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医生
18273300000018

第18章 心理咨询法(1)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一词最早载于《书?舜典》,“咨十有二牧”、“询于四岳”。“咨”即为商量之意,“询”就是询问之意。“咨询”一词源于拉丁语“consuitatio”,英语为“counsel”,也有商讨、劝告、质疑等意。“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指,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劝告、引导的过程。国外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莉奥妮.E.泰勒(Leone.E.Tyler)认为,“咨询是一种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它集中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长以及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选择和做出行动的问题。”塞西尔.H.帕特森(Cecil.H.Patterson)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做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根据《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咨询心理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主要针对正常人。

(2)为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的改变。

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其中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以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中国北京大学心理系钱铭怡教授认为,心理咨询具有如下特征:

(1)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

(2)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涉及到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3)心理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我国的阮芳赋先生曾推荐里斯曼所下的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这一定义基本表达了咨询的实质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给心理咨询作如下定义: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以协助其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下面用一实例来具体说明。

[病案]

求询者,男,大学文化水平。曾在某医院工作。患强迫症10年。主要表现为在上班回家后要长时间洗澡,见到同事也觉得恐惧,医院发的钞票都要消毒,别人坐过的椅子要反复擦洗。病人自身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但却常常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不洗就非常紧张和恐惧,以至于不能在那里工作。后来调到其他单位工作,仍恐惧把医院的脏东西带回家来,来治疗前,已经不能工作。

这位咨询者非常焦急,迫切希望医生给予帮助,克制自己不再反复洗涤。

在对这位求询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首先让他发现:他的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实际上是一种缺乏理性的儿童心理,而并非成人应有的逻辑,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这种荒谬性。此后,治疗者进一步向病人讲解了这种恐惧心理是在幼年期形成,在成年后遇到心理冲突就显现出来,要用成年人的态度去对待它。并要求病人思考,写书面体会和回忆生活经历。接着又指出,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能迁就自己内心的幼儿恐惧,不能允许它继续主宰自己的行动。在经过几次会谈后,求询者表示自己好多了,而且对自己的儿童心理有了认识,在书面体会中表示要坚决用成年人的态度去揭露、批判自己的幼年恐惧。同时,行为上也有所表现,对医院的恐惧减轻,已经可以在医院里稍做活动,而不会存在先前的恐惧心理了。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通过比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定义,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1953年,美国咨询心理学分支学会主席哈恩(M.E.Hahn)曾说过,许多心理咨询学家和心理治疗学家都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能截然分开。心理咨询家所做的工作,在心理治疗家看来,就是心理治疗;而心理治疗家所实践的,在心理咨询家看来则是心理咨询。当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有所区别的。由哈恩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二者处于可区分与不可区分之间。说它们不可区分,是因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关键之处相互补充,难以分解。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即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上没有明确的界限。罗杰斯是第一个提出心理咨询概念的人,他的咨客概念、咨客中心疗法以及关于人类心理成长发育潜能的学说,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有极大的影响,扩大了心理咨询的范围,也扩大了心理治疗的对象。心理治疗不再局限于几种特殊的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等,而是包括了一些具有烦恼、焦虑情绪的正常人。汉森(J.C.Hansen)曾指出,每一个心理咨询家都必须发展个人咨询学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学说都是折中的。1977年,加菲尔德(S.L.Garfield)等人征求了154位从事心理咨询的医生的意见,他们表示,在现存的学说中没有一种能单独运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所见到的多种咨客的复杂情况。

2.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即在病与非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那些有洁癖的正常人与较轻的强迫性洗濯病人之间,小心谨慎、工作细致的正常人与较轻的强迫症病人之间,在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时,都是难以区分的。对个性偏于狭隘、忧郁的正常人和较轻的神经症性抑郁病人,实际上也不易鉴别。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要求帮助的咨客大都有各种烦恼和心理障碍,且多处在正常和心理疾病这个连续系统之间,难以划分。因此,心理咨询专对正常人而心理治疗专对病人这一规定,也就失去了现实基础。

3.在强调帮助求助者成长和心理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施治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互助,达到使求助者心理改变和发展的目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施治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心理改变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尽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上述相似之处,尽管有的心理咨询者做了一些心理治疗工作,有的心理治疗者也做了些心理咨询工作,也仍然存在着如下不同之处:

(1)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康复的病人。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问题、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等;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则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人,其适应范围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身心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2)心理治疗的主要形式是门诊和住院心理治疗。其从业人员主要是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而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是门诊咨询和现场咨询,从业人员主要是各类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

