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18360400000042

第42章 “铁军”,是这样炼成的

李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您是否到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您是否吃过用雪水做成的饭?您是否见过正在输着的液体冻成了冰?您是否被冰冷的塔材粘掉过手上的皮?也许你会说:没有!但是我的同事,在宁夏送变电西藏电网建设施工项目部的员工们正在经历着这些!

西藏,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这个人类生命的禁区,长期以来缺电严重,寒冷的夜晚,藏区的百姓只能用油灯照明,点点的红光显得黑夜愈加漫长。

宁夏送变电承建的西藏乃琼至多林22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一标段,全长69.1千米,是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的配套送出工程,对确保西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这是宁夏送变电第一次在西藏地区承建电网项目,工程沿线海拔在3600米~4900米之间,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地形、地质、气象条件非常复杂,是送变电历史以来遇到困难最大的工程。这里的冬天,呵气成冰,8级以上的大风,司空见惯;高原缺氧,更是对初入高原的宁夏送变电人最严峻的考验。在藏区,平地上走路都会有高原反应,更何况我的同事们还要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组塔施工。他们呼吸困难、头痛欲裂、嘴唇发紫、面色发暗,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被憋醒。

也许,困难对于弱者是阻碍、是屏障,但对于强者,是挑战、是号角!宁夏送变电人暗下决心:一定要迎难而上,在雪域高原留下勇者的足迹,为藏区百姓点亮爱的曙光!

项目副经理康银漫,在海拔近5000米的施工一线协调指挥工作,强烈的紫外线,像钢针一样扎在他的脸上,几天下来,他就成了大家口中的“黑包公”;项目总工暴利民经常流鼻血,每晚醒来三四次,但他一直坚持在一线指挥;周文苏,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负责用骡马往山上运输材料。陡峭的山脊,徒手攀爬都困难,更何况运输动辄数吨的大型材料,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样恶劣的施工环境和艰巨的施工任务下,很多人都生病了,有时怕耽误工期,连开会的时间都会利用起来输液。多少个风雪天,你会看到,雪山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多少个不眠夜,你会看到,有孤灯下忙碌的剪影,会议室激烈的讨论;多少次电话那头,父母的叮嘱、妻儿的牵挂,常常话未出口,声音已哽咽……远离家乡的送变电人,将所有的思念都化为力量,所有的辛苦都只为一个信念、一句誓言:缺氧不缺斗志、海拔高追求更高,我们就是要:战斗在“生命禁区”,让一条条银线飞越雪山,让一座座铁塔耸立高原,让万家灯火温暖雪域高原!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首《爱如电》:“我用心,爱如电,要让不知名的脸,在不知名地点,照亮种种幸福的一瞬间,我正海拔五千;我用心,爱如电,就让跳荡的血管,流动着我的暖,星星点点灯火阑珊我正静静走远……”

宁夏送变电人真情的付出感动着当地的藏族百姓,他们送来了一面面写着“民族团结高原写春秋,共建和谐雪域创辉煌”“同心同德,为民造福”的锦旗,每一面锦旗都凝聚着藏族同胞对宁夏电力公司支援西藏电网建设、奉献雪域高原的感激之情,凝聚着电力职工对藏区同胞的深情厚谊!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再一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3月30日,在刚刚完成“三集五大”机构改革后的第二天,宁夏送变电人就迎来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660千伏银川东换流站2012年综合检修、技改工程!短短的13天停电时间内,要完成站内100多台一次设备高压试验、89台二次设备电气调试、24台辅助设备的消缺和1万多支电容器的检测。工作量之大,科技含量之高,不言而喻!这次送变电人的“铁军”精神再一次得到了印证!调试试验分公司经理杨磊,坚守检修现场13天,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时,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工程顺利完工后,能够回家好好地睡上一觉;在蓄电池容量核对性放电实验中,调试人员丰田、孙海文,在蓄电室一待就是3天3夜;杜永涛10岁的女儿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妻子焦急的电话打了一待又一个,但他直到工程验收才回去……就是凭借着这样顽强的“铁军”精神和精湛的调试技术,用短短的13天时间,我们就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部任务,确保了660这条电力“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就是这群默默奉献的“蓝衣天使”,这些真情付出的“光明使者”,用责任和使命演绎着一幅幅动人的场景,用忠诚和奉献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们,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凭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奋勇跨越,高歌勇进。

今天,在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征途上,这支能征善战的铁军已占得先机、蓄势待发。朋友们!推进改革已时不待我,让我们扬起“三集五大”建设的风帆,去迎接企业科学发展的另一个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