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泮
一
电话铃又响了。
他习惯性地抬头扫了一眼墙上钟表,8点。
8,果真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吗?赵具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迷信。他却意外地发现他自己跟这个8字有着太多太多的联系:
——他28岁的这一年,正巧是1998年,他被隆德县委、政府授予“全县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还是他28岁的这一年的8月,他被隆德县委、政府提拔为县林业局副局长。
——又是他28岁的当年,他被宁夏固原地区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团委,授予“固原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又是一个带8字的月份,即2001年8月,他作为全县最年轻的新一代接班人,30岁刚过,就被隆德县委、县政府正式委以重任,以林业局副局长的身份主持工作了。
还有很多与8字有关的事,都和他——赵具才紧密相关。
这个8字又吉祥又不吉祥。1998年这个年份,我国南方洪水泛滥,受灾面达到历史上少见的程度。再加上整个中国大自然灾害,尤其是祖国大西北连年的风沙灾害,引起了中央领导高度关注。中国生态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得出一个严峻的结论:那就是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加上这些年少数缺少法制观念的人乱砍滥伐,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时间进入新世纪时,中共中央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开发祖国大西北的伟大战略决策。
中央的决策首先把林业建设放在第一位,林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作为县林业局的负责人,赵具才上任伊始,就遇上了开发大西北、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他内心充满了兴奋,决心带领广大职工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本人就出生在六盘山下一个贫困的乡村——杨沟乡赵沟村。作为土生土长的他,从小耳闻目睹家乡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切实想为自己的故乡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他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国务院关于林业的六大重点工程:1.天然林自然保护工程。2.退耕还林工程。3.三北防护林工程。4.京津风沙治理工程。5.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工程。6.速生丰产用林建设工程。他为林业建设的这六大工程感到高兴的时候,又从《宁夏日报》上看到了宁夏区党委、政府制定出来关于宁夏开发大西北、加快退耕还林,保护宁夏生态环境的八大工程时,他立刻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宁南山区隆德县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的林业局长身上肩负的重任。
很快,作为退耕还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试点县——隆德县,就成为宁夏区内关注的焦点。
不久,隆德县委书记黄占华,县长陈峰涛立刻行动起来,在全县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退耕还林活动。
二
作为隆德县五个退耕还林的试点乡:原峰台乡、杨沟乡、城关镇、山河乡、崇安乡,这五个乡镇的书记和乡镇长,在一个让历史应该记住的日子里——公元2000年3月8日下午3时,来到了隆德县委会议室。
当时,还是隆德县林业局副局长的赵具才,跟随林业局局长黄湘宁也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他静静地坐在距离县委书记黄占华不远的右侧,两眼望了几眼前面的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他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左前方座位上刚刚担任峰台乡女乡长的张力身上。在张力的右边又坐着崇安乡乡长梁旭雄。
黄书记和陈县长讲完了中央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后,主管副县长任荣把隆德县五个退耕还林试验点今年要完成的严峻任务摆在了五个乡镇长面前:今年要完成20000亩!
黄书记严峻的目光中充满了希望,他望着眼前的各位乡镇长,他说:同志们,咱们县是全区退耕还林的试点县,任务光荣又艰巨啊!这2万亩退耕还林的任务,现在就摆在你们眼前,你们发表意见吧!
赵具才一直静静地坐着听,他的目光望着眼前的五位乡镇领导。他注意到女乡长张力目光中充满了盼望,她正和身边的梁旭雄悄声嘀咕着什么……
这时,赵具才听见梁旭雄的声音,第一个在静静的会场响了起来:“我们崇安乡向县委、政府领导先表个态,给我们6500亩的任务吧!”
会场上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了梁旭雄……
赵具才看见黄书记的脸上有了笑容。
梁旭雄的这个带头表态,在会议室里立刻引起了反响。其他乡镇长相互望一望,又把目光投向坐在主席台上的黄书记和陈县长脸上。赵具才看见峰台乡的女乡长张力抬头望着黄书记和陈县长,平静而认真地说道:“我们峰台乡人少,就给我们乡5000亩任务吧!”
赵具才心里不由涌过一缕高兴。他想:有了这两位乡长的带头,其他几位乡镇长肯定会爽快地承担起各自的任务。
果然,全县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项20000亩的艰巨任务,很快被五个乡镇长接受了。
三
赵具才也很快把自己的重点工作融进了全县退耕还林的工作当中去了……这天,他跟随黄局长带领林业局的全体职工正在崇安乡大慢坡,给梁旭雄乡长带领的1000多名村民规划退耕还林的任务时,手机又一次响了,他一听,又是峰台乡的乡长张力着急的声音:赵局长,请你马上来一趟我们乡政府。
这几天,黄局长和赵具才带领林业局的全体同志早出晚归,把精力全用在了崇安乡的退耕还林的工作上。这些同志早晨天麻麻亮就从县城出发,赶到乡上,又分散开,爬到各自分管的山梁和沟坡上,给村民用尺子丈量,给村民们做示范……已经连续十几天,林业局的男女职工吃住在造林现场。他们的脸晒黑了,身上的衣服落满了尘土。就连副局长赵具才也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泥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多年来,他一直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又一次接到张力的电话时,他想:张力肯定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必须去一趟峰台乡。他便向黄局长请了假,对梁旭雄说:“你们先忙,我得马上去一下峰台。”
这个梁旭雄,第一个带头接受了6500亩的任务之后,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在这个小小的崇安乡开创了隆德县大搞退耕还林运动的先例:他不是一个村、一个组地组织村民上山搞退耕还林。他办法更妙,他把全乡所有的劳力1048人集中到一起,组织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便于管理的军队型的退耕还林队伍。他自己身先士卒,每天和这一千多名村民吃住在一起,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拿下了他当初当着黄书记、陈县长的面答应的6500亩的任务。
赵具才坐车很快来到了三十多公里之外的峰台乡,眼前的情景让他吃了一惊:他看到乡政府大院已经聚集了近百名男女村民,他们个个面带愤怒,紧紧围住瘦弱的女乡长张力,正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谩骂张力。
赵具才立刻下车挤进人群。一了解情况,他才知道,原来是郭家小岔的一个妇女把全村人家的26头牛吆进了刚刚修好的26亩造林工程栽好苗的林地里。26头牛一个下午就毁坏了全部工程和苗木。在护林员和森林派出所人员共同协助、努力下,把26牛全部赶到乡政府处理时,在经过312国道中,26头牛被一辆无刹车的拉沙车撞伤了7头。郭家小岔村的几十个老百姓知道后,他们不答应了,一传十,十传百,涌到乡政府大门口,围攻谩骂乡政府。
张力见赵具才赶来了,心里面也放心了许多,她便和赵具才一起费尽了口舌,给这些老百姓反复讲道理,张力面对眼前围攻她的老百姓大声而动情地说:“你们凭着良心想一想,这126亩林地,你们村里人不栽,乡上动员邻村群众和乡上干部带着泥雪才栽上这些树,这些树是给谁栽的?给我张力栽的吗?给乡上人栽的吗?不!都不是!是给你们村里人栽的!给你们村里的后代子孙们栽的!你们手捂着自己的心口想一想,刚栽上的树苗就被你们家里的牛踏折了、吃掉了,你们的心,难道说是石头长的!一点不感到可惜吗?”