(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一次至几次即可。而心理治疗较费时间,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更多,需经年累月方可完成。

(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上进行,更重视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着重找出已存在于求助者自身的某些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现存条件的分析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则主要在无意识领域中进行,且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发生改变和进步。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形式

心理咨询的形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有多种划分。

一、按来访者是否本人: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

(一)直接咨询

直接咨询,是指由心理咨询人员对求询者本人直接进行的咨询。直接咨询的特点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直接交往和相互作用,使求询者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心理困扰或轻微心理疾患逐渐得到排解或减轻。这种方式是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也是需要提倡的形式。

下面介绍一位心理咨询医生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直接咨询的实例。

[病案]

姓名:胡某某性别:女年龄:30岁

教育程度:电大二年级社会经济地位:某单位统计员婚姻状况:已婚

外在表现:表情紧张,语音偏低,主动谈病情。

表现出的问题:由于工作与学习压力大,表现出紧张、焦虑、失眠、担心等。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胡某某,女,30岁,统计员,由丈夫陪伴来就诊。病人表情紧张,语音偏低,主动谈病情。自述两个星期以前,由于工作与学习紧张,焦虑、失眠、担心,不知如何应付,前来精神科门诊诊治。病人为高中毕业生,现在在某单位做统计工作。由于客观原因失掉了上大学的机会,为了继续深造,两年前她和其他许多同事一起报考电视大学,在职学习英文,现在已是二年级学生。本来由于边工作、边学习,已感到吃力,且偶尔失眠,吃些药也就无所谓了。但三个月前由于被提升为主管统计工作,负担加重,又加上正值一年一度的电视大学的考试将至,心理负担加重。虽然自己彻夜不眠地念书,可是功课还是赶不上。由于单位要求按时报送报表,自己却迟迟赶不出来,结果领导批评只顾念书而影响工作,心情显得更不好,时时紧张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担心不能参加考试而前功尽弃;同时也怕报表赶不出来,任务完不成。心里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心理分析与评估:

与病人初次谈话

医师:“到底为什么觉得那么紧张呢?”

病人:“因为我是做统计工作的,统计工作每半年要向上级单位报各种报表,非常忙;我同时又在上电视大学,没有脱产,在职念书。在这两者之间就比较矛盾。再加上考试时间和报表时间的冲突,所以我心情就更紧张。医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医师:“你想呢?”

病人:“我总想怎么把时间挤出来,把表报出去,同时又可以参加考试,但我认为我做不到,所以心里就矛盾起来……”

医师:“让你觉得很难处理?”

病人:“是的。我现在紧张得手也发抖,写报表的时候,一直紧张得发抖,没办法写。回到家里心情仍紧张,情绪也不好,饭也吃不下。勉强吃了就呕吐。”

医师:“那一定很难受!”

病人:“是呀!心里老是紧张……不断地想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实在没办法解决。医师,你说怎么办?”

医师:“你跟领导谈过没有?”

病人:“领导批评我,说我只想考试,不关心工作……”

医师:“报表的事没有人帮助你?”

病人:“没有。因为只有我熟悉,只有我才能搞,没有别人可以帮忙。”

医师:“嗯!”

病人:“所以我就想到医院去休息休息,看看为什么我一吃东西就吐出来,而且两手总是发抖。”

医师:“结果呢?”

病人:“结果是我们领导不能理解,就说我住院是想躲避工作去准备考试。把我气坏了,差一点跟他吵起来。”

医师:“看样子事情变得严重了。”

病人:“是呀!所以我才赶紧来看门诊。医师你说我怎么办才好!”

当一个人心理上有很多负担与压力时,会感到很难受、吃不消。特别是当他“预料”事情会恶化,变得很危险,或者后果不堪设想时,则由于那种“预料”或“想象”而更感到焦虑不安。目前这个病人认为假如她没按时完成报表,或按时参加考试,就会产生极恶劣的后果,根据那种“预料”,病人就变得很着急、紧张,无法控制自己。

治疗过程:

1.改变内心的看法、态度与做法

治疗的方向之一就是跟病人一起检讨那种令人可怕的“预料”,想办法改变看法,“化险为夷”。

医师:“你刚才说,很担心挤不出时间来准备考试,是吗?”

病人:“我这么紧张,根本没办法定下心专心念书了!”

医师:“所以你担心考试考不好,是不?”

病人:“是呀!”

医师:“考试考得不好,(你认为)结果会怎么样呢?”

病人:“那就很令人伤心了!”

医师:“怎么说?”

病人:“我花了一年时间,用了那么多精力去念书,也交了不少学费,结果考不上,那还不糟糕吗?”

