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山川秀美话桑麻:固原生态农业建设巡礼
18354900000023

第23章 提高固原山区草产业生产力的途径与对策

张国荣 张晓辉

固原山区地处黄土高原,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旱、雹、洪、冻、风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条件十分脆弱。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中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截止2005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64万亩,对399万亩退化草原进行了有效治理,通过退耕还草、种草养畜,大面积推广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已达300余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现就如何提高草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单位面积种草养畜的转化效益,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途径与对策,以供本地区今后发展中决策参考。

一、现状与问题

1.栽培牧草品种单一,没有做到适地适草

在固原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川地呈带状交错分布,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域,加上土壤类型的差异和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多寡,决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与不同栽培品种的适宜性。目前90%以上的人工草地都是单一种植多年生紫花苜蓿草,昔日治理有效的沙打旺、红豆草及多年生禾本科草种,都被紫花苜蓿替代,一些不适宜紫花苜蓿生长的高寒、极旱陡坡地在退耕还草中也都补播了紫花苜蓿,不完全统计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工草地种植紫花苜蓿草后,生长不良,加上缺水、缺肥,产草量极低甚至无产量效益。

2.苜蓿品种种质资源混杂不清,急待遴选

在党中央“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战略抉择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大面积退耕还草中由于没有定点的良种繁育基地提供种子,大批量的苜蓿种子全靠市场调剂,种子商贩提供的种子来源于全国各地、产地不明、品种不清、种质资源混杂是造成固原山区苜蓿草种植后表现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地势高低悬殊,形成无数不同的生态环境,苜蓿栽培种千百年来受其影响及具耕作制度的不同,形成了在形态、生态、产量、质量、抗逆性等均表现出一定差异的许多地方品种,我国苜蓿属及其近缘属的种、亚种与变种有53个,其中黄土高原地区分布25个,有些苜蓿种不适宜在固原推广种植。特别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苜宿栽培品种多达十数个,一些介绍中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在没有引种试验和小区域试种的情况下,盲目大面积推广,造成种植后效果不理想。鉴于此,固原市急待开展苜蓿种质资源普查鉴定与遴选,并建好推广品种的种子繁育基地。

3.规范化种植水平低,刈割管理不科学

苜蓿草常规种植技术群众虽已掌握,但没有做到在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的规范化种植管理,从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播种量、最佳适宜种植密度、因地施肥、生育期田间管理、病虫草害控防到适时刈割收获、凉晒加工调制等环节,都缺少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固原黄土高原大部分沟坡黄绵土土壤严重缺磷、缺锌,是造成苜蓿建植期幼苗生长慢、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但绝大多数农民种草都不施肥。特别是在治理三荒地中,习惯于雨后撤播草籽建植苜蓿草地,补播后除杂不彻底,播种牧草常因原植被中优势草种的生存竞争所吞食,造成存苗稀少有面积无产量。刈割管理是提高苜蓿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表明:苜蓿每年三次初花刈割产量分布极不均衡,第1次(6月)刈割占年总产的60%;第2次(8月)占25%~30%;而第3次(9月)仅占10%~15%,农民从5月至9月中旬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刈割,“依需而刈”的利用方式可造成苜蓿群体生育期不一,造成群体生长不均衡,不但给苜蓿草地的管理带来困难,也容易造成人工草地的退化影响人工草地的寿命,缩短刈割周期,增加刈割次数,还可造成因株体自身积累消耗过多而导致越冬率下降,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4.调制干草手段落后,干物质和营养物质损耗大

一些草多苗的农户则因刈割不及时使茎杆老化,叶片脱落,同样影响草地正常生产潜力的发挥,影响总产草量和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有些农户将剩余苜蓿花期刈割,晒制成干草,供冬春补饲,但由于不掌握科学的调制技术,只是在农闲时抽空刈割晒制,田间存放时间太长,翻晒和运回过程中叶片脱落和嫩技折损严重,加上雨淋霉变,造成大量的干物质和营养物质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苜蓿在调制成干草后,干物质也将损失5.78%,饲料单位降低8.76%,胡萝卜素降低34.42%。因此,解决当前农民在苜蓿刈割利用和干草调制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摸索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最高可消化营养物质产出的苜蓿适刈次数,以及如何减少干草调制过程中大量营养物质损失的问题,是提高草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

二、途径与对策

1.开展苜蓿品种种质资源遴选,建立种子繁育基地

苜蓿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对丰富的苜蓿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引进的及未经审定的栽培品种)进行种质鉴定,借以获得对苜蓿种质资源透彻的了解与继续探索以谋改进,最终培育出新品种或作为育种的亲本原始材料。种质鉴定包括的项目有: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包括对病、虫、旱、热、寒、风沙、盐碱等的抗性与耐性测定)、个体或群体的生理生态、营养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重要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在贮藏中的遗传和生理变化等的测定。通过种质资源遴选,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育种的方法,筛选适合固原山区秋眠指数高的抗寒抗旱苜蓿,半干旱放牧型、刈割型苜蓿,高抗病害苜蓿,多叶高产、高固氮苜蓿等,使苜蓿向干旱、寒冷、高海拔地带推进,扩大苜蓿种植区域的适宜品种。