赵具才站在张力身边,他听着张力动情而带有生气的声音,他听出张力的语调里带着一点哽咽,他以林业局负责同志的身份给眼前的老百姓讲了很多……老百姓最后听赵具才答应把他们去年育下的一百亩树苗保证全部出售,把树苗钱分给全村老百姓时,大家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乡里的村民一直和乡上纠缠了整整两天,现状很惨,让张力难以忘记。后来,经过林业局赵具才和峰台乡书记、森林派出所以及交警共同协助下,听从张力最后的处罚结果,村民们承认了错误,赔偿了苗木,补栽上了林木。最后,乖乖地吆上自家的牛回家了……
赵具才望着身边这个瘦弱而泼辣的女乡长,见她一脸的疲惫就对她说:“你也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自己。”
四
就是这个被县委黄书记戏称为女“包文正”(天天下乡脸被太阳晒黑了)的女乡长张力,自从她们乡开展退耕还林以来,她带领峰台乡的全体干部和全乡村民,在全乡大搞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宁夏南大门——六盘山下的峰台乡生态环境,她把自己的全部工作投身到了退耕还林工作中去了。刚开始工作时,乡上的大部分男女村民不理解中央退耕还林的政策,说什么的都有,他们不愿意退耕,也不愿意让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退下来,种上树、种上草。老百姓不相信中央给他们退耕还林补偿钱和粮食。所以村里有些老百姓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阻拦乡上的退耕还林工作和绿色通道工程。面对这一切,张力一点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她铁了心要完成任务。她带领乡政府的干部连续召开了三场乡村组干部会议,出政策、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上门给老百姓耐心做思想动员工作,个别村民一直担心国家能不能把补助的钱和粮给到他们手里。有一个名叫黄菊香的女村民,三番五次问张力说:“张乡长,你能不能保证钱和粮给到我们手里?”张力用肯定的语气说:“你要相信党和政府,你相信我这个乡长的话,我年底亲自上门给你送退耕还林的钱和粮。”
就这样,张力和乡上的宣传动员组成员,用了一个月时间,硬是用他们的双脚走遍全乡10个村,给1000多户,5300多人做通了思想工作。全乡老百姓想通以后,大家跟着乡村干部上山退耕还林,仅用了45天时间,就完成5000多亩退耕还林任务。同时,她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动员群众育苗110亩,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这一切工作的背后,谁也不知道张力是在非常艰难的病态工作中,坚持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她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心脏病犯了,往往就晕到在退耕还林的地里。她还有一个毛病,高血压伴着鼻子里会出血。
5月23日上午,她雇上个体司机马银良的出租车,在去退耕还林的山路上,突然,心脏病又犯了,她马上让马银良停车,慢慢地下车和衣睡在路边的草地上,鼻子大出血……马银良一看,急了,马上拔手机叫来了乡党委书记樊晓阳,送张力去医院。医院急救室的女大夫杨灵花和内科医生何玉志一看她这病情,杨医生非常担心地说:“张乡长,你这病已经发作了几次了,你快住院看吧!工作要干,你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呀!”