医师:“不好是不好,难道会是很糟糕吗?”

病人:“那当然!我这一年辛辛苦苦念了书,少说、少做别的事,一心一意就是为了这个考试……”

医师:“结果不能考,是吗?”

病人:“是呀!”

医师:“这我可以理解,可是比起其他的事情来,还没有那么糟糕吧?”

病人:“怎么说?”

医师:“比如,你害了一场大病,得了癌症;或者需要开刀,切除一条大腿;或者房子被火烧了……”

病人:“当然没有那么严重。”

医师:“这一次你考不上,顶多是明年再考一次。”

病人:“还得再念一年,明年再考!”

医师:“看样子事情并不是那么糟糕透顶走投无路,只是多等一年的事。况且你已经等了好几年了,再多一年,也不算什么吧?总比你现在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要好。万一来个心脏病发作什么的岂不是更糟?”

病人:“你是说,我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

医师:“一个人把事情看得太严重,就容易反应强烈。假如把事情看得简单些,反应也就会平静些。”

病人:“……”

医师:“假如你到时候报不出表来,事情会怎样?”

病人:“那也会很不好,很坏。”

医师:“怎么坏?”

病人:“假如到时我统计表报不出来,说不定会影响全年的奖金或部分工资;领导会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我,那就更不好过了……”

医师:“当一个人想同时赶做几样事情,而赶不出来时,常会觉得紧张。像这种情形,最好权衡一下轻重,把精神与时间先倾注在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上,把该件事做完了以后,再去试做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样一个接一个,按主次关系去处理,心里就比较踏实舒畅,也有效果。例如把工作上的报表与电视大学的考试比较起来,哪一样对你比较重要?”

病人:“因为我想两件事都重要,所以才这么急着两边赶。……”

医师:“所以才觉得两样都搞不出来,反而更着急了。假如你从利害关系方面着想,报表与考试,哪一个对你的将来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病人:“那不用说啦,是报表重要。”

医师:“考试其次?”

病人:“是的。”

医师:“怎么说呢?”

病人:“因为考试考不考得上,只影响我的资历。可是报表能不能赶出来,却影响我的整个工作。”

医师:“你不能丢掉工作,不能受处分,否则影响你一辈子,是吗?”

病人:“那当然不用说。”

医师:“这样看来,你还是按照主次关系,看哪件比较重要,就先专心于哪件事,把报表准备好,完成你的工作任务,假如剩下时间,再去考虑考试的事情。不然即使考试考上了,而却把工作弄糟了,那还有什么用?”

病人:“……”

医师:“就是把事情按重要不重要,分先后主次,先照顾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办事有先后秩序,反而能一一攻破呢!”

病人:“这我就明白了。可是我现在就是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很紧张,松弛不下来。”

医师:“对!因为患紧张毛病的人,其毛病有时不在容易紧张,而在于紧张后该松弛下来时,不容易松弛下来,所以一直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很难受。”

2.尝试行为治疗

从行为治疗的立场说来,有些技巧是特别帮助病人松弛下来的。比如,最简单的是使用“全身松弛法”,即练习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志,逐步放松全身的随意肌,继而获得心理上的松弛(详细参照第十一章)。其主要原则,在每日每隔一定时间试行放松动作,随时帮助个人获得轻松的情况;同时在紧张情况以后,随时能把自己的心情与身体“转回”到松弛的状况,是一种简单具体、有用的行为治疗技巧,可以帮助患有焦虑毛病的人。其具体的教导练习方法如下:

医师:“医师可以教你如何自己练习全身松弛的方法。你想试试看吗?”

病人:“好的。”

医师:“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一个人能养成一种习惯,把自己的紧张除去,松弛下来。操作很简单,谁都可以尝试。……”“好,现在坐在你的椅子上,尽量保持舒适的姿势。首先把你的眼睛闭起来,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的身上。……然后把注意力移到你的头部,注意看看头部哪里肌肉很紧,有没有使你不舒服?”

病人:“感觉不到。”

医师:“没关系。现在你把牙关咬紧……有没有感到两边面颊很紧?”

病人:“有的!”

医师:“现在把牙关放松,把咬牙的肌肉放松……”

病人:“肌肉有松下来的感觉。”

医师:“对了。再注意看看头部什么地方的肌肉还很紧,全部把它放松,让头部各部分都松弛下来。现在把注意力转移到脖子。首先把脖子的肌肉弄得紧紧的。对了,好紧吧?”

病人:“很紧。”

医师:“好,现在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对,觉得轻松了吧?”

