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痛苦都是自找的
1828000000002

第2章 越过狭隘的壕沟

《易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易经》中的这一卦旨在说明:在生活当中难免发生争讼,但最好不要争讼。如果争论不会有结果,或者即使结果对自己有利而争讼本身对自己有害的话,也最好不要去争。可以通过一些适中的方法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缘于自身,可能会化敌为友使自己少一个对手。有些人讲信用、讲义气,喜爱争强好胜,虽有大丈夫的勇气,但缺少大丈夫的胸怀。要知道,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可能会打官司,如不采取适当办法,双方陷于争讼的纠葛中难以自拔,再无回旋的余地,最终于己不利。古人也认为与其打官司是件麻烦事:“打不赢不好,打赢了也不好。”因此,《松》卦的卦辞就认为,出现纠纷时要保持警惕,要有戒惧心理,以防不则。因为争讼的结果常常不是人们所意料的,变数很大。这一卦警示后人:处理任何事情不可轻启争端;如果纠纷出现了,又应当以调解为上。

《菜根谭》中说:“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句可以说是最深的处世奥妙。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的冲突,就存在矛盾。哪怕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之间也会存在矛盾冲突。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对冲突,我们要学会舍弃逞强好斗之心,舍弃个人的偏见与狭隘,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化解生活中的纠纷与矛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商业活动中,我们都应该这样做。

舍弃狭隘好斗之心,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宋朝尚书杨玢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了他们!”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侄子们说:“是啊。”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

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

杨玢笑了,过了一会儿,他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侄子们不明白其中含义。

杨玢直接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

侄子们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们呈上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

做人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即使是敌对双方针锋相对地各出奇招,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就要采取迂回战术,避其锋芒。因此,做人,有时候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放下仇恨,放下报复之心,适当地拥抱一下对手,会给自己留下一条很好的后路的。总之,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发生了意见分歧,也最好舍弃逞强好胜之心,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干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如果自己吃了亏,就盘算着如何报复打击对方,结果事情越闹越大最终不可收拾。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如果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生活中很多犯罪案件都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造成的。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说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宋代吕本中说:“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矛盾,有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使它平息,经常是愈演愈烈,最后弄得难以收拾,这都是因为不肯低头、不肯弯腰、不肯服输!柔软地弯曲一下,宽容对方,又有什么坏处呢?人生在世,一是不逞强,要自我反省,不因争执而争执,错了就不要坚持,要做到心安理得才行;二是争执本来就没有赢家,不能将争执演变为战争,你对别人动用武力,别人也会同样对你,到头来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在现实中,只有冷静地面对争执,安于正理,把握中庸,如此才能一生吉祥。

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人欺负时,你是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他人?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也无益于成大事,甚至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想要改变狭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把眼光放远,敞开胸怀,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抛开“自我中心”,把眼光从狭隘的小圈子中放出去,一旦把眼光放在大事上,自己一时的得与失则算不上什么,对整体、全局有利的人与事就都能容纳与接受,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去。“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广”。

提高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读书可以明理,也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读一些有关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的书籍,更应该多读一些,以充实自己,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使自己更有自知之明;也可以多和心胸宽广的人进行交流,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常常也会受到启发,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同时也会受到其感染,见贤思齐;还可以内省养性,审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狭隘观念和行为,不断给自己敲警钟,以便逐渐克服狭隘。

宽以待人,助人为乐。

不要事事、处处患得患失。得失是相对的,有得就有失,有失也会有所得,只想得不想失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与人相处要热情、直率、豁达大度,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尊重,开阔心胸。对认识的以及那些还没有认识的朋友,我们都应该有一种助人的心态。“助人者自助,自助者天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接纳、快乐和幸福的体验。长此以往,幸福、快乐的心态必然就会常驻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

磨炼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要彻底矫正狭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还是要在人际交往的中不断地接受锻炼,尤其是在不利于自己,或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要做到沉得住气,把它看得开一些。即使是真的些许或局部利益受损,也不必放在心上,要丢得开、放得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管开始时会有痛苦,但久而久之,必会习以为常,胸襟会逐渐开阔起来。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就意味着感激,意味着从最普通的生活中也能发现快乐。能静下心来历数你曾有过的幸福,就意味着你能学会留意一些简单的快乐,也意味着你能答谢你接受的一切。这个过程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过程,报复情绪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满,感觉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就顿时焦虑、愤懑。其实产生这种感觉的核心是个人标准不同,很多人习惯于在生活中失去,而不认为这有什么该与不应该。去用另一种眼光来感受生活,让自己的心态放低一点,可以使人更加快乐和更加有弹性,还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加健康,并减少人们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