两个医生给张力做了简单的治疗后,张力慢慢地从床上坐起来,她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她望了望杨医生,叹了一口气,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她又返回了工地。
张力的内心深处只有她自己知道,自从峰台乡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她这个女乡长成了人人知道的工作狂。张力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了退耕还林和绿色通道的工作上,一连几周,甚至十天半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家里的丈夫和儿子辛佳俊、女儿辛佳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她的面了。就连儿子在固原住院时,她也忙于工作,没有顾上去医院看儿子一眼。家庭的不幸已经在她和丈夫之间留下了阴影……
张力明明白白知道这些,她深感自己愧对家里的丈夫和儿女。工作太忙,她实在顾不上家,儿子考大学时,她这个做母亲的也没有给他做上一次饭。她想自己是刚刚上任的一乡之长,工作走不到别人前面,就对不起领导。她依旧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全乡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建设的首要工作上来。这一年的10月10日,正下了第一场雪时,她带领4个村干部去山沟检查栽树的情况时,由于天阴下雪,路上的草湿淋淋的,她的一双脚和半截裤腿全部湿了。双脚踩进泥里,踩得扑通扑通响。脚和鞋袜变成了黄泥色,她低头一看笑了说:“咱穿上了一双‘泥龙袜’,水泥鞋”。就这样,她和村干部每天到各乡各村植树造林点去检查工作。天天跟在她身边的樊书记,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男人也受不了这苦了。樊书记建议张力说:“张乡长,我看这样吧,咱们是不是……赊上一辆摩托车,这样咱们都少跑些路。”
张力一听,眼前一亮,她马上点头说:“行啊,这是个好办法,你咋不早说。”
于是,张力跟随樊书记进城来到卖摩托的靳师那里,以5000元的价格赊了一辆摩托。后来,他们又要来了一辆已经快要报废的小吉普车。从此,樊书记下乡、串村、入户都带上张力,工作的速度马上快了很多。工夫不负有心人,峰台乡当年的退耕还林工作在全隆德县名列第一,成了全县五个退耕还林试验点的样板。
五
又是一个带8字的月份,2001年8月,林业工作成绩出色的隆德县林业局局长黄湘宁调走了。副局长赵具才被提拔为林业局局长。
当年年底,赵具才与县委书记黄占华陪同固原市观摩检查团来到峰台乡检查工作时,满脸笑容的黄书记望着瘦弱的张力,看见她原来白俊的脸晒黑了,向她招招手,戏称她说:“过来,你这个女‘包文正’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乡退耕还林、绿色通道、保护生态的好经验。”
赵具才就站在张力的身边,他听了黄书记对张力语气中带着亲切味儿的戏称,他也感触很多……这一年来,他这个林业局局长肩负的担子最重。相比之下,他的工作远比张力更艰难,他带领县林业局的广大职工,已经走遍了全县21个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和2万亩重点造林地段。由于赵具才也是一位人人熟悉的工作狂,一旦工作起来,就忘记了一切。他家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身患多种疾病,他却一直忙于退耕还林工作,从未专门在家照顾一下自己的母亲。
很少有人知道,赵具才从10岁起父亲早逝,正是这位慈祥的母亲陈秀英几十年来一直含辛茹苦养育他长大成人。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赵具才,却无法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赵具才也非常清楚,母亲除了患有胃病之外,还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但是,他一直早出晚归,甚至一连三五天进门除了吃饭外,连跟母亲说一两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他这个在人们眼里的孝顺儿子,却无法真正孝顺自己的母亲。直到有一天,家里的妻子杨海珠忽然打来电话匆忙问他:“你现在能回来吗?”
赵具才一听她电话里异样的语调,马上敏感地问她:“啥事?”
杨海珠说:“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住院要做手术了,你能尽快来医院吗?”
此时此刻的赵具才,远在40公里以外的崇安乡退耕还林点上,他却无法赶到县医院去,尽一点做儿子的孝心。他只能把这种遗憾深深地埋藏在内心……家里的妻子杨海珠在医院尽着儿媳责任的同时,她自己心里也涌过难言的苦衷。她自己由于多年来和林业局的职工们一起天阴下雨坚持工作,栽树挖坑,由于劳累加上雨水淋湿,她不知啥时间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和腰痛病。她在家里做饭时,端一盆水也感到腰部疼痛难忍,几乎使她要瘫在地上。这种腰疼病已经折磨了杨海珠好几年,作为妻子,她很想给赵具才开个口,让他领自己去银川或西安大医院下决心看一看。然而,杨海珠一看丈夫忙着只顾了工作,连他的母亲住院他也顾不上来医院看一看,他哪能关心到自己呢?还是算了,不给他说吧!
六
事实上,赵具才的确没有时间考虑家里的母亲和妻子的病情。自从他担任林业局局长之后,除了操心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外,心里面想得更多的还是隆德县林业系统旧设施、旧房屋的改造问题。
常言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担任局长时,他刚过而立之年,思想和意识里有很多年轻干部的开拓创新精神。面对局里拮据的经济窘况,他不厌其烦多次到自治区林业局争项目、要资金,到北京找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要项目。
于是,陈县长带他从隆德坐车到银川,然后直飞北京……北京之行的结果,完全出乎陈县长和赵具才意料之外,他们如愿以偿,从周局长那里争取到了项目和资金,加上自治区林业局的项目投资,除了少部分用于林业局旧设施改造外,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隆德县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上去了。
赵具才去北京找周局长要资金的消息传遍了隆德,方方面面的朋友、熟人都用欣赏的口吻议论赵具才……更多的人更是对赵具才刮目相看。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月工资仅有一千多元的林业局局长,负担着家庭很重的责任,赡养自己年老的母亲,抚养着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家里的开支很紧张。而他又是一个一向严于律己、非常清廉的局长。他担任林业局局长以后,坚持不吃请、不收礼,针对职工们每年春节互相拜年的旧习惯,他在会议上专门把这个风俗作为局里的一项重点提了出来,他要求同志们在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之后,坐在家里,利用过年的清闲日子,好好休息休息,不要大包小包提上,串东家走西家——赵具才的这个做法,只有他内心深处清楚,他是为了阻拦个别走后门送礼的同志利用过年的时间,去局领导家里送礼要求调动。他在林业局凡是要从基层单位调林业局工作的同志,必须在每年年底职工大会上集体无记名推荐,按得票多少确定要调动的人,经局务会议研究并公示无意见后,才下发调动正式文件。
这个小事情,说明赵具才多年来一贯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清清白白,不要有一分一厘涉及经济问题的嫌疑。一二十年来,赵具才就一直住在一幢简单的住宅楼里,过着平静清白的日子,口袋里并没有多少多余的钱。他把林业建设资金全部用在了隆德县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项目上。他本人生活朴素,就一直吃他从小吃习惯了的洋芋面。
赵具才担任林业局局长以后,敢想、敢干、敢闯,隆德县林业局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家之长,赵具才对自己的家庭和个人考虑得很少,而对林业局这个大家庭考虑得很多。
林业职工的住房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大多数林业职工在林业战线默默奋斗了二十多年,还没有一套好的固定住房。赵具才看在眼里,时常为自己这些下属愁心担忧……他和林业局其他领导一道下定决心,采取职工个人集资、林业单位自筹的办法,终于建起了隆德县林业局职工住宅楼,下属们高高兴兴、欢天喜地搬进了各自漂亮的楼房里时,职工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局领导的感激之情。
这就是赵具才,身为林业局局长,他想得比别人更高更远。除了关心自己的职工住房外,他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了基层单位和林业局的生产生活环境,林业局建成了漂亮的办公楼。他就是要让他的职工们生活在漂亮舒适的工作环境里。
他说:“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只有这样,职工们才能把林业工作干好。才能把退耕还林的工作干好干扎实。要想使隆德县的整体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一个台阶,就必须让从事林业的职工们舒心、安心、放心,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
事实也正是这样,林业局的所有职工用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成绩,真诚回报局长赵具才。
全林业系统160名职工,包括乡林业站、林场、苗圃等所有的男女职工们,每个人都在工作中争先进、当模范。职工里有共产党员60名。这些共产党员个个是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全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和生态保护工作中起到了真正的带头模范作用。其中涌现出了全国“三八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兰喜红。
兰喜红从事林业工作16年,她几乎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了隆德县林业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位貌不惊人的女同志,在林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务实苦干,乐于奉献,把林业工作干得红红火火。她从1996开始,到2003年,连续8年被隆德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局评为优秀工作者。1999年又被县委、政府评为十佳共产党员,2002年被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领导小组授予“三八绿色”奖章称号。
人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隆德县林业局有赵具才这个主要大“车头”,后边又有像兰喜红这样更多的小“车头”。在林业局,像兰喜红这样的先进个人,一提就是一串:党锁锁、王玉莲、李龙平、李九仓、卜小强、杨玉涛……正是有了这些先进带动大家,林业系统的所有职工,个个争先进、当模范。就连年龄最小,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的代小惠,眼看着身边的姐妹们都争抢着年年当先进,当模范,又是人人羡慕的共产党员时,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默默地努力,把自己的一切言行和工作向身边这些先进共产党员看齐,她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悄悄地问兰喜红:“大姐,我也想……入个党,咋写入党申请呢?”
