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自然辩证法概论专题研究
18344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的相关规定,“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由调整前的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学位课(54学时)改为调整后的全体硕士研究生(不分学科、专业)均须从2门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选修其一的课程(18学时),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贯彻并体现该门课程调整后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力图探索并编写出适合我校研究生教学需要的,集科学性、思想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充分吸收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和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的教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我校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尽一份微薄之力。具体而言:

在编写思路方面,由于调整后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为18学时,而且还是选修课,因此需要对这门课程在整个研究生课程体系(横向),以及在由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阶段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纵向)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定位,既考虑到它与硕士生的其他类课程的关系,也要注意到它与本科生及博士生的该类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为此,在编写过程中努力遵循以下指导原则:一是科学性。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科学。所以,在编写时要特别重视吸收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二是思想性。“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担负着思想教育的任务。通过这本教材的编写和这门课程的建设,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功能,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三是针对性。“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必须与时俱进,从而在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更好地发挥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在研究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从而体现本课程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本学科所具有的方法论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针对性在编写教材的内容、阅读文献和思考题时都要有所体现。

在教材结构方面,我们力求突破以往传统“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的体系结构,突出问题意识,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使教师所要讲授的,同时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突出出来。全书由十个专题组成:1.自然辩证法是存在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3.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4.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5.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6.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7.创造性思维;8.科学技术的一般特点及发展趋势;9.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10.科技革命与伦理建设。这十个专题,按照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核心内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前沿问题三个方面的逻辑展开,既保持了自然辩证法理论的继承性和完整性,又体现了自然辩证法应用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所在校区,所学学科、专业等)而有所选择或侧重。

在写作特点方面,基于我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2大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尝试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拓展和充实,突出其“新、精、深”的特点。具体说来,“新”就是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努力反映自然辩证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和教学的新进展,目的是把“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精”就是根据学时允许的容量,删繁就简,避免大而全、面面俱到,以适应调整后的课程设置需要;“深”就是加强这门课程的哲理性和这本教材编写的理论深度,使它能够满足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知识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

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21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本着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突破以往同类教材的体系结构,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相一致的原则,我们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着力反映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最新成果,重在科学性与思想性。

2.以专题研究的形式,突出问题意识,加强理论深度,重在导向性与层次性。

3.每一专题后面都附有阅读文献和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重在针对性与反思性。

希望本书的出版对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