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能不能面对现实,敢不敢面对现实,每个人可以有选择的自由,但由于态度不同,其结果是迥然相异的。
切格瓦拉告诉人们:“在这个人类最不合理的时代,我们都被痛苦征服了。”
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与当事人不能明晰地“洞察世事”有关。这些人总爱从主观上认定现实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的,可现实却偏偏不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完美”,于是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不如意让他们耿耿于怀,气郁结心。
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总在那里希望和要求,要求社会应该怎样怎样,希望别人应该如何如何。可他们偏偏忽视了要求自己,没有要求自己认清现实社会的时代规定性并做好积极的适应。他们中有的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总爱感叹“生不逢时”,其实他们更应了解这一事实,即在任何地代任何地点都会有人感叹“生不逢时”。生活一定要是花好月圆的才能使自己称心如意,这种观念对人生是十分犯忌的事,因为这一观念必定会削弱坚强、智慧、奋发等许多宝贵品质的培养。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生生的存在。你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他都在那里存在着,无法改变。唯一正确的态度是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并以现实为依托、为条件、为基点,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周密思考、审慎决策、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方才有助于开辟新的天地,抵达新的时间和空间。
接受现实,并非说可以对命运之神逆来顺受,不奋起抗争。而是说对现实采取明智的态度,首先承认它、接受它,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之;然后从容考虑、从长计议,研究改变现状的方法;继续拼搏奋斗、克服和战胜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千般苦、万般愁,雨雪风霜,艰难险阻。也就是要面对现实,想着未来,奋力拼搏,“挖山”不止。要充满信心,相信“面包会有的”,从而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情绪和抗争精神,使现实朝着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早已发现:一个人被击败,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阻碍,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如何反应,“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这个意思。埋怨不会改变现实,但是接受现实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可能会改变一切。
消极的人允许或期望环境控制自己,喜欢一切听别人安排,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厄运;相反,积极的人总是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现实,他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积极的人总是使用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掌握自己的人生;消极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是处在过去的种种失败与困惑的阴影里。
面对困难时,不是过多地埋怨命运的不公,也不是怨恨他人的无情,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把握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生在世,谁没有烦恼、痛苦的时候?谁没有恐惧而想逃脱的时候?但正如段义孚在《逃避主义》这本书导言中所说的,“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让人感到更真实一些,那就是生命的坎坷、残酷或苦境”,他告诉我们“苦”是人生的真相,并不是要我们沉溺于痛苦中,一蹶不振,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及时行乐,而是为我们找出烦恼的根源,勾勒出生命的本来面目,引导我们扪问自己——既然我们无从逃避,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那就是应该少一点绝望,多一点希望与光明,用爱的思想去对待这个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自然,对待我们所面对的一切,使我们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所在。
人生从总体上来说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所以生活的人们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既怀着希望,又敢于接受残缺,重要的是永远不被生活的挫折所打垮!同时,当我们放弃以“社会应该是这样”的视角去看待社会,而换之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目光时,我们就会在一种平稳的心态下生出许多适应并改造社会的智慧来。
一个美国投资高手(投机高手),也有一个很好的态度。他说,他的成功经验就是,“见到了一条龙时,应该回避它,而不是去消灭它”。同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你不能去改变它,只能去接受它。
现实就是现实,它不会问你为什么,也不会告诉你为什么。
有人说:面对现实就是面对残酷,其实不然。
现实,比历史更清晰。面对现实,可以超越过去。
现实,比未来更直接,面对现实,可以把握明天。
面对现实中的挫折,知发奋而后自强,面对现实中的错误,知改进而后自新,面对现实中的成功,知思索而后自力。面对别人的现实,可以知是非,面对自己的现实,可以知得失。
接受现实,不是逃避,不是推诿,不是左右历史,不是盲目的怨天尤人,不是一味的杞人忧天。
接受现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就是敢于认清自我,就是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树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敢于接受现实,就会少一些泪水,多一些欢乐,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开心,就会少一些空虚,多一些宁静,就会少一些糊涂,多一些清醒,就会少一些非分之想,多一些拼搏跋涉。
敢于接受现实,你就不会盲目崇尚,也不会愁观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