兰喜红高兴地望着这位小姐妹,她为代小惠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她高兴地对小代说:“好啊,我来当你的入党介绍人,我教你写入党申请书吧!”
代小惠作为隆德县林业局党组织内的又一名新生力量,光荣地成为了预备党员时,她心里特别的高兴。从此,她对工作更加努力,把自己的一切按党的要求去做。当赵具才知道这些情况之后,他内心更是感到非常的欣慰。
赵具才知道,隆德县的退耕还林要想迈上新台阶,全要靠这些林业职工去奋斗、去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赵具才这个“车头”带领隆德县林业局的职工们,把隆德县的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继1998年隆德县被全国绿化委员长授予“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称号之后,2001年9月,隆德县林业局又被全国绿化委、人事部、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七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隆德县林业局的广大职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长赵具才亲自带领下,通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县已经植树造林50多万亩,在全县985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上,到处是一片片迷人的绿色。全县树林覆盖率已经达到达25.6%。居宁夏全区前列。
由于赵具才在林业战线出色显赫的优异成绩,2003年3月,34岁的他被上级提拔重用,在县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隆德人民政府副县长,是最年轻的副县长。
身份变了,职务变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他在上任后不久的第一次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上,向在座的各乡(镇)负责人描绘出了隆德县退耕还林工作和生态开发保护工作的宏伟蓝图。
在座的近百名与会人员,静静地坐在下边。里面也有和赵具才一起工作过多年的崇安乡乡长梁旭雄和峰台乡女乡长张力。年龄大赵具才11岁的梁旭雄坐在中间,他望着主席台上正在讲话的赵具才,内心感想很多很多……他正分神思考时,赵具才宏亮的声音又在会议室大厅响了起来:“……同志们,这五个结合一个紧扣一个……是咱们隆德县和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我们隆德县在今后努力实现全区造林绿化第一县的关键。第一个结合,就是要把移民搬迁和退耕还林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说,崇安乡的马鹿村……”
听到这里,梁旭雄马上竖起耳朵认真地听起来。他看见赵副县长的目光正望着代表里面,似乎在寻找他。
赵具才的声音继续在大厅里回响:“这第二个结合,就是要把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和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林业这个有力的平台为起点,支撑起全县的畜牧业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第三个结合,就是要把退耕还林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第四个结合,就是要把退耕还林和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最后一个结合,就是把生态环境和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
代表席中,梁旭雄一边听一边想着自己崇安乡下一步的退耕还林工作……会议刚结束,梁旭雄就迫不及待在往出走的过道上拦住了赵具才,二人一边慢慢向会场外边走,一边谈了起来。正在这时,赵具才转眼一看,峰台乡的女乡长张力走在侧面。赵具才紧走两步,赶到张力身边。张力也看见了他,面带笑容和赵具才谈了起来。赵具才有意放慢脚步,张力也意识到赵县长想跟她谈什么,就跟着他的脚步,二人走到人少处。赵具才换上一副关心和认真的表情,盯着她问:“最近听到有人说你……正在离婚?是不是真的?”
张力不由换上一副无奈的表情,说:“没有办法呀!”
这之前,赵具才听熟悉的同志告诉他,张力自从担任峰台乡乡长以后,以工作狂的名声在乡里传开,就连县委书记黄占华也同情她一个长得白俊的女同志脸被太阳晒的成了“黑脸包公”。赵具才望着张力关心地说:“工作要干,家庭也一定要处理好。”
张力心里涌过一丝温暖,眼前的这个异性,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伙伴,现在又成了自己的上司,他今天用这种口气给自己说话,表明了一个县级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张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县委、县政府把峰台乡乡长这份职务交给了我,我也是一个党员,就只能选择党给我的这份工作了,家庭婚姻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有些事情是由不了人的。就让它任其自然吧!”
赵具才听了她这几句话,也无可奈何地对她说:“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在工作的同时,别忘记家庭。”
八
身为副县长的赵具才,他对家庭问题有着更深更多的感受。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患有重病,尤其是妻子的腰疼病,目前已经到了非住院不可的时候了。他最近正在考虑,一定要抽一点时间,带妻子去一趟银川或者西安给她认认真真检查一次。
赵具才刚回到办公室,梁旭雄后脚就跟进来了。一进门,梁旭雄就面带笑容开门见山给他说:“赵县长,刚才听了你讲的五大结合,尤其是你说的退耕还林和移民搬迁这件事,我正想和李旭东去一趟银川,跑搬迁项目要资金去。”
赵具才一听梁旭雄这话,眼里闪出光亮,问他:“是吗?来,坐下详细给我说一说。”
梁旭雄从赵具才手里接过一支烟,端起赵具才给他倒的一杯茶水,向他详细汇报了自己准备和计经局副局长李旭东去区发改委争取移民搬迁项目的想法。赵具才一听,高兴地拍着梁旭雄的肩膀说:“哎呀,梁乡长,你这可是个新办法呀,太好了!”