病人:“是的。”

医师:“记得脖子肌肉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脖子放松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觉。现在把脖子继续保持在松弛的状态,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肩膀上。看看肩膀是怎样?”

病人:“有点酸痛,紧的感觉。”

医师:“对。表示肩膀肌肉有点紧张。那么现在把肩膀竖紧,把肌肉弄得更紧,保持一两秒钟,然后马上放松,把肩膀所有肌肉都放松……对,这样放松下来,觉得很舒服、轻松了吧?”

病人:“嗯。”

医师:“现在你已经学会如何把脖子、肩膀放松,那么下一步把注意力移到两手上来。”“现在把两手用力抓紧,抓紧两三秒钟,有什么感觉?”

病人:“两手很紧,而且发麻起来,有点酸痛。”

医师:“对。现在把两手同时放松,把两手所有肌肉都松弛下来……觉得轻松了吧?把两手放得舒舒服服的,尽量保持松软无力,很松弛。对,这样松弛下来。……现在把注意力移到胸部。首先吸一口气,把胸腔胀得鼓鼓的。保持一两秒钟,然后把气吐出来,再吸气;慢慢地吸气、呼气,让胸部也觉得很轻松。这样子慢慢地深呼吸几次,头部也会感到有点迷迷糊糊,轻松下来了,是吧?”

病人:“……”

医师:“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继续把注意力转移到脚部,看看脚部肌肉有没有紧张,假如有,就让它也松懈下来。全身上下都松懈下来。继续闭着眼睛,想象是躺在舒服的沙发上,或床上,轻轻深呼吸,把全身放得软软的,很轻松……就这样保持一两分钟……好极了。你很会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自己把自己全身肌肉都放松,达到轻松的情况了,是吗?”

病人:“是的。”

医师:“好,你现在可以好好坐起来,恢复你本来的姿势。可是,要记得你是应用什么方式把自己放松的。我要你每天上、下午这样操作两次。不管你在哪里,念书也好、工作也好,找一个地方每天几次自己把自己放松,让你的躯体与心情能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休息轻松一下。同时,每天每次无论遇到什么紧张情况,比如:工作紧张、赶时间、忙于念书、跟别人争吵、跟领导讨论,等等,你心情紧张以后,马上找机会把自己的躯体松懈下来,帮助你从紧张状况中脱离出来,恢复到平常情况。如此,自然而然心情也跟着轻松下来,不会整天都持续紧张,因过分着急而难受了。从今天起,你可以开始这样试试看。”

这种行为治疗法的施行,其特点应着眼于如何实际地帮助病人解除或改变困扰着他的行为、习惯或情绪,简单且具体。而且其特点在于不考虑病人心理上烦恼、困惑或操心的事到底是什么,也不用去分析产生病理的根源,而专心注重于如何减除或改变病人非适应性的行为反应。对于有些病人,特别是不愿谈论其内心问题的病人;或者着急紧张很厉害,严重被症状困扰着的病人,需马上做此对症性治疗。

反过来说,假如病人毛病的来源,与其环境有关,特别是与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话,那么,治疗方式可以考虑朝此方向进行。

3.探索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紧张与不安,可以说是针对着某种心理上的挫折、冲突、压力或困难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反射着其适应上的困难,特别是在家庭、学校或工作环境里存在不良或不适当的人际关系。这时,治疗的重心可以研究探讨其所处环境与人际关系如何,朝此方面去进行辅导。

医师:“你在这个单位工作几年了?”

病人:“也近八九年了。”

医师:“以往工作很顺利吗?跟同事们相处怎样?”

病人:“还可以。”

医师:“你负责统计工作,同事们觉得怎样?”

病人:“我是被分配到这个专业来工作的。因为我脑子好,在数学方面不错,所以做得还很称职。只是……”

医师:“只是怎样?”

病人:“没什么……”

医师:“说说看。”

病人:“有些人不太欣赏我的能力……”

医师:“有点不满意?”

病人:“人家说‘枪打出头鸟’,因为我有时表现得好,有人……”

医师:“有人找你麻烦?”

病人:“可以这么说。”

医师:“谁会找你麻烦?”

病人:“并不是找我麻烦,只是不见得欣赏我的表现。”

医师:“谁?”

病人:“……”

医师:“是领导?”

病人:“我们领导虽然工作很认真,可是他的文化水平不怎么高,且专业知识与水平也比较差。”

医师:“是不是领导心里不大高兴你专心去念大学,而说你不注重工作?……”

病人:“可能有点这种情况。”

医师:“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发生这种事情,一般人怎样看?”

病人:“什么意思?”

