挂上你的嘴角,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觉得工作过于单调,你把你现在所做的工作看成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乐趣的工作,你就会从中得到一些快乐。
如果每天感觉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心情会有新的表现,美化工作环境,厌职情绪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光线对于情绪很重要,假如长期在一个光线不好的地方工作,情绪会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所以工作的地方最好让光线充足些。乱糟糟的桌面会给人心烦意乱的感觉,所以每天下班后,最好整理一下桌面,以便第二天有一个清爽的开始。
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提出: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了。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很多年前,专家们已经多次预言了人的生理极限,包括跑、跳、负重等,可这些所谓的极限却一次次地被人冲破。现在很少有人再做这种预言了,因为人们似乎已感到,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科学家还研究证明,人在逆境下常常能爆发出超常的潜力。我国古代“武松打虎”的故事似乎就是一个证明: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在情急之下,竟能打死一只强健、凶悍的老虎。实际上,压力如果转化得当,就能变成动力,从而使人做出超越常规的事情。
那么,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何不在适当的时候,主动给自己一些压力呢?古语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的祖先就早已意识到,逆境是人成长的宝贵财富。因为逆境能让我们放低自己的姿态,更加勤勉地投入。在逆境中,我们能忍耐平时无法忍耐的痛苦、艰辛,甚至侮辱。在逆境中,我们会减少自己的娱乐,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自己的环境,因为,我们实在不想长久地这样。所有这些努力,当然都不会白费。
如果,我们在逆境中没有倒下,那么,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自信:我们已走过了最坎坷、最泥泞、最寒冷的道路,现在面对一片光明前途,即使还有很多的竞争者,即使还会有短时的阴雨天,我们也会有充足的勇气去面对,有充足的力量去前进。经受住了逆境的锤打,在顺境中我们就将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