梁旭雄也高兴地对赵具才说:“赵县长,你为了林业工作去北京找周生贤要项目要钱,我也是从你身上找到了灵感。我不敢去北京,但是我敢去银川。”
不久,这个隆德县崇安乡一个小小的乡长梁旭雄就和县计经局的副局长李旭东,走进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马明的办公室。当马明上上下下打量这两位从隆德来的客人时,马主任眼里闪过惊讶和高兴。他说:“隆德县的乡镇干部,来区上要退耕还林生态保护项目的,你们是第一个!”
这个心系宁夏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的马主任,当场就答应给隆德县一个退耕还林移民搬迁的项目。
梁旭雄和李旭东高高兴兴返回了隆德。
很快,在县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隆德县崇安乡最偏僻的一个小村——仅有400人的马鹿村,就开始向移民搬迁点长山头搬迁。
区发改委对这400口人,每户下拨500元搬迁费,还给每户修成一个小院,院内盖有3间房,共计60个平方米。这90户400口人在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喜庆鞭炮声中,坐上几十辆大轿车,伴随着运送各家各户财物的大卡车,在隆德县委、政府领导的欢送中,离开了祖祖辈辈贫困的马鹿村,搬迁去了将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长山头去了……
九
望着渐渐远去的车辆,梁旭雄感到了由衷的欣慰。总算把他这几年一直牵挂着的、替家乡老百姓要办的一件大事情办成功了。
梁旭雄的家也住在小山村里,小时候的家乡给他留下的烙印太深。家乡可以说是穷山恶水,村里仅有的几十户人,就依靠这片贫穷的乡村生活了几辈人。梁旭雄记得最清楚的,是跟着父母亲,拿着铁铲,挎着筐子,来到山坡上,把大片大片的草坪铲下来,背回家晒干,用于烧炕和做饭……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大人就是因为生活太穷,才对家乡的自然环境进行乱采滥伐。现在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这个乡长就要替老百姓办一点实事,造福于家乡的老百姓。
由于梁旭雄在隆德县第一个跑到自治区移民搬迁项目,从此,在隆德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隆德县利用移民搬迁的大好时机,借退耕还林的好政策,把隆德县最偏远乡村的几个村子下决心全部搬迁到长山头、渠口、红寺堡去了。
截至目前,隆德县共搬迁3个乡的4个小村庄2457户10855人。这项造福于老百姓的移民搬迁工程在隆德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县委、政府计划在未来的3至5年内,再移民2万人。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扩大了隆德县生态环境保护面积,减轻了全县人口压力,有力地巩固了全县退耕还林的显著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忙了整整一天,回到家里时,梁旭雄感到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他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大儿子梁磊刚好走进门来,问他:“爸爸,你脸色很难看,是不是病了?”
梁旭雄让儿子给他倒了一杯水,他端起来,脖子一仰,咕嘟一口喝完,点上一支烟,和儿子聊了起来……作为一个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的乡镇干部,梁旭雄从中央西部大开发和宁夏加快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建设的前景中,敏感地看到了中国林业的美好未来。梁旭雄把两个儿子都叫到自己身边,给他们详细分析了中国未来林业工作的远景,他已经决定要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接过自己的班,也在林业这条战线上,干一辈子。
二儿子梁晶有点担心地问他:“爸爸,我和我哥想考建筑和计算机专业,林业这个行业将来能找到工作吗?”
“没问题!你听我的,没一点麻达(隆德方言:没问题之意)。”梁旭雄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儿子。
就这样,在隆德县乡镇干部里面,梁旭雄是第一个为自己的两个儿子选择了他们未来的出路:继承父业,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继续搞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如今,25岁的大儿子梁磊,已经从宁夏林业学校毕业,走上了从事林业的工作岗位。二儿子梁晶,也从南京林业警校毕业,只是目前暂时还在家里待业。两个儿子按照梁旭雄的意愿,继承了父亲干了多年的林业工作。
梁旭雄在隆德县退耕还林的工作中,开创了两个第一的纪录:他是在全宁夏乡镇干部中第一个跑到自治区发改委要移民搬迁项目的人;他又是第一个让两个儿子继承了自己事业,一生也从事林业工作的下一代。
知恩图报是一个人的本性,那些在梁旭雄亲自关心下,搬迁到长山头和红寺堡等地的村民,他们在那里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时,他们每个人的思乡之情一日日在加剧。每年总有很多的人借春节或者其他节日回到家乡来时就来到梁旭雄家里看望他。
隆德县的党政领导自然也在心里惦记着从家乡迁出去的乡亲们,每年过年时,县四大机关的领导总要去长山头和红寺堡看望乡亲们。2003年春节时,当县领导们又一次来到长山头,要进村时,梁旭雄从村口开出来的一辆四轮手扶上一眼就认出了一个熟人,他叫了一声:“马国旺!”
正在开车的马国旺一愣,忙刹住四轮车,一细看,眼前的人竟是梁旭雄。更多的老百姓闻声赶来了。大家热情地围住从家乡前来专门看望他们的县领导们……更多的乡亲围在梁旭雄身边。梁旭雄一一问乡亲们目前的生活情况,大家都过上了比在隆德穷乡村好得多的日子。马国旺满面笑容,他告诉梁旭雄:我已经买上了四轮车。一年出门打工太方便了,出门就是一眼看不到头的川,四处可以找到活挣钱,哪像咱隆德那穷山沟,出门就是山。
梁旭雄心里自然高兴。
十
女乡长张力,也开创了宁夏乡镇干部里几个第一的纪录。
她在峰台乡任乡长,带领职工开展退耕还林,她当乡长不到四年,连续三年综合考核和退耕还林工作和绿色通道排名全县前三名,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乡政府资金太紧张,无法维持最起码的工作运转时,张力脑子里突发奇想:化缘。
她跟随樊书记两个人进城,挨门挨户,向隆德县城所有的机关单位伸手求资助。
刚开始,樊书记面子上有点拉不开,张力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咱日子穷,不好过,当一回叫花子又有什么!”