医师:“我是说,假如有的领导不喜欢你教育水平及能力太高,过分求进,那底下人会怎样反应?”

病人:“有些人则不服气,找机会闹……”

医师:“那可不太合适了。还有呢?有什么比较积极有用的处理办法没有?”

病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跟领导直接谈,交换思想,让领导了解你的思想,我们也了解领导的想法,希望能彼此谅解,改善彼此相处的关系。”

医师:“也就是说,工作人员要尊重领导的立场,做领导的也要体贴、培养下层人员,让他们能发挥潜力不断进步,彼此相互尊重,是吗?”

病人:“我没办法这么做。”

医师:“为什么?”

病人:“我不习惯于跟人家交换思想。我说话很直,有时很容易一开口就伤害了别人,所以不敢跟领导交换思想。”

医师:“可是,现在你不是还可以跟医师谈吐内心事,也懂得跟医师交流吗?”

病人:“跟医师比较容易,跟领导就不容易。”

医师:“你跟领导交流交流,向他说明为什么考试对你那么重要,请他尽量协助你渡过这个难关,或许还有办法。”

病人:“那我就不晓得了,要试试看。”

医师:“假如平时你跟领导关系很好,上下能合作,感情也融洽,像你现在处于这种既要赶报表,又要急于准备考试,领导会怎样帮助你?”

病人:“他肯定会理解我的心情,帮助我,比如叫别的同事替我负担点儿工作,让我渡过这个难关。”

医师:“那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紧张得焦头烂额了。”

病人:“也许是。”

医师:“看来补念大学,提高教育水平很重要,如何跟同事与领导相处,维持良好关系,也很重要。”

病人:“你说得对。”

(二)间接咨询

间接咨询,是指由心理咨询人员对来访的求询者亲属及其他人员所反映的当事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的咨询。间接咨询的特点是在咨询者与当事人之间增加了一道中转媒介,当事人的心理问题靠中转人向咨询者介绍,咨询者对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也要由中转人付诸实施。因此,在间接咨询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咨询者与中转人的关系,使咨询者的意见易为中转人所接受并合理实施,就会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所以,也正因为如此,在没有非常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应尽量要求咨询对象本人亲自求询,并有足够的求医动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双方才能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二、按来访者数量: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

(一)个体咨询

这是心理咨询最常用的形式。所谓个体咨询,是指咨询者与求询者一对一的咨询活动,如我们上面的案例即是个体咨询的例子。由于这种咨询活动既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其他途径进行,个体咨询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面咨:就是指求助者来到咨询服务部与咨询师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直接真诚地交流与了解,一般咨询效果比较明显。是目前主要的咨询方式。

(2)电话咨询:这种咨询方式较适合那些时间紧迫或不愿暴露真实身份的求助者。

(3)互联网咨询:网络咨询比较适合那些受躯体条件、地理环境或个人习惯等限制,不能或者不愿直接进行咨询的求助者。

个体咨询具有保密、易于交流、触及问题深刻、便于个案积累和因人制宜等优点,但这种咨询形式也有费时和社会影响较小等不足。

(二)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与个体咨询相对而言的,它又称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或群体咨询。一般来说,凡是同时对多个来访者进行咨询的方式即属于团体咨询。团体咨询的出现和流行,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即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心理发展乃至一切发展多与社会环境有关,人的许多心理问题皆源于人际关系中。因此,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的方式,模拟社会生活的情境,来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发展。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咨询具有以下特点:

(1)团体咨询与治疗影响广泛。每个成员不仅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团体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2)团体咨询与治疗效率高。团体咨询与治疗是一个指导者对多个团体成员,即一个指导者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来咨询者,增加咨询人数,以节省咨询的时间与人力,符合经济原则,提高了咨询效益。团体咨询与治疗还可以缓解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

(3)团体咨询与治疗效果易巩固。团体咨询与治疗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的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复制品。在充满信任的良好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参加者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的结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些人因为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过分依赖或过分武断,难以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协调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均可以由团体咨询来改善和矫正。

目前,国内团体咨询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在各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例如,1988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中心,针对一些学生在咨询过程中反映的考试焦虑问题,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团体咨询活动。咨询者将前来求询的100多名学生组成一个临时团体,先由咨询者就求询者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指导,然后要求每个成员填写一份《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对个人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自我评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咨询者又对全体求询者实施团体放松治疗。

当然,团体心理咨询也有其固有的局限,主要是个人的深层心理问题不便暴露,个体的心理问题差异也难予照顾。因此,在团体咨询中注意适当的个别指导,将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是心理咨询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