苜蓿的优良品种与优质种子是有效提高草产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建议固原地区在开展种质资源遴选的基础上建好苜蓿种子繁育基地,按照物质基础化、工序系统化、质量标准化的规范程序生产高质量的种子。各级种子繁育部门和种子公司都必须将良种繁育体制下的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品种提纯复壮、种子田繁育制度落到实处,使固原山区真正成为优质、高产的苜蓿草产业基地。

2.增加混播草地建植比例,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是提高人工草地建植效果和防止杂草侵入的有效方法,与苜蓿相比,红豆草具有苗期生长快、早期产量高的特点,红豆草与苜蓿混播不但可以弥补苜蓿苗期不足,增强草地的整体竞争能力,而且可以防止杂草的侵入。红豆草、沙打旺草与苜蓿草混播后混合饲喂反刍家畜,可有效提高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及反刍家畜的生产性能。红豆草与苜蓿混播盛花期刈割可获得较高的太阳辐射能转化效率,可消化能产量比单播高0.44~0.48倍,由于红豆草成熟期早,能使光合潜力最大的6、7两个月发挥充分的光合效应,积累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红豆草根系发达,数年后留在土壤中的根瘤和有机质增加了土壤养分,可以改良贫瘠的土壤,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混播草地根深叶茂,地表覆盖度高,雨季可减少土壤水蚀,冬春可减少风蚀,有效的维护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豆科与禾本科草混播,不但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草量,而且能延长人工草地的寿命,不同组合搭配对混播草地的产量有直接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紫花苜蓿、沙打旺加美国无芒雀麦的混播组合在贫瘠的旱坡地表现优异,可取代单一种植的紫花苜蓿,美国无芒雀麦在混播组合中表现出很强的生物学竞争性和生态学竞争性,以及与豆科草种较好的相容性,是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理想混播组合模式的草种。草种组合对混播草地植被成分演变的影响,主要来自所选草种的竞争性和各草种之间的相容性,混播草地建植前期禾本科草与豆科草的搭配比例以1∶1.5为宜。

3.确定适宜栽培区域,制订相应的规范种植规程

发展草业是解决固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减、畜牧业发展滞后的有效途径。黄土高原存在明显的不同生态气候区,这种特征既奠定了农牧结合、草田结合的物质基础,也带来了农牧业生产系统强烈的空间差异和生产能力的不平衡性。因此,在这类地区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要把“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连在一起,扩大农田种草、草田轮作和复种套种、退耕地种草、荒山荒坡种草的涵盖指数,广开饲草料资源途径,充分合理利用土地,通过动物有效转化,实现草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栽培区域和主栽牧草品种,如轮作复种中发挥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作用,人工草地注重生物产草量和草品质量,半人工草地注重生态效益和刈割利用效益。

为了使草业发展规范化、规模化、面向市场走向产业化,还要根据产地生态环境、种植用途、种植品种、种植方法、田间管理措施、质量监控手段等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和不同标准操作规程,把草业生产由目前散在的、无序状态逐步走向有序,从不规范到逐步走向规范化种植,进一步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草、以草致富。

4.加快草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与产销对接

草业兴旺还需要草产品加工体系的支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从种植、收获、贮存、加工到调制、转化利用没有形成产业链。一家一户种几亩草,养几头牛或几只羊,仍停留在原始落后的种啥喂啥,夏秋以鲜草为主,冬春以枯草加补料为主,营养不均衡,饲草浪费多转化效率低。特别是远离村落的草田,由于山大坡陡运输困难,大部分没有及时刈割,刈割后就地晾晒,任风吹雨淋霉变,不但质量差,而且损失浪费严重,固原市有关部门测算,进入盛草期由于缺乏旱坡地割草机具,不能及时收割,每年造成资源浪费约3亿公斤,相当于60万只羊单位的饲养量,致使部分地区出现草多畜少或畜多草少现象。

为此,急待建设和完善草产品加工体系,培育和发展草产品加工龙头骨干企业,根据种植区域有效半径建立加工厂、收购点,并在草畜产业生产较集中的村落,设立代加工站(点),为农户提供加工成型的营养配方草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就地转化。要逐步完善引进草产品加工配套设施,如:自动式或牵引式割草机、翻晒机、捡拾打捆机、草捆压缩机、草粉粉碎机、草颗粒、草块加工设备。以生产苜蓿青干草捆、草块以及含有添加剂等营养物质的草颗粒。在此基础上,开展草产品深加工处理,如:牧草快速脱水烘干技术,绿色高蛋白草粉加工技术,脱水压制颗粒和贮藏技术,畜禽专用添加配方颗粒饲料等。最终实现以草产品、畜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抓住国家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机遇,把草产业做大做强,在抓好荒山荒坡种草和退耕地种草的同时,积极扩大农田种草、草田轮作和复种套种指数,以草地农业带动草产品加工业、养殖业,以营造特色草产品品牌开拓市场,增加草产业开发的高效益和高产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产业优势,深信草产业开发将成为固原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

(作者张国荣为民革会员、宁夏农科院研究员张晓辉系宁夏农科院畜牧所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