在张力的鼓励下,他们转了一整天,倒也好,第一天化缘效果不错:筹到了将近1000元。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县城里所有的机关单位人人都在议论张力和樊书记这两个特殊的叫花子。
张力不顾这一切,她的目地只有一个,只要能筹集到钱,让乡上的工作正常运转,让她正在搞的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和生态保持工作中途别停下来,别的一切她都不在乎。
她的这种特殊的工作方法,也换来了更多同事的帮助。一周下来,她用化缘的方法筹集到了近6000元,这笔钱极大地支持了乡上工作的正常运转,她也把更大的工作精力用在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持上面去了。同时又和区扶贫单位给村上争取生态林资金,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有时,她的流鼻血的病还会犯,她也不在乎了。就连她最感到伤心痛苦的婚姻也面临尽头,她想挽救也已经无可奈何了……她一连工作就是几天,甚至一两周也顾不上回家。早上去退耕还林的地里时,带上一点饼子和矿泉水,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一起吃,一起休息。隔上十天半个月才抽空回一趟家。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200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她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十一点了,她走近楼门口,掏出钥匙轻轻地打开门,她生怕吵醒已经休息了的丈夫。她蹑手蹑脚摸进厨房,看锅里有没有剩余的饭菜时,丈夫醒来了,轻手轻脚走近她身边问她:“你咋想到回来的?你心里还有这个家?”
张力面对丈夫冰冷的质问,她只是低头不语……已经一整天水米未粘牙的她,肚子饿得实在太难受了,她已经多次从丈夫对她的态度中明显地感觉到了她们夫妻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
回到乡上以后,张力把家庭里遭遇的不愉快深深藏在内心深处,面带着平常的微笑和泼辣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了……
这就是乡村女乡长张力,心里除了有工作和责任,她心里还有一个女人固有的情感。
峰台乡十里村村民赵贵患上了肝癌,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时,张力得知后,亲自来到赵贵家里,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温暖。她把200元交给赵贵的女人,安慰她说:“这一点钱,你给他买点儿营养品……”
这个乡里女人粗糙黝黑的手里攥着张力递给她的钱,两只眼睛慢慢地流下了泪水……
龚岔村两户村民由于在山上挖石膏不小心,被石头砸死了。张力叫上乡派出所所长景高堂又亲自上门给两家各送上200元,安慰家里人说:“这是我代表乡里的一点心意,你们要给他办好后事,让他早早入土安息吧!”
在开展献爱心活动以后,峰台乡郭岔村两名失学儿童,辍学在家,张力上门了解情况以后,和乡长的职工献爱心,搞捐款让这两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当她得知杨店村干部的女儿静子考上了卫校无法上学时,张力上门当场掏出400元支持她去上学。
这就是张力——一个乡镇女乡长,一个内心充满了情感的女人。
由于她全身心投入到了峰台乡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她的工作成绩受到了隆德县委、政府高度赞扬。她的事业获得了成功,然而,她的婚姻却由于事业的原因终于走到了尽头。
这对相爱23年的夫妻,就这样,在隆德县熟人朋友无奈的目光关注下,各奔东西了……回到自己住了多年的房里,张力一个人望着空荡荡的房间,无言的泪水再也忍不住,顺着她的两颊流了下来……自己的丈夫已经忘记了她,然而,在峰台乡还有很多很多的父老乡亲们心里边一直惦记着她这个女乡长。
离婚不久,她又一次得病住院的时候,一些亲朋好友前来医院给她这个孤独的女人带来温暖。峰台乡一部分村民得知她住院的消息以后,也来到了县医院她的病房,乡下的女人,没有过多的好听的言辞,她们手里边提着几个鸡蛋、一包奶粉,或者几斤水果……躺在病床上的张力,望着身边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黄土色的脸庞,听着这些乡村大姐小妹一声声温暖的话语,她这个女强人的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缕缕温暖……
十一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在隆德一步一步地推进,分管林业的副县长赵具才的身影一年四季经常出现在隆德县东西南北各个山坡草地和退耕还林点上。
截至2005年,隆德县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林业局全体职工的带头下,全县所有应该实行退耕还林的乡(镇)、村、组,13万人参与了这项在隆德县史无前例的生态环境保护大工程。有关的数字全装在赵具才的大脑里。
2003年年底,在全县林业工作总结大会上,他向县委、政府做的全县林业工作总结材料中,出口成章给县上领导说了出来:“我县近6年来,一共完成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24.6万亩,一共涉及到我县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9893户。全隆德县平均每个人退耕还林的亩数已经达到了1.9亩。”
在座的县委、政府领导,听着赵具才不用翻笔记本一口说出的这些准确数字,对他这个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从内心感到满意。
接着,赵具才又低头翻一翻手中的笔记本,扫了一眼笔记本上的记录以后,又抬头看了看县委、政府领导继续说:“目前我们隆德县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培育出来优质牧草已经达到了26万亩。其中,林草间作16万亩,在全县修建温棚牛舍3430座,修建温棚猪舍1950座,修建温棚羊舍354座,同时配套建造‘三贮一化’窖池3280座,投放饲草加工机械1260台,牛、猪、羊饲养分别达到5.63万头、12.4万头、6.94万只。初步建成了我县科技养牛示范村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杨河乡摆金龙、沙塘镇马清雄这样的养殖示范户和致富能手,为我县草畜产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畜牧业总产值比退耕还林前增长42%。”
列席会议的还有县直各部门的领导,县能源站罗站长认真听着赵副县长嘴里出来的一串串准确数字时,他想起上一周赵副县长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到沙塘镇、神林乡检查乡村“阳光工程”和“一池三改”时,他向赵副县长详细汇报了隆德县在退耕还林以来,县能源站按照当初赵副县长讲过的退耕还林和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的指示,今天已经初见成效。全县修成“一池三改”工程3398座,修成“四位一体”368座,制作并投放太阳能灶6800台。这6000多台太阳能灶目前安装在隆德县乡村6000多个家庭,乡里的女人们,一天做饭时,手一伸,只需拧一下开关,沼气就可做饭,太阳能灶上的开水就可用。现代化的太阳能灶和沼气给当代的乡村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方便。这也是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能看得见的实惠。赵副县长当时听到这些数字以后,高兴地对罗站长说:“这个数字太让人高兴了,我记得咱们县上目前还建成节能炕灶12000台吧?”
