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8273100000088

第88章 诊汗望法提纲

汗液的有无,取决于腠理的开合;而腠理的开合,又取决于卫气的虚实。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阳气有余,就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就多汗身冷;阴气阳气皆有余,就会无汗发冷。”汗是心的精血所化,在营分是血液的一部分,在卫分就化为汗液。如果依据这些理论,则观察汗液的变化,就有部位、形态、颜色的区分。

出汗的部位有什么差异呢?出汗的部位在阳经循行区域的,就是病在阳;在阴经循行区域的,就是病在阴。头额上出汗的,是阳经病变;手足出汗的,是胃有病变;胸口出汗的,是心脏亏虚;阴部出汗的,是下焦湿热。半身出汗的,是半身不遂的先兆;出汗时,只有足部不出汗的,是热性病咳血的危证。这些都是按照出汗的部位不同来分辨的。

出汗的形色有什么差异呢?三阳经经气盛实,三阴经经气亏虚的,不出汗;三阴经经气盛实,三阳经经气亏虚的,汗出不止。身热出汗的,是阳邪侵袭了营血;无汗而发热的,是阴邪侵入体表,使卫气功能失去正常所致。出汗量少的,是疾病将自动痊愈的表现;如果汗出过多,则体内津液必然减少,所以就是太过。得了风湿,要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只需让病人微微出汗,这样风邪和湿邪才能同时解除;如果遍身微微出汗,汗如流水一样淋漓不断的,是伤阳耗精,疾病就一定不能解除。

如果汗出沾衣,颜色好像黄檗汁的,是湿热;体内邪气结聚,或者邪气过盛,导致卫气虚弱而出汗的,就是白汗。如果出白汗,是厥气上逆的征象;伤寒太阳病,发热而身无汗的,会在出汗后病愈。也有的在鼻出血后自愈,这种出鼻血,就是红汗。如果出红汗,是元气虚弱。初生的小儿出血汗的,多数短命;如果出汗黏稠不流的,说明难以长大成人。

如果出汗多得像刚洗完澡那样,是酒后受到风邪的侵袭;如果汗出如油的,说明将死;汗出如水,脉浮的,是卫气虚衰;大汗淋漓,就像断了线的珠子那样,但并不流动的,是元气将亡。

汗出不断的,是头痛、发热等表证将解;如果遍身微微出汗,汗如流水一样淋漓不断的,是伤寒的外感病表证解除后,在里还有水饮、痰涎、食滞、淤血等没有消除。汗出不止的,是阳气亡失的危证;血液亏耗过度而出汗的,是精血或者津液亏损。

这就是汗的质地色泽的望诊方法。

至于四时有寒暑的变化,衣着有冷暖的不同,形体有动静的区别,腠理的开合也会随之而变化,于是就有出汗或者不出汗的现象,但这不是病,而是正常现象。还有饮食过饱,胃气蒸腾,迫汗外出,则汗出于胃;受惊而影响精神,必然伤害心脏,导致神气浮越,心液外泄而为汗;负重远行会伤骨,肾主骨,所以汗出于肾;走得快就会伤筋,恐惧就会魂不安,肝藏魂而主筋,所以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过度劳累,会伤及肌肉和四肢,脾主肌肉四肢,所以汗出于脾。这些都是各种活动所致,也不是病变。

所以,善于通过汗液的变化诊断的医家,必须要考虑寒热、冷暖、动静等因素,了解正常的出汗规律,再辨别病态的汗液,然后才能按照部位与形色,辨表里,判虚实。

其他如热汗为阳,冷汗为阴,需要结合身体的寒热和病症的阴阳来分辨。这样诊断才能更全面,运用才能更准确。