罗站长点头说:“是的,是12000台。”
赵副县长回忆了一下又说:“我还记得退耕还林5年以来,咱们隆德县已经建成太阳能暖房11幢,全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210台吧?”
站在一旁的罗站长点头高兴地对赵副县长说:“你记得很清楚,正是这样。这项工程已经使咱们隆德县100多个村8万多人得到了好处。”
赵副县长接上罗站长的话说:“这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咱们隆德县8万多人祖祖辈辈告别了砍伐树木、乱采滥伐木柴的历史。你知道吗罗站长,就咱们的这一项工程,就可以给咱隆德县减少8万多吨树木砍伐量,咱们全县农民每户可以节约资金760元。”
罗站长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他暗暗佩服这个年纪比他小10岁的副县长,他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一样,把这么多数字清清楚楚地记在里面。
十二
的确,赵具才的大脑里,装着很多有关林业方面的数字。他在林业战线干了将近二十年,跑遍了隆德县985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作为主管林业的副县长,他尤其对隆德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熟悉。他清楚,自己生长的隆德县这块黄土塬绿山绿坡上,仅药材种类就有363种,常用的药材他也能一口气说上十几种:比如说柴胡、黄芩、甘草、党参、大黄、秦艽等等,他还知道在隆德县有一些黄芪、铁棒棰等稀有的药材种类。
他记得小时候,大人时常说的一个有关药材的小故事:传说药王爷孙思邈云游天下,在一个夏天来到六盘山下时,他想喝一口泉水解渴,突然看见泉水中有两条蛇嬉耍。正在这时,一位老人走到泉水旁趴下来,嘴对准泉水咕嘟咕嘟喝了个香。药王爷心想:这下糟了,毒蛇在水中玩,水中肯定有毒。哪知道这位老人从泉水边起来,从口袋掏出一头红皮蒜,咔嚓咔嚓一连吃了几瓣,像没事似的上山去了。药王爷心想:我走南闯北没一个难住我的人,谁料今天竟让一个六盘山下的乡村老人用大蒜把人命关天的事处理完了,还要我这个药王爷干啥?还要我这身上的药袋有什么作用?药王爷越想越生气,一下子把布袋中的药全部撒了出去。从此,六盘山上草木丛生、百药齐全,奇花异草满山遍野。
这个民间故事,是不是真实的,赵具才不得而知,但是家乡六盘山上满山遍野的药材,正在造福隆德县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
近几年,隆德县委、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来抓。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抓基地、上规模、抓品牌、上档次、抓服务、上效益”的思路,从人才、技术、良种和科学示范入手,制定了《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中药材种植和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中药材生产,按照“药上山”的思路,以退耕还林为平台,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退耕还林间种根性秦艽、板蓝、柴胡和牛籽等中药材,在六盘山外围建立20万亩野生中药材自然修复区和10万亩野生中药材种群资源保护区,保护了野生中药材资源,确保了全县中药材种植由点到面稳步发展,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目前,全县林药间作面积7万亩,总产值达2201万元(现价),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同时,以西北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加工销售企业应运而生,按“公司+农户+科技”的模式,推行订单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的中药材生产格局正在形成。
十三
这些有关中药材政策的出台,隆德县委、政府都认真听取了主管林业的副县长赵具才的意见。
这些年来,赵具才从来没有所谓的双休日,每天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由于他分管的农牧、林业、水利、扶贫这一大摊,工作压力太大,天长日久,赵具才感到有点吃不消了,但是,他默默无闻地坚持一贯的工作作风。谁也不知道,他已经患上了轻微的神经衰弱症。家里74岁的老母亲全靠他一个人赡养,患有腰疼病的妻子杨海珠的病情已经到了非看不可的时候了。终于,妻子杨海珠逮到了一次赵具才去银川开会的好机会,她趁赵具才收拾行李去银川时,她马上对丈夫说:“这次让我跟你去银川看看我的病吧?”
赵具才一愣,又一次想到身边这个陪伴自己十几年的妻子身受腰疼病折磨好几年了,作为丈夫,自己确实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他感到内心有愧于妻子。于是,他立刻回答说:“行,走吧!”
杨海珠一听,丈夫终于可以带她去银川看病了,非常高兴。
杨海珠头一回坐上丈夫的专车,头一回沾了副县长丈夫的光,心里感到高兴的同时,似乎觉得自己的腰疼病也好一点了。
但是,出乎杨海珠意外的是,赵具才陪她到区附属医院,让大夫检查以后,赵具才心里不安地问大夫:“医生,她的腰疼病怎么样?需要住院吗?”因为赵具才担心一旦杨海珠住院治疗的话,没人陪她、伺候她。他开完会就要返回隆德工作。
医生的话正巧让赵具才的担心应验了:“你妻子这腰疼病一定要住院观察,才能进行进一步治疗。”
站在一边的杨海珠还没开口时,赵具才已经对医生说:“开些药,我们拿回家可以吗?”
医生见赵具才不愿意住院治疗,就只好对赵具才说:“开药拿回你们隆德服用也可以,只是效果肯定不是太好。”
就这样,赵具才把等了他好几年的妻子,就这样带她来银川给她“看”了一回病。作为多年来一直顺从丈夫的杨海珠也理解丈夫的心,她也没有说什么,提上一大包药,第二天随开完会的丈夫返回隆德。在返回的车上,正好遇上了隆德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尚洲。陈尚洲和杨海珠坐在车上闲聊时,知道了赵具才带妻子来银川看病的经过后,作为老前辈的陈尚洲很生气地批评他说:“小赵啊,你这就不对了,好不容易来一趟银川,你该给她好好看一看病,下决心治一治。”
听着陈尚洲的责备,心里愧疚的赵具才一句话也不说……
十四
赵具才心里牵挂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眼下,他心里最牵挂的还有一件事关隆德县人后代子孙生活的大事,那就是全县农田水利建设。
退耕还林以来,隆德县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将基本农田建设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把梯田建设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育后续产业,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来抓。县上提出“梯田化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上退下推,坡面上部退耕还林种草,中下部修建基本农田,采取集中连片与分散治理相结合、人修与机修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大搞基本农田建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目标,着力解决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平田整地,兴修梯田,提高梯田利用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县域内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修建基本农田5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人均基本农田达到3万亩以上;人均有粮达到90%以上,地埂利用率达到6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田间道路畅通配套合理。2005年12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
在2005年12月8日——又一个与8有关系的非常吉祥的日子,作为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赵具才在出席命名大会的近千名代表大会上,非常动情而自豪地顺口又说出了一个数字:“隆德县从2000年退耕还林以来,到今年为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退耕还林前的1082元,大幅度上升,2005年已经达到1696元。增长率达到56.8%。”
这是一个实在让全县人兴奋的数字。
为此,县委、政府和林业、水利等部门专门在隆德县城312国道和象山园交汇处修起一块纪念碑,用以纪念隆德县50年来几代人艰苦创业、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让隆德县的后代子孙永远铭记他们的父辈们为了造福于下一代,是如何战天斗地、奋战几十年,才荣获“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荣誉称号。
赵具才在这次命名、验收大会上,还向各位来宾介绍了隆德县自从退耕还林以来,大量利用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种植沙棘取得的丰硕成果: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沙棘面积达到17.4万亩,挂果树面积约8.5万亩,年产沙棘鲜果约3100吨。
多年来,隆德县把发展沙棘产业同改善县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本着“一手抓资源建设,一手抓加工利用”的发展思路,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托天然野生沙棘资源,在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和中西部黄土丘陵区大力培育人工沙棘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县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沙棘产业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小灌木、多功能、大产业”的发展目标,依靠科技,不断扩大资源优势,坚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开发沙棘产业。以美隆饮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民营企业,抓住当地沙棘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瞄准县内及周边市场,多方寻求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致力于沙棘保健饮料系列产品的开发,其“美隆”牌沙棘饮料畅销周边地区,年销售量达300吨,利润30万元,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自治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县林业部门引资引智创办了宁夏森发林产品有限公司,以沙棘果为基本原料,经过初加工,形成沙棘种子、沙棘果肉、沙棘果汁等初级产品,再以沙棘汁为原料,年生产沙棘酒、沙棘醋等系列产品300吨,年产值110万元。销售收入70万元,利润24万元。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亲睐。一批加工企业的投产,有力推动了全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进程,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
十五
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最明显、最有益全县老百姓的是,使广大农民从广种薄收的辛勤耕作中解脱出来。看吧,这些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苦干的回汉农民,大多数再也不用耕种土地了,他们从全县各个山村、小巷走出来,一身轻松,满腔热情,或三三两两,或靠亲朋好友介绍,纷纷走向全国各地,开展劳务输出。
隆德县的人民公仆们,心里也装着这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的农民,号召他们走向全民各地,依靠劳务输出走向富裕,实现小康生活。也正是有了退耕还林这项大的工程,才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土地上释放出来,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量流动。不懈地耕耘一天天地换来了“铁杆庄稼”的丰收前景:从2005年,隆德县每年输出的务工人员快速递增。截止2006年5月底,全县输出劳务43762人,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3.1万人和县下达任务4万人的141.2%和109.4%;劳务输出15730人,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12000万人的163.9%和131.1%;劳务总收入1.13亿元,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9300万元和县下达任务1.1亿元的121.5%和102.7%。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6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3%。使全县农民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
正是有了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大的工程,才使隆德县的劳务输出连续多年被固原市评为受表彰奖励的先进县。2006年3月,隆德县委、政府劳务输出的成绩,再次名列固原市劳务产业表彰光荣册……
最值得在隆德县劳务输出历史上浓墨重彩大写一笔的是,在2006年后半年,隆德县委、政府为了让全县更多从退耕还林土地上解脱出来的农民,搞劳务输出,挣上更多的钱,县委、政府派专管劳务输出的副书记宽明亮,多次去新疆农八师143团反复协商,签订了“万人进疆”劳务输出工程。
在2006年8月、9月,隆德县动用了近80辆大型轿车,分3次运送1万多名农民工,去固原火车站,坐上进疆采棉花的专用列车,浩浩荡荡奔向新疆棉田地头……这一天,前来欢送采棉工的隆德县党政领导里,赵具才也来到了车站。他跟着县委书记郝有民、县长罗永红等党政领导,热情欢送各乡镇、各村组采棉工。亲切安慰他们,叮咛他们,希望他们到了新疆,吃苦耐劳,用辛勤的劳动从棉花地里换回自己的劳务成果,多挣钱,回家改善自己的生活。赵具才面带微笑,走到群众身边,他望着眼前一张张充满热切希望的乡村村民的脸,很多村民自然认识赵具才,和赵具才点头打招呼。遇上熟悉的面孔时,赵具才就停下来,伸手握住对方的手,亲切地叮咛他:“去新疆好好干,多采些棉花,多挣些钱。”
更多认识他、熟悉他的乡里老百姓也用高兴的话语和赵具才交谈着……这一项“万人进疆”工程,不仅在隆德、在固原市、在整个宁夏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记录。隆德县的万名采棉工,以他们吃苦勤奋的采棉劳动,平均每人每个月采棉换回票子近2000元,极大地改善了各自的家庭生活。为全县农民的奔向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赵具才,目送着乡亲们坐上火车奔向新疆时,他内心高兴的同时,仿佛看见自己的家乡——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也正像这一列火车一样,乘着党的改革开放的东风正在奔向小康生活的大路上……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